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肖邦钢琴作品中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2015-04-15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民族意识舞曲民族性

李 丹

(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吉林 吉林市 132000)

在世界钢琴艺术殿堂中,“钢琴诗人”肖邦是一位极具个人魅力和极具艺术影响力的大师级人物,无论在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时期,还是从这一时期一路前行到今天的全部人类历史长河中,肖邦的钢琴作品和肖邦的钢琴艺术家的品质都弥足影响着世界钢琴艺术界,牵动和感动广大钢琴艺术欣赏者的视听。肖邦的作品何以会对全世界钢琴艺术产生重大影响,其中的缘由绝不仅仅是他创作了大量的题材广泛的优美动听的传播到各国的钢琴音乐作品,更缘由于这位伟大的钢琴艺术家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浓厚的民族精神,是最能够颤动人类心弦的爱国主义情愫铸就着肖邦钢琴艺术的民族之魂和音乐之魂,正如我国当代诗人艾青在他的作品《我爱这片土地》中对自己的中华民族的赤子情怀所做出的描写:“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肖邦音乐作品中的民族性就是这样永远永远地生生不息。

一、肖邦音乐民族性的源泉

1810年,肖邦出生于华沙郊区的一户人家,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肖邦自幼随捷克音乐家日福尼学习钢琴演奏,肖邦在学琴的过程中表现出卓越的音乐天赋,且勤奋努力,很快便在钢琴艺术演奏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堪称钢琴艺术的奇才。可以简略的追溯肖邦学习进步的过程:肖邦6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竟然就能够自创《波兰舞曲》,8岁第一次登台表演就一鸣惊人。10岁时俄国沙皇慕名听他的演奏,为他的技艺惊叹,赠送他名贵的钻戒,更有欧洲报纸对他的盛赞:“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14岁时,肖邦跟随华沙音乐学院院长学习音乐,在16岁中学毕业之后,肖邦进入了华沙音乐学院继续学习音乐。19岁从音乐学院毕业之后,肖邦在公开演奏了自己两部钢琴协奏曲之后出国深造,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波兰。当时,波兰正处于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的侵略下,弱小的波兰民族被这些国家所奴役,“波兰不会被灭亡”的民族意识被激发的越来越强烈,民族运动揭竿而起,以弱对强、以小撞大,把帝国主义列强从波兰国土上赶出去的民族激情星火燎原。肖邦在维也纳演出逗遛之际,得到了祖国传来的华沙起义的消息,他本想赶紧回国参加起义,却因为朋友的阻止而作罢。后来,肖邦得知起义失败,祖国的大地被异族人入侵践踏,义愤填膺的肖邦则试图用音乐的力量鼓舞祖国人民奋力抗争。在这样的背景下,肖邦创作了《革命练习曲》,飞转的音符当中蕴含着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肖邦在自己临死之前,还委托友人在他死后将他的心脏带回自己的祖国,将一瓶跟随了他一生的故乡的泥土葬在他的墓中。肖邦的这些经历以及其长期寄居异国他乡的经历使原本强烈的爱国热情更加汹涌,而这,正是肖邦音乐的民族性的来源,更是他赞赏波兰诗人维特维茨基在给自己的信中所告诫的:“你只要经常记着,民族性,民族性,最后还是民族性”箴言的结果。所以,肖邦的音乐凝结了波兰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象征了波兰民族的形象,成为了波兰音乐的代表和标志。

但是,单单的肖邦常年寄居于异国他乡的经历以及民族的苦难所产生的强烈的爱国情怀于肖邦音乐当中的民族性特征还是不能够简单的画上等号的。爱国主义情怀不等同于民族性。我国在近代备受列强欺凌,能人志士纷纷站出来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但这都不能简单的于民族性画上等号。肖邦对自己民族的热烈的感情毋庸置疑,但是要想真正探究肖邦音乐当中的民族性,更要具体地从肖邦的具体音乐作品是怎样表现出民族性来着手,这种饱浸在钢琴艺术作品中的民族性是最为值得品味的,代表着肖邦钢琴曲的纯粹艺术风格。

二、肖邦音乐体裁的民族性

民族性的元素是独特的,民族的音乐体裁一定是独具韵味的,肖邦的音乐体裁中所体现的民族性音乐元素非常鲜明,尤其是体现出的他所处身时代身的民族性音乐特征十分鲜明。

肖邦的音乐作品与波兰传统的音乐体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肖邦的众多作品当中,《玛祖卡舞曲》就直接来源于波兰的民间音乐体裁。《玛祖卡舞曲》可以说成是最具有波兰民族特色的舞曲,也可称作是波兰的民族之魂。细细品味《玛祖卡舞曲》,旋律中带有明显的波兰乡野气息,曲调单纯、和声简朴,但随着节奏的变化,听众能明显感受到音乐中变化迅速却丰富多彩的感情内涵,欢快与忧郁相互交替,奔放与低徊相互交织,沉痛与悲哀相互映衬,使得音乐丰富饱满,富有弹性和激荡感,充盈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牵动欣赏者的视听在获得张力和压缩力间迂回和想象,在激情的沸腾和凝神的倾听中感动,甚至于爆发。肖邦的《波罗涅兹舞曲》也充分体现了其音乐的民族性。肖邦在这19首《波罗涅兹舞曲》当中,以铿锵坚实的节奏、适中鲜明的演奏节拍来将波兰民族的崇尚武力的骑士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使其与《玛祖卡舞曲》一起成为研究者们研究肖邦音乐中民族性的重要依据。

