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陆游“沈园”诗
2015-04-15王方钊
王方钊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8)
一、沈园简介
沈园为宋代沈家私人园林。据乾隆《浙江通志》载:“沈氏园,《绍兴府志》:在府城禹迹市南,宋时池台极盛。”绍兴历史上有众多名园,随着星转斗移,或湮没无闻,或难觅踪迹。唯独沈氏园林,历经风云变幻,至今犹存,原因何在?陆游情缘也。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沈园的名就在于陆游与前妻唐婉的一段情。
二、“沈园”诗的梳理
陆游的前半生戎马倥偬,宦海沉浮,昔日旧情,暂且深埋心底,无暇顾及儿女情长之事。但年近古稀,当他壮志难酬、功名完全落空时,陆游倍感曾为事业而失去爱情的痛苦,一见到沈园,一念及沈园,诗人就老泪纵横,情不自胜,虽然老来多忘事,但唯独不忘的是相思。晚年的陆游始终难忘沈园,因此,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
陆游与唐婉原本两情相好,即便母亲再三逼迫,也一直未忍绝之。然则后来,实在难以抗拒母命,被迫与唐婉离异,陆游内心深感愧疚。据陈鹄《耆旧续闻》记载:“余弱冠客会稽,游许氏沈园,见壁间有陆放翁题词云:“放翁先室内琴瑟甚和,然不当母意,因出之,夫妇之情,实不忍离。
陆游所作的沈园诗皆因怀念唐婉而作,沈园见证了陆游与唐婉的爱情,同时也目睹了一代美人的香消玉殒。读陆游的沈园诗,察其心,闻其情,知其品,如见其人。陆游的沈园诗作并不多,但真实地记录了诗人的爱情生活和痛苦遭遇,寄托了诗人的哀恸与情思,并且融入了其毕生的真挚情感,他与唐婉结下一份尘缘,却无法了却他半生眷恋。
南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68岁的陆游重游沈园(陆游曾在27岁时游沈园,作有《钗头凤》),作诗一首,这也是陆游的第一首沈园诗,题曰:禹迹市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钗头凤》)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其主,刻诗于石,读之怅然: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罪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神龛一炷香。
亭院依旧,诗人拂去尘土,看到当年的题词墨迹尚存,想到唐婉已早归黄泉,无限感伤,凄楚异常,愁白了两鬓的陆游更是畏惧新霜的到来。阴阳相隔,断肠之痛无人可诉,“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①对于年近古稀的陆游来讲,历经了仕途的坎坷曲折,饱尝了人间的世态炎凉,唯一可以倾诉的人也早已作古,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②诗人万念俱灰,但却唯独对唐婉念念不忘,为她“回向神龛一炷香”。诗人似乎试图在袅袅的佛香中忘却前尘旧事,求得心灵的平静,然而他真能做到吗?四十多年后,当他深爱却不得不分开的人,不爱却共度了一生的人都已去了另一个世界,回想前尘旧事,宛如一场幽梦,漫长的时间之河,涤荡了一切恨与愁。深情虽在也不得不面对伊人已走的事实。
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诗人75岁时再一次前往沈园,写下了《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其二
第一首重在表现人去楼空、往事难再的哀伤。古城黯淡的斜阳,凄凉的画角,映衬着沈园景色的萧瑟。今非昔比,人去楼空,池台也非昔日旧貌。看到桥下春水绿波依然如故,蓦然回首四十年前的唐婉,俯桥照影曾留下美若惊鸿的风姿倩影。池台几经易主,草木数度枯荣,想此一生,流离蹉跎,风霜满面,而桥下春波,其绿如故,只是物是人非,当初惊鸿一瞥的短暂相逢竟成了一生苦涩的珍藏,犹如一坛陈年的苦酒,不愿轻易去启封。第二首则重在抒发“不思量、自难忘”③的绵绵长恨,表达了诗人对唐婉坚贞不渝的爱情。四十年来,生死两茫,多少前尘旧事,早已刻骨铭心。柳已老不吹绵,而自己对唐婉的爱四十年不变,至老弥坚。虽然此身即将化作稽山之土,可是对已逝之人,犹自魂梦相牵,难以忘怀。想到那纷然旧事,还是忍不住会泫然而泣,情不能已。
