APP下载

郭利平治疗胸痹验案2则

2015-04-16齐记

江西中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胸痹

郭利平治疗胸痹验案2则

★齐记(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关键词:胸痹;瓜蒌薤白半夏汤;生脉饮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胸痹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有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阐述胸痹的病机在于“脉不通”。当今临床胸痹的辨证多在于辨别虚实。郭利平教授在胸痹的辨证上有自己的特点,他认为辨证是治疗的根本和核心,临床上胸痹的证型多为虚实夹杂,可分为实中夹虚和虚中有实两种,现举其临证验案2则加以说明。

验案一:徐某某,女,55岁。2014年7月25日初诊。主诉:间断胸闷憋气10年。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憋气、心悸,就诊于天津市南开医院,心脏彩超示:心功能减弱、主动脉瓣钙化,予口服稳心颗粒(9g/次,Tid)治疗,症状有所缓解。7年前出现夜间胸闷气短、心悸、汗出、四肢抽搐甚者半身麻木,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身心科门诊,考虑为焦虑症,予罗拉舒必利及中药治疗(具体方药不详),症状好转。后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身心科门诊间断就诊,病情较为稳定。一个月前胸闷、气短症状加重,就诊于天津市南开医院,心电图示:心率85次/分,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予口服心可舒片(4粒/次,Tid)治疗,未见明显好转。症见胸闷憋气,活动后症状加重,偶有心悸,后背及心前区针刺样疼痛,乏力、汗出、咽干,头晕、腰痛、右耳耳鸣,纳可、寝安、二便调,舌红苔黄腻,舌边有齿痕。诊断为胸痹(湿热内阻,气虚痰瘀)。治宜清热利湿,补气化痰。处方:瓜蒌15g,薤白10g,半夏10g,红景天18g,柴胡10g,黄芩15g,败酱草15g,蒲公英15g,水红花子15g,预知子15g,石菖蒲15g,丹参15g,郁金15g,益母草15g,虎杖15g,海风藤15g,青风藤15g,沉香6g,卷柏15g。7剂。

7天后复诊:自述胸闷憋气症状明显减轻,7日内后背及心前区疼痛未见发作,偶有心悸,乏力减轻,右耳耳鸣,纳可、寝安、二便调,舌红苔黄,舌边有齿痕。原方加蚕沙15g、威灵仙15g、茵陈15g。7剂。后基于上方加减继服1月,诸症均消。

按:《金匮要略》云:“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瓜蒌薤白半夏汤主治痰盛瘀阻胸痹证。此胸痹证属湿热内阻,气虚痰瘀,为实中夹虚,故郭利平教授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方加减治疗。方用瓜蒌豁痰下气,畅膈宽胸;薤白通阳散结;红景天补气散瘀;石菖蒲、郁金与半夏涤痰开窍;柴胡与黄芩相配用于和解;败酱草、蒲公英、水红花子、预知子四者合用取清热利湿之功;丹参、益母草、虎杖三者祛瘀止痛;海风藤、青风藤有通利经络、利小便之功,予湿邪以出路;沉香行气止痛力优;卷柏化痰通络,行收敛诸药之用,防止行散太过。诸药同用,行清热利湿、补气化痰之功,胸痹诸证自愈。因患者右耳耳鸣,故在复诊方中加用蚕沙、威灵仙、茵陈,以增强清热利湿之功,意从根本上调节患者体质,同时蚕沙也有活血通经之用。

验案二:王某某,女,57岁。2014年4月15日初诊。主诉:胸闷气短近1月,加重13天。患者于1月前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气短,但未进行系统诊治。13天前出现前胸及后背轻微刺痛,就诊于天津市南开医院。查腹超示:肝右叶多发钙化斑。ECG示:心率75次/分,窦性心律,II、III、V4-V6导联ST段下降,II、III导联T波低平。予益心舒胶囊(3粒/次,Tid)和芪参益气滴丸(0.5g/次,Tid)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症见胸闷气短,左胸及后背轻微刺痛,晨起胸闷气短尤甚并伴汗出,头沉重、眩晕,右侧胁肋下疼痛,情绪易波动,双膝关节疼痛,夜寐欠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大便不爽,小便可,舌黯苔黄,脉细涩。诊断为胸痹,证属气阴两虚、瘀血内阻。处方:党参10g,刺五加15g,桑寄生15g,刺蒺藜15g,杜仲15g,麦冬15g,五味子10g,茯苓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炒酸枣仁30g,合欢皮15g,丹参15g,郁金15g,益母草15g,预知子15g,水红花子15g,虎杖15g,海风藤15g,青风藤15g,黄芩15g,沙参15g,玄参15g。7剂。

7日后复诊:述服药1周后症状缓解,仍感夜寝欠安、入睡困难,舌黯苔黄,脉沉弱。原方加红景天12g,7剂。

7日后三诊:患者诉服药1周后诸症均减轻,胸闷气短偶发,仍夜寝欠安、入睡困难,舌黯苔黄,脉沉。上方去夜交藤30g,加黄连15g、肉桂6g,7剂。后基于上方加减继服2月,诸症均消。

按:胸痹病的典型症状为“喘息咳唾,胸背痛、气短”,本案胸痹证属于气阴两虚,瘀血内阻,为虚中有实。因患者症见晨起胸闷气短尤甚且伴汗出,故郭利平教授治疗本证选取生脉饮为主方进行加减。生脉饮由孙思邈所创,功效为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医方集解》有云:“此手太阴、少阴药也。肺主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虚故脉绝短气也。人参甘温,大补肺气为君;麦冬止汗,润肺滋水,清心泻热为臣;五味酸温,敛肺生津,收耗散之气为佐。盖心主脉,肺朝百脉,补肺清心,则气充而脉复。故曰生脉也。”又因患者有阴虚火旺之象,故改人参为党参。在生脉饮的基础上,配以桑寄生、杜仲、女贞子、旱莲草、沙参、玄参、黄芩用于滋阴清热,配以刺五加、丹参、郁金、益母草、水红花子、虎杖用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因患者右侧胁肋下疼痛且情绪易波动,故用海风藤、青风藤、刺蒺藜、合欢皮、预知子舒肝理气,通络止痛。茯苓、炒枣仁、夜交藤则用于治疗患者夜寐欠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复诊中患者虽症状缓解但证型未变,故加红景天以增补气散瘀、益智养心之功。在三诊中,患者夜寐欠安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故导师加用交泰丸(黄连15g、肉桂6g),以交通心肾,从根本上治疗失眠。

(收稿日期:2015-05-28)编辑:万崇毅

中图分类号:R256.22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胸痹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胸痹协定方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张艳治疗胸痹临床经验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孙光荣胸痹汤
胸痹患者健康指导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研究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
袁海波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病用药规律探讨
辨证施护胸痹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