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鼓动力:制造老兵的服务转型
2015-04-15江涛
江涛
2011年,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印建安,应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的邀请去讲课。在课堂上,印建安说:“陕鼓不做‘民工了,而是改做‘包工头。是‘包工头,就得组织‘民工队伍。在这里,我要恭喜大家,通用电气就是‘民工之一。”当然,这是一句玩笑。不过这也反映出,在全球产业链中,陕鼓的地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变化源于2002年开始的转型。此前,陕鼓主要向客户提供单一的产品——风机*。2002年,陕鼓成为风机行业的领军企业,但当年的营业收入只有4.86亿元。如果还围着产品转,将很难突破增长的极限。市场需求的碰撞让企业意识到工程总包的价值。于是,陕鼓决定,不再做制造业的“民工”,而要做“包工头”。也就是说,除了风机,陕鼓还能提供电机(或汽轮机)、润滑油站、消声器等配套产品,并让这些设备协调运转。此外,公司还可以把基础设施、厂房和外围设施建好,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继工程总包之后,陕鼓又陆续推出了其他服务项目,如远程检测和诊断服务、备品备件服务、融资服务,等等。而在2009年,陕鼓又跨出了重要一步——做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即为客户投资、建设,并运营气体工厂,从而直接提供工业气体(如氧气和氮气)。类似于用水,客户不需要自己建厂并铺设管道,而是直接用水,按量付费。
向服务转型,让陕鼓尝到了甜头。从2001年到2012年,陕鼓的营业收入增长了近20倍,净利润增长了46倍**。陕鼓2013年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显示,2013年,源于服务和运营的订货已占当年总订货量的近50%,逐步显现出了企业转型的成果。
当然,转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当你要换个“活法”,就意味着你要从头到脚做出改变。近年来,印建安多次走进商学院课堂,很多制造企业也纷纷到陕鼓取经。很多人都关心两个问题:第一,是什么原因让陕鼓走上了差异化道路,而不是像众多制造企业一样“一条道走到黑”?第二,陕鼓为什么能够做成,成为“先驱”,而不是“先烈”?
从“民工”到“包工头”
2001年,印建安正式执掌陕鼓,就在这一年,他们遇到了一个大单。首钢集团的高炉需要一个能量回收机组,并希望供货方能以工程总包的方式来做。经过分析,印建安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没想到却遭到众人反对:和配套设备厂商进行协调就够麻烦了,再去做工程,我们做得了吗?土建这种技术含量低的活,不应该由我们做吧?印建安只能一次次地做思想工作,最终,大家同意试一试。这是陕鼓第一次参加工程总包的招标,三个多月后,方案终于成熟。但时间不等人,首钢已经将项目交给了其他厂家。
在大家惋惜之时,市场机会再次来临,宝钢集团上钢一厂要上高炉项目。陕鼓提出可以用工程总包的方式来做。但这一次,宝钢很犹豫,在主机上,陕鼓是国内名副其实的“老大”,但在工程总包方面,陕鼓还是一张白纸。为了打动客户,陕鼓使出了“杀手锏”:愿意垫付一半的资金(1,500万元)做项目,若延期完工,甘愿接受罚款。最终,陕鼓拿到了订单。为了做好项目,陕鼓让时任副总工程师的马德洁领头成立项目组。在众人的努力下,虽然是第一次做工程总包,但是陕鼓提前40天顺利完成了项目。事后,陕鼓进行了分析,如果只卖产品,只能拿到684万元的主机合同,但做工程总包,合同额增加到了3,080万元,是主机合同的5倍。另外,做工程和项目管理所带来的利润是主机利润的2.7倍。活生生的案例在陕鼓引起了巨大反响:原来,做工程总包可以带来这么大的效益!当然,工程总包也给客户带来了更大的价值:不需要协调主机制造商、配套设备商、工程施工商的关系。出现任何问题,均由陕鼓负责。另外,还控制了项目投资和项目周期。
在当时的中国,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还是个新鲜事物。但在发达国家,这已司空见惯。以通用电气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传统制造占其总产值的90%左右,而在2004年,这一比例降到了30%左右,产品的增值服务和以服务为导向的解决方案已成了主角。
国外制造业的今天可能就是中国制造业的明天。如果只卖产品,不但市场空间有限,而且可能永远是配角,只能为他人做嫁衣。最终,陕鼓决定,不做“民工”,而是要做“包工头”。经过几年的摸索后,在2005年,陕鼓正式提出了“两个转变”:从出售单一产品向出售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之后又增加了“资本运作”,即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和资本运作转变)。在陕鼓看来,这是一条差异化道路,不但能满足市场需求,还能让陕鼓过得更好。“所有人都往高速公路上挤,一定是要塞车的。在转型后,我们就一直在讨论,能不能自己开一条路,这条路虽然不太好走,但路上几乎没有人,也没有车。”印建安说。
