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理念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2015-04-11李建权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创新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李建权,成 跃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 太原 030024)



创新理念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李建权,成跃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已成为思政课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遗憾的是由于态度、资源分配、价值定位、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理念偏差,实践教学成效不足。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树立求真务实、资源整合化、价值立体化、制度规范化的新理念。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理念;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已成为提高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和主要载体。但由于部分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理念存在偏差,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不足的表现

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不足,与高校对实践教学的不重视和目前所采用的形式、资源分配、价值定位、制度建设等有密切的联系。

(一)形式主义严重

第一,学校的态度与形式主义。学校重开展、轻过程、轻效果、轻制度。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校只是将实践任务和课时交给任课教师。实践教学所需要的制度建设、经费支持、空间建立、机会共享、保障体制、部门协调和成果评估,学校并没有关注,更没有作为。教师的实践指导技能如何、是否需要培训、态度好坏、精力充足与否以及实践效果如何无人关注。学生在哪里实践、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体会、成果如何都无人问津。第二,自主实践与弄虚作假。高校对实践教学的形式有过多种探讨,外出考察参观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之一,但它不是主流形式,因为这种参与方式对主体的覆盖面较小,而且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机会。最普遍的形式是学生自主实践。教师布置课题,学生自主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报告,期末交回报告,实践结束。自主实践最容易产生问题,因为任课教师不参与实践过程,实践的时间、空间、程序和实践行为由学生自己处理,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指导和监管。由于时间、精力、态度和条件限制,学生并没有认真完成这个任务。学期末,学生将实践报告交回,同样因为时间和精力,任课教师对海量的实践报告只能进行简单的批阅。实践的过程、报告的真实性和质量难以通过批阅得到全面考查和真正评估。实践教学因此变成被动的、掺假的、表面性的实践。我们对学生的实践报告做过统计,97%的报告有很明显的抄袭现象;学生成绩公布后,我们也做过500份“真实信息反馈”的网上问卷调查,94%的学生承认实践报告是网上下载信息的再加工。这样的实践年年进行,成效不足,浪费有余。

(二)资源分散合力不足

实践教学活动是将课堂理论转化为行为的活动,因此,实践活动是以课堂理论为依据开展的,但实际操作中,理论与实践是相脱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资源的低效分配与理论和实践的疏离。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部门多样化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问题。承担实践教学的既有行政部门也有教学部门。行政部门主要是宣传部、党总支、学生处、团总支和各院系学生工作队伍。教学部门是承担五门思政课程的教学部门。理论上讲,组织部门多样化,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展开,但是行政部门不承担理论教学任务,对实践教学缺乏理论思考,实践不能与理论紧密衔接,实践所要达到的价值目标也没有针对性设计。行政部门的优势在于经费充足、外出实践机会较多,经常组织专项外出考察、公益活动等。从操作层面上来看,轰动效应较大,但学生覆盖面较小、价值层次低、重过程、重形式、重形象,轻内容、轻理论、轻效果,渲染有余实效不足。思政课教师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目标清晰,但是课程任务繁重、精力不足,加之经费短缺、走出去的机会不多,因此以学生全员自主实践为主要形式。行政部门与教学部门各自为阵、条块分割,在实践内容、主体、形式、机会、目标和经费等问题上缺少必要的沟通和统一的规划,导致实践流于形式。第二,教学部门内部缺少交流,造成重复浪费。五门思政课程,虽然学科视角不同,但在内容上仍有诸多的重合,这些课程开设由于年级不同,时间不同,各门课程在实践课题的布置上缺少交流,既加大了工作量,又使诸多内容不能纳入实践体系,力量分散,实践肤浅。第三,时间安排与精力不足。一般情况下,理论课与实践课同期开课,二者并行,既要求教师不离开课堂,又要求教师带队外出实践,这样的矛盾使实践活动难以进行。学生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既要上课特别是有其他课程又要实践,精力有限、时间有限、空间有限,实践无法深入展开。

