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于《2013年中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的研究

2015-04-11杨一飞汪贻洋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利用微政治传统

杨一飞,汪贻洋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根据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截止2012年10月,中国已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根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1](以下简称《报告》),截止2013年6月底,微博中国大学校园用户数已逾三千万,并主要集中在18到20岁的大学生[2]。本文参考《报告》数据,分析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特点、面临的挑战以及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工作路径。

一、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特点

有数据显示,高校中几乎100%的学生都上网。如果大学生不用微博或者不看微博,就会被视为“外星人”[3]。根据《报告》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微博具有以下特点。

(一)原创性高,信息海量化

大学生微博内容的原创率接近40%,在平台上的活跃程度较高,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平均每条微博的更新内容较短;并且被他人评论的次数多于被他人转发的次数,评论他人多于转发,关注他人远多于被他人关注。少数微博领袖、大“V”账号吸引了大量的关注,为大学生用户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大学生转发和评论也较为集中。这些海量信息也为大学生提供潜在的就业和创业机遇,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用户解决个人发展问题,对大学生用户开展自主创业具有良好的推动促进作用。

(二)生活积极,思维理性化

微博的使用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据统计,大学生在微博内容中使用积极情绪词汇的频率(3.38%)高于消极情绪词汇的频率(1.91%)。这表明,同学们更倾向于在微博平台上体验并表达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得“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价值观词汇的使用频率由高到低的排序结果是:“工作”“成就”与“家庭”“朋友”,而“金钱”的使用频率则排在最后;理性思维词汇的使用频率(38.32%)高于感性思维词汇的使用频率(8.65%)。由此可见,微博的使用在大学生群体中间传递了“正能量”,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大学生的思维呈现理性化特点,对同学们学习与职业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三)更新频繁,方式便捷化

大学生群体微博更新的第一高峰时间段集中于晚上18:00之后,在22:00~23:00之间到达顶峰;第二高峰时间段集中于中午12:00~13:00之间。近八成同学使用移动端登录微博,移动端成为便捷的微博访问途径,这也符合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在大学生中较为普及的情况。微博的广泛使用也提高了信息传递的便捷程度,使知识和经验积累的周期被大大缩短,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应聘信息。

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根据上述微博使用的“三化”特点,结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来看,凸显出方式、主体、载体、时空等方面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较多依赖开会、谈话、党团组织活动等,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客观性、真实性和权威性。微博内容简短、只言片语、良莠不齐、真假难分,甚至有低俗的、腐朽的、反动的言论,使得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判断出现困惑,易导致思想混乱、心理迷茫,引发认知偏差,这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直接的挑战。

(二)传统的教育主体受到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以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主体,是一对多的形式,但是微博的自由性、开放性、草根性、原创性、便捷性、背对脸等特征,也造就其多元化、多层次性的特点。因而,面对微博言论多元和信息放大的效应,原先较有效的灌输教育便“失灵”了,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体的格局被打破了,价值观教育一元化模式受到了冲击,若一味地封堵、封杀只能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适得其反。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引导工作难度加大。

(三)传统的教育载体受到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课堂教育、典型示范、感染教育等方法进行,这些方式的特点是可控性强。在“门户网站”时代和“博客”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还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可,官方性强、互动性弱。微博的出现,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优势和载体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他们在信息量的掌握上与学生是一致的、平等的,甚至处于信息滞后的境地,不知道受教育对象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对大学生使用的网络新词听不懂、看不明,不知道如何开展教育才更有效。

三、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新媒体发展的需要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微博的出现是个必然的产物。从技术层面来看,微博大大降低了用户技术准入门槛,给喜爱新事物的大学生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有人说是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个水平线上”。从思想传播的角度说,微博平台承载了部分大学生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功能;微博在无障碍地诠释和传播一些观点、见解。这些观点和见解很多涉及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然而,微博平台本身不具有教育引导功能。面对这些纷繁杂芜的言论,作为微博的开发商来说,他们是无力的、也是无助的,他们也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去帮助大学生理清思想、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正是互利双赢的做法,这正是新媒体发展所需要的。

