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幼儿龋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5-04-16黄新文肖小芬

广西医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奶嘴龋病龋齿

黄新文 肖小芬 陈 华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深圳市 518020,E-mail:2624953860@qq.com)

龋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口腔病,也被称为虫牙、蛀牙,属于一种细菌性慢性疾病,常见于2 ~4 岁的婴幼儿[1]。婴幼儿龋病(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是指发生在上颌乳切牙光滑面的龋坏,且随着龋蚀的发展,累及第一乳磨牙的咬合面,波及其他乳牙。ECC 不仅影响儿童的咀嚼功能,也对其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其发病机制与宿主、细菌、饮食等因素相关[2]。乳牙是儿童的主要咀嚼器官,完整的乳牙列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正常恒牙列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分析ECC 的危险因素,并为制定相应预防龋齿措施提供参考,本研究对ECC 患儿与健康儿童各100 例进行龋齿检查,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3 月至2013 年5 月在本院口腔中心进行口腔保健的100 例确诊为ECC 的儿童作为病例组,其中男59 例,女41 例,年龄2 ~4(3.02±0.54)岁;选取100 例口腔保健评估为健康的同龄儿童作为健康组,其中男54 例,女46 例,年龄2 ~4(3.11±0.49)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纳入及诊断标准:儿童龋病的诊断主要参考1999 年美国儿童牙科协会指定的诊断标准,所有纳入儿童均为到本院接受口腔保健、检查的儿童。排除标准:合并口腔感染及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儿童。

1.2 口腔检查方法 由2 名口腔医生采用自然光,使用平面口镜和探针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按照WHO 1997 年制定的口腔健康检查标准[3]进行。诊断根据1999 年美国儿童牙科协会的龋齿诊断标准:牙齿光滑面或窝沟点隙有明显的釉质破坏或龋洞,或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诊断为龋齿。

1.3 问卷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儿童的母亲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儿童的年龄、性别、停母乳年龄、平时吃零食情况、口腔保健情况、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是否含奶嘴睡觉及开始刷牙年龄等。相关定义如下:(1)含奶嘴睡觉中,“经常”指习惯性地睡觉时含奶嘴(>3 次/周),“偶尔”指睡觉时含奶嘴≤3 次/周;(2)经常吃零食指每日均吃零食超过3 次。(3)牙龈指数:观察牙龈状况,检查牙龈颜色和质的改变,以及出血倾向,其中0=牙龈健康;1=牙龈轻度炎症(牙龈的颜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2=牙龈中等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3=牙龈严重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自动出血倾向)。(4)对感染部位分泌物及血液进行细菌培养方可确诊为变形链球菌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AS 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单因素分析结果 对性别、分娩孕周、含奶嘴睡觉、开始刷牙年龄、停母乳年龄、经常吃零食、牙龈指数、变形链球菌感染、是否睡前刷牙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含奶嘴睡觉、开始刷牙年龄、经常吃零食、牙龈指数、变形链球菌感染、是否睡前刷牙对ECC 的发生有影响(P <0.05)。见表1。

表1 ECC 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

续表1

2.2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以是否并发ECC 作为因变量,采用逐步筛选法,结果发现,经常含奶嘴睡觉、开始刷牙年龄>2岁、经常吃零食、牙龈指数>0、变形链球菌感染是ECC的危险因素(P <0.05),睡前刷牙是ECC 的保护因素(P <0.05)。见表2。

表2 ECC 危险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龋齿是一种常见的口腔多发病,牙齿咬合面结构较为复杂且存在较多的窝沟点隙,牙齿的釉质较为薄弱,极易被龋蚀。硬组织脱矿、有机质不断破坏分解、牙体组织疏松软化,导致牙体缺损形成龋洞,而龋洞一旦形成则不易修复[4]。2 ~4 岁的幼儿正处于一个特殊的生长发育期,也属于颌骨与牙列发育的重要时期,乳牙对保持上下颌咬合关系、恒牙列形成、维持面部形态均具有重要作用[5]。龋齿不仅引发牙齿疼痛,后期还会导致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对儿童的咀嚼、消化、发音、美观、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均造成严重影响,严重者会影响其心理发育[6]。