对客户而言,获得服务导向的解决方案,只是一个开始。事实上,无论是在售前,还是在售后,客户还有很多需求和关注点亟待满足。为此,陕鼓逐步推出了多个服务项目。例如,为了让设备稳定运行,陕鼓提供了远程监测和诊断服务,可以通过互联网对机组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防患于未然。再比如,风机等设备如果出现问题,就会让客户的整个系统停机,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企业通常会储备一些易损件,这些备件不但占用资金,还带来了保管成本问题。为此,陕鼓提供了备品备件服务——客户不需要提前采购和储备,一旦出现问题,由陕鼓马上供货。另外,一些客户需要风机产品或解决方案,但短期内又缺乏资金,怎么办?从2006年起,陕鼓和银行合作,推出了融资服务,为客户解决资金暂时短缺的问题(参见副栏“陕鼓的系统服务”)。
从“卖奶牛”到“卖牛奶”
从2002年转型起,陕鼓就一路高歌。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是让其感受到了一阵寒流,订单一度锐减,这促使陕鼓再次对自身的战略进行了反思。endprint
林德集团(Linde Group)是全球领先的气体和工程集团。2007年,当印建安一行拜会林德的高层时,对方曾告诉他们,当初做设备和工程时,感觉就像在给自己“挖坑”,做一个就少一个。所以,林德才会选择做气体运营——这会让企业获得持续而稳定的收益。
从客户需求看,中国也会经历同样的轨迹——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放弃管理非核心的厂房和设备,而直接享用所需要的“成果”。陕鼓能不能不卖“奶牛”,而直接提供“牛奶”,即工业气体?陕鼓的空分压缩机(空分装置的核心设备)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排名第一,在空分装置总承包方面,也具备丰富的经验。可以说,开展工业气体业务,只是对现有产品和业务的升级。唯一欠缺的是气体运营经验。于是,在2009年,陕鼓和两家企业签订了供气合同,正式进军工业气体行业,并作为陕鼓动力上市的募集项目。此后,陕鼓又陆续和一些企业签订了气体合同。2012年年度报告显示,气体运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近2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的3.31%。虽然比例不大,但在未来,这一业务将逐步成为营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成立气体事业部之后,在2009年7月,陕鼓又成立了水处理事业部。陕鼓的很多客户都是高污染的耗水大户,因此,污水处理将是一个极大的市场。2010年底,陕鼓和唐山瑞丰钢铁公司合作,实现了水处理业务在工业领域的首个突破。此后,又在冶金行业和化工行业拿下了几个订单。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陕鼓发现,污水处理回用只是企业节能减耗的一小部分。循环水冷却系统才是工业企业最大的用水系统,其处理规模要远远大于污水。在节能减排和降低成本的双重压力下,循环水系统的设计和建造,以及对已有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相对而言,这就需要我们完善自己的技术实力,提升自己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水处理事业部的一位员工说。
进入工业气体行业和水处理行业后,陕鼓的业务版图进一步扩大。除了传统的制造业务,陕鼓既可以提供服务导向的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还可以提供运营服务。此后,陕鼓对业务进行了梳理,将业务分为了三大板块(参见副栏“陕鼓的‘三驾马车”)。
制造老兵如何“转身”
1968年,在西安的骊山脚下,陕西鼓风机厂(陕鼓的前身)正式成立。当时的机械工业部已经决定了这家企业需要生产什么,然后再卖给谁。改革开放后,很多轻工企业抓住了市场机遇,但大多数装备制造企业还未觉醒。在20世纪90年代,陕鼓虽然持续赢利,但因为产品单一,一直处于“保吃饭但又吃不饱”的状态。
可以说,这是一家骨子里以产品为中心的企业。而做制造和做服务有很大的不同。另外,变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转变”让陕鼓的商业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这意味着企业的流程、组织结构、人才发展和企业文化等,都要随之而变。那么,陕鼓是如何“转身”的?
