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传统文化为内涵的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2015-04-11吕桂菊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园林内涵

吕桂菊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以传统文化为内涵的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吕桂菊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以传统文化为内涵的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现代景观的发展,必须与当代社会价值取向相协调,才能真正体现和促进现代社会精神面貌的发展与进步,十八大以后,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建设,只有恰当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才能凸显中国景观设计的无穷意境,文章以社会的发展和内在切实需求为背景,以目前景观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阐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与景观的关系、提出了以传统文化为内涵的景观设计理论和方法。

传统文化;现代景观;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场地特色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加强,景观设计行业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景观设计师规划着未来,十八大再次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城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城市景观趋同性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对环境资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原有茂密的森林遭到砍伐变成灰色的道路和建筑;历史形成的街道、胡同、牌坊、宗教圣地被推翻变成废弃的砖瓦;村民们的风俗习惯因没有合适的空间场地而不再继续。人们在城乡空间中的活动也局限在必要性活动上,街道不再欢悦,变得冷冷清清,人们心中却充满了对过去、对文化、对传统的呼唤。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到景观设计中来,背离文化传统,一味追求“现代感”和”功能主义“的盲目建设所致,无论是社会的合理建设还是人们的切实需求都呼吁传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中央高层对继承发扬传统文化频繁发声,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建设,并以精神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在城市景观建设和推广传统文化中,景观设计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必须切实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内在的切实需求,我们必须探索以传统文化为内涵的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如此,我们的景观才能再创辉煌。

二、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道家文化、佛教文化、法家文化等其他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精神财富。这就是狭义传统文化的内涵所在。

广义的传统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狭义的传统文化,还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作为景观设计内涵的传统文化正是广义的传统文化的内容。

新的时代,呼唤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传统文化,即,推陈出新,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我们需要更加深刻的认识自然和社会对于文化的影响,尊重人的合理需求。

三、传统文化内涵下的景观

(一)景观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传统文化要人们所熟知,甚至于根深蒂固的影响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需要丰富的的传播途径,如: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这些方式我们常常称之为显性的传播方式。

传统文化的传播还可以通过景观的隐形传播方式,即我们希望通过景观外在的物质环境表达内在的文化特色,无论人们是在建筑外环境:居住区绿地空间、医院绿地空间、工厂企业绿地空间等,还是城市公共空间:公园、广场、道路,抑或在城市郊区的自然风景区、农业生态园等,都会无时无刻的感受到景观环境所蕴含着的浓厚文化内涵。由于景观是无处不在的,所以传统文化亦是无处不在的,这种隐形的传播使人们最大化的接触传统文化。

我们从中国古代的“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故事与谚语,可知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在良好的环境中,在使人精神振奋的条件下,无疑会更多地诱发思想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人们对于文化的感知作用虽是无形的,但肯定是有效的。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营造具有文化内涵的环境景观是很重要的需求,具有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意义。

(二)传统文化内涵下景观的两大属性

景观按照人们感觉器官感知与否可分为:外在的客观景物和内在的传统文化,这是景观的两大属性。外在的客观景物是通过造景要素的合理布局形成的整体环境,这种整体环境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大感知器官直接感知到的,或看得见或摸得着或闻得到或触得到。内在的传统文化是人们通过五大感觉器官所感知不到的,是隐含在外在客观景物之中的,景观设计师将传统文化的内涵物化到植物、水体、建筑、道路、山石等要素的布局和设计中,观赏者需要通过外在的物质空间升华为可以感知到的内在的传统文化。

内在的传统文化,体现着外在客观景物创造的意向和目的,是景观的内在灵魂,体现着整个景观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外在客观景物的设计形式,处于景观设计中灵魂、统帅的地位。内在的传统文化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外在客观景物为载体,落实到具体的景观要素的形式上。要做出好的景观设计需要二个方面的有机融合,需要设计者把自己的理念感情熔铸到、物化到客观的景物之中,从而激发观赏者同样的、类似的情感。

四、传统文化指导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空泛的概念、肤浅的主题、繁琐的构图、杂乱的材质、艳丽的色彩、堆砌的小品等构成的人工景观成为中国目前景观设计的一大弊端。究其因是景观设计缺少传统文化的内涵,忽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园林景观的营造成为无源之水,造成景观的趋同和特色的消失。

笔者认为,中国现代景观的发展,必须与当代社会价值取向相一致、相协调,才能真正体现和促进现代社会精神面貌的发展与进步,景观除了美观和使用的功能外还必须具备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具体的理论与方式方法:

民族特色——空间布局、空间设计、造景手法、民族色彩、图案符号。

地域特色——大自然的启迪、地域的文化形态、延续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场地特色——因地制宜、记录场地曾经的故事。

