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期白血病患儿首次PICC置管真实感受的质性研究

2015-04-15谢安慰阐玉英钮美娥陈奕汪茜雅

军事护理 2015年16期
关键词:学龄期置管管子

谢安慰,阐玉英,钮美娥,陈奕,汪茜雅

(1.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血液科,江苏 苏州215003;2.苏州大学 护理学院,江苏 苏州255006;3.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护理部;4.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护理部,江苏 苏州21500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途径,且可留置较长时间,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1]。PICC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最先应用于美国,在儿科主要用于需要长期输液的肿瘤患者,现已成为儿科中长期静脉用药治疗的首选途径[2]。白血病是儿童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3],其治疗措施以化疗为主。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对于PICC的置管方法、护理已日趋成熟,研究重点主要围绕PICC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以及置管后的健康宣教等[4-5],对患儿置管后的感受及需求较少涉及。因此,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学龄期首次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的真实体验和需求,为临床护士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14年5-9月某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留置PICC的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儿疾病诊断符合第7版《实用儿科学》中的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诊断标准[6];(2)年龄7~12岁;(3)病情稳定,有一定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易于沟通;(4)首次PICC置管;(5)征得患儿及父母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疾病或有认知障碍;(2)合并严重心、肺、脑功能衰竭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研究样本量的确定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出现为标准[7]。共有20例患儿纳入研究,每例患儿在研究中都被称为个案。20例患儿中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小7岁2个月、最大11岁8个月;独生子女9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4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6例;置管穿刺部位均为右臂,贵要静脉13例、肘正中静脉7例。置管操作均由经过正规培训、操作熟练的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完成。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通过深入访谈法(in-depth interview)收集资料。根据研究目,经文献检索和专家组讨论初步拟定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5例患儿进行预访谈,修订后形成最终访谈提纲:(1)置管后,你有什么感觉(躯体和心理感受)?(2)带管期间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对于这根管子,你最大的烦恼与压力是什么?(4)你最担心什么?(5)你是怎样应对的?(6)你最需要哪些帮助,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获得?全程同步录音,每次访谈时间控制在25~30min。以方便受访者为原则,地点一般选择在病房或示教室,环境尽量安静、私密。访谈时间选择在首次PICC置管后2周。

1.2.2 资料分析方法 分析资料与收集资料同时进行,访谈结束当日,及时将录音资料和研究者的现场观察转化为文字。运用NVivo l0.0软件管理、发掘和查找文本数据,经第二人核对后,采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8]:(1)仔细阅读所有资料;(2)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3)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4)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成主题;(5)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6)辨别出相似的观点;(7)返回参与者处求证。

1.2.3 质量控制 访谈前,研究者通过参加PICC学习班熟悉PICC操作流程及常见问题,并接受专业的质性研究学习和访谈技巧的培训;深入研究情境,通过为PICC置管患儿提供维护服务及帮助,与其建立信任友好关系,以Sharan策略提高资料的严谨度[9]。充分考虑研究对象的代表性,依据患儿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患病时间、置管时间及教育程度选择样本,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谈的时间和次数,灵活调整提问顺序及措辞。访谈中保持中立态度,鼓励受访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客观记录访谈对象的语气、语调及非语言性表达。

1.2.4 伦理问题 访谈前,向受访者及其父母详细说明研究的目的、方法、内容及意义,承诺无伤害、保密原则,告知其有自由选择和退出权,获得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2 结果

2.1 主题一:不适的躯体体验

2.1.1 疼痛与异物感 PICC作为一种外来物体置入体内,使患儿普遍感受到一种不舒适的感觉,主要表现为穿刺处的疼痛感和导管的存在感,尤其在置管初期,这些感觉更为明显。大多个案主诉置管后3~4d内穿刺侧手臂疼痛,尤其穿刺当天疼痛最为明显。个案H:“插这个管子时,我疼得哭出来了,好像肉不断被撕裂的感觉,让人实在受不了!”个案C:“打好针的当天感觉又胀又痛,我的这个胳膊根本就不敢动,轻轻一碰都会觉得痛,不过第2天就好多了。”个案A:“开始的几天里,总觉有个东西在里面,说不清楚具体什么感觉,就是感觉不舒服!”

2.1.2 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当被问到“PICC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时,所有个案均表示置管初期影响了他们的日常活动,包括洗澡、穿衣、写字、进食、取物、玩游戏等,其中洗澡受影响最大,这可能与患儿担心手臂淋湿造成感染、手臂包裹后活动不便、需要家人协助等有关。个案D:“自从有了这根管子,我已经七八天没洗澡了,妈妈只是每天拿毛巾给我擦身,因为怕万一湿到里面就麻烦了!”个案R:“一开始我觉得穿脱衣服很不方便,心里总担心着这里有个管子,动作要轻要慢,不可以拉扯,就怕碰到它会出问题。”个案Q:“这周就洗了一次澡,妈妈说反正明天就换贴膜了,让我大胆洗,还用保鲜膜缠了好几层,但我还是担心,不能像以前那样很放松地洗,这种感觉真是怪怪的”

