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5-04-11许丽芬姜俐彤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关键词:教养子女心理健康

许丽芬,张 野,姜俐彤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许丽芬,张 野,姜俐彤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青少年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特殊时期,是个体走向社会化的第一步。而家庭环境是青少年生活的首要环境,家庭氛围是否温馨,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是否合理、以及家庭的内部结构是否完整等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的家庭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教养方式不科学、家庭内部结构残缺不完整,这些都将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言传身教对于子女认知、情感与意志品格的影响远远大于课堂上的教学。因此,为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教养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方式是极为重要的。

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环境;教养方式

时代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活节奏变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心理处于正在走向成熟的过程,心理健康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据南方都市报2009年11月的报道:广州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为15.41%,而对于具体的问题类型,则大致分为:学习方面、个人情绪行为方面、社会适应行为方面和家庭教育方面。而家庭环境又是青少年生活的首要环境,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认清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选择合适的教养方式,让孩子的身心能够健康地发展。

一、家庭环境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个体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环境便是家庭,家庭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起点,因此,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无论是认知、情感还是意志品格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生活技能的获得,个人习惯的养成,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对待问题的思考模式,道德行为规范接受的尺度等等都是在家庭环境下逐渐形成的。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人初次向社会迈进。”。青少年处于学习与发展阶段,除学校外接触最多的便是家庭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更能够影响子女的身心发展。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家庭成员营造的氛围以及家庭内部结构都从不同方面影响子女的身心发展,若其中某一方面出现了问题,子女的心理健康也极易出现问题。近几年,在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时,发现家庭环境因素尤为重要。

(一)家庭氛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氛围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在固定的交往模式下营造的人际交往情境与气氛。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子女形成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感,健全的意志品格,相反,若家庭氛围不良则会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良的家庭氛围主要表现为:

1.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关系不和谐,是指家庭存在很大的矛盾,并且会通过争吵、攻击、冷战等错误方式解决家庭问题。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父母双亲爆发巨大矛盾或者父母脾气暴燥、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当一个家庭经常充斥着吵架争执甚至暴力时,青少年在家中体会的不是快乐,温馨和爱,而是恐惧、忧虑和失望,青少年的情感与认知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引,进而极有可能导致青少年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出现扭曲。

2.家长行为有失风范。主要指父母文化水平低、道德素质差,行为举止不文明或具有不良嗜好。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从出生到上学期间,父母双亲对子女的教育直接影响婴幼儿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行为的观点说明了儿童的思维方式不仅与成人的不同,而且处在发展过程中,婴儿、幼儿、儿童、青少年各阶段不相同。父母不良的行为规范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思维方式。

(二)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中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父母对青少年的教养方式,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交往形式。在不同的教养方式中,父母与儿童以不同的行为方式进行交往,这对青少年的个性形成显然会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要求家长了解不同的教养方式的典型特征及其影响,采取正确又适合孩子方式来教育抚养孩子。

1.民主型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民主型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以平等的方式进行交流,鼓励孩子发展本身的个性特点。在这样教养方式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较为亲密,父母尊重青少年的人格和权利,同时又对青少年予以必要的教育和指导。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大多心理健康,乐观积极向上,善于与人沟通,有安全感,个性发展较为充分,心理承受力与抗压力较强。

2.专制型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专制型教养方式是指父母有绝对的权威,忽视孩子本身的个性发展,按照自己的意愿教育孩子,孩子不得反抗。这种教养方式通常出现在父母一方较为强势的家庭中,强势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习惯把自身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并不会考虑孩子的个性发展,甚至只能看到孩子的缺点,这种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在以后的生活中习惯性依赖父母的安排与指示。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他们情感自卑,自我认知能力不强,人际关系薄弱,表面上是顺从,实际上则是叛逆。

3.溺爱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溺爱型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以孩子为中心,完全顺从孩子,甚至失去理智与原则的教养方式。这样的教养方式会直接导致孩子自私自利,没有生活能力,过度依赖家长,认知不完整,意志不够坚强,在遇到挫折时,抗压力较弱,心理防线较低,极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4.放任型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放任型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完全不干涉,不过问孩子的学习、生活等。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父母的工作过于繁忙,没有时间来教育管理孩子,二是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总会自己长大的。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中长大的孩子,对感情的需要较低,不合群,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思想比较叛逆、离群。

几种教养方式相比,民主的教养方式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青春期初期孩子大多都是叛逆的,这样的方式,互相尊重,双方都有话语权,这样的教养方式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当代社会中,大多父母采取两种以上教养方式结合的方式,建议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二、家庭结构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成结构,以及家庭成员间相处与交流的固定模式。常见的家庭结构可以分为核心家庭、扩展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领养家庭等。不同的家庭结构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相比于核心家庭结构等健全的结构,单亲家庭中的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更大。

(一)核心家庭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核心家庭是指由夫妻和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结构。核心家庭的组成结构简单,家庭环境单纯,没有复杂的亲属交往网络,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较少,容易实现家庭中的民主,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独立性、自主性,出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较小。

