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研究

2015-04-14庞海燕

关键词:新建办学转型

庞海燕

(金陵科技学院院长办公室,江苏 南京 21116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也不断加快。自1999年以来涌现出的一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经过不断地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5年1 月,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包含独立学院)共计1 345所,其中新建地方本科高校695 所,约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51.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必须把握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加快转型发展。

一、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动因

(一)适应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更加强调和注重国家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加要求通过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来促进和提高我国实体经济的整体实力。无论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还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都需要通过高等教育改革来推动实现,并以此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由于受到旧的体制机制的制约,既无法满足提高国家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的需要,也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势在必行[1]。

(二)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必须深刻领会并认真落实。当前,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分类管理等有关体制机制还暂未建立或健全,所以,对高校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不够科学客观,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特色发展方面的办学思路和成效不够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够健全完善,而这些问题亟需通过转型发展来解决。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是积极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和发展成才的需要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和影响,我国一大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建设发展是模仿或沿袭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思路,而忽视了对自身如何进一步融入地方加快发展和如何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技术人才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使得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相脱节。毕业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较为薄弱,造成了学生就业出现结构性矛盾。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就是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这样有利于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和发展成才等实际问题,使“以生为本”的理念真正得到有效贯彻和体现。

二、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现状

(一)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

随着国家和高等教育本身对深化改革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也逐渐被重视并付诸于实际行动。2010年7月发布的《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由此拉开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大幕。2013年6月,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在教育部指导下成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35所地方高校首批加入,联盟按照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要求,积极开展转型发展的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2014年2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行了部署,提出了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014年4月,在教育部的关心指导下,召开了由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主办的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重庆科技学院等178所地方高校通过了《驻马店共识》,会议在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中产生了较大反响。2014 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2015年4 月,召开了由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与会领导和专家围绕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和破解发展难题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这一系列的决策部署不仅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明确了任务要求。截至2015年1月,全国已有湖南、湖北、河北、黑龙江等20 余个省(市)启动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改革工作。

(二)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

1.对转型发展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绝大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是由高职高专院校合并升格而来,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经历一般也就短短的十余年,现在又要向带有明显职业教育特征的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因此有些学校认为是又回归以前的职业教育,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还有一小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认为学校目前办学情况较好,担心转型会影响学校发展,而且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对转型发展的具体政策还未出台,其对转型发展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观望和投机心理。由于我国于2013年才正式启动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转型发展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来讲也是一个新事物、新任务,而且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政策保障缺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对转型发展需要一个由逐步认识到慢慢接受、再到付诸行动的过程。

2.转型发展的举措有待进一步制定与落实。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对转型发展的整体性态势把握不够到位,也就导致对成功转型的举措研究和制定得不够深入具体。当前,理论上支持转型发展的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较多,可根据区域特点和学校特色真正制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的并不多,还有一小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还只是蜻蜓点水式浮在表面,具体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出实招、求实效更是寥寥无几。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需要真转、快转、实转,这样才能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赢得发展先机,才能真正推动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主要任务

目前,教育部高度重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工作,并即将出台指导意见进一步引导好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转型发展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克服缺陷、走出困境、化解挑战的良好机遇,也是适应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的题中之意,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加快转型发展。

(一)转变办学理念

基于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对待转型的认识程度,理念先行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充分认识到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新事物,其中的“技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应用技术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其“应用技术”的定位和特征上。要正确认识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把转型发展作为学校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切实克服对转型发展的畏惧心理。要以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秉承开放办学理念,采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同创新的方略,加快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立足学校“地方性”“应用型”“重特色”的办学定位,把握转型发展内涵,理清转型发展思路,明确转型发展任务,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质量观,推动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2]。

(二)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原有办学体制机制必须根据转型发展的需要及时创新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建立与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互动发展机制,通过多形式、多模式、多层次的政产学研合作,共同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不断扩大二级院系在人、财、物等方面的自主权,不断调动和增强二级院系的办学活力,探索与行业、企业、产业集聚区共建共管二级学院的机制。要根据办学需要建立由行业、企业及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董事会或理事会制度等。要改革教学科研评价、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薪酬激励、资源配置等评价和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以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建立健全与普通高中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等[3]。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是应用技术大学的根本使命,转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围绕这一使命,对原有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等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突出问题进行改革。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主线,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改革。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知识技能要求,及专业人士和校内外专家对培养方案的充分论证,切实制定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改造传统专业、设立复合型专业、强化实践教学等方式,不断提高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比重。要探索建立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之间的课程衔接机制、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对接机制等,建立分段培养合作体系,构建从中职、高职到应用型本科再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的水平和能力是应用技术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保障,建设一支专职兼职相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应用技术大学推动内涵发展的关键所在。要紧密结合转型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通过政产学研合作等途径方式,搭建起“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要通过教师聘任、教学评价、职称评聘、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将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作为考核评价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要把聘请政府、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导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并有计划分批选送教师到一线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或挂职锻炼。

(五)优化学科专业设置

行业性、职业化是应用技术大学学科专业的典型特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必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将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行业)需求紧密结合,从而更有效地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要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提高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的集中度,打造一批地方亟需、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要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切实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完善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要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对接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和国家职业技能要求设置专业,并将服务同一产业链的一批关联专业组织为专业集群进行统筹管理。要建立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专业设置评议制度,形成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能力和行业指导自主设置新专业的机制[4]。

(六)深化合作教育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就是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同创新办学之路,注重与区域行业、企业合作培养应用技术人才。要加强政校合作,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签订政产学研合作备忘录或协议等形式,进一步强化校地互动发展,共同推动在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共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方面的合作。要加强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发展关系,邀请专家共同参与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及共建实验教学和创业实践平台等工作,促进专业与行业、企业、就业、职业的紧密对接,促进专业链、学科链与产业链的紧密有效对接,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要加强校际合作,依托综合研究型大学在学科专业、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力量,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专业硕士培养等工作。同时,要与境外大学尤其是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学生交流、教师交流、课程交流等,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5]。

四、结语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适应了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的改革,涉及面广,周期长,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并统筹协调推进,需要高校、政府和行业、企业的共同推动。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必须抢抓发展机遇,敢于直面挑战,加快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切实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顾永安,刘海峰,陆正林.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任务与举措[J].现代教育管理,2014(11):62-66

[2]王维坤,温涛.应用技术大学: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状、动因与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4(7):80-83

[3]张大良.把握“学校主体、地方主责”工作定位,积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5(10):23-29

[4]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教育研究,2014(8):67-74

[5]陈小虎,聂影.金陵科技学院创建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与实践[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5

猜你喜欢

新建办学转型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