2.2 主题二:复杂的心理体验

2.2.1 担心导管脱出或断裂 学龄期儿童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对导管具有较强的保护意识,经常会关注到导管、而对导管的过度关注会引起担忧的情绪出现,导管的存在及维护就成了他们的一个心病。本组研究显示,女性患儿对PICC的关注度更高。个案K:“头几个晚上尤其是插管当天晚上,我都没怎么睡好觉,老担心自己会不小心碰到管子,睡着的时候万一拔出来就惨了,应该会出很多血吧?”个案N:“护士阿姨说剧烈运动会使管子断裂,所以无论做什么,我都不敢用力,感觉整个胳膊轻飘飘的,好像不属于自己。而且,一想起它可能会断掉,我就非常紧张!”个案T:“管子插好24h后,护士阿姨教我做锻炼操,我总是做不到位,妈妈说我是小笨猪,其实我是怕出危险!”

2.2.2 害怕导管相关并发症 PICC常见并发症有出血、感染、堵塞及针眼处愈合不良等。学龄期儿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对PICC的了解程度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和情绪,甚至会加深恐惧感。个案B:“那天插好管子后,王阿姨告诉我一星期内要少动,其实我根本不敢动,因为害怕会出血、感染,胳膊就一直僵在那里,手都麻木了!大家都说我是小雕塑。”个案F:“听说这个管子要在身体内放好长时间,万一有一天堵了怎么办?你说到时候把它拔出来后,这个针眼还能不能长好?会不会有个窟窿,毕竟时间太久了,恐怕愈合不了啦!”

2.2.3 导管费用的困扰 个案中约有25%的患儿表示担心置管费用,年龄大多集中在9~12岁。个案E:“这根管子花了爸爸妈妈不少钱,他们没有告诉我,我是无意间看了费用清单才知道的。我们住在农村,家里没有多少钱的,所以我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好好保护它!”个案M:“妈妈说只要能让我少吃苦,花再多的钱她都愿意,我会好好听大人们的话。不过我还是想不通,一根管子要好几千块,也太夸张了!(惊讶、不解)”

2.2.4 获益的感知 本研究所有个案都能够意识到PICC对于治疗白血病的重要意义,导管可以保护血管,并使自己免于频繁穿刺带来的疼痛和恐惧。个案J:“你看,这是以前没用管子时打过针的静脉,都发黑了,摸上去硬硬的。现在好了,再也不会有这种情况了。”个案P:“以前那种针一两天就要换一次,而且每次都要扎好几针,反复扎真的好疼,所以一到打针时我就害怕,手心全是汗。现在真好,不用再找血管,一插就行了,而且挂水时也没什么感觉,想想就开心(笑)!”

2.2.5 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较大年龄的患儿逐渐掌握了导管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并开始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导管进行维护。当患儿的行为得到医护人员的赞扬时,这种成就感会更加明显,并在与病友分享经验和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体现。个案L:“对于这根管子,平常需要注意什么、怎么去观察、换贴膜的时间等,我现在基本上都知道了,不用妈妈一直嘱咐我、盯着我了,也不像以前那样担心了,护士阿姨也夸我聪明、懂得多,还奖励我一本书(开心地笑)!”个案I:“我还被护士长阿姨请去当小老师了呢,她让我给别的小朋友讲讲怎么爱护管子,他们一个个听得可认真了,还向我请教问题呢,我好兴奋,也觉得自己很有用!”

2.3 主题三:强烈的信息需求 本研究发现,对于置管前的宣教及置管后的观察与护理,多数患儿有着强烈的信息需求,希望专业人士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主动提供相关知识和信息。个案O:“我想知道这根管子最后插到哪里,大约有多长,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最长能放多久,这些我都完全不了解,而它现在就躺在我身体里。”个案S:“护士阿姨总是给大人们讲得很详细,我觉得最好直接告诉我们,能不能发个关于这根管子的小册子或者看段录像,让我们也了解下什么叫PICC。”个案G:“插好管子后会有哪些危险,应该注意什么,怎么观察,希望讲得具体清楚点,比如吃饭方面、运动方面等等。”

3 讨论

3.1 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PICC置管导致的疼痛以及它作为一种异物在体内的存在感,使患儿出现过度保护现象,穿刺侧手臂完全不敢活动,不仅对其日常活动产生了一定影响,如不敢用该侧上肢写字、取物等;同时也影响了局部血液循环,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而且手臂若长时间缺乏锻炼,也可能导致肌肉萎缩、感觉功能及活动能力减退,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置管后应积极指导并向患儿示范如何做握拳、抬高手臂等轻微活动;多陪伴患儿,主动与其沟通,转移其注意力;明确告知患儿在置管初期的躯体不适感是一种正常的体验,随着带管时间的延长会逐渐消失[10]。同时教会患儿正确看待导管导致的疼痛和“异物感”:当导管以“疼痛感”来提示它的存在时,机体警惕到自己不当的活动可能伤害到导管,会做出行为上的调整,这种感觉其实是一种保护机制。但当患儿主诉手臂疼痛时,医护人员要加以鉴别是真性疼痛还是心因性疼痛,是置管后正常的机体反应还是并发症出现的征兆,一方面消除患儿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早期发现并干预并发症。

