旴江喉科流派对艺术声病的分类辨识及分证辨治*
2015-04-16续三
(续三)
旴江喉科流派对艺术声病的分类辨识及分证辨治*
(续三)
★谢强1,2*第一作者:谢强(1953—),男,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耳鼻喉科及江西旴江医学史。E-mail:xieqiang1953@sina.com。卢嫏环3,4(1.江西中医药大学嗓音言语听力医学研究所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 330006;3.江西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南昌 330006;4.龙海市中医院福建 龙海 363100)
摘要:江西的旴江流域是我国戏曲和喉科成长的摇篮,“戏曲”一词最早由旴江流域南丰人刘埙(宋代)提出,我国最早的喉科医生范叔清(元代)以及著名戏曲大家汤显祖(明代)就诞生在旴江流域临川,旴江流域戏曲和喉科的繁荣亦促进医家对艺人声病(艺术声病、艺术嗓音病)防治的积极探索,也由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目前中医诊治声病仍停留在对声喑(喉喑)的声嘶、声哑的辨治上,缺乏更为精确的分类辨识和分证辨治,笔者发掘和传承旴江医学喉科流派诊治艺人声病的经验,倡导旴江喉科的艺术声病分类辨识和分证辨治,对声怯、声弱、声暗、声疲、声涩、声亢、声断、声窄、声塌、声散、声瓮、声破、声毛、声沙、声嘶、声哑等16种艺术声病进行系统的发掘和整理,形成一套独特而行之有效的声病分类辨识和分证辨治方法,冀希为临床诊治职业性声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旴江医学;中医临床流派;旴江喉科流派;功能性声病;嗓音病;中医耳鼻咽喉科;地方医学
(上接第10期)
3声病典型医案
3.1补心益胆治声怯案王某某,女,39岁,演员,2013年11月8日首诊。患者“声音低怯伴颤音半个月”。症见:声音低怯,歌唱时声音发颤,气息虚飘;伴精神不振,心悸胆怯,头晕,畏寒,流清涕,胸闷憋气,气短自汗,夜寐梦多,纳食差,大便日一行、成形,无夜尿,性格内向,舌淡、苔薄白,脉细弦弱。间接喉镜检查:喉及声带未见明显异常。诊为声怯,证属心胆不宁,治以补心益胆、益气弘音。药用太子参15g、益智仁6g、吴茱萸6g、酸枣仁10g、龙眼肉10g、远志10g、五味子10g、合欢皮10g、炙甘草20g、覆盆子12g、诃子6g。7剂。针灸取穴,选开音2号、神门、合谷、肝俞、心俞、胆俞、脾俞、廉泉,补法,留针20分钟,隔日1次。耳穴贴压,选心、肝、胆、咽喉、皮质下,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压于穴位上,隔日取下,两耳交替。一周后复诊,音声已亮,诸症稍有缓解,守上方加金樱子12g、石菖蒲6g,再进10剂,声音恢复。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3.2健脾益气治声弱案涂某某,女,28岁,播音员,2014年1月9日首诊。患者“语声不洪,声音低弱1个月余”。症见:因1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常有清水样涕,语声不洪,声细小低弱,高音难上,咽微干少饮,少气懒言,肢体倦怠,纳食一般,梦多,大便溏软,无夜尿,冬天怕冷,舌淡苔白,脉软无力。间接喉镜检查:喉及声带未见明显异常。诊为声弱,证属脾气虚弱,治以健脾益气、养窍开音。药用太子参12g、山药15g、白术12g、茯苓12g、覆盆子15g、五味子6g、木蝴蝶6g、香附6g、诃子10g、桔梗6g、甘草6g。7剂。针灸取穴,选主穴开音2号、太渊、合谷,加配穴脾俞、胃俞、血海、阴陵泉、廉泉、风池、太白,补法,留针20分钟,隔日1次。耳穴贴压,选心、脾、眼、咽喉、内分泌,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压于穴位上,隔日取下,两耳交替。一周后复诊,仍有声小,他症稍有改善,守上方加薏苡仁15g、党参12g,再进10剂,声音恢复,语声洪亮。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3.3补益气血治声暗案黄某某,女,49岁,演员,2014年6月12日首诊。患者“声音变暗淡1月余”。症见:声音变暗,音失饱满,口腔、舌头发麻,口腔溃疡疼痛,劳累加重,心烦健忘,面色无华,纳食一般,失眠多梦,大便日1行、成形,无夜尿,怕冷又怕热,脾气急躁,性格外向,舌质淡,脉细弱。间接喉镜检查:喉及声带未见明显异常。诊为声暗,证属心血亏虚,治以养心益气、补血亮音。