(一)民族特色

景观设计中民族特色的体现非常有效的方式是通过从古典园林汲取营养,融入现代景观设计语言,如简洁的布局、平滑的曲线、动感的折线、各种变化的几何和自然图形、时代感的材料(如混凝土、钢铁、玻璃等)、丰富的色彩等,将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有机在一起,为现代空间注入充满意境氛围的的中国古典情节,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使得设计在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和使用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可以综合运用如下的方式方法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1、空间布局:聚合型空间布局,即院落空间,是由厅堂楼阁亭台水榭所围合的山水庭院空间,这是中国古典园林无一例外都使用的布局方式。这种内敛式的布局和中国人五千年含蓄内敛的优秀品质是密不可分的,现代景观布局设计理应在聚合性空间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中国古典园林面积较小,为了创造多变的空间、延长人们的游览长度和增加在园林停留的时间,聪慧的园林匠师运用了园中之园的布局,所谓园中之园是指在一个园林环境中,又出现了一个小园林,当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才能称为园中园,其一,需要用云墙、建筑等元素将小园林与外环境进行实隔,用道路和洞门联系交通,其二,小园林必须具备园林中的四大造景要素:植物、建筑、山石、道路,缺一不可。园中之园的布局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依然备受关注。济南园博园利用园中之园的布局方式做出了许多别致的小园林:济南园、潍坊园、青岛园、日照园等,既让人们在诺大的环境中不觉其大,又营造出主题鲜明,景观各异的现代空间。

2、空间设计:空间的丰富性是古典园林的特色之一,利用空间的对比形成有序的空间序列,给游人带来丰富的空间体验,空间对比可以是大与小、高与矮、明与暗、动与静、建筑与自然等不同性质特点的空间做对比,为的就是先抑后扬,突出主景,抑或形成丰富多样的空间体验。拙政园的远香堂庭院面朝山水湖岛,转身之间可发现曲折围墙和别致的圆形洞门,上有砖额“枇杷园”,穿过圆洞门,映入眼帘的便是种植的枇杷树,玉玲珑馆、嘉实亭和游廊围合成一处宽敞的院落。通过游廊便来到第二个小院——听雨轩,前院角落有一处较深的池塘,植有荷花,池塘边种有数棵芭蕉,后院群植翠竹,每每下雨便可听到雨打荷叶、芭蕉、翠竹的声音。沿东墙廊北行便来到第三个小院,海棠春坞,院落极小,且通过云墙与外界隔离,使得小院极其安静,园中以白墙为底,前有海棠和湖石的精致花台,海棠纹的铺地更是道出了小院的意境。枇杷园、听雨轩、海棠春坞三个庭院的景观各异,氛围不同,为游人呈现了丰富多样的意境空间,这种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以创新性的应用。

3、具有民族特色的景观设计应该积极采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运用现代的景观材料:钢铁、混凝土等,再辅以鲜明的色彩和动态的构图来营造丰富多变的现代景观空间的同时感受到中国古典园林的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在河北迁安三里河滨水公园中,设计师运用红色的钢铁材料做成多个不规则的多边形窗框,有选择地摄取广阔的水景及多样的植被的优美景色,景的创新性应用就在于“框”的材料、颜色、样式和景色。框景手法的应用加大了景深效果,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4、除了上述内容中国古典园林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借鉴使用,以突出民族特色,比如色彩:皇家园林主要用纯度很高的红黄蓝绿,私家园林色彩朴素,以灰色和红棕色为主,当然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白色(粉墙)都是共同的基调。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以代表华夏文明的色彩,北京奥运村大门及构架上分别用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木原色营造了崇高、尊贵、祥和、喜庆的入口氛围。

5、传统的图案符号,窗花剪纸、生肖、祥云、日、月、山、火、云、水、太极、福、禄、寿、中国结、貔貅、双鱼、蝙蝠、玉兔、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等,单单古典园林具有美好寓意的铺装图案就有数十种:鹤纹铺地、鱼纹铺地、蝴蝶纹铺地、鹿纹铺地、凤凰纹铺地、海棠花纹铺地、寿字纹铺底、五福捧寿纹铺地、盘长纹铺地、铜钱纹铺地、八卦纹铺地等。现代景观设计中可以抽象或简化传统符号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体现民族特色。运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与座凳、铺装、灯饰、景墙、建筑、雕塑相结合。

(二)地域特色

地域性是指特定区域上自然和文化的特征。是这一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而独立存在的地理特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这是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力量,是设计形式背后的动力,也是设计所表达合体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这种设计是属于当地人的,是彰显地域特色的。营造地域性景观主要从三个方面:大自然的启迪、地域的文化形态、延续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1、大自然的启迪:景观设计针对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合理规划和设计的科学和艺术,景观设计师需要深刻理解土地上的所有的自然要素:风、阳光、土壤、植物、地形、水体、当地材料等等。设计师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与生态过程相协调,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和设计物的健康,同时也是场所和设计物的特色。