南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诗人81岁,已是耄耋之龄的陆游梦游沈园,写下了《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一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其二
诗人似不堪回首沈园之名,而直接使用使人肝肠寸断的城南。题为城南,实则回忆沈园。恍惚之中,诗人来到城南,在诗人晚年的诗歌里,城南与禹迹市一样都与他魂牵梦萦的沈园联系在一起。路近城南,却又踯躅怕行,只因沈园是伤心之地,也是思念之地。这种复杂的情感与尘封的壁词一样,虽在梦中,却又如此真实的存在着。梅花的意象是映衬着梦游沈氏园亭是在十二月隆冬时节,抑或是与绿蘸寺桥的春水一起昭示着沈园之逢的春天?这种迷离恍惚正写出诗人游离于梦境与现实之间的无限伤感。梦境中出现的沈园,必然总有春天的景象,因为所有的梦都有着那年与唐婉相逢时的沈园之春的影子。可是玉骨早已成为泉下土,只见梅花不见人。所有的梦无不有着阴阳相隔的残酷现实的影子,除了更伤情,又能奈何?梦中的陆游,由于内心无法平抚的爱情创痛,竟路近城南更怕行。往事不堪回首,那潺潺春水,那穿袖香梅,那沈园的点点滴滴,都会勾起他无限的伤感与回忆。尽管又逢春,尽管玉骨早成泉下土了,但当年沈园墙上的墨痕却犹锁壁间尘。诗人一生的满腔痴恋和无尽的悲哀同墨痕一样已被锁定在这个令之伤心的沈园之中。在此诗中,诗人突出梅花,绝不是寻常的描写,在陆游一生中,对梅花情有独钟,诗人将梅花托之于梦境,实际上是将梅花和唐婉同等起来看待,借梅花赞颂唐婉生前的精神与品格。因为唐婉具有自己认为的那种“高标逸韵”与“暗香”。
南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82岁的陆游又写下了《城南一首》:
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鹤归来只自伤,
尘渍苔侵数行墨,尔来谁为拂颓墙?
诗中,诗人以孤鸿自喻,伤心的忆起曾在颓墙上的数行墨,再次表达了对唐婉的无限眷恋与深情。诗人已老但心却不死,此情难忘,伊人的倩影永在心头。陆游82岁时,须发皆白,独自一人蹒跚至城南沈园,寻找昔日的梦,寻找一生的挚爱,将梦境做真情,盼爱妻“孤鹤归来”。五十年前墨痕数行,岁月已使昔日题壁成为今日颓墙。冬去春来,人老情更切,旧梦亦更真。诗人将无限的情感寄于默默无言的景物之中,回想那城南颓墙,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百感交集,千愁万绪难平。
南宋宁宗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也即诗人85岁时。在临终的前一年,诗人再次来到沈园,对唐婉作了最后的凭吊,又作沈园二首: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其一
桃李吹成九陌尘,客中又过一年春。
馀寒漠漠城南路,只见秋千不见人。
——其二
沈园里的花何以一半认识陆游?那是因为诗人“八十年间几来往”了,诗人虽自我慰籍人固有一死,美人也不例外最终都会化作尘土。但他还是不能接受美人走的太匆匆了,留给他无尽的痴情守望与思念。确是“痴顽不料至今存”,“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④儿女情长陪伴和激励了陆游一生,陆游与唐婉的这场生死之恋绵延了六十多年。从生命的朝霞到生命的暮蔼。多少相思泪,多少离别情,只有诗人自知。春至,桃李竟艳,春情荡漾。春风袭来,城南路上的微尘随风起舞,又是一年光景过去。冬季刚过,乍暖还寒,城南路依旧,可是这路上却只有陆游形单影只,当日与唐婉共荡的秋千也还在,可是秋千上的惊鸿倩影却早已消失无踪,此刻,只剩陆游一人独自徘徊。季节虽是艳阳天,名园却成伤心地。
以上两首诗,大概是我们所能知道的诗人生前最后一曲对爱的呼唤,对旧梦的苦苦寻觅之作。唐婉留给陆游的是六十余年凄美温婉的旧梦,是诗人终生眷恋的至爱。城南沈园就这样深深地铭刻在诗人的脑海中。陆游的一番痴情如陈年老酒,时间越久越香冽,并与诗人的生命相始终。
三、陆游“沈园”诗多作于晚年的缘由
陆游所作的“沈园”诗是对唐婉的悼念诗。爱情是无私的,是人的感情的真实流露,容不得半点虚假。在他心中,唐婉不但美丽,而且是与之心心相印的知己。综观陆游的沈园诗,不难看出,在其前半生,陆游虽痛失爱妻,但他却将这份痛,这份爱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而到了晚年,尤其在隐居故乡山阴之后,对唐婉的思念却一发不可收拾,这又是为何?