(二)扩展家庭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扩展家庭是指由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存在更多的是隔代教育的问题,父母工作忙没时间,子女的教育问题重任自然落在祖父母身上,而在教育过程中,多容易出现溺爱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成员人际较复杂,容易出现矛盾与纠纷,例如婆媳问题。这样的家庭模式中,极有可能出现子女的骄纵、任性等问题。

(三)单亲家庭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单亲家庭是指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子女只能与父母双方中的一方生活。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有上亿个家庭,全国约有上千万个单亲孩子,并且每年以50万-60万的数量递增,而且中国的单亲家庭多由母亲与孩子组成,这类家庭大约占单亲家庭总数的85%。单亲家庭子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概率较结构完整结构家庭子女比率大,一方面由于家庭变故带来的心理伤害,另一方面单亲父母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存在问题。美国伯明翰亚斯顿大学高级研究员埃利斯·凯施莫博士在她的《单亲家庭》一书中写道:“影响单亲家庭正常发展的因素很多,缺少父亲或母亲似乎是最次要的一个因素之一。缺少父亲母亲所产生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家庭问题。”由此可见,父母教养方式远远大于单亲所带来的影响,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养方式。

(四)重组家庭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重组家庭是指子女与一方父母生活的前提下,父母重新组成家庭,生活在新的家庭中。重组家庭是比较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模式,因为父母离婚等家庭变故,子女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心理伤害。然后,当身边唯一相依为命的单亲重组一个家庭时,他也身不由己地被带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在这个新家庭中,也许会被迫叫一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为爸爸(妈妈),也许会多了一个兄弟或姐妹,他们谁也不理睬谁,互相视对方为自己生活中的突然闯入者,甚至会将彼此作为自己家庭分裂的罪魁祸首。与此同时,重组家庭极易出现不公正的待遇和虐待、歧视,甚至遗弃等现象,孩子性格渐渐变得孤僻、粗暴、自卑,进而形成人格障碍。

(五)领养家庭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越来越多的调查数据显示,近20年来,不孕率翻了4-5倍,而且以25岁至30岁青年为主。许多家庭因无法生育而感到家庭不完整、生活不幸福,与此同时,一些孤儿无父无母,无依无靠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而领养这一渠道就顺利解决了双方的问题。但是,在收养家庭里,难免会受到外界某些观点的影响,外界会对收养家庭的亲子关系抱有消极的看法,认为不是亲生总会存在隔阂等。养父母及其亲属不良的心理倾向,极有可能在教育过程中出现放纵、溺爱、歧视、冷淡、虐待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将会直接导致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对于收养子女来说,先前的经历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他们情感更加敏感,需要更多的心灵呵护。

三、结语

青少年处在特殊身心发展阶段,在心理发展上有其特殊的表现,这些表现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将成就他们的一生;相反,倘若不能予以足够重视,也将严重影响青少年今后的身心发展。因此,如何保证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了重中之重。而家庭是作为青少年生活的第一环境,改善家庭环境与教养方式等成为必不可少的课程。父母需要学习怎样营造好的家庭氛围,采用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来养育子女。为了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家庭成员之间应保持和谐的夫妻关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为子女的成长营造友爱温馨的家庭氛围。同时,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顺从孩子的天性发展,在必要的时候能够予以及时的指导。

(一)家庭环境是指子女生活的环境,具体可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硬环境是指物质层面的特定条件,软环境是指家庭心理道德环境,其中包括家庭氛围与父母教养方式等。以和谐为主题的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更有利。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子女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能为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家庭氛围将直接影响子女性格、行为方式的形成。在温暖友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有爱心,对人温和,有良好的认知。相反,若家庭中存在极大的对抗性,家庭关系不和谐,子女没有养成良好的思考方式以及行为模式,遇到意见不统一时,也会用对抗的方式解决问题,性格或压抑或暴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家庭成员在家庭中不公开表示愤怒,出现问题时,理智处理,用心沟通。另外,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耳濡目染的影响大过于书本上的知识,这就要求父母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不文明不雅观的行为,为子女的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不同的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子女有很大的不同。民主型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有爱心、性格温和,有自己的想法,能够平和地解决遇到的纷争,而专制型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性格倔强压抑,没有自身的想法。教养方式的选择要因孩子而异,因家庭结构而异。通常情况下,可以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在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中,亦师亦友,既能够在生活中做朋友,分享心事儿,也能够指导与教育孩子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事故,养成良好的认知倾向与意志品格。

[1]钟华,涂端午.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J].心理学,1999(4).

[2]郭蕾,葛操.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 (1).

[3]庞海波.家庭教育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武 亮)

许丽芬(1968-),女,辽宁海城人,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副教授;张 野(1972-),男,辽宁本溪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

2015-07-21

G44

A

猜你喜欢

教养子女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教养方程式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