药用当归12g、党参12g、僵蚕10g、陈枳壳6g、白花蛇舌草15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覆盆子12g、五味子10g、木蝴蝶6g、田七3g碾末冲服、陈皮6g。14剂。针灸取穴,选主穴开音2号、神门、内关,加配穴心俞、廉泉、风池、少府,补法,留针20分钟,隔日1次。耳穴贴压,选心、肾、咽喉、内分泌、神门等,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压于穴位上,隔日取下。两耳交替。一周后复诊,睡眠改善,声音改善,守上方加怀牛膝6g、红花12g,再进10剂,声音恢复。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3.4补益气阴治声疲案闵某某,女,29岁,幼儿园教师,2013年9月15日首诊。患者“发音费力,声痛2个月”。症见:发音费力,说话疲劳,面白,咽干,自觉多言则胸中空虚气不足,烦热自汗,乏力,纳食差,喜温饮,睡眠差,易醒,梦多,大便日1行,成形,尿频,夜尿2次以上,舌淡,苔白,脉细弱。间接喉镜检查:声带略显松弛,闭合尚可。诊为声疲,证属肺气阴亏虚,治以补益气阴、益肺开音。药用党参15g、南沙参12g、白术12g、茯苓10g、木蝴蝶6g、五味子10g、炙甘草10g、诃子6g、覆盆子15g。14剂。针灸取穴,选主穴开音2号、肺俞、云门、合谷,加配穴廉泉、鱼际、脾俞、太渊、少商,补法,留针20分钟,隔日1次。耳穴贴压,选肺、脾、咽喉、皮质下、肾上腺,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压于穴位上,隔日取下。两耳交替。半个月后复诊,声音改善,守上方加炙黄芪12g,再进14剂,声音恢复。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3.5疏肝理气治声涩案江某某,女,27岁,主播,2014年4月10日首诊。患者“声音沉涩、说话声痛1月余”。曾在北京某医院就诊,诊断没有明确,治疗后症未缓解,经常发作。症见:声音沉涩、不圆润,说话声痛,偶有嘶哑,胸闷,情绪不宁,口苦口干,头痛烦躁,纳食少,睡眠一般,二便调,夜间干咳,月经不调,几月一行。舌质暗,苔薄黄,脉弦微涩。间接喉镜检查:喉及声带未见明显异常。诊为声涩,证属肝气郁结,治以疏肝理气、解郁开音。药用柴胡6g、郁金10g、香附6g、炙黄芪12g、当归12g、全瓜蒌12g、薤白10g、田七粉3g冲服、五味子6g、石菖蒲6g、玫瑰花10g、绿萼梅6g。14剂。针灸取穴,选主穴开音1号、期门、行间、蠡沟、肝俞,加配穴太冲、廉泉、天突、合谷、风池,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隔日1次。耳穴贴压,选肝、脾、咽喉、内分泌、皮质下,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压于穴位上,隔日取下,两耳交替。半个月后复诊,声音改善,守上方加当归10g,再进7剂,声音恢复。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3.6平肝潜阳治声亢案陈某某,女,30岁,售货员,2014年6月12日首诊。患者“声音刺耳,音调变高2个月”。症见:声音刺耳,音调变高,音失柔和,咽喉疼痛,头胀头痛,面赤心烦,焦躁易怒,左耳鸣,情绪紧张、活动时明显,耳鸣声似心跳的节奏,口苦,纳食可,睡眠一般,大便日1行,成形,无夜尿,冬天不怕冷但怕热,脾气急躁,性格外向,舌边红,苔薄黄,弦细。间接喉镜检查:喉及声带未见明显异常。诊为声亢,证属肝阳上亢,治以平肝潜阳、利窍靖音。药用石决明15g、白芍12g、菊花6g、夏枯草10g、南沙参12g、五味子10g、郁金10g、麦冬12g、生甘草10g、木蝴蝶6g。7剂。针灸取穴,选主穴开音1号、期门、中都、太冲,加配穴肝俞、心俞、肾俞、行间、蠡沟、廉泉、天突、合谷,泻法,留针20分钟,隔日1次。耳穴贴压,选肝、肺、肾、咽喉、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等,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压于穴位上,隔日取下。两耳交替。1周后复诊,声音已柔和,咽喉痛改善,仍有情绪紧张,守上方加柴胡6g、珍珠母15g。再进10剂,嘱定时进行身体锻炼。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3.7益肾固元治声断案任某某,男,59岁,大学声乐教师,2014年3月20日首诊。患者“发音中断,伴气息音4个月”。发病以来,电子喉镜检查显示:双侧声带肥厚,诊断为咽喉炎。