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晓岚对新疆经济建设的观照——纪晓岚的新疆情结之一

2015-04-14刘树胜

关键词:屯田手工业风光

纪晓岚对新疆经济建设的观照——纪晓岚的新疆情结之一

刘 树 胜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1169)

摘要:纪晓岚与新疆有不解之缘。他以客观生动的笔墨记述了新疆内属的历史,展示了清统一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歌颂了民族团结与祖国的统一。

关键词:历史; 风光; 农业; 商业; 手工业; 屯田

收稿日期:2015-03-02

作者简介:刘树胜(1965-),男,河北沧州人,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K2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31X(2015)01-0038-05

Abstract:Ji Xiaolan has many close ties with Sinkiang in his lifetime. He objectively and vividly describes the history of Sinkiang how to attribution to Qing Dynasty. From his works he has not only revealed the fruitful resul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unity of the early Qing Dynasty, but also eulogized the unity of nations, and the unity of the state.

Ji Xiaolan’s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on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Sinkiang:One of Ji Xiaolan’s Complexes on Sinkiang

LIU Shu-sheng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9, China)

Key words: history; landscape; agriculture; commerce; handicraft; stationing troops or migration on borders to open up wasteland

浮沉宦海的纪晓岚曾有过一次大的挫折,即谪戍新疆乌鲁木齐。然而,这一事件锤炼并成就了这位天才诗人,使其以敏锐的视角、饱满的热情、敏感的诗思感受了他从未体验过的新奇事物,领略了独特的异域风光,并将其形诸歌咏,流传后世。虽然他在新疆只生活了两年多的时间,却写出了160首描绘新疆风情风貌的诗歌,即《乌鲁木齐杂诗》,并在后来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了90多则有关新疆的故事(以下简称《杂诗》和《笔记》)。在他的笔下,即观照了新疆内属的悠久历史,也展示了清政府对新疆行使管辖以来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这在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的层面上,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新疆内属与纪晓岚发配

在古代史书中,新疆及西部的广大区域统称西域。《汉书》里,有专门记载西域藩国的《西域列传》;唐代,在安西和北庭设置了都护府,对西域实施有效管辖;其后各朝均设有相应的管辖机构。元亡之后,漠西蒙古统治了今新疆、青海、甘肃地区。漠西蒙古又称额鲁特、厄鲁特或卫拉特,其下分为四大部落,即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清朝初年,额鲁特蒙古人占据着包括新疆在内的西北广大地区。清初,准噶尔部崛起,控制了今新疆地区。康熙初年,准噶尔部屡次兴兵侵扰青海、西藏和漠北喀尔喀地区。其后,竟在沙俄的支持下兴兵南犯,成为威胁清中央政府的地方割据势力。经康熙雍正两朝的征战,准噶尔有所收敛。乾隆十年(1745年),噶尔丹死去。准噶尔内部出现分裂,以致发生内战,一些战败的和不愿参加内讧的部落,纷纷内附清朝。清政府采取怀柔政策,予以接纳安置。乾隆十九年(1754年),准噶尔部落首领阿睦尔撒纳率部归降。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天,清军分两路西征,准噶尔各部望风迎降。清军兵不血刃,拿下伊犁。清军撤回后,阿睦尔撒纳叛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军再次进军天山。经一年多的征战,阿睦尔撒纳窜到俄罗斯,生天花死去,准噶尔平定。其后,回部首领博罗尼都(布那敦)、霍集占即大、小和卓杀害了清朝使臣,发动叛乱。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朝再次出兵平叛,回众纷纷献城归附。第二年,大、小和卓被当地人执杀,回部叛乱平定。

清朝统一天山南北之后,乾隆皇帝将其改称新疆,以伊犁为新疆首府。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伊犁将军,负责调度军事,统辖天山南北直至帕米尔高原的广大地区。伊犁将军府下设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分管包括乌鲁木齐在内的各地军政事务。办事大臣配备同知,协理民政,开始屯田。屯田有军屯、民屯、犯屯三种形式,其中犯屯相当于今天的劳改农场。正因为有了遣犯屯田,才有了纪晓岚“发配乌鲁木齐效力”。