(二)大学生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现代社会的转型,出现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的现象。而多元价值观直接导致大学生在情感需要上的多元性,绝对权威崇拜、绝对单一的情感需要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多元纷呈的情感需求,并形成纷繁复杂的情感需要结构[4],他们追求和展示个性的愿望日趋强烈,而微博方便、快捷、开放、匿名的特点,迎合了他们来自学习、生活等快节奏发展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了释放自己能量的平台。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16号文件明确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文化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放弃微博这个新兴平台,其他思想就会占领这个平台;只有充分利用这个功能强大的微博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发挥更好、更大的教育引导功能。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势所趋。

四、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根据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特点、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利用微博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些探索。

(一)提升微博素养,形成传统与新媒体一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接受微博、利用微博,不能对微博视而不见、避而不谈,更不能排斥;要不断提升微博素养,对微博内容“取精去粗”,融传统思政教育方式与新媒体于一体。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深入微博,才能驾驭微博。因此,学校要主动开通官方微博,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要开通实名加“V”微博;学校还可以成立微博团队,把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占领最新网络传播制高点,成为主流信息提供者,从而给学生以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正面教育引导学生,保护学生免受不良思想毒害。

加强线上和线下的配合。线上与大学生开展良性互动,及时发现问题,防微杜渐,对大学生在微博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疏导,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引导潮流的功效。线下结合传统的教育方式开展讲座、报告、面对面交流等教育手段,建立一个对学生有吸引力、影响力、凝聚力的微博,成为高素质微博能手、意见领袖。

(二)打造微博名人,突出教育主体间性

在校大学生在微博平台上最为活跃,他们是微博时代的主力军,他们敢于挑战传统、质疑权威,但也崇拜网络“名人”,尤其是身边的、草根性微博“名人”。一般来说,“意见领袖”的微博能在关键时刻发出建设性的正面声音,用主流舆论引领网络舆论[5]。因此,思政工作者要利用大学生的年龄相近,成长条件和经历相似,所关注的问题和兴趣爱好大致相同的特点,培养和打造大学生自己的微博“名人”“意见领袖”。因为是身边的人,所以会有更多大学生相互“关注”,成为彼此的“粉丝”,进而强化朋辈教育,发挥主流引导、微博代言的作用。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观念、内容、态度以及教育过程没变,变化的只是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微博。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把握微博的发展规律,懂得微博工作技巧性和艺术性,要研究学生心理,寓理于事,不能干巴巴地转发时政新闻,单调地进行政治说教、官方代言、理论灌输。要避免仪式上的“思政微博”现象,用学生身边的典型感染学生,用学生身边的小事教育学生,用学生的语言引导学生,起到舆情监控和风向标作用。在微博世界里,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要以教育者、老师、领导等角色自居,每个微博用户都是教育者同时也是被教育者。在微博中,传统的“教师—学生”与“主体—客体”模式被“主体—客体—主体”模式取代,更多体现出主体间性。

(三)强化微博管理,彰显教育方式时代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发展规律,因此要培养规矩意识、规则意识。微博也不例外,其发展不能游离于法律和道德之外。高校微博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用微博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做到善待微博、善用微博和善管微博。

微博的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件利好的事情。以前一直找不到合适、新颖的平台来作为主课堂、主渠道的补充,现在微博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契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利用微博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便捷、多渠道发布,可以近距离接触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民主沟通。当然,在实际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克服跟风、仪式化,避免讨好学生的现象,摆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束缚,解放观念,革除内容枯燥、方法单一、过程简单的弊病,从而克服高校官方微博形同虚设,成为“无人的教室”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仪式化”现象[6]。

[1]中科院心理所计算网络心理实验室、新浪微博数据中心.2013年中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EB/OL].http://www.psych.ac.cn/xwzx/zhxw/201308/t20130821_3915993.html.

[2]尹韵公.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赵婀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上建起新课堂[N].人民日报.2011-07-08.

[4]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1(2):49 -52.

[5]葛 超.微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2(6):82-84.

[6]李苑静,李 琳.微博: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的新契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127 -129.

猜你喜欢

利用微政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识字课堂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