症见:发音中断,伴气息音,语音难出,多言后尤明显,咽喉略干,无咽痛,头晕健忘,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纳食可,睡眠差,易醒,大便日一行,软烂,有时夜尿3~4次,舌淡苔少,脉细无力。间接喉镜检查示:双声带边缘稍肥厚,闭合欠佳。诊为声断,证属肾精气虚,治以益肾固元、煦窍续声。药用肉苁蓉12g、熟地12g、杜仲10g、鹿角胶6g、菟丝子10g、龟甲胶6g、诃子6g、西藏青果6g。14剂。针灸取穴,选主穴开音2号、复溜、合谷,加配穴肾俞、大钟、廉泉、天突、太溪、涌泉,补法,留针20分钟,隔日1次。耳穴贴压,选肾、肺、咽喉、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等,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压于穴位上,隔日取下,两耳交替。半个月后复诊,症状改善,守上方加山茱萸10g,再进14剂,声音恢复。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3.8益肺健脾治声窄案尹某某,男,27岁,演员,2014年6月10日首诊。患者“以前所唱的音区不能再唱了及发高音亦出不来半个月”。电子喉镜检查显示:双侧声带边缘变钝,诊为慢性喉炎。症见:所唱音区变窄,发高音亦费力难出,气短乏力,食少便溏,动则自汗,咽干痒,纳欠佳,眠安,大便软,日一行,偶有夜尿,性情缓不急躁,有反流性食管炎病史,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诊为声窄,证属肺脾气虚,治以益肺健脾、补气开音。药用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2g、金荞麦12g、山药15g、西青果10g、南沙参15g、五味子10g、生甘草10g、诃子10g。14剂。针灸取穴,选主穴开音2号、列缺、足三里,加配穴肺俞、脾俞、胃俞、公孙、天突、阴陵泉、血海,补法,留针20分钟,隔日1次。耳穴贴压,选脾、肺、咽喉、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等,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压于穴位上,隔日取下,两耳交替。半个月后复诊,汗出改善,发高音仍费力,仍觉疲倦,守上方去金荞麦加炙黄芪12g,再进7剂。一周后复诊,发声费力稍改善,守上方加覆盆子15g,再进10剂,所唱音区恢复,高音能上。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3.9健脾补肾治声塌案罗某某,男,43岁,演员,2014年1月17日首诊。患者歌唱时常出现“塌中”,音调变低,吐字不亮,声音无根20天。症见:歌唱中常出现中或高音时塌陷难上,吐字不亮,声音无根,咽痒,鼻痒,喷嚏,清涕长流,口干喜温饮,面白形寒,困倦乏力,动则气促,腰酸膝冷,食欲欠佳,睡眠可,夜尿4~5次,大便溏稀,舌淡,脉沉细。间接喉镜检查:喉及声带未见明显异常。诊为声塌,证属脾肾两虚,治以健脾补肾、益气弘声。药用肉苁蓉10g、鹿角胶3g、金樱子15g、山茱萸6g、炙黄芪15g、白术10g、炙甘草6g、党参15g、升麻6g、诃子10g。10剂。针灸取穴,选主穴开音2号、大钟、足三里,加配穴肾俞、复溜、交信、合谷、百会、天突、风池、三阴交,补法,留针20分钟,隔日1次。耳穴贴压,选肾、脾、咽喉、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等,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压于穴位上,隔日取下,两耳交替。10天后复诊,声音改善,守上方加人参6g,再进10剂,声音恢复。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3.10补益肺气治声散案徐某某,女,38岁,主播,2014年5月27日首诊。患者“前些时播音过度后,出现语声散漫,吐字不清1周”。症见:吐字不清,语声散漫,关不住音,咽异物堵塞感,神疲气短,畏风自汗,纳食可,睡眠不佳,入睡易醒,醒后不容易入睡,夜梦多,大便日1~2行、成形,无夜尿,舌淡、苔白,脉虚无力。间接喉镜检查:喉及声带未见明显异常。诊为声散,证属肺气亏虚,治以补益肺气、益窍开音。药用人参6g、葛根12g、覆盆子15g、炙甘草20g、五味子10g、当归10g、远志10g、诃子10g。7剂。针灸取穴,选主穴开音2号、足三里、太渊,加配穴肺俞、脾俞、列缺、风池、合谷等,补法,留针20分钟,隔日1次。