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的国格观透视

2015-04-11武艳红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

武艳红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 太原 030024)



毛泽东的国格观透视

武艳红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国格是一个国家综合品质的集合,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体现。毛泽东始终认为:一个国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与富强,人民充分自信和爱国,在国际舞台上有所担当,才能真正赢得尊严。这就从维护人民福祉、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的立场原则等方面树立了中国的国格形象。

[关键词]毛泽东;国格观;民族精神

国格是一个国家所具有的尊严、品格和声望,反映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精神风貌和国际地位。当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中国人该如何争得国格;在经历了无数次探索与抗争,中华民族实现独立,面对国际敌对势力的挑衅,中国人又该如何维护国格…… 在跨越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过程中,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用他毕生的精力和领袖风范为我们诠释了中国人应有的国格形象。

一、实现民族自立和国家安全是塑造国格的前提

在20世纪的中国舞台上,毛泽东当之无愧成为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位伟人。1949年10月1日,当首都30万民众齐聚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时,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并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站”不仅洗刷了旧中国百年被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耻辱历史,而且摘掉了中国人民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为此,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曾慷慨激昂说:“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1]344在毛泽东看来,中国人民只有先站立起来,才能挺直腰杆有尊严地活着,才能立足于地球之上塑造一个崭新国家的独立形象。正如邓小平后来讲的:“一九四九年毛泽东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2]289

然而,要让全世界彻底改变对中国的看法,塑造更加完整的国格形象,仅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还远远不够。在帝国主义国家企图将新生的人民政权扼杀在摇篮中时,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只有获得真正的自主权,才能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对此,毛泽东不信邪,顶住各种压力,以其超人的智慧和毅力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政权的情况下,毛泽东坚决主张不以国家尊严换取别国一点带有施舍的“认可”。毛泽东说:“只要它们一天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地位。”[3]80因为毛泽东深知:弱国无外交,软弱和委曲求全只能使新中国再回到“东亚病夫”的老路上。这种“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不妥协和硬气的外交政策终于使帝国主义国家渐渐意识到: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俨然已不是过去的大清王朝。所以,在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上,美国不得不邀请我国参加,因为在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上,离开中国是解决不了的。这也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美国企图把中国永远排斥在世界大国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被击得粉碎。为此邓小平曾说:“中国本来是个穷国,但为什么国际上会有中美苏‘大三角’一说?就是因为中国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4]311

二、要建立民族的自信心和自信力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是毛泽东在年轻时写下的诗句,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自信、自强、乐观奋斗的革命豪情。正是基于这种豪情,毛泽东以他蔑视一切困难和不畏艰难险阻、豪气冲天的人格力量鼓舞全国人民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毛泽东坚信:民族的自信心和自信力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再次面临亡国危机,毛泽东号召人民鼓足信心,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殊死搏斗。他鼓励人民:“我们中华民族要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4]161他要求大家动员一切可能的力量来提高我们的民族觉悟,提升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倘若我们自己都对自己丧失了希望,敌人就更不会惧怕我们。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这对百废待兴的中国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但毛泽东毫不畏惧,他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多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5]1496毛泽东相信,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更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在朝鲜战争中,仅就战争双方的军事装备而言,中朝一方远远落后于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但毛泽东用他自强与自信思想教育出来的人民军队第一次走出国门便让不可一世的美国坐在了谈判桌前,并让对方彻底领教了毛泽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霸气”。

当然,毛泽东的自信力依靠的绝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建立在对人民力量的充分肯定和运筹帷幄中。毛泽东提出的一切依靠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让亿万人民群众深刻感受到自己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感受到来自党和毛主席的关怀。正因为如此,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够坚决服从党的领导,万众一心,去攻克一座座难关。所以,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这样讲到:那些内外反动派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在我们面前发抖,我们相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达到自己的目的”[1]345。