“消灭肉体容易,消灭思想很难”
2002年,在宝钢工程总包项目顺利交付后,陕鼓专门召开了庆功大会,并奖励了项目总指挥马德洁一辆小汽车。显然,这释放了一种信号:如果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会有更大的收获。但思想观念的转变绝非易事。“脑袋里这堵墙太顽固了,不是说你想转就转得过来的。我有时候也开玩笑,消灭一个人的肉体容易,但消灭一个人的思想,实在是太难了。”印建安说。
就像新手开车一样,虽然知道该怎么开,也开了一段时间,但还没有到得心应手的地步。陕鼓一直强调要根据客户需求制订方案,但时至今日,碰到具体项目,像当年的“工程总包项目该不该做”的争论还是会出现。作为“包工头”,要有整合资源的意识,但在遇到问题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想到这一点。“如果孩子要上学,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我得去找资源,看看谁认识人。但是一到用户这儿,往往缺乏这种意识。传统思维要转换成新思维,确实要不断地磨炼。我自己也是这样。有时候一到具体问题又回到原点去了。改变人们的心智模式确实很难。”陕鼓集团(陕鼓动力的母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牛东儒说。
如何改变每个人的心智模式?最常用的方法是舆论引导,通过反复的宣讲,让大家认识到变革的意义。另外,在变革的过程中,要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大家感受到变革的效果。在这些方面,陕鼓已经坚持了很多年,但印建安认为,做到这些还不够,还要形成相应的机制。例如,为了鼓励研发人员进行创新,陕鼓曾制定了《首台首套机组技术研发管理办法》文件,文件明确规定:凡在创新中因经验不足而产生的问题,允许改进,免于考核处罚,对出现的重大问题乃至失败不追究开发人员的责任。这就解除了研发人员的后顾之忧。
此外,制度还要注重系统性。“在很多时候,企业的制度体系是指挥棒。但是,因为所处部门不同,我们往往容易只从部门的角度去考虑。如果所有制度都能围绕企业的战略和目标去设计,就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所以,我们现在也在研究制度的系统性问题。比如,很多制度出来后,目标是什么?谁来评价?怎么对系统发挥作用?”印建安说。
低端做“减法”,高端做“加法”
2003年9月,“陕鼓成套技术暨设备协作网”在西安正式成立。这是一个全球范围的协会,通用电气、西门子、艾默生等知名企业都是协会成员。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需要很多配套产品。显然,这些产品陕鼓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由自己生产。成立这个协会,可以让陕鼓拥有一个强大的供应链,从而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我们必须有一支稳定的‘民工队伍,这支队伍的技术必须过硬,是各个环节上最有价值的‘民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强化自己的能力,并赢得用户的信任。”印建安说。
“协作网”成立时,有56家会员企业,如今已发展到200多家。陕鼓的飞速发展也给这些企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在2008年,因为提供设备的进度出现了问题,西门子曾租用全球最大的运输机——An-225“梦想式”运输机——来运输装备,对陕鼓的重视可见一斑。endprint
主机是陕鼓的强项。从2001年开始,陕鼓的订货量大幅增加。在当时,主机的所有零部件和工序都由陕鼓自己完成,给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最初,陕鼓采取的做法是用奖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依靠加班加点来提高产量。但在2003年,供不应求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客户纷纷派人来催货,最多时达到六十多人,甚至出现了“坐床”现象(不上客户产品的零部件,客户就坐在机床上,不让机床开动)。于是,陕鼓决定将低附加值的零部件和工序进行外包。
在做“减法”的同时,还要做“加法”。主机是陕鼓的核心,也是企业提供服务的基础。如果把陕鼓的业务比作同心圆,主机就是这个同心圆的圆心。因此,陕鼓不断加强对主机的研发,以及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和加工。目前,陕鼓的轴流压缩机技术、能量回收透平装置、空分用压缩机技术等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陕鼓还在工业流程成套技术、系统技术和关联技术上不断投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从而提高了系统集成能力。陕鼓的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研发支出已接近6.8亿,占营业收入的11.23%。
