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专业研究生诊断和科研能力的并重培养
2015-04-15肖黎明
叶 菁,肖黎明,袁 媛,张 丰,李 青,王 哲
(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西京医院病理科,陕西西安 710032)
病理学是医学科学中重要学科之一,其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为疾病诊治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目前诊断病理学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尽管近年来中国医科院校普遍采取扩大招生的政策,但临床病理医生的缺口仍然很大[1-2],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存在,有些方面还在拉大[3]。按照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国大部分医院都存在病理医师短缺的问题,全国缺口在2万人以上,尤其是高水平临床病理医师,因此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应运而生。
1 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是成为病理人才的重要阶段
中国的病理医师培训基本还在沿用师徒传承方式,而且由于病理学属于基础医学范畴,研究生教育也往往仅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更重要的临床病理诊断技能的培养。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应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也是为适应中国对临床病理医师的需求,对发展中国病理学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4]。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对高水平医学人才需求的增加,专业研究生的教育受到重视,如何提高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当前的严峻课题[5]。目前,国内仅有个别院校开始培养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并以临床病理诊断技能培养为主。
目前,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的来源主要为临床专业的本科生,或具有一定经验的临床病理医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幅提高临床病理诊断和研究能力是目前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的[6]。不同于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学科,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要注重病理诊断工作和科研能力的全面发展,是其成为病理学人才的重要阶段[7]。
2 多方面加强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的病理诊断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大多来源于具有一定病理诊断基础的医师,在短时间内使之获得足够的病理诊断技能是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和核心,在此结合本科室的培养经验进行相关介绍。首先,新生进校后形成导师组,根据研究生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包括理论课程学习、科研选题以及临床病理诊断培训计划。在完成专业课学习后,研究生参与常规病理科的初级医师工作,包括常规病理取材和初步诊断。通过此过程,学习常见病的诊断标准,以及疑难病例的诊断原则。
在此过程中,必须加强病理诊断过程的系统化培训。根据器官系统和最新的诊断标准,科室制定相应的病理诊断授课计划。由高年资的病理医师,每周开设2~3次诊断病理学系列讲座,组织1~2次的疑难病例讨论,使研究生能够形成系统而全面的诊断病理学知识,并应用于病理诊断工作。通过此过程培养,病理学专业研究生不仅能够不断提高病理学理论水平,也能够掌握疑难病例的诊断原则。
在临床工作的同时,要加强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学术交流的机会,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室每周组织文献汇报和课题进展汇报,汇报内容包括国内外病理学的新进展,临床科研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及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良好的学术氛围能够有效激发研究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及能力,同时疑难问题也能得到及时解决。
3 注重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训练
在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同时要把创新性科研能力的训练放在与病理诊断并重的位置。高层次的病理学人才不仅能承担临床工作,同时具备科研思维和能力,并善于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能够极大地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的转化,成为推动医学发展的主要力量。
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必须突出病理学自身特点,以某一疾病发生的特定病理学变化为核心,解决病理临床存在的实际问题,保证其研究具有鲜明的病理特色。在实际培养过程中,要让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积极参与研究课题中临床病理学相关部分的研究工作,鼓励研究生能够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研究方案。指导老师在研究生的研究过程中给予理论和技术的指导,使其能够顺利完成研究,并取得创新的研究结果。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临床实践的整个过程。
4 病理学技术是病理学专业研究生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
病理学技术是联系病理诊断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方面。病理学技术近年来有了迅猛的发展,包括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已在病理学中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生必须扎实全面地学习病理学技术,同时结合新技术、新方法,大大加深对病理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为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分子病理学能够从分子水平进一步揭示发病机制、预后以及外源性基因在人体内的存在和内源性基因的突变和表达异常,解决形态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根据国外病理医师的培养经验[8],病理学专业研究生要积极参与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检测等分子病理学工作。通过这种方式,病理学专业研究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病理学的新技术,同时也充实了其对疾病发生的认识。
5 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要做到有计划、重实施
由于病理学专业研究的培养在中国刚刚起步,在很多方面仍值得进一步探索。针对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并重培养,应根据研究生的能力和工作经验,制定合理和有效的培养计划。
首先,病理学专业研究生需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除完成学校统一安排的公共课程外,要根据病理学特色,加强基础性和实用性专业课和选修课,并通过参加读书报告会、学术活动,促使研究生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拓宽知识面。
在完成理论课的学习后,研究生要参与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加强临床病理诊断技能培训。在此过程中,通过讲座和疑难病例讨论的方式,系统地介绍每个器官的诊断病理学知识,并学习疑难病例的诊断要点。与此同时,安排研究生学习常规病理学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并了解分子病理学技术等。
在进行临床病理学训练的同时,让研究生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并鼓励其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通过科学文献的查阅,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课题设计等,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通过临床病理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并重培养,部分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成果甚至优于单纯研究型的研究生。
阶段考核也是专业研究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阶段考核,导师要及时解决研究生在科研和诊断中存在的问题,了解研究生对病理常见疾病的诊断、常规及分子病理技术等的掌握程度,同时检查科研课题进展,使得科研与临床工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作为病理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在注重临床诊断技能的同时,必须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临床工作和科研能力相结合的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研究生就业后对病理临床诊断工作的适应性,也是培养高水平病理学人才的重要方式,对发展中国病理学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常秀青,齐文安,王世贤,等.抓住机遇促进发展[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4-5.
[2]来茂德.中国病理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2,41:1-3.
[3]Robboy SJ,Weintraub S,Horvath AE,et al.Pathologist workforce in the United States:I.Development of a predictive model to examine factors influencing supply[J].Arch Pathol Lab Med,2013,137:1723-1732.
[4]李雪,刘红刚.设立临床病理学专业学位及培养临床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要性[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501-502.
[5]敖启林,王国平.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6:526-527.
[6]孙抒,金仁顺,玄延花,等.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230-231.
[7]李昱.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938-940.
[8]Flynn C,James J,Maxwell P,et al.Integrating molecular diagnostics into histopathology training:the Belfast model[J].J Clin Pathol,2014,67:63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