纪晓岚在新疆乌鲁木齐的时间,如果除去来去路上约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外——自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二月到达流放地,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二月初一赐还东归——整整两年。在这段时间里,纪晓岚得到了乌鲁木齐最高行政长官温福的关照。出于惺惺相惜和同病相怜的考虑,温福对纪晓岚照顾有加,任命他为印房章京(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室主任),职责是“草奏草檄”。有了这一适合自己的工作,纪晓岚有了更多接触新疆、了解新疆的机会。虽然当时迪化新城(乌鲁木齐)刚刚建成四年,却已成了“耕凿弦诵之乡,歌舞游冶之地”,其新奇的见闻和日新月异的面貌,无疑成了传统文人纪晓岚吟风弄月的绝好诗料。但作为一个犯官,他或许只能循规蹈矩地处理文案,闲下来听笔贴式讲发生在当地的故事,而把作诗的激情埋在心底。在被赦还东归的途中,他用绝句的形式写下了160首反映新疆生活的诗歌,即《杂诗》。此外,在主持四库馆的闲暇之余创作的《笔记》中,他还经常回忆起在新疆的日子里听说过或经历过的事情。可以说,新疆的谪戍生活,极大地丰富了纪晓岚的见识,为其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从另一角度讲,新疆与纪晓岚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纪晓岚笔下的新疆风貌

纪晓岚与新疆的情缘,最早应追溯到乾隆平定西域时。为了歌颂皇帝的文治武功所作的《西域入朝大阅礼成恭纪三十首》《平定准噶尔赋》《平定回部凯歌十二章》等几篇作品,虽多为歌功颂德的应制之作,但也流露了他对新疆内属的欣悦之情。尤其值得首肯的是,作为盛世大国之臣,尽管纪晓岚遭遇了人生的跌踬,从内廷谴谪到边徼,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废,甚至没有牢骚,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以客观向上的态度记录现实,以诗人独到的眼光和别开生面的诗笔描绘了这片大地的新异与美好。纵观其全部创作,其对新疆的记述主要集中于《杂诗》和《笔记》中(故文章以诗为经、以文为纬,以期相互印证)。二者相较,《杂诗》则更为集中、全面、生动地反映了新疆的风貌,内容涉及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描绘了一幅清代前期乌鲁木齐地区经济发展的壮丽画卷,抒发了强烈的时代感受。

(一)旖旎的异域风光与别致的市井风貌展示了新疆的美丽繁华

1.旖旎的自然风光。乌鲁木齐,西汉时为单桓国,东汉后并于车师后王国。唐为庭州轮台县,元属别失八里行尚书省。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人从古牧地迁移到今乌鲁木齐满城旁,筑建起周长约三里的城堡,并在城堡东修建了一座外观涂红的喇嘛庙,因称乌鲁木齐为红庙子。“乌鲁木齐”是蒙古语“优美的牧场”之意。《杂诗》以优美的诗笔热情地赞美了乌鲁木齐的山水风光。《杂诗》第1首“山围芳草翠烟平,迢递新城接旧城。行到丛祠歌舞榭,绿氍毹上看棋枰”[1]595,以广阔的视角、俯视的眼光,从形色两个角度,描绘了乌鲁木齐“山围芳草”的美丽风貌,给人留下了立体的印象。对此,《笔记》也有相应记载:“北山支麓,逼近谯楼,登冈顶关帝祠戏楼,则城中纤微皆见。故余诗又曰(详上诗)”[2]156;而“流云潭沱雨廉纤,长夏高斋坐卷帘。放眼青山三十里,已经雪压万峰尖[1]595”“南北封疆画界匀,云根两面翠嶙峋。中间岩壑无人迹,合付山灵作守臣[1]596”两诗,则以城中为立足点,描写了乌鲁木齐周边群山环绕、万峰堆雪、宛似图画的美丽景色。三首诗一俯两仰,大视角、全方位地把乌鲁木齐的美展现在读者面前。此外,“界破山光一片青,温暾流水碧泠泠。游人倘有风沂兴,只向将军借幔亭[1]596”写城北的硫磺泉,“乱山倒影碧沉沉,十里龙湫万丈深。一自沉牛答云雨,飞流不断到如今[1]596”写博克达山的飞瀑,“长波一泻细涓涓,截断春山百尺泉。二道河旁亲驻马,方知世有漏沙田[1]596”写二道河的伏流河,则从点的角度,具体描写乌鲁木齐风光的旖旎,而其描写又无不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展示出其独特的美妙。

