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治疗肝癌获长期生存一例

2015-04-14华海清

海南医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右叶龙葵六味地黄

倪 晶,华海清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解放军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9;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肿瘤内科,江苏 南京 210002)

中药治疗肝癌获长期生存一例

倪 晶1,华海清2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解放军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9;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肿瘤内科,江苏 南京 210002)

肝癌;中医药;长期生存期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因该病起病隐匿,进展迅速,临床发现一般多已处于中晚期,治疗棘手,预后较差。我们在临床中应用中医药治疗1例高龄巨快型肝癌患者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孙某某,男,91岁。1957年发现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2006年4月常规体检时查B超发现肝脏右叶巨大占位,大小约7.1 cm×6.6 cm,因患者高龄,未行手术及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等治疗,间断服用中药。2007年12月查肝脏MRI:肝右叶巨大肿块,大小为9.2 cm×9.0 cm,动脉期有明显强化,静脉期呈低密度影,呈现典型的富血管肿瘤表现(见图1)。甲胎蛋白(AFP)阴性,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查示“小三阳”,肝功能正常。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前来我处诊治。

图1病灶位于肝脏右叶,大小为9.2 cm×9.0 cm(2007年12月1日)

2007年12月10日初诊: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黄疸,无腹部不适,食欲、睡眠正常,二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细弦,治以滋补肝肾、益气养阴,活血散结。处方如下:炙黄芪15 g、焦白术12 g、茯苓15 g、猪苓15 g、山药15 g、制黄精15 g、红景天15 g、南沙参15 g、北沙参15 g、川石斛12 g、天冬15 g、麦冬15 g、白芍12 g、仙鹤草30 g、女贞子12 g、玉竹15 g、石见穿20 g、山茱萸10 g、枸杞子15 g、桑葚子15 g、红藤15 g、山慈姑8 g、蛇舌草15 g、炒麦芽12 g、炙甘草6 g。

2008年3月30日复诊:患者自述长期用服用上方,自感体力好,精神佳,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刻诊:一般情况良好,无特殊不适,无腹痛腹胀,无黄疸、腹水,大小便正常,苔脉如前。处方:上方加炙鳖甲10 g。一直服用至2009年7月8日,复查CT提示肝右叶低密度影,对比2007年12月MRI病灶,原有病灶增大至11.5 cm×10.3 cm,继续服用上方。

2010年6月19日复诊: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肝区无胀痛,偶有胃部不适,食欲正常,大便日行1次。舌红苔薄白,脉细弦。CT平扫示肝右叶病灶大小为11.5 cm×11 cm(见图2)。继以前法治疗,调整处方如下:炙黄芪10 g、焦白术15 g、党参10 g、茯苓10 g、当归10 g、生地黄10 g、枸杞子10 g、川芎10 g、莪术10 g、三棱10 g、泽泻10 g、龙葵15 g、半枝莲30 g、蛇舌草30 g、守宫10 g、炒麦芽18 g、焦三楂18 g、六神曲18 g、炙甘草6 g。

图2肝右叶病灶大小为11.5 cm×11 cm(2010年6月4日)

2011年7月4日复诊:患者一般情况中等,未诉明显不适,饮食睡眠正常,大便偏干,舌苔薄白,脉弦。复查CT示:肝右叶巨大肿块,大小为12.5 cm× 11.5 cm(见图3)。处方如下:炙黄芪30 g、党参10 g、焦白术15 g、茯苓10 g、当归10 g、生地黄10 g、枸杞子10 g、川芎10 g、莪术10 g、三棱10 g、泽泻10 g、龙葵15 g、半枝莲30 g、蛇舌草30 g、守宫10 g、炙鳖甲10 g、炒麦芽18 g、焦山楂18 g、六神曲18 g、炙甘草6 g。

图3 肝右叶病灶大小为12.5 cm×11.5 cm(2011年7月4日)