龋齿病主要由糖、宿主、微生物及时间四联因素引起:微生物分解糖产酸,且对宿主牙齿产生侵蚀,最终导致牙齿脱矿形成龋齿[7]。婴幼儿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无法抵制菌斑侵蚀,含奶嘴睡觉、经常吃零食的患儿,食物残渣分解发酵形成致病菌,直接损害牙釉质形成龋齿[8]。相关文献[10]指出,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含奶嘴睡觉的婴幼儿患龋率高于不含奶嘴者,其原因是婴幼儿在吮吸时会刺激唾液分泌,在停止吮吸后会将奶留滞于牙面与口腔中,经乳酸发酵后会腐蚀牙齿。变形链球菌是一种G+厌氧菌,是口腔内天然菌群的其中一种,主要通过蔗糖依赖与非依赖性机制黏附在牙齿表面,细菌代谢产生酸性物质,破坏牙齿,诱发龋齿[9]。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含奶嘴睡觉、吃零食及变形链球菌感染是早期儿童龋病的危险因素(P <0.05)。

龋病是一种可预防性的疾病,可以被终止甚至在早期阶段能以被逆转,本研究通过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经常含奶嘴睡觉、开始刷牙年龄>2 岁、经常吃零食、牙龈指数>0、变形链球菌感染是ECC 的危险因素,睡前刷牙是ECC 的保护因素。结合以上因素,应采取以下口腔预防保健工作:(1)护理人员对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口腔保健意识,鼓励家庭、学校参与口腔卫生的自我保健活动,可有效降低龋病的患病率[11];(2)提倡儿童均衡饮食,纠正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多鼓励儿童喝白开水,减少含糖量高的饮料,减少糖的摄入次数;(3)由于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性与可塑性,但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即使具有口腔卫生意识,也不会自觉保持卫生行为,家长应指导并督促患儿建立良好口腔习惯,避免含奶瓶入睡、睡前进食,指导患儿掌握科学的刷牙方法,保持牙面清洁,构成抗龋的良好习惯[12]。

综上所述,儿童含奶嘴睡觉、早期多吃零食、变形链球菌感染、牙龈指数等是ECC 的危险因素,睡前刷牙是ECC 的保护因素。临床上应鼓励家长重视儿童的口腔卫生,督促儿童刷牙,维护好口腔卫生行为,以降低龋齿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1] 黄 璟,陈 智,郭 毅.局部用氟预防儿童龋齿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7):848-854.

[2] 陈志斌.3 ~6 岁儿童龋齿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1 052-1 053.

[3] 王伟健,王左敏,俞艳平.WHO 两种龋病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6(1):46-47.

[4] 丛 芳,钟 声,张桂荣.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发病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1):22-24.

[5] de Almeida SM,Franca FM,Florio FM,et al.Analysis of total microbiota in dentin after mechanical or papain-based chemomechanical caries remova[J].General Dent,2013,61(4):59-63.

[6] Kunin AA,Belenova IA,Ippolitov YA,et al.Predictive research methods of enamel and dentine for initial caries detection[J].EPMA J,2013,4(1):19.

[7] 林建琴,田富明.氟化泡沫对儿童龋齿的预防效果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29(8):485-487.

[8] 王洪萍,林靖雯,严 耽.口腔健康教育对降低0 ~3 岁儿童龋齿发生的效果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5):144-145.

[9] 叶 林,李冬梅.2002 ~2007 年兰州市2 612 名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6(12):70-71.

[10]赵苏立,谢培豪.儿童龋齿发病率与防治的研究现状[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29(6):688-691.

[11]何 静.北海市学龄前儿童龋齿病因调查分析[J].西部医学,2012,24(5):966-967,969.

[12]曹志茹.北戴河区农村幼儿园3 ~6 岁儿童龋齿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6):955-956.

猜你喜欢

奶嘴龋病龋齿
龋活跃性与年轻人龋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我和“奶嘴”的断舍离
学龄前儿童口腔内致龋菌的活性与其龋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奶嘴如何清洁消毒
宝宝可以用安抚奶嘴吗
小赛和奶嘴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
180例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调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