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文化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2015-04-14于江
于江
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在制定和执行中反映出来的价值取向。学校制度文化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良好的制度文化能有效地调控师生的行为,使学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能提高管理效率,使学校运转协调有序;能调控各部门、各层面关系,发挥其激励性和导向性。我校以建设延庆农村地区一流学校为目标,推动学校规范、科学、和谐发展,真正落实依法治校,加强现代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完善制度,确保制度的优质生成
学校制度在内容上要合规、可行,具有本土性。首先,学校制度要与国家的政策、法规协调一致。其次,学校制度不能过于理想化,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尊重既有的制度及师生的价值观。第三,制定的条款,尤其是惩罚性的条款一定要适度,要得到师生的认可和拥护,确保其起到应有的作用。
学校制度要充分发扬民主,具有“程序性”。制度的制定过程要充分发挥管理层的积极作用,更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制度制定前要广泛宣传,明确制定的背景及必要性,让制度制定的过程成为教职工自身观念、行为转变的过程;在制度的讨论过程中要加强主流价值取向的引领,广大参与的教师在考虑问题时,要以学校整体发展为重,以学生的发展为重;在制度的生成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充分征求意见,通过教师们的民主参与,确保制度适应校情,趋向科学、合理。
制度的最终形成一定要通过规范、民主的程序,体现优质。学校各项制度的产生要遵守相关的程序,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确立学校的核心制度。尤其是教职工聘任制、绩效工资方案、学校岗位责任制等重要制度,一定要履行规范的程序,通过教代会审议表决通过,确保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参政、议政权”,为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好基础。同时,制度的生成也要体现优质,不同的制度之间要互相支撑和衔接,不能相互撞车,要求不一致;制度条文要简洁、易懂、易记,不要让人看不明白或产生异议;制度要求要与学校精神相一致,充分体现制度文化对学校文化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规范行为,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制度的执行是使制度由静态的文本向动态的行为转化的关键环节。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否到位,主要取决于制度执行的情况。
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领导要率先垂范,不能有特权思想。只有领导率先执行,才能确保制度的一致性与权威性,才能产生良性的上行下效的作用。
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就必须做到令行禁止。学校的管理制度在最初实施时,总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首先要做好宣传与解释工作,尤其要充分发挥好制定者即教代会成员的作用,让他们充分解释说明,这样的解释更亲民,更有说服力。其次,在制度最初执行阶段要抓好第一次,照章办事、公正执行,不搞“下不为例”,以保障制度的权威。
内化价值,形成尊重、敬畏制度的氛围
学校制度一经确定,就应广泛宣传,使每个人心中都有标尺,让每个人都清楚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使制度不仅存在于文件中,更存在于教职工的心中,成为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形成尊重、敬畏制度的氛围。
制度执行要与教育相结合,通过与教师的交流让教师在感情上理解制度、接受制度,使制度真正地由文本制度转化为人们的行动自觉,从而使制度文化由“他律”变为“自律”。
总之,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我们一定要统筹兼顾,充分认识制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探索实践。做好制度的优质生成和公正、规范、有效执行,通过制度调整人们的心理、规范人的行为,最终让学校所有的师生尊重、敬畏制度,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不断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和谐发展。
■ 编辑 于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