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中国梦”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改革

2015-04-11高宜新重庆理工大学重庆400054

关键词:中国梦理论课特色

张 翠,高宜新重庆理工大学,重庆 400054

略论“中国梦”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改革

张 翠,高宜新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 400054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进程中融入“中国梦”教育,既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需要,又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

“中国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中国梦”作为一个高度凝练的全体中华儿女的理想价值目标,自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进行了两次阐述之后,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一方面,“中国梦”承载历史,因为它萌动于近代中华民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之际,燃放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另一方面,“中国梦”又影响世界并属于世界,因为它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坚持关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并积极参与破解人类发展难题。正是“中国梦”的厚重历史与世界胸怀,激发出亿万中国人民的憧憬、向往与激情。当代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与国家的未来,必将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使命。因此,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历史发展、当代内涵与实现路径等就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内容。

一、“中国梦”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和意义

(一)“中国梦”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

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每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将“中国梦”的相关内容贯穿于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以“中国梦”为统摄的理想信念教育、国情国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育等教学目标。

首先,将“中国梦”贯穿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中,以“中国梦”所体现的价值自信与民族自信来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确信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乃至世界梦想相统一才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其次,将“中国梦”贯穿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通过梳理“中国梦”的历史发展进程强化国情国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明白“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对未来的期许,具有厚重的实践根基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再次,将“中国梦”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中,通过分析“中国梦”得以实现的科学社会主义这一理论支撑、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比较与发展路向等,使大学生明确实现“中国梦”的坚实理论基础和正确路径选择的科学性与真理价值性。

最后,将“中国梦”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中,通过分析“中国梦”是我党在新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以及“中国梦”得以实现的道路、方向和制度保障等,使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从而明确自己今后在实现“中国梦”这一时代任务中所应担当的历史责任。

(二)“中国梦”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义

将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国梦”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而且可以使大学生理解进而认同“中国梦”,并在“中国梦”的指引下真正成为国家发展与社会建设的积极因素和正能量。

首先,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获得理想的教学实效性,不但取决于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学内容,而后者的改革相对较难。因为形式的问题易于解决,内容的问题如果找不到较好的契入点,往往会事倍功半。将“中国梦”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以“中国梦”的历史根源与现实基础、理论内涵与表达方式、实现路径与方式等来统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想信念教育、国情国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育等,既可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的与时俱进,又使之具有历史和现实的说服力,避免空洞的说教,从而可以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另一方面,将“中国梦”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中国梦”在各界的热议氛围容易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与讨论兴趣,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有利于活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其次,可以使大学生真正理解和认同“中国梦”,进而勇担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诚如习总书记所言:“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广大青年要勇敢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深入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①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进程中,让大学生真正理解习总书记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以及“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时代特征、精神实质、实现路径和根本保障等,是使大学生形成承担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和实现民族振兴的当代责任感的重要途径,由此可以使大学生成为敢于担当和善于担当的人。

二、“中国梦”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方式和主要内容

(一)“中国梦”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方式

将“中国梦”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进程,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其一是融贯式,即在每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结合所讲内容,选择性地将“中国梦”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既可以让大学生从“中国梦”的视角更加深入地理解所讲内容,又可以推进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认同和接受。比如,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第一节“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时,可扩展到文化对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讲授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繁荣等。又如,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时,可着重讲授“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其二是专题式,即在讲授完每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之后,用2-4学时对与本门课程相关的“中国梦”的具体内容进行专题式讲授,为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等来讲授“中国梦”。

总体来看,融贯式教学的优点是不改变每门课程的原有教学进程,只需要在教学进程中增加“中国梦”的相关内容即可;其弊端在于,将“中国梦”的教育内容分解得支离破碎,难以让大学生形成对“中国梦”的系统认知和全面理解,从而影响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教学效果。比较而言,专题式教学的优点更为突出,既不影响每门课程的原有教学进程,又可以在专题教学中以“中国梦”来统摄和强化该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还可以让大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梦”,从而实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中国梦”教育的目的。因此,笔者建议以专题的方式在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中国梦”教育。下面就对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关于“中国梦”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

(二)“中国梦”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结合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将“中国梦”中与之契合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形成既能有效强化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又能系统把握“中国梦”的教学内容体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讲授“中国梦”,以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中国梦”作为当代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追求,其实现自然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个体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与行为准则的统一。因此,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自觉倡导、维护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与“中国梦”的关系,再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引下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信仰观、道德观、职业观和法治观等,引导大学生理解“个人梦”与“中国梦”,“中国梦”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从而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并将自己的人生目标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轨迹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可以围绕“中国梦”的提出背景、本质内涵、具体目标和实现路径来强化国情国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因为中国近现代史事实上就是“中国梦”的探索史和实现史。就“中国梦”提出的历史背景,向大学生明确指出,中国近代以来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历程事实上就是“中国梦”的铸就与实现的历程,即完成第一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是“中国梦”的铸就历程,完成第二大历史任务(实现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是“中国梦”的实现历程,只不过后者还处于“在路上”的状态。就“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与社会和谐)和具体目标(两个百年发展战略、使衰落之后的中国再次兴盛起来),让大学生明白,“中国梦”的内涵就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二大历史任务的具体目标,因此可以说,实现“中国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之一。就“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可以结合“中国梦”的铸梦与圆梦历程来谈。中华民族在探索民族救亡与复兴的进程中屡遭挫败——农民阶级的具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方案、地主阶级的维护封建统治的方案、新兴资产阶级的改良方案和革命方案等都未能拯救民族危亡,这些失败的探索为工人阶级的铸梦和圆梦奠定了基础。工人阶级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完成了铸就梦想的任务,为圆梦奠定了基础。圆梦的历程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的历程。根据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就是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角度、阐述“中国梦”实现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支撑和指导思想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从而强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具体而言,在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部分,可以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来谈“中国梦”的提出和实现是与中国社会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规律相契合的;可以结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来谈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和关键所在;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来谈实现“中国梦”所依靠的主体力量,等等。在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展开和应用部分,可以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实践来谈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对实现“中国梦”的充分可能性,从而使大学生坚定其马克思主义信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可以围绕“中国梦”思想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来强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育。具体而言,一方面可以从历史的维度,让大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另一方面则可以立足于当代实践,阐述“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必由之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要讲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②。正是因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也在于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由此,可以强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忠实践行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捍卫者”。

综上所述,通过“中国梦”这一主题,将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融会贯通,可以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系统教育,并使之在“中国梦”的指引下成为国家发展与社会建设的积极因素与正能量。

注释:

① 习近平.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国青年网,2013(5).

② 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关于转发教育部社科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的通知[Z].2013(3).

[2]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N].人民日报,2012-11-26.

[3]高宜新,张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中国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

[4]刘冠军.“中国梦”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3(9).

[5]秦明月.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学 [J].http://news.lzu.edu.cn/c/201405/30487. html,2014-5-27.

[6]马俊杰.实现中国梦 大学要先行[N].中国教育报,2013-3-26.

[7]张雷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J].高校理论战线,2012(4).

[8]易重华,李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就“中国梦”[J].学习月刊,2013(5).

(责任编辑:宁沈生)

张 翠(1973-),女,四川成都人,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宜新(1954-),男,浙江海宁人,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本文系2013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项目编号:13skszk02)与2013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3206)的研究成果。

2015-08-12

G416

A

猜你喜欢

中国梦理论课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