肖邦的音乐作品是对波兰传统的音乐体裁的传承和发展。早在浪漫主义音乐兴起之前,波兰舞曲的体裁就已经成为欧洲宫廷当中的伴奏乐,所以我们不可以简单的单单从肖邦音乐的体裁就武断的对其音乐的民族性进行解释。其实,肖邦在其音乐创作的中期,他的作品早已经对民族音乐体裁进行了艺术家独具慧眼的再造。肖邦并不是直接套用本民族的传统音乐体裁来表现自己音乐的民族性,例如在他的《玛祖卡舞曲》中,肖邦并非是直接引用波兰民间的玛祖卡舞曲体裁来谱写自己的音乐,而是根据由欣赏民间玛祖卡舞曲对自己产生的灵感来创作自己的音乐,在自己的音乐中表现出极速丰富的情绪变化,也即在肖邦的音乐中情感波动的幅度更明显,感觉更直接,跳跃感更明快、思想内涵更丰富。肖邦在其成熟时期创作的几首波兰舞曲,其音乐的体裁和内容早已经超越了波兰的传统舞曲体裁的范畴。其音乐当中所包含的思想内涵和波兰民族的精神气质已经远远超出了19世纪初期的波罗涅兹。肖邦所创作的波兰舞曲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内容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从1817年创作开始,肖邦从没有停止过这种基于民族音乐形式的,结合民族内容和民族意识的创作。在次期间,肖邦所创作的波兰舞曲大多数都包含着浓郁的波兰乡野气息,以及肖邦自身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深刻的民族意识。由此看来,肖邦只是从这些传统的民族音乐体裁中获取灵感和启发,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音乐创作当中去,而不是直接套用民族音乐的体裁。所以,要想继续探究肖邦音乐当中的民族性还应该继续透过音乐体裁探究其音乐内容本身。

三、肖邦音乐内容的民族性

肖邦音乐内容的民族性是其音乐民族性之根本。肖邦用音乐抒发自己的民族感情显现为他的一些音乐是在为呼唤民族意识、点燃民族激情、声讨奴役民族的侵略者而作。如肖邦的《b小调谐谑曲》将对华沙起义激起的爱国热情同自己对祖国亲人的思念和国家命运的担忧交织在一起,旋律中既充盈着严峻和沉重感又不乏温馨。肖邦在《革命练习曲》当中,就用激昂的节奏和极速的节拍来表现他对波兰民族爱国志士的呼吁,乐曲中的节奏分明在呼唤民族大众奋起,向外国侵略者反击。肖邦在《降A大调波洛乃兹》当中,以斩钉截铁的节奏,昂扬奋进的音调,刻画威武雄壮、勇敢坚定的正义之师的品格。著名的四首叙事曲更是肖邦用音乐来表现波兰人民抵御外族入侵的壮丽史诗,悲壮激昂,包含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和自强,不甘被外欺侮,坚决和外敌作斗争,保护自己美好家园的情感。正如肖邦的音乐因为华丽绝美的外壳和激烈昂扬的内涵而被舒曼评价为“隐藏在花丛当中的枪炮”。

肖邦的音乐作品不管是从音乐体裁上看还是从音乐内容上看都与其祖国波兰息息相关。但是我们仍旧不能简单的用民族性来概括其音乐的特点。更不能将其与民族乐派相互混淆。肖邦的音乐虽然从波兰民族音乐中大量取材,但是其音乐创作中的民族性并没有真正民族乐派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性那样鲜明。此外,肖邦的音乐创作也不是以振兴波兰传统音乐为出发点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是一种自我的情感流露,具有鲜明的肖邦式的“钢琴诗人”的风格,是区别于其他钢琴艺术家的本质性特征,也即虽然我们在肖邦的音乐当中能感受到浓浓的爱国之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肖邦的音乐所体现的绝非是现实主义的爱国之情,更多的还是浪漫主义时期的西方音乐的特点,也即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波兰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怀,将波兰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艺术化,以饱满的和声织体、结构的灵活自如、气势的排山倒海的音乐形象来展示自己音乐创作的主旨,打动欣赏者的情感并引起共鸣。肖邦以其独特的形式已经突破了波兰民族音乐的界限,用浪漫主义时期的西方音乐形式表现埋藏在内心的爱国之情,这在整个西方音乐史上独树一帜。

四、结语

肖邦是伟大的,他把浪漫主义的时代风格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内容紧密地融合在音乐作品中,开创了钢琴艺术以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展现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巅峰时期,为自己博得了西方音乐史和世界音乐史上的“钢琴诗人”的重要地位。肖邦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完美的将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与其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紧密项链,使之融为一体,给19世界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添上了光辉的一笔。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夏默:交响音乐赏析[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0.

[3]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4]D.J.格劳特、C.V.帕利斯卡著.汪启章,吴佩华,顾连理译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民族意识舞曲民族性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冬的舞曲
瑶族舞曲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意识”问题研究综述
中华民族追逐“复兴之路”的历史足迹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烂漫舞曲
根植民族 与时俱进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青春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