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护生团队合作能力与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2015-04-13刘骙骙徐瑞范秀珍郝玉玲张黎娜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人际沟通独生子女凝聚力

刘骙骙,徐瑞,范秀珍,郝玉玲,张黎娜

(1.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滨州256600;2.山东大学护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2)

本科护生团队合作能力与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刘骙骙1,徐瑞1,范秀珍2,郝玉玲1,张黎娜1

(1.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滨州256600;2.山东大学护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2)

目的:研究本科护生一般情况对其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分析本科护生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团队凝聚力问卷等对191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科护生团队合作能力总分(23.15±5.533)。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总分为(82.72±9.52);与团队合作能力成正相关关系(r=0.272,P﹤0.01)。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266.39± 35.168),与团队合作能力无相关关系。结论: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是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团队合作能力的预测变量。

本科护生;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

所谓团队合作能力、团队精神,是指为了共同的目标所组成的团队其成员之间的一种相互协作的意愿与作风[1]。护理人员临床沟通能力是指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以恢复、促进患者的健康、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目的,与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其他医务工作者进行的信息交流[2]。评判性思维是对所学知识的性质、价值及真实性、精确性所进行的个人分析、推理、评价、解释及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决策[3]。本研究从本科护生的软技能[4]角度入手,探究团队合作能力与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今后本科护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加直接、详细的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

山东省某医学本科院校五年制护理学专业四年级(2010级)学生191名。

二、研究工具

1.护生基本情况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性别、生源地、是否担任班(团)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高考时护理学专业是否为第一志愿、对护理学专业是否有很好的了解、父母文化程度等。

2.团队凝聚力测量问卷。由马腾斯编制,共4个维度,28个条目。三个等级(是、不一定、不是)赋值为2、1、0;总分越低则团队凝聚力越强,即团队合作能力越强。

3.临床沟通能力测量问卷。由杨芳宇编制,6个维度、28个条目。21个条目为正向计分:赋值为4、3、2、1;7个条目为反向计分,赋值为1、2、3、4。总分越高则临床沟通能力越强。

4.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由彭美慈翻译并修订,7个维度,70个条目。6个等级赋值为6、5、4、3、2、1,反向计分的条目40项,赋值为1、2、3、4、5、6。各维度得分以30分和40分为界分为3个等级;总分得分以210分和280分为界分为3个等级,表示评判性思维能力为负性、中等、正性。

三、研究方法

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有效率100%。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比较一般资料与团队合作能力的相关性、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相关性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护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因素。

五、研究结果

1.本科护生团队合作能力的一般特征。具体如下(见表1)。

表1 本科护生团队凝聚力及其各因子的统计学描述(±s)(N=191)

表1 本科护生团队凝聚力及其各因子的统计学描述(±s)(N=191)

8 23.15±5.533乐群性自律性归属性价值性总分6.68±1.6355.40±2.1155.07±2.5006.00±1.92

2.本科护生团队合作能力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不同性别本科护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差异分析及是否独生子女本科护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差异分析如下(见表2、表3)。

表2 不同性别护生的团队凝聚力得分比较(±s)(N=191)

表2 不同性别护生的团队凝聚力得分比较(±s)(N=191)

*P<0.05

tP乐群性7.43±1.4346.58±1.6382.5090.018男(n=21)女(n=170) *自律性7.71±3.4525.12±1.6955.7360.000*归属性6.81±3.0434.85±2.3482.8440.009*价值性7.24±2.1665.84±1.8462.8200.010*总量表29.19±7.44122.40±4.7715.7340.000*

表3 是否独生子女本科护生的团队凝聚力得分比较(±s)(N=191)

表3 是否独生子女本科护生的团队凝聚力得分比较(±s)(N=191)

*P<0.05

6.62±1.4746.69±1.666-0.2130.833自律性4.62±1.3215.54±2.01-2.1850.030*归属性4.14±1.9775.23±2.553-2.1970.029*价值性5.52±1.4556.09±1.992-1.4690.144总量表20.90±3.90423.55±5.692-3.1150.003 tP乐群性独生(n=29)非独生(n=162) *