上海后滩湿地公园,以基址的自然条件基础,保留了场地中的江滩湿地,恢复自然植被,保留并丰富物种多样性。结合周边环境特点,站在生态规划和历史传统的层面上,用当代景观设计手法显现了四层内涵:农业文明的回味、工业文明的记忆、后工业生态文明的展望、黄浦江滩的回归。

2、地域的文化形态:我们应翻阅相关材料,挖掘当地的文化,设计师需要有对于当地地域特色(自然、建筑、生活习惯、历史传统、精神等)的敏感度,从而提炼出恰当的主题通过外在的物质环境表达,使人们产生认同感。

山东济南大明湖风景名胜区的扩建规划,结合景点塑造及功能植入,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通过挖掘历史、典籍、遗存、民俗等文化内容形成景点主题,例如:与辛弃疾相关的方圆天地,与曾巩相关的七桥风月、湖山天地、萦堤远水、鸟啼千步,与明朝赵思萌相关的小琪园,与历史遗迹有关的名楼晚钟、明湖居、秋柳园、王士祯读书处,与街巷遗迹有关的司家胡同、秋柳街、学院街,体现济南民俗与生活方式的济南民俗博物馆、司家码头、司家小院、济南茅舍等。

3、延续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设计是为人服务和使用,景观设计师必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如果你不去北京的四合院住上一段时间,你就不能感受到四合院的文化内涵,如果你不到都江堰的江边走走,你不明白为什么成都是中国最休闲的城市,如果你不去济南的老街老巷,你不明白济南人对于泉水和柳树的钟爱,如果你不曾走进福建的农村,你就不会发现户户门前种植中药的场景,如果你未曾走进山东的渔村,就不会看到以石为墙,海草为顶,极具地方特色的海草房……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才能营造出符合当地人生活的景观空间。

(三)场地特色

场地是进行规划设计的具体的范围,景观设计很大程度上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为,所面临的问题可能来自于场地自身,场地上的建筑和设施以及使用场地的人群。场地特色需要通过研究分析以上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因地制宜的原则或记录场地曾经发生的故事等方式表达。

1、因地制宜:根据环境形势的具体情况,所谓“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这样才能达到“景以境出”的效果。

婺源高速立交景观设计以婺源美丽多姿的自然山水风光为背景,稳定的生态物种为基础,以荷包红鱼、绿茶、纸砚、雪梨四大特产为依托,在地势最低的地块大量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雪梨形成雪梨谷,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做简洁茅草屋,并以此为中心螺旋式种植绿茶形成玄茶道,在地形起伏的场地顺势做出抽象鱼儿的地形雕塑:鱼竞相,在有水洼的场地中配合数块置石形成景点洗砚池,通过现代的景观设计手法与当地自然特色和人文特色和谐一致。

2、场地记忆:在规划设计的场地上曾经发生过许多的故事,或多或少的反应出当时时代的特点,我们在景观设计中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对要素有选择性和创造性的保留,尤其是在历史的进程中被赋予了精神和浓缩了人类情感的片段。

玛莎·施瓦茨设计的加州科莫思的城堡广场种植规整的棕榈树,每一株树都被套在预制的白色混凝土的轮胎状树池中,重复出现的轮胎状树池可以作为休息的座椅,同时强化了对轮胎形状的感知。为什么做成轮胎状呢,原来场地之前是橡胶和轮胎制造厂,这种景观处理方式使人追忆地区的历史。

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原是中山著名的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终于九十年代后期的粤中造船厂,设计师通过对原有形式的保留、加法、减法设计,并通过色彩,形状,动感,要素,构图等创造新的设计形式,使旧址保留其历史的印迹,并作为城市的记忆,唤起造访者的共鸣,同时具有新时代的功能和审美价值。

小结

在当今这个文化互渗的背景下,我们要捍卫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内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意义,另一方面,我们要激活历史,创意未来,在对待传统文化因素的时候不但要有所作为,而且要敢于追求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创新。

只有重视、保护、利用好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恰当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才能凸显中国景观设计的无穷意境,才能让我们置身于这个伟大的国家中,深深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

[1]龙金华.传统与现代的邂逅——谈”新中式”景观设计[J].园林,2009(01).

[2]王龙娟.传统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1).

编辑:冯惟榘

Tu985

:A

:2095-7327(2015)-06-0046-04

吕桂菊(1979-),女,山东济宁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园林内涵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清代园林初探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挖掘习题的内涵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