3.2 关注PICC置管患儿的心理变化特点并提供个性化护理 本研究发现,在PICC置管初期,学龄期白血病患儿的心理变化尤为复杂,而此期的心理问题对其今后一生的行为性格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11]。分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PICC是一项侵入性操作,置管早期,由于患儿未适应带管生活、对管道维护不了解、害怕静脉穿刺治疗等,因而对导管脱出、断裂、出血、感染等异常情况非常担心;学龄期儿童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表达和逻辑推理能力,其焦虑和恐惧感往往较低龄患儿更强烈[12],他们甚至担心自己身体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以及生命受到威胁。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并积极评估患儿的心理变化,及时、主动地与其沟通,寻找共同话题,与患儿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鼓励其表达感情,说出内心感受及遇到的困难,帮助患儿消除恐惧、担忧等负面情绪,与患儿共同进行PICC导管的维护工作。

随着带管时间的延长,患儿的负性体验逐渐减少,开始出现积极的正性体验,所有个案都能够意识到PICC的重要性,对PICC在认知上与医护人员达成共识。这与张明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PICC为化疗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途径,可避免多次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有效保护血管;随着带管时间的延长,患儿逐渐加深了对导管维护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应对技巧,并适应了带管生活的状态。此时,护理人员应努力激发患儿的正性体验并积极鼓励,如对于患儿的良好表现及时给予口头表扬或一定的物品奖励,以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带管生活。

3.3 选择正确的途径向患儿提供适当的信息支持

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全面掌握PICC的相关知识、护理要点等,根据患儿的年龄、性格及心理特点,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积极提供系统而完整的治疗护理知识,如采取发放卡通版健康教育手册、电子幻灯集体授课、模拟演示、个别辅导等形式来满足患儿的知识需求,并与其共同探讨置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使其不仅对整个插管操作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同时也对其目的、优点、意义及置管前后的注意事项有所了解。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有助于增强患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利于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另外,针对学龄期患儿的宣教要把握分寸,如置管时间的长短不能说得太过绝对,罕见的断管及导管费用可以不讲,对于出血、导管脱出等情况要反复告知患儿需注意的事项及应对措施,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总之,宣教时应考虑到学龄期儿童的特点及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将重点放在置管后的注意事项上。同时应积极运用同伴支持策略来开展同伴教育,鼓励患儿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一对一的同伴交流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PICC相关知识及维护经验,从患儿角度提供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使他们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互相支持,共同提高对导管的维护能力。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对20例首次PICC置管的学龄期白血病患儿进行深入访谈,发现他们对PICC置管的体验与需求呈现复杂性与阶段性特征,护士应根据患儿置管后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努力激发患儿的正性体验、疏导其负性体验,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以帮助患儿更好地适应带管生活,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完成后续治疗。

[1]Johansson E,Hammarskjold F,Lundberg D,et a1.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compared to other central venous lin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cta Oncol,2013,52(5):886-892.

[2]Nichols L,Humphrey J P.The efficacy of upper arm placement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using bedside ultrasound and micro introducer technique[J].J Infus Nurs,2008,31(3):165-173.

[3]卫生部.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EB/OL].[2014-11-10].http://www.mob.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zwgkzt/ptjnj/year2010/index2010.html.

[4]Wilson T J.Bmwn D L.Meurer W J.et a1.Risk factors sociated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large vein thrombosis in 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patients[J].Intensive Care Med,2012,38(2):272-278.

[5]李全磊,颜美琼,张晓菊,等.不同PICC导管对并发症发生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390-395.

[6]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99-2225.

[7]Fitzgerald K,Seale N S,Kerins C A,et al.The 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A useful tool for conduc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J].J Dent Edu,2008,72(3):299-304.

[8]李峥,刘宁.护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97-199.

[9]Sharan B M.Qualitative research in practice examples for discussion and analysis[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2001:31-34.

[10]Molloy D,Smith L N,Aitchison T.Cytotoxic chemotherapy for incurable colorectal cancer:Living with a PICC-line[J].J Clin Nurs,2008,17(18):2398-2407.

[11]Liang H F,Chiang Y C,Chien L Y,et al.A comparision of emotional/behavioural problems between Taiwanese children with cancer and healthy controls[J].J Clin Nurs,2008,17(3):304-311.

[12]Enskär K,von Essen L.Physical problems and psychosocial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cancer[J].Paediatric Nurs,2008,20(3):37-41.

[13]张明,高伟,孙媛媛,等.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9):1-5.

猜你喜欢

学龄期置管管子
学龄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学龄期儿童近视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针对性护理措施
学龄期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IMP-1、IL-10、hs-CRP及TH的变化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学龄期和学龄前期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的疗效差异
滚球游戏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
搞不定的水管子
硬膜外麻醉置管前注药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