2.别致的市井风貌。诗人不仅以大手笔描写了乌鲁木齐旖旎的自然风光,还以精雕细琢的笔墨描绘了城市风貌,将视线由自然拉到市井。当时的乌鲁木齐,富商大贾聚居旧城的南北二关,每当夜幕来临,市区里处处传来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歌舞琵琶声。“廛肆鳞鳞两面分,门前官柳绿如云。夜深灯火人归后,几处琵琶月下闻。[1]595”供人消遣游冶的秦楼楚馆更是处处皆是,致使有些内地商贾竟乐不思蜀。“到处歌楼到处花,塞垣此处擅繁华。军邮岁岁飞官牒,只为游人不忆家。[1]600”体现市民情趣的博赛场所也来凑趣,“烧残绛蜡斗枭卢,画出龙眠贤已图。老去杜陵犹博塞,陶公莫注牧猪奴。[1]602”不仅如此,体现一个地域文化素质高低的书市也出现在这个新兴小城。“山城是处有弦歌,锦帙牙签市上多。为报当年郑渔仲,儒书今过斡难河。[1]601”适宜人居的环境,致使不少内地人携家前来定居,在城南的小巷深处,处处可见前来谋生的内地人。“蓝帔青裙乌角簪,半操北语半南音。秋来多少流人妇,侨住城南小巷深。[1]600”他们虽然居家贫寒,却不颓丧,而是以自己的审美装扮着自己的爱巢。“鳞鳞小屋似蜂衙,都是新屯遣户家。斜照衔山门半掩,晚风时袅一枝花。[1]600”此地居民建房,大多就地取材且喜欢雕镂。“雕镂窗棂彩画椽,覆檐却道土泥坚。春冰片片陶家瓦,不是刘青碧玉砖。[1]599”“云母窗棂片片明,往来人在镜中行。七盘峻坂顽如铁,山骨何缘似水精。[1]602”虽是土房,门窗却是雕镂精工,窗嵌云母,人行道上宛若行于镜中,诸如此类描述,难以枚举。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展示了新疆的新奇与繁华。

(二)丰饶的物产展示了新疆的富庶

《杂诗》对新疆的物产有丰富而细致的记述。属于植物类的有青稞、豌豆、胡麻、茜草、乌薄荷、阿魏、玛奴香,虞美人、江西腊、芍药、罂粟,芨芨草、梭梭、红柳等,如“梭梭滩上望亭亭,铁干铜柯一片青[1]603”的梭梭,“依依红柳满滩沙,颜色何曾似绛霞[1]606”的红柳,“息鸡草长绿离离,织荐裁帘事事宜[1]603”的芨芨草,“长铲木柄属寒云,阿魏滩中药气熏[1]603”的阿魏,“罂粟花团六寸围,雪泥渍出胜浇肥[1]602”的罂粟,“姹紫嫣红廿四畦,香魂仿佛认虞兮[1]604”的芍药,等等。对于花草,《笔记》中也有这样的描述,“乌鲁木齐泉甘土沃,虽花草亦皆繁盛。江西蜡五色毕备,朵若巨杯,瓣葳蕤如洋菊。虞美人花大如芍药。大学士温公以仓场侍朗出镇时,阶前虞美人一众,忽变异色,瓣深红如丹砂,心则浓绿如鹦鹉,映日灼灼有光,似金星隐耀,虽画工设色不能及。[2]157”属于动物类的有狐、田鼠、大雁、白狼、苍豹、虎、绛熊、鸿雁、鸳鸯、野鸽、鹰隼、喜鹊等。“山禽满树不知名,五色毛衣百种声[1]603”写各种各样不知名的鸟雀,“白狼苍豹绛色熊,雪岭时时射猎逢。五个山头新雨后,春泥才见虎蹄踪[1]603”记述了当地珍奇动物的平常,而“牧场芳草绿萋萋,养得骅骝十万蹄。只有明驼千里足,冰消山径卧长嘶[1]603”则将新疆畜牧业的发达予以了图画般的描摹。属于矿物的有金、铁、硝、云母石、盐等。乌鲁木齐以南的盐湖产青盐,而辟展(今鄯善)产红盐。“澄澈戎盐出水涯,分明青玉净无瑕。犹嫌不及交河产,一色轻红似杏花。[1]607”而“漉白荒城日不闲,采硝人在古阳关。颓垣败牒浑堆遍,错认深冬雪满山”[1]603,用夸张的手法写了硝的产量之大。丰饶的物产,展示了新疆的美丽与富饶。