(三)实践教学价值定位低

价值是任何活动进行的必然考量因素,价值最大化是主体在活动中的永恒追求。实践教学对学生成长起什么作用、对学校发展有什么贡献、在社会进步中居于什么地位,这是我们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目标问题。部分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应有功能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第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低层次价值目标。实践教学活动本身是学生、教师、学校与社会互动的宏大工程,它内在地包含对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的立体的价值功能。然而,部分高校将实践教学的功能仅仅定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实践教学活动对教师、学校和社会应有的功能视而不见。实践教学活动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只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必然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第二,实践教学价值设计时效性不足。时效性不强严重制约和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效果。学科内在的要求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对社会实践价值目标的传统理解。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大大增强了学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选择性,学生知识的来源、经验的获得和观念的确立更多地来自于社会,各种利益观、价值观、政治文化观和道德观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面对开放的社会和价值观多元化的事实,将主流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设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目标中,并将其置于突出地位是必然的要求。很多高校实践教学的价值目标定位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基点上,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第三,价值目标定位抽象。综合素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从能力的角度讲,综合素质包含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从人生态度来看,包含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总的来说综合素质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抽象概念。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其特定的内容,实践所需要达到的价值目标是由内容决定的,撇开具体内容谈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不科学的。第四,教学、科研、实践的疏离。理论来源于实践,科研是实践中对理论的系统化认识,实践是应用理论和创新理论的途径。理论、科研、实践应当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融为一体的关系。现实中,三者是严重疏离的:内容的选择上各自为阵、互不相干;实践课题虽然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但针对性不强,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在实践中难以得到印证;科研、教学和实践领域不相关联、不能促进相长,教师在教学、实践、科研三块领域中疲于应付。第五,暂时价值和终身价值的分离。学校满足于学生安全地完成了实践和一次实践的思想获得,而对于学生能否从实践中获得终身实践的能力并没有太多的关注。

(四)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

理论教学能有序进行是因为它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有共同参照执行的课程基本要求,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等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和程序。而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绝大多数高校处于初步开展阶段,体系尚未建立。第一,实践教学设计规范不足。思政课实践教学尚停留在一般性要求上,虽然列入教学计划,但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没有统一的大纲、教材、科学的课时规定和制度保障。实践教学设计简单、随意性大、形式主义严重。第二,实践教学综合评价体系建设不足。一是考评层次低。“虽然实践教学环节在思政课课程中也有考核目标,但由于实践教学模式未建构起来,实践环节的落实不到位,实践教学考核也相应地显得简单、随意,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实践教学的功能。”[1]对学生和教师实践教学的成绩评价,主要停留在是否参与方面,尚未形成对过程、质量、成果的综合考核评估制度。二是缺少配套的激励机制。无法对千差万别、独特的创新成果和创新水平做出科学的评价。这种有实践无制度的现状很难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也制约了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研究的主动性,大大削弱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创新理念,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要改变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必须端正态度,树立科学的理念,真抓实干,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一)树立求真、求实、求效的教育理念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主义并不是顽症,树立正确的理念、端正态度、建立科学的制度完全可以克服形式主义问题。第一,出发点是务实。学校搞实践教学的出发点是确实解决问题,不是下放任务。搞实践活动就要管用、就要解决问题、就要达到目标。在学校层面上,就是要认真研究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制定配套的制度和保障体系。在部门层面上,就是要做好实践教学的计划,改进实践教学的方式,监督实践教学的过程,探讨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把信息反馈给学校,形成实践教学的经验和成果。在学生层面上,就是要实实在在地走出校门进行调查,形成真实数据和成果,学会实践,提升能力。无论哪个层面,都不能将搞过实践教学视为最终成果,实践教学要有科学的计划、能顺利进行、能搞出特色、能形成成果、能使价值最大化。第二,落脚点是科学。内容形式要统一,根据实践内容和客观条件制定具体实践形式,制定相应的过程监管方法,丰富考核成果真实性的技术手段,制定激励和惩罚机制,保证实践成功开展。成果考核不仅要在学校,也要面向社会,促进一些高水平、有益于学校建设和社会进步的科研成果的产生与形成。

