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组教学在大学课堂中对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2015-04-11石锐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关键词:研究性分组形式

石锐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分组教学在大学课堂中对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石锐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分组教学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热门教学形式,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有不可估量的优势,能够照顾学生自身学习水平和能力,适应学生们不同的学习情况和要求,有利于人才的培养。通过分组教学在大学课堂中的有效性探究,探讨分组教学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意义。

分组教学;大学课堂;研究性学习

在我国,大学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是集体教学,因材施教,有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教学法和个别教学法作为辅助形式。我们积极倡导独立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小主人。若想改变传统的古板讲授的教学形式,[1]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具有积极的指导性的意义。

一、分组教学的定义

分组教学即为小组合作学习。它是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即教师以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方式,合理指导学生间展开合作,形成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并存的学习模式,有效发挥学生群体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动性,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每一个新的教学方法背后必然存在其特有的优势,但同时伴随一定的弊端。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是它比集体授课形式更便于因材施教,更加适合学生个人的学习水平和特点,更有利于人才培养。但与此同时,此种教学方式仍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分组教学很难科学精确地鉴别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因而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相对来讲比较大,往往使学优生更加优秀,从而引起骄傲自满的情绪,使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的惰性更加明显。

为了解决班级授课制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问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某些资产阶级教育学家认为,当班级教学不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时候,应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主要分为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两种形式。德国的曼海姆制,美国的波特兰制和新剑桥制都是应用能力分组进行教学,而美国的圣巴巴拉制就是采用作业分组形式来进行教学。目前美、英、法、德等许多国家的分组教学,分

二、分组教学产生的原因

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两大类别来进行。

在我国,原始的教育教学模式以私塾的教学形式为主,教师面对几个学生,完全有条件围坐在一起或传授知识或组织讨论,这些时期都没有必要分组教学,因为学生人数不多,班型不大。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趋于平民化,受教育者人数大幅度增多,为解决受教育者人数多,但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更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育成本,班级授课制被广泛应用。因为集体授课制下的班额,每班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七八十人,甚至现在很多高校采用的是一二百人的大班型,这么多学生坐在一个教室,是需要将学生分组的,分组教学也就随之产生。

三、新时期分组教学的方式方法

分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科学有效且合理的分组是进行分组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应考虑几点因素:第一,学生各自的能力。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好,有的学生思维较敏捷,有的学生逻辑性较强,将这些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一起组合,不仅能够提高个体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更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学生的层次。要保证同一个学习小组包含有学习成绩为优秀、中等、差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小组人员的多样性,从而保证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都可以从分组教学的学习模式中得到好处。第三,学生的性别。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认知、处事风格、性格、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在分组过程中混合男女学生可以增强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分组教学中,每名学生成员的任务分配,在小组合作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组长是每个小组的负责人,按照教师的要求合理安排本小组的学习、讨论活动,定期检查每组成员学习的情况,及时向教师反馈本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帮助后进生学习。由于小组长得到教师的信任度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中后等生在小组的帮助下,学习劲头比以前要好,同时,由于得到教师的鼓励,能逐步尝到学习的快乐,形成良性循环。

现阶段,在分组教学中,教师经常出现两点失误:一是对学习的过程控制过多,教师经常将自己的思考结果附加在整体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自由式讨论学习难以顺利进行;二是对分组学习的过程控制过少,仅分组不引导,学生没有一个可以学习创新的主线,教师不及时引导,使教学内容很容易偏离主题,使分组学习的模式仅仅流于外在形式。在分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监督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技巧,找出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并全面组织课堂学习。这些活动会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成就感,使学生爱上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学习来复习整体学习的过程,其效果远远大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自己的反复说教。

四、分组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有效性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教师,我们已经在课堂上看到小组讨论式学习方式的优势。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教学形式引入到课堂中来。但是,多数讨论仅停留在教学形式上。分组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相互矛盾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实施却很困难。[3]学优生不会等待同组其余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这样一来,后进生只是走了个形式。最后,也只能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那么,如何开展分组教学,如何使分组学习变得更加有效就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合理的成立分组教学小组集体。小组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发挥作用,要让每名学生都参加到学习的过程中来,进而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小组内部人员的安排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对每一名学生的学习习惯、成绩差异、性格爱好等因素详细了解,认真考察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各自能力,在组内对每个成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小组长要扮演好小教师的角色,在自己完成好学业的前提下,如若组内有不会的成员,组长应该负责讲解。

其次,合理安排好学习内容。小组学习要根据教学要求来完成,不可随便滥用。分组学习虽说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但也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有的学习内容需要交流,就适合分组教学的教学方式;有的学习内容不需要交流,只适合教师单纯讲授,就没有必要进行分组。分组学习是学习方式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状以及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选择,考虑该内容是否应该进行分组合作。

再次,发挥教师教学的作用。一些教师认为,分组学习就应该让学生自由合作,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教师仅仅只是旁观者,只要在汇报时听听就可以了。[4]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之间的合作,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在合作讨论过程中缺乏学习的自控力,教师应该积极参与,不能只注重局部,也应考虑到班级的整体情况,教师不仅要把握好问题讨论的进展,更要把握问题讨论的中心。通过教师及时、适当和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大胆讨论困难的论题。

五、分组教学形式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在我们已有的实践教学中,分组教学的优势已得到验证。研究性学习与被动接受性学习相比较,在教学内容、学习目的、教学方式等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同。首先,对于分组教学的实践教学形式,更加适用于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现阶段,大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授课,统一学习,开展分组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分组教学的形式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和组员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进一步确定目标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尽管学生的学习活动有限,但是组织形式和学习探究过程,能为学生获得学习体验提供基础。

其次,分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的感知和认知。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5]分组教学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实践的整个过程中,都由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学习的整体过程,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而使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程度降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对学习小组的学习内容做出针对性的指导。分组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而且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所以,分组学习自然而然成为研究性学习比较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再次,分组教学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这种学习模式并非培养学生的超常教育,也不是偏重少数的特长学生,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这种教学形式并不注重学习的结果,而是要让每个学生经历一次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自身学习力。这种学习方式避免了集体授课中经常出现的部分学生"旁观"的现象,给予全体学生远比传统课堂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中扮演一定的角色,逐步实现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不仅学习新知识,而且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于研究性学习来说,分组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课堂组织形式。

分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课堂上,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增加,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小组讨论活动中去,多方面交流的合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挥,减少两极分化的现象,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分组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中,对于研究性学习,会有很多问题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地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学习发挥出其自身更大的作用。

[1]赵巍,孙南南.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模式探究评论推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1).

[2]赵明玉.师生关系嬗变中的教学相长评论推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1).

[3]任衍信.分组教学的利弊反思[J].科技视界,2012(26).

[4]李倩.分组教学形式的模式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1).

[5]王秋,鲍蔚萌.科学课程的人文意蕴与教学实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4(4).

(责任编辑:彭 琳)

石 锐(1981-),女,辽宁本溪人,沈阳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运筹学与控制论。

2015-07-17

G642

A

猜你喜欢

研究性分组形式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分组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