(三)悠久的历史昭示了新疆内属的事实

出于文人敏感的天性,一到乌鲁木齐,纪晓岚就对新疆独特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杂诗》第6首云:“雪地冰天水自流,溶溶直泻苇湖头。残冬曾到唐时垒,两派青波绿似油。[1]596”作品主题虽着重于当地自然景物的描写,但其中“唐时垒”及小记中关于“唐北庭都护府旧城”的记述,将人带入邈远的历史长河,以铁的证据证明了新疆自古内属的事实。而第16首“断壁苔花十里长,至今形势控西羌。北庭故堞人犹识,赖有残碑记大唐”[1]597,及其后的小记“吉木萨东北二十里,有故城周三十里,街市谯楼及城外敌楼十五处,制度皆如中国。……后得唐《金满县碑》,乃知为唐北庭都护府城”的记述,则更从文物和史料两个角度证明了这一史实。对此,《笔记》有更为详细的记载:“特纳格尔为唐金满县地,尚有残碑。吉木萨有唐北庭都护府故城,则李卫公所筑也。……庚寅冬,乌鲁木齐提督标增设后营,余与永余斋奉檄筹画驻兵地。万山丛杂,议数日未定。余谓余斋曰:‘李卫公相度地形,定胜我辈。其所建城必要隘,盍因之乎?’余斋以为然,议乃定。即今古城营也。[2]319”又如,第17首记载了“火州”:“古迹微茫半莫求,龙沙舆地定谁收。如何千尺青崖上,残字分明认火州。[1]597”其后的小记又云:“哈拉火卓石壁上有‘古火洲’字,不知何时所勒。[1]597”而钱大昕为《杂诗》所作的跋文与其在《笔记》中的记述均提及纪晓岚的推断:纪晓岚认为火洲之名始于唐,此刻必在唐以后。宋金及明,疆理不能到此,当是元人所刻。这一推断得到了史料的证实,进一步印证了此前提出的观点。而第159首又以昌吉筑城掘土时发现的只有中原地区小脚妇女才穿的弓鞋,有力地印证了新疆内属的历史事实。其诗曰:“筑城掘土土深深,邪许相呼万杵音。怪事一声齐注目,半钩新月藓花侵。[1]610”对此,《笔记》亦有详细记载:“昌吉筑城时,掘土至五尺余,得红纻丝绣花鞋一,制作精致,尚未全朽。余乌鲁木齐杂诗曰:(详上诗)咏此事也。入土至五尺余,至近亦须数十年,何以不坏?额鲁特女子不缠足,何以得作弓弯样,何仅三寸许?此必有其故,今不得知矣。[2]46”此外,纪晓岚还考察了阜康以南天山白杨河口紫泥泉的维吾尔人垦种遗迹:“基址尚存,约可百户。然六七月往往降雪,仅可种青稞一季,故竟无垦种之者。”并为此作诗:“南山口对紫泥泉,回鹘荒塍尚宛然。只恨秋风吹雪早,至今蔓草幂寒烟。[1]597”回鹘屯垦的历史证明了唐代对回鹘部落的怀柔和领属,对这一史实的记述,既是对乾隆盛世的颂扬,也是对清初大一统局面的歌颂。对新疆历史的考证与认知,进一步证明了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经济的繁荣展示了清统一以来新疆呈现出的新气象