3.本科护生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相关分析(见表4)。

表4 临床沟通能力与团队凝聚力的相关性(N=191)

4.本科护生基本情况、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对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见表5)。

表5 本科护生一般情况、临床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对团队凝聚力的回归分析(N=191)

六、讨论

1.本科护生团队合作能力特点。本科护生团队合作能力各维度中,归属性得分最低、能力最强,乐群性得分最高、能力最差。归属性最高,其原因可能为:调查对象来自于医学院校,校内各专业以医学类为主,在学生管理方面实施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五年一贯跟班制度,专业课教师绝大部分来源于本学院,有利于其归属感的建立。乐群性最低,其原因可能为:护理学专业学生大多数为女生,且大多数来源于农村,人际交往范围较窄;医学生课程学习任务较重,导致其在学习方面投入精力和时间较多。对于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而言,加强护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及技能型课程的比例,增加学生小组合作的机会。(2)实施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使护生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下完成学习任务。(3)临床实习阶段,将护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纳入培养目标,根据科室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培训。(4)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2.本科护生团队合作能力的人口统计学差异。(1)性别差异。性别可解释护生团队合作能力总分的14.2%的变异量,女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强于男生。其原因可能为,①男生专业认同感、归属感较差,离职意愿较强烈[5]。②男性社会性别与护理职业理念之间的冲突影响自我概念的稳定性[6]。对于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而言,可通过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等途径帮助男护生克服此类问题。(2)是否独生子女护生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可解释护生团队合作能力总分的20.2%的变异量,独生子女护生的团队凝聚力强于非独生子女护生。其原因可能为独生子女护生家庭环境优于非独生子女护生家庭,进行社会交往的范围相对广阔,阅历相对丰富。(3)高考时护理学专业是否第一志愿。高考时护理学专业是否第一志愿与团队合作能力成正相关,可解释护生团队合作能力总分的21.8%的变异量。根据张春梅等[7]的研究,择业动机越强的护理工作人员,其专业认同感越高,此类学生较易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团队合作能力较强。

3.本科护生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相关性研究。本科护生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总分为(82.72± 9.52),与团队合作能力成正相关,可解释护生团队合作能力总分的18.0%的变异量。袁爱华等[8]指出,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可从三方面入手:理论授课、临床见习与临床实习(开设人际沟通相关课程、将相关内容引入课堂授课、在临床实践阶段带教教师进行针对性教育)。

4.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相关性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为中等,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与团队合作能力总分无相关关系。

七、结论

本科护生团队合作能力各维度中归属性最强,乐群性最弱。女护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强于男护生。独生子女护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强于非独生子女护生。

本科护生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各维度中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最强,传递有效信息的能力最弱。

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为中等水平。各维度中,求知欲最强,寻求真相的能力最弱。

性别、是否独生子女、高考时护理学专业是否第一志愿、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是本科护生团队合作能力的预测变量。通过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其团队合作能力也可相应提高。

[1]桂月玲.护理学杂志[J].2006.121(22):24-25.

[2]吴明,唐静,孙颖.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26(21):26-28.

[3]张琳,司联晶,许明,等.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2:55-56.

[4]刘骙骙,曲海英,范秀珍.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软技能特征的成分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28(20):85-87.

[5]方锦花,王建萍,王媛.护理本科男生专业思想现状及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11,8(12):534-536.

[6]颜琬华,曲海英,赵晓敏.高等护理专业男生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17):73-75.

[7]张春梅,方鹏骞,陈晶.人际环境对护士职业认同影响的质性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7,20(11):52-54.

[8]袁爱华,张彩虹,张宏玉,等.护理专业三大教学环节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2(2):169-172.

G647

A

1002-1701(2015)04-0031-03

2014-02

刘骙骙,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4.017

猜你喜欢

人际沟通独生子女凝聚力
低年级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影响临床护生沟通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人际沟通技巧在对台传播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