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15-04-11高延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高延飞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1)

在国家大力提倡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却未尽人意。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偏重职业性与技术性,人文教育类课程较少,加之教育对象文化素质不高,在此背景下要使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担负起人文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民族精神培育等多项功能,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为进一步了解在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探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管理、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发展,我们以山西警官高等专科2012级、2013级在校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情况现状调查。

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统一

(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从宏观层面看,核心价值观能否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取决于两个关键点。一要考察核心价值观本身是否能够挖掘深植于本民族根源的历史文化传统,其主要内容是否能够体现本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积累和形成的民族特性;二要看核心价值观是否能顺应世界先进文化发展潮流,代表本民族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1]。两个关键点都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根源息息相关,与本民族的特性和特点不可分离。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要求全党全社会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必须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联系、不可分离,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来概括说明社会的价值取向,中国古已有之。比如:《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对个人的要求,齐家是对社会整体发展方向的期待与要求,而治国、平天下则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追求①有人将习近平同志所阐述的核心价值观概括为6个方面:强调“民为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主张以德治国,文化服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以义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强调“仁者爱人”“以人为善”。自香港《信报》2014年5月13日,作者,任慧文。。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传统文化教育也已经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二)传统文化教育是实现我国大学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同志“五四”讲话要求青年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在“六一”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在其中的优秀美德[5]。为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重新定位学校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与作用,2014年5月6日,教育部党组发文要求全国各类院校“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6]。6月3日,教育部党组再次发文,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7]。2014年9月12—13日召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强调:我们的价值观自信同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厚滋养不可分离,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是我们的“根和魂”,新时期培育民族之“根”,弘扬民族之“魂”,要“用优秀历史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在大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对中华民族深厚文化的传播与教育,使大学课堂成为培育青年一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任务艰巨,使命重大。

(三)传统文化教育是引领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手段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出色的中国人,共同培育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又一起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宝库。2014年9月9日,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同志在北师大讲话时提出了语文不能“去中国化”的重要观点。他指出:“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9]与之类似,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同样要突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作为向社会各行业提供职业化、专业化人才的基地,高校如何通过形式多样的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加强传统文化学习,努力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相对于学生和教师的付出,对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十分有限,投入和产出是不成比例的,我们的调查结果也部分证明了这一点。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12级、2013级学生,共分三类:普通专科学生、专升本学生、体制改革班学生。对学校2012级、2013级普通专科学生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对2012级、2013级专升本学生发放50份调查问卷,对2012级、2013级体制改革班学生发放50份调查问卷,涉及侦查、警察管理、公共安全管理、民爆和法学等5个专业。总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300份,符合要求290份,占总数的96.6%。

调查是在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进行的,这时2012级学生已经过两年的警务化管理和一日警务生活制度的养成,经过两年的公安院校大队制度管理模式①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实行大队管理体制,一般以3—4个区队(相当于一般院校的班级)组成一个大队,每个大队配备队长1名,辅导员1名。队长主要负责处理大队日常事务,辅导员除协助队长处理日常事务外,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3级学生也已经有了一年的公安类院校学习和生活经历。选择这一时间进行调查,更有利于反映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及之前的学习经历,对自身传统文化知识素养的积累和提高有何影响。

(二)调查实施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1)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方面,如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情况,之前的学习经历对传统文化知识积累有何影响;(2)学生对学校在学生管理和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评价;(3)学生期待的改进。

调查问卷由任课教师或辅导员发放,学生完成后上交,发放调查问卷之前教师强调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所有调查问卷收齐后,对所有300份问卷进行了检查,获得合格问卷290份,为了统计和对比方便,我们将问卷进行了编号。

(三)数据分析和结果

1.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上,大部分学生存在涉猎面较窄,视野不开阔的问题。数据显示,对于中国最基本的四大名著,全部读过的只有27%,61%的学生表示自己读过2—3部,17%的学生表示一部也没有读过。32%学生认为自己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在班里仅属于一般水平,51%的学生则认为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怎么样或处在较低水平。

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态度上,大部分学生较为端正。调查问卷显示,有39%的学生感觉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以继承发扬为主;有50%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接受时要有所扬弃;仅有2%的学生认为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显得过时了,不需要学习。

在对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储备薄弱的原因分析上,出现多样化的认识。近1/3的学生认为是由于教育缺失,学校课程没有这方面的内容造成的;32%的同学认为原因在于西方文化的强势传播,对我们传统文化冲击巨大造成的;36%的学生认为是由于学习途径少,整个社会大环境不重视。

我们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动机的分析,发现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缺乏对该内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大部分同学认为,传统文化确实很重要,但到底重要意义在什么地方却说不出来。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传统文化知识都是些过了时的东西,何况那些古文字自己也读不懂,更不感兴趣。学生不感兴趣,学起来没有积极性,老师教起来自然也就没有了积极性。长此以往,逐渐形成了不良的循环,直接导致学生学习被动、机械、无目标。