纪晓岚最关心的还是新疆的现状,因为这一因素最能体现新疆之“新”,亦即内属以来的巨大变化,从而达到歌颂统一、颂扬团结的目的。

1.农业的发展。生产技术的引入带来了农业的飞跃性发展。《杂诗》从生产技术的角度观照了中原文化对新疆的影响,展示了统一给新疆生产建设注入的新活力。精神生产对人的感动主要体现为改变人的心灵,而物质生产对人的影响却侧重于技术的进步。随着中原人口的大量涌入,中原人民将积累了数千年的生产经验带入新疆,引发了生产技术的革命。国司马(履历不详)给当地人民传授了手铲锄地的技术,彻底改变了新疆人民薅草除荒的历史,解放了生产力。第53首云:“辛勤十指捋烟芜,带月何曾解荷锄。怪底将军求手铲,吏人只道旧时无。[1]600”他还从内地带来了种棉技术,虽然事情未果,但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如今新疆已成为优质长绒棉产区,国司马可谓前驱。第103首云:“谁能五月更披裘,尺布都从市上求。懊恼前官国司马,木棉试种不曾收。[1]605”利用地势凿井自流灌溉技术的广泛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新疆农田的缺水问题。“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1]596”《笔记》载:“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须修绠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不谬。徐舍人蒸远曾预斯役,尝为余言。此佐领可云格物。蒸远能举其名,惜忘之矣。后乌鲁木齐筑城时,鉴伊犁之无水,乃卜地通津以就流水。余作是地杂诗,有曰:(详上诗)。记其实也。[2]156”正因有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新疆的农业生产呈现出喜人的丰收景象:“秋禾春麦陇相连,绿到晶河路几千。三十四屯如绣错,何劳转粟上青天。[1]597”以广阔的视野、动人的诗笔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总写了屯垦的巨大成就,新疆从此结束了粮食引进的历史;第100首:“新稻翻匙香雪流,田家入市趁凉秋。北郊十里高台户,水满陂塘处处收。[1]604”则从水稻种植这一侧面描绘了丰收的景象。新疆因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屯垦政策的有利,改变了“转粟上青天”的缺粮历史,这不能不说是大一统局面下结出的成果。对这一成果的歌颂也就是对统一局面的颂扬。

2.商业的繁荣。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等各行各业的繁荣。城市的扩大和农业经济的繁荣,吸引了外地商人纷纷前来。当时活跃在新疆的大商人多从归化(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而来,因那里地处蒙古河套,所以乌鲁木齐人称他们为“北套客”。“峨岢高毂驾龙媒,大贾多从北套来。省却官程三十驿,钱神能作五丁开。[1]602”诗中描述了北套商人乘骏马驾高车,自带帐篷锅灶,载货而来。他们带来了很多令乌鲁木齐人感到新鲜的商品,比如蟹黄、虾汁、银鱼干等海产品和榛子、栗子、山楂、梨等内地干鲜果品。“不重山珍重海鲜,北商一到早相传。蟹黄虾汁银鱼鲞,行箧断开不计钱。[1]602”因此,当地人非常欢迎他们的到来。“敕勒阴山雪乍开,斡汗队队过龙堆。殷勤译长稽名字,不比寻常估客来。[1]602”