耳穴贴压,选肺、咽喉、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等,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压于穴位上,隔日取下,两耳交替。一周后复诊,症状改善,守上方加党参15g,再进10剂,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3.11健脾化湿治声瓮案樊某某,女,19岁,声乐学生,2014年8月23日首诊。患者“过量饮用冷饮出现声音沉闷如棉阻隔2个月余”。症见:声音沉闷如棉阻隔,音传不远,腹胀纳呆,口粘不爽,饮水不多,纳食少,食厚味易腹泻,身体困重,面色晦暗,睡眠差,便溏,夜尿1次,冬天怕冷,舌淡胖、苔白滑,脉濡缓。间接喉镜检查:喉及声带未见明显异常。诊为声瓮,证属脾虚湿困,治以健脾化湿、益窍开音。药用太子参12g、苍术10g、茯苓10g、炙甘草6g、薏苡仁15g、佩兰10g、白扁豆15g、厚朴6g、砂仁3g、半夏10g、干姜3g、桔梗6g、石菖蒲6g、诃子6g。7剂。针灸取穴,选主穴开音2号、足三里、太白,加配穴脾俞、肺俞、阴陵泉、血海、天突、风池,补法,留针20分钟,隔日1次。耳穴贴压,选脾、肺、咽喉、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等,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压于穴位上,隔日取下,两耳交替。一周后复诊,症状改善,守上方加党参15g,再进10剂,声音畅亮。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3.12清肝滋肺治声破案张某,女,38岁,播音员,2014年7月17日首诊。患者“声音不清爽,高声喊叫出现破音半个月”。电子喉镜检查显示:双侧声带肥厚。症见:声音破浊,喊叫出现破音,高音出现卡音,大声说话比较吃力,咽喉干痒,异物感,口苦,呛咳,偶有头晕,性躁易怒,胸胁胀痛,纳食可,嗜食辛辣,无反酸嗳气,喜凉饮,睡眠可,偶有梦,大便日1行,较干结,尿赤,无夜尿,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略。诊为声破,证属肝火上炎,治以清肝滋肺、柔肝清音。药用桑叶10g、菊花10g、南沙参12g、甘草20g、柴胡6g、白芍12g、川贝母3g、五味子12g、肿节风15g、木蝴蝶10g、蝉衣6g、薄荷6g。7剂。针灸取穴,选主穴开音1号、孔最、期门、太渊、合谷,加配穴肝俞、肺俞、蠡沟、鱼际、廉泉、天突、少商,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隔日1次。耳穴贴压,选肝、肺、咽喉、内分泌、肾上腺,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压于穴位上,隔日取下,两耳交替。一周后复诊,症状改善,守上方加西藏青果10g,再进10剂,声音清亮。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3.13祛风散寒治声毛案余某某,男,28岁,记者,2013年10月5日首诊。患者“声音变毛糙3日”来我院。症见:声音轻度毛糙、不清亮,恶寒,头痛,身体发紧,鼻塞流清涕,咳嗽,口不渴,寐可,纳食一般,大便日一行、成形,小便清长,性格开朗,舌苔白,脉浮紧。间接喉镜检查:喉及声带未见明显异常。辨为声毛,证属风寒犯表,治以祛风散寒、利窍开音。药用苏叶6g、防风4g、荆芥4g、鱼腥草8g、薄荷3g后下、石菖蒲8g、香附3g、川芎3g。7剂。针灸取穴,选主穴开音1号、肺俞、风门、合谷,加配穴少商、大椎、天突、风池,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隔日1次。耳穴贴压,选肺、心、咽喉、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等,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压于穴位上,隔日取下。一周后复诊,诸症皆愈。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3.14滋阴降火治声沙案范某某,女,48岁,音乐教师,2014年7月24日首诊。患者“声音粗糙2个月”。症见:声音粗糙,发音不干净,唱歌易走调,多言后咽喉胀感,咽干咽痛,口渴喜饮,常清嗓,痰粘感,痰中带血丝,晨起口苦,烦躁失眠,盗汗消瘦,纳食可,无夜尿,大便干,舌干少津,脉细。曾于某院诊断为声带小结,行声带小结摘除术。间接喉镜检查示:双声带边缘欠光滑,闭合欠佳。