除了研发,陕鼓还在服务、营销等方面不断投入。例如,在2003年,陕鼓提出了“以主导产品为基础,以专业化营销为手段,有选择地建立市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力推进工程成套,发展服务领域及新兴产业,占领高端市场”的营销战略,并建立了专业化的营销队伍,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曾带领IBM成功转型的郭士纳(Louis V. Gerstner, Jr.)曾表示:“我在服务和产品公司都工作过。毋庸置疑,服务业务更难管理……业务模型不同,整个经济情况也很不同。这是一种你无法轻易获得的能力。你需要在时间和资金上投入多年的赌注,然后才能获取通往成功之路的经验和规律。”幸运的是,通过不断做“加减法”,陕鼓抛弃了低附加值的环节,攀升到了价值链的高端,并掌握了这种“无法轻易获得的能力”。
当然,这个过程绝非一帆风顺。在进行流程再造的过程中,陕鼓取消了一些环节,结果业务流程衔接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在一段时间内,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出现了一些瑕疵。有的产品或零部件由外协厂家来完成,但是如何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找到后,如何控制质量,如何进行相应的管理?陕鼓认为,自己准备得还不够。另外,聚焦高端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聚集于高端,风险和成本都挺大的。其中,研发是最大的风险。技术变化太快,需求变化太快,所以越是高端的事情风险越大。我们的准备和认识不足,需要重新思考。”印建安说。
组织变革:为自己还是为客户
通过流程再造,陕鼓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2001年开始,陕鼓撤并了设备处、运输处、铸造公司等四十多个部门,并成立了工程成套部、自动化工程部、融资服务部等二十多个部门。“组织结构我们经常变化。这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刚开始觉得这样做合适,过段时间又有调整,现在大家也习惯了。”印建安说。
和制造业务相比,服务业务和能源基础设施运营业务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陕鼓先后成立了服务产业部和气体事业部等事业部,这几个事业部都有独立的销售队伍。当然,客户的需求是可以拓展的,也许客户只想买主机,但在接触后,可以让客户做工程总包或购买其他服务项目。同样,服务业务对制造业务也有推动作用。因此,陕鼓成立了销售中心来进行协调,通过发挥协同作用为其他板块带来订单。此外,在采购上,三大板块实行的是统一采购,以获得更大的议价权。
组织结构的调整,一定要站在客户的角度考量。售后服务部和服务产业部的分分合合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最初,为了开拓服务市场,陕鼓将从事售后服务的部门(原维修中心)和服务产业的部门(安装经理部、远程在线室等)进行了合并,成立了产品服务中心。2010年,陕鼓将产品服务中心进行了拆分,成立了服务产业部、售后服务部和自动化工程部。服务产业部主要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检测、备件、节能改造等业务。售后服务部主要负责本公司出厂产品售后服务及三包业务。售后服务部是免费服务,服务产业部是有偿服务。陕鼓认为,将这两个部门分开,一是便于核算,二是便于管理。而在2013年,这两个部门又在进行整合。这是因为,一方面,虽然两个部门的服务内容有很大区别,但在一些业务上,是有重叠的,分开后带来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在内部,企业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划分,但面对客户,应该只有一个统一“面孔”。可以想象,如果客户的产品出现了问题,一会要找售后服务部,一会被告知,这个产品已经过了三包期,应该找另外一个部门,就会给客户带来麻烦。“我们不能把问题丢给客户,自己舒服了,却给客户增加了成本。”负责系统服务板块的副总经理赵光说。
员工转型:是包袱还是资产