3.手工业的兴盛。《杂诗》对于手工业的描写也非常具体,遣户中不乏手工业人才。在流人的队伍里,甚至还有修理小巧的西洋钟表的能工巧匠。“戍屯处处聚流人,百艺争妍各自陈。携得洋钟方似栗,也能检点九层轮。”其下小序云:“流人既多,百工略备。修理钟表,至为巧技,有方正者能为之。[1]599”此外,贵州人夏髯擅长造酒,他把绍兴的酿酒工艺带到了新疆;乌鲁木齐把总茹大业家擅酿醋:“茹家法醋沁牙酸,滴滴清香泻玉盘。琥珀浓光梅子味,论功真合祀元坛。[1]605”很多人家会做豆腐:“菽乳芳腴细细研,截肪切玉满街前。只怜常逐春归去,不到榴红蓼紫天。[1]605”另外还有炼铁的、熬硝的、挖煤的、捞盐的、采云母的,不一而足。如玛纳斯出产黄金,官府禁止私人开采,每年雪消后就派兵稽查,又以断绝粮道来加以限制:“夜深宝气满山头,玛纳斯南半紫磟。两载惊心驰羽檄,春冰消后似防秋。[1]603”玛纳斯的阳巴拉喀逊开办硝厂,“役兵二十人采炼,近积至六七万斤”。他有诗描述这一盛况:“漉白荒城日不闲,采硝人在古阳关。颓垣败堞浑堆遍,错认深冬雪满山。[1]603”像这样对新疆手工业进行描述的诗篇,在《杂诗》里屡见不鲜。

三、经济繁荣源于开发政策的支持

经济的繁荣与政府的惠民政策有直接关系。《杂诗》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清政府开发新疆的政策,描写了大一统局面下新疆的新面貌。第3首云:“万家烟火暖云蒸,销尽天山万古冰。腊雪清晨题犊背,红丝砚水不曾凝。[1]595”在作者看来,向来气候奇寒的新疆,因内属以来人气已盛,气候渐同内地,连天山的万古冰雪也消融了。“数载以来”指的就是新疆内属以来,这显然是对乾隆平定新疆、统一新疆和开发新疆之举的歌颂。纪晓岚清楚地认识到,新疆之所以能有如此日新月异的新面貌,与清政府施行的有效的屯田安边政策密切相关。屯田制始于西汉武帝时期。曹操在《置屯田令》说:“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3]”这一良式为后来历代王朝所效法。清代在新疆的屯田,始于康熙五十五年的哈密、巴里坤屯田。为了使这一政策得以巩固,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杂诗》对此也有相当生动地记述。第29首云:“藁砧不拟赋刀环,岁岁携家出玉关。海燕双栖春梦稳,何人重唱望夫山。[1]598”第51首又云:“万里携家出塞行,男婚女嫁总边城。多年无复还乡梦,官府犹题旧里名。[1]600”清政府允许屯田者携家而来,从此不再有思家念远之苦,而其子女谈婚论嫁亦在边城,子孙蕃衍,因而能安土重家,安心生产;此外,清政府还施行了眷兵五年轮更制度,让那些思乡兵士有回乡的希望,同时对他们留在家乡的亲人实行补给制,使其能得到屯田的实惠,故而屯兵不以出关为苦,进而安心于生产。《杂诗》第30首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烽燧全销大漠清,弓刀闲挂只春耕。瓜期五载如弹指,谁怯轮台万里行。[1]598”正是由于政府实施铸剑为犁、与民休息的政策,统一不久的新疆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新局面。而对这一局面的歌颂,正是纪氏颂团结、歌统一的创作主题。

四、结语

悠远的内属历史和清初的大一统局面,为新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的迅速发展,又为新疆文化的融合提供了长足的后劲。在此背景下,新疆的文化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因此,《杂诗》及《笔记》中歌咏祖国边陲的繁荣、安定、祥和的篇章,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 纪昀.纪晓岚文集:第1册[M].孙致中,校.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2]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M].汪贤度,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 曹操.曹操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85

(责任编辑:李海霞)

猜你喜欢

屯田手工业风光
晏福生:“坚持执行屯田政策”
论河南传统陶瓷手工业的当代发展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风光新580
风光如画
风光ix5:当轿跑邂逅SUV
念战友
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及资料整理研究
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长春召开
各国首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