2.学校在组织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现状。近年来,各大高校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塑造学生良好品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根据统计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队长、辅导员不重视对该部分的传播和灌输,尤其不善于将传统文化知识与公安职业教育特点相结合,基础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重知识传授,轻文化培养,重讲解,轻体验。调查数据显示,仅有不到1%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或教师在课堂中经常讲解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常识,超过2/3的学生认为老师的管理和教学基本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对于是否有必要在学生管理和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73%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22%的学生则认为可有可无,1%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在对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职业认同和感悟中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表现出迷惘和无奈。

3.学生对改进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愿景。关于在高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73%的学生认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是从小学开始,将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融入到教学过程中;26%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在学校开设专门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形式进行加强。至于选修课开设的设想,38%的学生认为应该在全校开设选修课,辅导员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工作;67%的学生则认为很有必要通过成立一个专门研究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社团或兴趣小组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和树立公安院校学生职业认同感与核心价值观。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当前学校没有相关内容的选修课,思政部、基础部等一些教学单位在教授基础课程时较少专门涉及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学校现有的众多兴趣小组、社团中也没有传统文化学习类兴趣小组、社团,因而不能形成良好的课内外学习氛围。

三、以传统文化教育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新形势下,如何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推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中国的现实土壤和历史传统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可能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10]对于高校来说,要全面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重点从教育理念的改革、理想信念教育的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软硬件设施投入和多元化教学渠道的开辟等方面加以推进。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树立教育改革发展新理念,组建专家型思政教育队伍,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思想解放的步伐,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确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推动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前提。而实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就是关键的一招。为此,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在班级实行班主任管理制的基础上,配备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可以依托思政教育部门“建立一支专家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予以规划和引导”[11]。基础课、思政课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诱导兴趣,指导自学,引导思维,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角度出发,紧密联系当前时政热点,穿插传统文化知识内涵,辅导学习和疏导解惑。

(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探索品德教育新途径,将“知行合一”的传统践行观贯穿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始终。大学学习期间是学生个性心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等各方面性格特征发展和形成的重要阶段。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课堂上“教师教的”用来应付考试,“社会现实教的”用来指导行动的“两张皮”现象。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将理想教育和现实引导相结合,在德育工作中必须适当超越现实,以理论统摄现实,真正促进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体系的形成[1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意将理想信念教育,同社会现实及社会现象相结合,精选传统文化系统中与所学专业联系紧密的典型事例进行解析,用理论解析社会现象,着力改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大道理”“空谈理论”太多的现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应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探索将传统文化教育同高校职业化、专业化的教育特点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在学校组织的年度学生活动中,增添传统文化元素的宣讲和熏陶,使每个学生全面认识将来所从事职业的性质、宗旨、任务,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理想信念教育与道德生活实践的“知行合一”。

(三)增加投入提升传统文化教育软硬件建设

加强研究与投入,提升传统文化教育软硬件设施,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为了对学生思想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掌握第一手材料,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应联合团委、教务处、思政部、基础部等教辅和教学部门,组成联合课题调研组,根据中央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精神,研究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规律,引导和支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理论研究工作。与此同时,高校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软硬件投入,开辟专门学习场地,改善教学环境,增购传统文化书籍,选拔专业教师指导队伍,实现由单一的教学手段向形式多样的多元化教学体系跨越,为推动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内外条件。

(四)正确引导开辟多元教育渠道

激发兴趣正确引导,开辟传统文化教育多元渠道,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全面升级。首先,要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成就和挫折做出正确的归因,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本质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鉴于一般的文科类专业,特别是理工类专业,以及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很少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知识类课程,选修课也较少。我们认为各高校应充分发挥学校文史哲专业背景教师的作用,鼓励开设传统文化类选修课程,所开课程要结合专业特点。职业院校要与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发展趋势相结合。同时可聘请一部分著名学者到学校讲学,为学生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平台,营造学习的浓厚氛围。再次,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和网络平台,通过网上论坛、qq群、微信群、微博等网络媒介传播传统文化知识,并建立学生与思政教师及教辅人员交流的平台,开展网络教育,交流和解决学生思想困惑,进行网上舆论引导。如针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不适应学校生活学习环境的情况,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点对点”的优势,组建“学校传统知道点”“古代励志故事”“警官院校的人文传统”等栏目或微信群,为学生搭建触手可及的交流平台,逐步培养职业价值认同感,推动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1]欧阳军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山东社会科学,2013(3):11 -15.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2-11-09(2).

[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24号)[EB/OL].[2013-12-2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 - 12/23/c_118674689.htm.

[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4-05-05(1).

[5]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4-05-31(1).

[6]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教党[2014]16号)[EB/OL].[2014-05-06].http://news.163.com/14/0506/12/9RTFGFUT00014JB5.html.

[7]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六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教党[2014]20号)[EB/OL].[2014-06-03].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3/201406/xxgk_169745.html.

[8]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京召开[EB/OL].[2014 -09 -13].http://www.gov.cn/xinwen/2014 -09/13/content_2749984.htm.

[9]杜小杜.跟着习大大去出访:你想知道的故事[EB/OL].[2014-09 - 12].http://cpc.people.com.cn/n/2014/0916/c64094 -25667727.html.

[10]肖群忠: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N].中国教育报,2014-04-25(6).

[11]杜 鹃.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细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6):110-111.

[12]王艳红.大学生品德心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教育途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2):24-25.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