辨为声沙,证属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清肺开音。药用生地8g、麦冬6g、南沙参6g、瓜蒌皮6g、贝母3g、西青果8g、天花粉6g、白芍3g、甘草6g。14剂。针灸取穴,选主穴开音1号、开音2号、肺俞、合谷,加配穴少商、孔最、廉泉、天突、风池,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隔日1次。耳穴贴压,选心、肺、咽喉、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等,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压于穴位上,隔日取下。半个月后复诊,声音改善,守上方去天花粉,再进10剂,声音恢复。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3.15益气养阴治声嘶案李某某,女,43岁,干部,2014年5月11日首诊。患者“声嘶不清3个月”。症见:声嘶,咽喉疼痛,吞咽加重,多言尤甚,咳嗽气短,痰少而粘,心烦头痛,失眠,神疲体倦,盗汗,口燥咽干,潮热烦躁,纳食差,大便日一行,成形,无夜尿,冬天怕冷,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间接喉镜检查:喉粘膜暗红,声带未见明显异常。辨为声嘶,证属气阴不足虚火偏旺,治以养阴益气、清火悦音。药用南沙参15g、黄芪10g、竹茹10g、蝉衣10g、生甘草10g、蒲公英8g、百合6g、麦冬6g、知母3g、川贝3g打粉冲服、薄荷6g后下。7剂。针灸取穴,选主穴开音1号、合谷,加配穴廉泉、天突、三阴交,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隔日1次。耳穴贴压,选肺、咽喉、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等,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压于穴位上,隔日取下。一周后复诊,声嘶较为好转,余症稍有改善。守上方去甘草、蒲公英,加山药10g,枸杞3g,再进10剂,声音恢复。电话随诊,未见复发。
3.16疏肝养脾治声哑案张某某,女,40岁,演员,2014年12月1日首诊。患者“失音2个月,加重1周”。症见:声音发哑失音,咽异物感,平日情志郁抑,头痛,脘腹胀闷,食少纳呆,夜寐梦多,纳食差,大便溏,无夜尿,舌淡胖,脉弦缓。间接喉镜检查示:喉及双声带未见明显异常,仅见声带闭合时略显松弛。辨为声哑,证属肝郁脾虚,治以疏肝养脾,益窍开音。药用柴胡6g、当归10g、芍药8g、白术6g、茯苓6g、陈皮6g、川芎3g、旱莲草6g、木蝴蝶6g、五味子10g、麦冬10g、炙甘草6g。14剂。针刺取穴:取主穴开音2号、肝俞、脾俞、合谷,加配穴水沟、神门、期门、照海、廉泉、风池,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隔日1次。耳穴贴压,选肝、脾、肾、咽喉、内分泌、皮质下等,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压于穴位上,隔日取下。半月后复诊,声哑改善,守上方加覆盆子12g,瓜蒌皮8g,再进14剂,声音恢复。电话随诊,未见复发。
4讨论
声病的16种分类辨识和分证辨治方法,来源于古时江西旴江流域喉科流派的民间经验。但是,由于这些防治声病的民间经验秘而不宣,大多没有收录在医籍中,加之某个历史阶段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许多手抄本被毁损,由此这些宝贵经验将消失殆尽。亟待去发掘、整理这些遗留在民间护养嗓音和防治声病的方法,以服务社会。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激烈的竞争要求人们去广泛交流和沟通以获得更高的效益,言语和歌唱是人们在各种竞争场合必用的表现形式,咽喉的损伤和声音的异常在所难免。尤其是,从事文艺、播音、教育、企业及行政管理等职业用声工作者对嗓音有着较高的要求。长期以来,人们在社会交流沟通中,由于过度用嗓不仅是出现嗓音嘶哑,更多面对的是诸如说唱时出现某个高音上不去、某个低音出不来、音域变窄、发音跑调、音质不脆、声音变瓮、声音发毛、声音发沙等功能性声音失常,他们称之为声音“塌中”“疲软”“虚散”“暗淡”“沉闷”“断音”“嗤花破音”“沙音”“毛音”等;譬如艺人们常常在演出时因声音失常而尴尬,甚至出现观众鼓倒掌,他们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以充分发挥其精湛的说唱技艺而保证演出的顺利完成。