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2015-04-13李玮
李玮
(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武义 321200)
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李玮
(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武义 321200)
目的:研究牙周炎基础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对龈沟液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牙周炎患者进行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治疗前后检测牙周指标与龈沟液细胞因子水平,同期纳入30例健康人作为空白对照组,分析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与牙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白介素-6、TN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白介素-10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牙周基础治疗后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3)牙周基础治疗后白介素-6、TNF-a水平明显降低,白介素-10明显升高,P均<0.05。(4)白介素-6、TNF-a与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呈正相关,白介素-10与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呈负相关。结论:牙周炎患者存在牙龈炎症反应,龈沟液炎症因子的监测能够反应牙周病变的严重程度,牙周基础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牙周炎;基础治疗;龈沟液;炎症因子
牙周炎是侵犯牙周支持组织造成牙周组织破坏的慢性炎症性口腔疾病,以牙周袋形成、袋壁炎症、压槽骨吸收及牙齿松动为主要特征表现,牙周组织破坏主要因过度的宿主反应产生细胞因子的间接破坏造成,如白介素-6、TNF-a、白介素-10起着重要作用,牙周基础治疗作为治疗牙周炎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关于牙周基础治疗对龈沟液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与临床效果相关性报道还较少。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收治的3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3-58(43±6)岁,同期纳入30例健康人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5-60(45±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取牙周袋较深的一个位点为观察位点,治疗前后检测牙周指标,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使用滤纸条插入观察位点的龈沟内收集治疗前后龈沟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龈沟液中白介素-6、白介素-10及TNF-a水平,分析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与牙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3.统计分析。将数据录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进行组间t检验,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与牙周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治疗前后牙周指标变化情况、龈沟液中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及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与牙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如下(见表1、表2、表3)。
表1 治疗前后牙周指标变化情况
表2 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细胞因子变化情况
表3 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与牙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三、讨 论
研究表明,白介素-6能够促进炎症炎症细胞的聚集、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牙周炎患者炎症部位的IL-6分泌量明显增多,并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 关[1]。TNF-a是机体炎症反应和兔疫反应的重要介质,同时也是是一种有效的肿瘤细胞杀伤因子,微生物感染后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和释放过量的TNF-a[2]。IL-10是牙周炎中重要的抑炎因子,能够抑制TNF-a、IL-6的分泌,为牙周修复提供良好环境,在牙周修复过程起着重要作用[3]。本文结果显示,牙周炎龈沟液中的白介素-6、TNF-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牙龈沟液,白介素-10明显低于健康牙龈沟液。
综上所述,牙周炎患者存在牙龈炎症反应,龈沟液炎症因子的监测能够反应牙周病变的严重程度,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有效去除牙周局部刺激因子,控制牙龈局部炎症,改善牙周局部临床指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吴亚菲,赵川江,张静仪.牙周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变化[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1,19(2):99-101.
[2]任国亨,王 成,张媛媛.牙周基础治疗后龈沟液中TNF-a的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0):1146-1148.
[3]王统伍.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IL-2、IL-10和β-防御素-2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3,26(4):406-407.
R781.4
B
1002-1701(2015)08-0127-02
2014-12
李 玮,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口腔科牙周病相关方向。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8.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