企业要转型,员工就要转型。和其他体制的企业比,在人员调整上,国企要困难得多。截至目前,陕鼓有近一千名员工转岗。“这么多人转岗,没有一个人找过我。”印建安说。如何做到这一点?陕鼓采取的做法是:首先,提前做好思想工作,让大家认识到变革的意义。“听师傅们说,通过外协制作一台AV90上机壳模型,比自己制造能节约二三十万的成本,这让那时的我十分吃惊,在震惊之余我也逐渐理解了放弃低端,从事高端的理念。”一位员工回忆道。其次,保证让每个人都有新的岗位——这是让分流能够顺利进行的“稳定器”。再次,倾听员工的声音,尽量给员工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在转岗后,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让员工尽快适应新岗位。一名曾数次参加分流的员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2012年11月30日,车间同事通知我,蔡总在会议室等我谈话,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会议室,蔡总仔细了解了我的情况。由于在分流时,我的天车工学徒期未满,所以我希望能够继续干天车工。蔡总听了我的要求,立刻拿起电话很快为我联系了接受单位,我的工作问题解决了。第二天我就拿到了调令,来到叶片车间锻压工段报到。车间首先对我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并为我讲解了叶片车间的特色文化,使我很受鼓舞。短短几天时间我就融入到员工中间……”最后,对于转型的员工,过段时间后,要去看一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或者困难,从而提供一些保障和支持。比如,从事服务的人员长期要做现场,从事总包的人员要做施工。为此,公司就会出台政策,允许多长时间探亲,过年如果回不来,家属可以到那边过年,等等。endprint
事实证明,如果员工能够顺利转型,就能成为资产而不是包袱。例如,陕鼓曾有一个设备处,负责机床的维修。随着数控机床的增多,维修人员的能力已经很难满足需求。有时候,出了问题,还得找专业的厂家来维修。于是,陕鼓选择将机床维修业务外包,将设备处变为维修中心,主要从事风机维修业务。在转型后,这些员工从零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后,不但能修好陕鼓的风机,还能修好其他厂家包括国外厂家的产品,让维修中心从“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如今,当时转型的多名员工已成为服务产业部的骨干力量。
当然,转型需要大量的人才,很多服务业务陕鼓从未接触过,如何填补人才缺口?除了内部培养,陕鼓还从外部招聘了很多人才。在高管团队中,有一些人就来自通用电气、华为等知名企业。如何吸引这些外来人才?一方面,通过市场导向,陕鼓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发展平台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另一方面,陕鼓已形成了相互融合的文化氛围,让优秀的人才能够为一个目标一起去做事情。此外,陕鼓还为员工提供了多种职业发展通道,从而让每个人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
未来:要么跨界,要么被整合
陕鼓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在陕鼓人看来,源于战略定位,也源于坚持,但宏观环境带来的机遇也不可小觑。“我们遇上了历史发展的最好阶段。台风来了,连猪都会飞。我们这头飞上天的猪还没有长翅膀,真的是运气太好了。”印建安说。因此,最近几年,陕鼓一直在补“基础管理课”。例如,对旧的制度进行梳理,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引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等等。
对于未来,陕鼓有很大的危机感。从大的方向上看,通用电气、林德等企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但借鉴意义有限。就如同登山,虽然知道了目标(峰顶),但应该怎么走,还需要探索。另一方面,中国所处的市场环境和所面对的客户,和国外也有很大的不同。
陕鼓的整体思路是:一方面,现有的市场要做深、做透。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跨界问题。对于流程工业而言,单一的风机产品只是系统中的一个“零部件”。因此,从2002年起,陕鼓不断突破业务的边界,寻找到更广阔的空间。但本质上,陕鼓从事的还是一个比较窄的领域,如果不继续跨界,一旦出现革命性的变化,陕鼓就有可能被别人所提供的功能覆盖,成为别人的一部分。因此,陕鼓一直在强调,虽然目前过得还不错,但千万不能小富即安。“没有任何事情能够阻碍你的发展,除了你自己。”印建安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