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刺配合排刺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案
2015-04-15蒋珊珊初晓辉杨佃会山东中医药大学03级硕士研究生济南5004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5004
★ 蒋珊珊 初晓辉 杨佃会 (.山东中医药大学03级硕士研究生 济南5004;.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济南5004)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以“激痛点”为标志性特点的慢性软组织源性疼痛的病症。激痛点是形成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理因素,同时亦是其病理产物,常累及肌肉、筋膜、肌腱等部位,表现为颈部、肩部、腰背部肌肉固定压痛、牵涉痛、抽搐反应甚至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该病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而针灸以其安全、有效、简便、无副作用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在镇痛方面疗效显著,现将针刺治疗该病1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35岁,2014年7月24日初诊。患者两年前因外伤后致左侧肩部疼痛、水肿、活动受限,遂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活血止痛药、抗炎药、膏药等治疗,症状好转。3个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左侧颈肩部持续性酸胀痛,伴有沉重、无力感,活动后略有缓解,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遂来山东省中医院针灸科治疗。查体:左侧颈肩部肌肉僵硬,触摸时有条索感,压痛点固定、明显,按压痛点时牵涉至上臂背侧、肘后侧疼痛,患肢后伸及上举活动受限,神经系统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无异常。中医诊断:痹证;西医诊断: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治法:舒筋活血,通经止痛。取穴:局部取穴(激痛点)、循经取穴(手三阳经)。操作:恢刺法,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1.5寸毫针快速刺入激痛点,进针至肌肉的骨骼附着面,得气后将针尖退至皮下,更换针刺方向,然后再将针退至皮下,配合关节伸屈活动,如此反复几次,最后直刺入腧穴;排刺法,沿手三阳经循行寻找压痛点及反应点,以疼痛的起、止点段作为施术部位,按经脉走行排刺,每隔1寸刺入1针,直刺0.5~1.0寸,行提插捻转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酸、胀痛感明显减轻,沉重无力感好转。2个疗程后,酸、胀、痛感及沉重无力感基本消失,随访2个月未复发。
按语:该患者因外伤后致局部经脉损伤,气血运行不畅,经筋失养,加之寒邪乘虚而入,久而“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发为本病。本病当属中医学筋痹证范畴,病位在经筋。《素问·调经论》“病在筋,调之筋。”恢刺法和排刺法作为刺筋之法,在治疗经筋病变等方面具有独特疗效。恢刺法《灵枢·官针》谓“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恢”有扩大、全面、恢复的意思,针刺时寻找筋肉之旁激痛点刺入并且上下左右提插捻转以扩大针孔,一针多用,既能驱邪外出、又可疏通病变处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使肌肉、筋膜得到良好的濡养,加速其功能的恢复。排刺法做为一种强刺激手法且作用面积大,密集的排列于人体相关经络腧穴上,在刺激强度和治疗范围上都有所扩展,并以经络循行为辨证依据,做到了“既不失其穴也不失其经”,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常伴有牵涉痛或牵涉性压痛,其病变范围广且顽固,治疗上不但要选取相应痛点,还要寻找取其它反应点,故选用排刺法,能增强穴位的刺激程度,扩大作用面积,疏通颈肩部不通之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综上所述,恢刺法和排刺法均为刺筋之法,二者配合不仅可以治疗局部激痛点,还可治疗肌筋膜疼痛导致的牵涉痛或牵涉性压痛,在刺激强度、作用面积、针感的扩散上都有所扩展,更有利于经气的激发与传导,使经气顺经感传至病变部位,舒缓筋肉的拘急、疼痛以治筋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