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认真”惹的祸
2015-04-14刘淑霞
刘淑霞
认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在教育工作中,认真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为苛刻的要求。但是,认真也是有度的。如果仅仅是认真执行或模仿,而缺乏对教育的深入思考,就很难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有时甚至会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身为一名教师和家长,我深刻地认识到认真必须是理性的、充满智慧的,只有这样的认真才是有生命力的、有价值的。
多年的小学教师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只有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同,在家长的认真配合下,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曾经立誓:当我的孩子上学的时候,我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家长,全力配合老师的工作,绝不给老师添麻烦。
我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孩子入学了,只要是老师要求准备的学习用品,我都提前准备好,而且都有几份备用;每天晚上,我都对照着老师的短信,认真完成一件件需要“配合”的工作,准备学习用品、听写、出口算、改作业、签字,忙得不亦乐乎。而老师也十分认同我的配合,课上孩子没有掌握的知识、没有改完的作业,老师会“十分负责”地一一告知我,我更会“万分认真”地完成任务。回家后,反复地给孩子讲解,同时还会给孩子出几道同样类型的试题,帮助孩子巩固知识。我的“配合”得到了老师的褒奖,孩子也因为有了我这个认真负责的妈妈而感到自豪,她从未因为我的疏忽而受到批评。
就这样,一年、两年过去了,孩子上了三年级,但她并未在我的“认真”配合下变得优秀。而且,随着自身工作越来越繁杂,我与老师的配合也出现了漏洞,孩子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诸多问题。孩子上二年级时,我外出开会5天,而这几天正好是学校讲授除法的时候,由于没有我的“认真”配合,孩子对于“包含除”的理解含混不清。因此,在有关除法的应用题上经常出现错误。另外,忘带学习用品;需要思考的数学题根本不做,等着我下班讲解;口算写完后,等着我回来检查;听写也没有写,等着我来听写等问题越来越多,出错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在家校“天衣无缝”的配合下,孩子本应全速发展,却为什么事与愿违呢?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我发现,是我们成人的“认真”为孩子的成长埋下了隐患,是我们错误地理解了“配合”的内涵而剥夺了孩子应有的承担。这样“认真”的配合不仅让家长负担愈来愈重,以至于最终无法企及,形成家校矛盾,更会毁掉一批充满热情的孩子,使他们成为等待者和模仿者。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弱,学习成为了家长的任务,学生在学校的任何闪失,老师会通过短信、电话或面谈的形式向家长“兴师问罪”,而真正的责任人并未受到应有的教育,承担应有的责任。
那究竟什么样的配合才是正确而有效的配合呢?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教书、育人”所承载的责任。“教书”就要教会、教懂,而不能把教学任务推给没有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家长。“育人”就要求真、求实,让学生自己承担应有的责任,允许孩子犯错,使他们在体验错误的过程中成长。只有与风雨海浪搏击过的海燕才最坚强,只有不断战胜困难的孩子才最具潜力。家长的“认真配合”绝不是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真正的配合是家长与老师理念一致,是对老师教育教学方法的认同、情感的理解和心灵的支持。
家校认真配合应该是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汲取知识的营养,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老师和家长只针对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予以关注和指导,力求在这样的以学生为主体的配合下实现孩子的正向发展。
在家校认真配合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解决,但我们坚信,只要把“培养下一代的责任”牢记在心头,我们就一定会探索出家校认真配合的正确道路。
■ 编辑 于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