可见,临床推广声病的精详分类辨识及精准分证辨治方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声病学已经由喉科学分化出来,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缺乏对功能性声病的系统临床研究。现代临床,应该开展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声病临床基础研究,如更细致地研究呼吸性神经官能症、喉肌弱症、杓间肌无力、慢性单纯性喉炎、创伤性喉炎等所致声音异常的发病机理研究,从而使功能性声病的临床理论更趋完善;为此,需要关注声病的前沿研究,不断补充因现在仪器所不易检查诊断之功能性病变的缺陷。目前,功能性声病的研究文献报道尚不多,能用于功能性声病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也不多,而复杂多样的声音症状也困扰着患者和喉科医生。
近年来,西医学已经将声病由喉科分化出来,形成了声病学。如张迺华教授编著有《简明声病学》,将声音失常分类成19种病症(包括功能性声病和器质性声病)[1];又如梁美庚等教授编著有《音声言语疾病防治概要》将声音失常分类成14种病症[2]。可见,声病学已经逐渐形成一门新兴的学科。当今,随着环境的污染(噪声、雾霾等),人们作息的改变和娱乐方式的增加,嗓音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脆弱。声音异常的长期存在,可迁延日久形成慢性疾患,因此更需要精准辨识而采取早期有效的综合治疗,才有可能恢复发声的正常功能。笔者传承旴江医学[3-10],发掘和整理旴江医学喉科流派诊治艺人声病的经验,倡导详辨声病,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将声病分为声怯、声弱、声暗、声疲、声涩、声亢、声断、声窄、声塌、声散、声瓮、声破、声毛、声沙、声嘶、声哑等16种病症[5-7],并对前12种功能性艺术声病加以系统整理和探析,为临床诊治职业性用声者(演员、播音员、教师、销售员、企业家、行政管理者等)的声病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丰富了中医喉科学和声病学内容,体现了声病系统分类辨识和分证辨治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可推广性。(续完)
参考文献
[1]张迺华.简明声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4.
[2]梁美庚,王陈应,庄惠学.音声语言疾病防治概要[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5:1-2.
[3]谢强,周思平,黄冰林.旴江流域及旴江医学地域分布今考[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24(6):11-14.
[4]谢强,周思平.旴江医家医籍及地域分布略考[J].江西中医药,2013,44(3):3-6.
[5]谢强,卢嫏环.旴江喉科流派传衍探析[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6(1):11-15.
[6]陈丹,周蓝飞,杨淑荣,等.旴江谢氏喉科临证特色[J].江西中医药杂志,2014,45(7):3-6.
[7]谢强.源远流长的旴江医学——旴江医学发展探寻[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6(2):1-3.
[8]王芳,谢强.谢强耳鼻咽喉科学术思想初探[J].江西中医药,2009,40(12):18-20.
[9]肖永涛,谢强,杨淑荣,等.谢强教授针灸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6,38(2):9-10.
[10]杨淑荣,谢强,陈小瑞,等.谢强教授五官科特色针灸疗法[J].中国针灸,2011,31(1):65-67.
(收稿日期:2015-01-20)编辑:李丛
中图分类号:R-0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1〕41号);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计划重点项目(2013Z002);江西中医药大学科研计划重点项目(2013ZR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