(二)树立资源整合化理念

思政课实践教学涉及选题、设计、组织、协调、评价等问题,有时还涉及人多、场地、交通、安全、经费、学院和学校支持力度等问题。因此,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要发挥合力作用,资源整合就是关键。第一,资源的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应用。一是组织资源整合就是要打破条块分割局面,建立统一的指挥系统,统一配置资源,建立分工明确的教师实践队伍。由思政课教学部门牵头制定实践内容、计划和价值目标,联合行政部门最大限度地利用走出去的机会,确定实践形式,各参与部门与教务部门共同制定合理的评估体系。只有学校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形成联动机制,才能为实践教学成效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二是公共资源整合。学校公共资源应打破部门界限,根据实践内容和目标,实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如图书、图片、电子资料、场地等能够共享,避免重复、浪费和资源闲置。三是师资资源整合。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一般是在校外进行的,它是一项实施面广、工作量大且难度高的工作,仅靠思政课教学部门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学校宣传部门、团委、学生工作处、教务等部门的有效配合,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教师队伍,聘请一批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配备专门从事社会实践教学指导的教师。第二,内容的重点化整合与统筹安排。五门思政课应交流实践内容,重复部分划归一门课程实践。第三,时间的整合。课余时间实践是很不现实的做法,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实践效率低。时间整合最好的方法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学期开设,在理论课完成的下一个学期开设实践课,由授课教师分组、分课题带队实践。这样做的理由是教师亲自带队实践,时间充足、有人监督、现场指导,这不仅有利于巩固知识,有利于及时找到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解决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更有利于对理论的深刻化和系统化研究。对学生而言,可以真正做一次实践、搞一次调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调研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好理论与实际的现实对接。

(三)树立价值立体化理念

第一,价值目标立体化。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学校建设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统一于社会实践中,提出高水平的、有意义的实践教学目标。第二,强化时代要求。将时代要求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价值范畴,夯实和培养大学生基本的理论功底和对海量信息的选择和判断能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观、文化观、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以正能量影响社会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责任意识。第三,抽象价值与具体价值的统一。实践必须确定与内容相对应的具体价值目标。这就要对内容进行梳理和分类,根据内容提出实践的具体价值目标,增强实践价值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性。第四,树立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理念。搞好研究性理论教学和研究型实践教学,将教学和实践过程视为课题研究的过程,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提出相关课题,在实践中回顾理论、分析理论、调查研究、创新理论,从而形成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第五,确立价值可持续发展理念,授之以“渔”。学生如何获得知识,不在于总有人去引导他、灌输给他知识,而在于他自己有获得知识的能力。因此,通过实践我们教给学生的应当是实事求是的调研精神,应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理论的方法和技能,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自身可持续发展。

(四)树立制度规范化理念

建立和完善社会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使社会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第一,制定统一的教材和大纲,使实践活动有据可循,有科学的参照标准。第二,创新考核制度。一是建立理论与实践考核一体化制度。构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估考核体系,打破理论与实践分开考核的现状,实现考核一体化,形成以实践成果考核理论的制度。二是建立双向考核制度。双向考核是对人的考核和成果的考核。教师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导,对教师的评价关系着教师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社会实践的开展程度。理论教学着重于课堂的教学能力,而实践教学的评价应着眼于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技能和成果的获得。学生是实践的主体,社会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应当包括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程度、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综合表现、实践报告的完成质量、思想进步、能力培养和获得的成果等,将这些内容纳入学生成绩中,推动学生有动力地参与实践。三是建立激励机制,保证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创新成果、社会贡献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奖励。

[参考文献]

[1] 申艳婷.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的思考:以重庆市部分高校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212.

成跃(1978-),女,山西文水人,太原科技大学讲师。

Notional Innovation for Better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Courses ab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LI Jianquan,CHENG Yue

(Educational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ies,

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Abstract]Practical teach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link for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universities, Regrettably,due to the existing conceptual deviations in attitude,resource allocation,value orient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so on and so forth,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s far from being effective.In this cas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al teaching must be based on innovating the notions,such as striving for the truth, integrating resources,getting value dimensional,and standardizing systems.

[Key words]universities;cours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practical teaching;innovating notion;effectivenes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12-0029-04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12.007

[作者简介]李建权(1965-),男,山西兴县人,太原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创新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企业信访工作的新思维与新理念
创新理念快乐教学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有效教学浸润体育课堂探究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