三、中国必须繁荣强大,才能在世界上昂然挺立

中华民族是在封建社会衰落的历史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招牌时时警示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如果不能富强,就会丧失国格和人格尊严。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如何快速赶超世界强国,毛泽东始终怀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在1956年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说:你有这么多人,这么大一块地方,资源又非常丰富,“结果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6]89为了迅速建立一个繁荣强大的新中国,毛泽东特别重视工业体系和国防体系建设,可以说,这两项建设贯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整个过程。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就是围绕工业化进行部署的,并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由此起步。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开始后,毛泽东又讲:过去人家看不起我们是有理由的,因为你没有什么贡献吗!钢一年只有几十万吨,现在虽然我们还不多,但是搞起一点来了,我们这个国家一旦建设起来,“将完全改变过去一百多年落后的那种情况,被人家瞧不起的那种情况,倒霉的那种情况”[6]89。有了工业化的基础,毛泽东随即提出要加快我国的国防建设。因为他明白,一个没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国家,在世界上是没有发言权的。在当时国民经济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毛泽东用他自立自强的思想鼓舞中国人民并最终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氢弹,并在浩瀚的宇宙响起了壮美的东方红乐曲。正是带着“两弹一星”的身份,新中国终于在1971年昂首阔步踏进了联合国。美国著名学者施拉姆曾这样评价毛泽东:“他矢志不移地谋求中国的繁荣,恢复她在世界上的地位,这无疑是最有决定性意义的。”[7]

四、建立完善的国格要求国民都爱国

爱国主义是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源泉,是崇高国格的基础。何为“爱国”?毛泽东认为:爱国首先要有民族气节,要敢于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恫吓面前不畏惧、不屈服,这是一个有尊严的国家必须具有和坚持的价值尺度与信仰追求。倘若失去这种信仰,就如同国家失去脊梁,没有了依靠。他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8]698他认为鲁迅的人格是中华民族国格在旧中国民众个体身上的最高体现,他希望中国人民都能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这种民族气节。事实上,毛泽东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将国民改造付诸行动,他和蔡和森等人于1918年在长沙组织了新民学会,并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希望通过这种民族精神教育唤醒和改变民众的麻木意识和落后观念。

另外,毛泽东还把爱国主义和提高国民素质紧密联系起来。他认为,提高国民自身素质对国民而言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义务与责任。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我国经济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毛泽东尤其注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如从1955年开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农村开展的扫除文盲教育、消灭不讲卫生习俗、破除封建迷信等工作,都是致力于提升民族的整体素质。因为只有如此,爱国才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才能转化为人民的实际行动,才能真正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

五、在反对霸权主义、追求国格平等中彰显大国风范

国格体现的是国家的道德和国家的政治准则。新中国成立后,无论在国际道义还是国际关系准则上,我们始终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主张在国际上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由于中华民族曾历经百年被殖民的历史,为实现自由平等,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因此,在走向独立并日渐强大起来的新中国始终恪守一个准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发言中就曾强调:“一切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我们重视这个问题, 因为我们是一个大国,容易对小国不尊重。”[9]这是中国奉行和平外交,反对霸权主义的一次亮剑。正是基于此原则,毛泽东在1974年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同时在国际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称霸。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反对霸权主义的同时,还积极支持世界上一切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正义斗争,坚定地捍卫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并在经济、政治上给予亚非拉各民族有力支持。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抗美援朝。毛泽东认为,当别国处于危难时刻,我们却站在旁边不管不顾,不论怎么说,我们心里也会难过。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我国在给予他们国际主义援助的同时,毛泽东还提倡全党上下要积极主动地向这些国家学习,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长处。

事实上,毛泽东在国际关系问题上表现出的是一种更加宏大的国格观,他完全超出了本国的界限,以他博大的胸怀站在世界的至高点,从维护自身国家的和平与安全进而维护世界和平正义的角度,彰显出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风范与担当。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毛泽东.毛泽东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 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M].刘李胜,等译.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290.

[8]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 周恩来.周恩来外交文选[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131.

*浙江省党校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批规划立项课题(ZX16156)之成果。

A Perspective of MAO Zedong′s Outlook on National Dignity

WU Yanhong

(Educational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

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Abstract]National dignity is not only a collection of a nation′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but also a manifestation of the spirits of the nation.MAO Zedong established China′s national image from the stand and principle about the maintenance of the people′s well-being, national interests and world peace. He always believed that a country can only win her dignity only after achieving its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prosperity, promoting people′s confidence, and being accountable in the world arena.

[Key words]MAO Zedong;national dignity;national spirit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12-0016-03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12.004

[作者简介]武艳红(1977-),女,山西中阳人,太原科技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收稿日期]2015-06-03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
《山海经》与原始宗教关系再探究
不屈的长城
抗战烽火中的文学斗争
赣傩艺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当代民族精神教育研究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
提倡民族主义振奋民族精神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