首先,陆游的前半生戎马倥偬,无暇顾及儿女情长。晚年,爱国壮志难酬之后,陆游倍感到为事业而失去爱情的痛苦。当初为了自己的事业,陆游屈从母亲,只为实现自己的满腔报国热情。然而其报国之路并不平坦,屡遭弹劾,一位爱国者,一旦失去报国的机会,其痛苦,从陆游的相关诗词中我们是可以读出的。秋夜将晓,他想到的是“遗民泪尽胡尘里”,风雨大作时,他想到的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样的生活状态,只会让他倍加思念为自己的事业而甘愿牺牲的前妻唐婉。陆游自己也说“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其次,在第二任妻子王氏去世后,陆游更感唐婉的可贵。在有王氏作伴的日子里,陆游怀念唐婉的诗作并不多,但王氏离世后,其怀念唐婉的诗作便接二连三的出现,这不能说陆游对王氏不忠,而是陆游与唐婉的爱情先于与王氏的,且唐婉为自己的前程作出了爱情的牺牲。这是他一生的负愧所在,也是他对唐婉铭记一生的缘由。
第三,人到晚年,万事皆空,回首往事,陆游不禁感到还是心心相印的爱情最最实在。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人到晚年,叹老嗟卑,这是大多数人步入老年后的思想状态。南宋宁宗嘉定三年(公元1210年),陆游在故乡山阴离世,他毕生最大的心愿正如其绝笔诗中所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而除了家愁国恨之外,陆游在其临终前不久的一首《禹寺》里还说道:“尚余一恨无人会”,所指的则为他与唐婉的爱情。对陆游而言,复合无望,阴阳永隔是他一生的遗憾。但对后世人而言,他的爱与恨并非无人会。因为他与唐婉的爱情早已借由他的诗歌被无数人所熟知,同时也感动了无数人。唐婉,这个早逝的女子,凄婉的度过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却以惊鸿般的缥缈与哀愁,永远栖身于陆游的诗中,也永远活在世人的爱怜中。而沈园,这个本来只是一处默默无闻的私家小园,因为陆游与唐婉的偶遇同时也是永诀,而成为陆游的情感寄托之所,沈园也从此名闻天下。此后,在沈园的梅边柳下和春波绿水间,残壁断垣处,人们不断的追寻着爱的踪迹,体味着千古流传的至真深情。
沈园与陆游似是注定一体的。历史把沈园赋予陆游,陆游把一生的情感寄托于沈园,生生世世缠绵,无休无止。
四、陆游“沈园”诗对后世的影响
在陆游之后,也有许多人作“沈园”诗,诸如:
沈园零落凤萧空,谁把黄滕酹放翁?
一自钗头歌错莫,至今波影不惊鸿。
——姚莹《镜湖棹歌》
新街西北旧城南,落托行来路不谙。
问是放翁断肠处,一桥秋水月初三。
——范珍《过放翁沈园》
怅望名园小会偕,无端春去落花埋。
三生流水悲鸿影,一阕新词怨凤钗。
镜破不教今后日,琴词未许此身谐。
相传妍唱人争慕,总使纱笼剧怜怀。
——张桂臣《沈园》
沈园之所以未被湮没,历代诗人之所以钟情沈园,这与陆游和唐婉的一段情不无关系。历代诗人理解、敬佩陆游和其沈园情结。诗人们将沈园跟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二人的爱情无不寄予同情,但更多的是歌颂。这样,沈园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园林,它已打上陆游的烙印,而是具有陆游情结的社会化园林了。
注 释:
①③(宋)苏轼.江城子[Z].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78.
②柳永.雨霖铃[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45:89.
④白居易.长恨歌[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
[1]李元洛.沈园悲歌[J].名作欣赏.太原:名作欣赏出版社,2004,(2).
[2]朱东润.陆游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3]陆游.陆游集·剑南诗稿.北京:中华书局,1976.
[4]宗白华.意境·美学散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蔡仪江.陆游诗词评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