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ICU 观察及护理方式对患者疾病的影响
2015-04-12胡岩
胡岩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心肌梗死主要由冠状动脉狭窄与硬化而引发,在动脉异常表现下导致供血中断,使心肌组织长期处于缺血状态,进而引发缺血性坏死相关疾病[1]。该疾病急性期患者通常具有发病急且进展快的临床特征,如病患梗死范围较为广泛便易直接引发心源性休克及心律失常等严重病变,对其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2]。本次研究中针对部分病例在常规ICU 观察与护理上增加综合护理方式,旨在减轻该病患者的病情程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112例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所收治,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6例。干预组中男性38例,女性18例,年龄37~79 岁,平均(60.2 ±11.2)岁;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龄39~82 岁,平均(60.5 ±10.8)岁。组间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ICU 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临床观察
护理过程中,积极观察本组患者的疼痛、发热、肤色、血压、尿量及胃肠道症状等相关表现。①疼痛症状未该疾病患者最为显著的表现,多为心前区胸骨后部位的剧烈疼痛,采用硝酸甘油、地西泮等药物促进症状缓解。用药过程中严密观测病患症状改善情况与毒副反应状况,积极避免血压与呼吸的负性影响。②护理期间开展严密的体温测量,1 次/h,要求患者增加日常饮水量,保持口腔与皮肤的干燥、清洁,防止感染的发生。③心肌梗死会引发心排血量的显著降低,作用于周围血管中而引发血压下降。护理人员着重观察病患血压、尿量、肤色等表现,避免出现心源性休克。④坏死心肌会逐渐对迷走神经产生刺激,导致发生恶心、呕吐等相关症状。要求患者采用清淡饮食,避免进食量过多引发不良表现。
1.2.2 心电监护
全面准备护理器械,连接心电监护仪,观察治疗期间的ST 段表现,对心律失常与室速等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1.2.3 给氧干预
今早连接吸氧设备,初期采用鼻导管方式供氧,后期均应用面罩方式。开展过程中定期对鼻导管进行检查,确保管道无漏气且通畅性良好。
1.2.4 溶栓干预
溶栓治疗期间经常会发生多种部位的出血症状,以颅内出血最为严重,护理人员需严密观察皮肤、痰液及排便表现,存在依次出血者立即给予相关检测。
1.3 观察指标
ICU 观察与护理后记录两组病例心率表现,同时相应计算心肌疼痛、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及死亡等情况的发生率,并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护理观察后,干预组患者的心率为(75.1 ±17.6)次/min,心肌疼痛24例(42.9%),心源性休克3例(5.4%),心律失常11例(19.6%),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在ICU 观察与护理后的效果比较[n(%)]
3.讨论
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经常会由于病情进展而引发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情况,均会对病患的生命安全程度起到显著的威胁作用[3]。本次研究中针对部分病例在常规观察与护理的同时增加了综合护理措施,给予多项体征观察与处理方案,应用给氧干预缓解心肌缺氧,溶栓治疗期间伴随严密的临床预防,进而降低了病患的临床风险程度。本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心率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者,并且其心肌疼痛、心源性休克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证实该种护理方案可充分缓解病患的高危风险,对疾病进展具有可靠的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ICU 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综合性观察与护理可明显改善心率表现,抑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1] 王鑫洋,王宪丽,韩培,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5):262,267.
[2] 王彦菊.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农村卫生,2013,19(12):231.
[3] 夏海燕.42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的护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0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