上方适当加减,长期服用。2012年5月29日复查CT:肝右叶病灶大小为12.5 cm×11.8 cm;2013年6月14日复查CT:肝右叶病灶大小为13 cm×12 cm(见图4)。

图4 肝右叶病灶大小为12.5 cm×11.8 cm(2012年5月29日)

2014年10月7日复诊: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诉明显不适。查CT平扫示肝右叶病灶大小为14 cm× 12.5 cm(见图5)。继续口服上方汤剂。目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精神、食欲正常,生活质量良好。

图5肝右叶病灶大小为14.3 cm×12.5 cm(2014年10月7日)

2 讨论

原发性肝癌(PHC)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我国肿瘤发病率的第4位,死亡率的第2位[1]。由于其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发现时大多属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一般只能予以姑息性的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本例患者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多年,腹部CT、肝脏MRI示肝右叶巨大占位,且呈现典型的富血管肿瘤表现,脾脏增大,临床符合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的诊断,分期BCLC A期。因患者年时已高,如行手术切除,风险较大,不甚适宜;介入治疗因患者担心毒副作用而拒绝治疗,所以一直采用中医药治疗,尽管肿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但患者生活质量良好,临床达到了“带瘤生存”的效果,至今已生存8年余,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在老年肝癌患者中的治疗优势。

肝癌在中医中属于“肝积”、“癥瘕”范畴,其发病主要与邪毒内侵、饮食不节、不洁、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有关,其病机特点与癌毒关系最为密切,癌毒是肝癌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痰、湿、瘀是肝癌发生发展的病理产物,正气亏损是肝癌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它们常互为因果,从而导致了肝癌病机特有的复杂性。因此在治疗上要权衡邪毒与正气的关系,抓住病机,才能取到好的疗效。本例患者的特点一是年龄大,体质相对虚弱,二是临床无症状,舌苔基本正常,脉细弦,几乎“无证可辨”,因此在治疗上我们根据这些特点,遵循辨病与病症相结合的治疗原则,采取扶正固本法为主,兼以攻毒散结。在长达服8年多的时间里,采用八珍汤、六味地黄汤等名方加减扶正培本;予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菇、龙葵、守宫等抗癌解毒,三棱、莪术、鳖甲等活血散结,通过合理的配伍,取到了满意的疗效。八珍汤、六味地黄丸等名方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2],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强壮正气等多种作用,可以遏制癌细胞在机体内的失控性生长,目前已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现代研究认为,六味地黄丸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3];用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培养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C)作用于异基因T淋巴细胞,结果其含药血清可促进DC增殖,促进IL-12分泌量,从而证实了六味地黄丸可诱导树突状细胞增殖的作用[4]。此外,六味地黄丸还对自杀基因杀伤大鼠肝癌细胞具有增效作用[5]。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菇、龙葵、守宫、三棱、莪术等药物有直接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与扶正方药联合,共同起到抗击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因此临床起到了较好的疗效。

[1]陈万青,张思维,郑荣寿,等.中国2009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3,22(1):2-12.

[2]吴炜景,李立平,赵亚刚.六味地黄丸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2):4180-4182.

[3]赵 益,罗 蓉,朱卫丰,等.六味地黄丸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22(6):598-601.

[4]孙小艳,刘祖德,张 欢,等.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树突状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4):103-107.

[5]刘 娟,周 瑶,张广献,等.六味地黄丸入血成分增效自杀基因杀伤肝癌细胞的缝隙连接机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 (1):35-37.

R735.7

D

1003—6350(2015)09—1383—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09.0496

2014-12-13)

华海清。E-mail:huahaiqing@csco.org.cn

猜你喜欢

右叶龙葵六味地黄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钆塞酸二钠对肝右叶局灶性病变及肝右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参数测量的影响
甲状腺海绵状血管瘤1例
困扰吧, 女性!
先天性肝后胆囊并肝右叶发育不良1例
六味地黄丸(汤)治疗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龙葵果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龙葵果
发芽变绿会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