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科技需求分析

2015-04-11崔太昌陈峰李华东姜艳芳姜明松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稻区山东山东省

崔太昌,陈峰,李华东,姜艳芳,姜明松

(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山东省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

山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科技需求分析

崔太昌,陈峰,李华东,姜艳芳,姜明松

(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山东省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

文章概括介绍了山东水稻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及特色,总结了山东水稻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山东;水稻产业;现状;科技需求

山东水稻产区主要集中在鲁南、鲁西南和沿黄等低洼易涝或盐碱地区,按照水源和地域分布划分为三类稻区,包括济宁滨湖稻区、临沂库灌稻区及沿黄稻区。其中济宁、临沂占全省水稻播植面积的80%以上,为稻麦两熟制麦茬稻,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区为一季春稻,占全省水稻播植面积的15%,其他地区有零星种植。以上水稻产区种植旱地作物,易受洪涝、盐碱危害,造成减产失收。种植水稻能够减灾抗逆,实现粮食高产稳产。因此,水稻在我省不仅是高产高效粮食作物,而且是重要的生态、抗逆作物,在沿河、湖、库等涝洼盐碱地区的粮食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增产增效作用。科学合理地发展水稻,对我省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山东省水稻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及特色

山东地处黄淮北部,属华北单季稻作带,光热资源充足,夏季降雨集中,境内黄河横贯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湖泊水库面积较大,发展优质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水稻是我省的高产高效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生态抗逆作物,在沿河、湖、库等涝洼地区的粮食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增产增效作用。1949年,水稻种植面积约15.7×103hm2,单产1110kg/hm2,总产量2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 0.2%。1972年最大面积达到 301.1× 103hm2,总产量达78.5万吨。2005年以来,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在130×103hm2左右,单产8400 kg/hm2左右,总产量109.2万吨,产值28~30亿元。

高产、优质是山东水稻生产的两大优势,全省水稻平均单产一直居全国前列,2005年以来一直居全国前 3位,其中2007~2009年全省平均单产分别为562.96公斤/亩、563.12公斤/亩、554.7公斤/亩,居全国第一位。全省又以济宁滨湖稻区单产最高,平均600~650公斤/亩。高产纪录超过750公斤,产量潜力较大。山东是传统的优质米产区,育成品种稻米品质优良,口味佳,营养价值高,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多年以来,我省推广种植的优质粳稻品种包括农垦57、京引119、鱼农1号、圣稻301、圣稻13、圣稻14、香粳9407、圣稻2572等。我省自主培育的圣稻301、香粳9407、80-473、鲁香粳 2号、圣稻14等粳稻品种,稻米均达到国标一级米指标;推广品种米质优良,尤其是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好,适宜发展优质稻米生产;稻谷商品率高达90%以上,销往省外的约占60%;加上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水稻成为我省优势、特色突出的高产优质高效粮食作物。

山东省处于稻麦两熟与一季春稻过渡带,因生态区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水稻种植模式。鲁南、鲁西南,济南沿黄等稻区主要是小麦—水稻,有少量大蒜—水稻,蔬菜(大棚黄瓜等)—水稻。黄河三角洲稻区以一季春稻为主。稻作栽培技术主要有:旱育稀植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约占80%;盘育机插秧技术,约占10%;直播栽培技术,约占5%;盐碱地高产栽培技术、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如有机栽培、稻田养鸭等。目前以半旱育秧人工插秧为主,近年来盘育机插秧技术发展较快。2014年全省水稻机收率达到了47%。

二、山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

当前水稻生产面临着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偏高的巨大压力,成本上升导致国内稻谷市场价格与国外的差价逐渐扩大,国内稻谷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劳动效率,提高科技水平,减少物化投入,成为水稻生产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山东及黄淮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为保障水稻产量的稳定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支撑,迫切需要从以下5个方面加强水稻的科技研发。

1.超高产、特优米,广适性品种缺乏,高产、优质、专用、多抗粳稻育种需要加强。50年来,新品种对我国水稻增产的贡献率达35%以上,但同时人口增长了2.6倍,人均耕地由0.18hm2减少到0.1hm2,人均耕地减少,土壤酸化、盐渍化、污染加重,农业资源环境呈刚性约束,水稻生产要在更少的土地和水资源的条件下完成,需要从品种上寻求新的突破。1993年起,黄淮区半直穗、高光效品种取代了散穗型品种,水稻产量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品种也实现了更新换代,山东及黄淮区水稻产量提高到550~600公斤/亩,但2000年以后,由于品种的抗病性下降,单产徘徊不前,有的年份甚至减产,新育成品种虽然解决了抗病性问题,但产量没有提高,从当前参加各级试验的品种看,突出的品种不多,高产、优质、专用、多抗粳稻育种有待加强。

2.种植成本上升,植稻效益下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与绿色生产技术研究需要加强。十五期间,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36.06%,平均每年上涨2.67%。农资价格及用工费用的上涨,导致农民种粮收益呈下降趋势。种植水稻与种植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相比收益偏低,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不高。水稻传统的生产方式劳动强度大,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水稻生产从业人员数量减少、平均年龄增加,迫切需要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以促进水稻产业的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稻的生产方式需要从手工操作逐步发展到机械化作业,水稻的增产方式由增加化肥等生产资料的投入向有机、无机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提高耕地质量方向转变,水稻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由面源污染转变为环境友好。因此,需要针对当前机械化程度不高、过量使用化学肥料、耕作质量差、秸秆焚烧等突出问题,以及增加稻米食品安全的需要,研究建立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实现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稻田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抗逆品种培育和栽培技术研究需要加强。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现有的灌区大多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修建的,灌不进,排不出问题突出,抗灾能力差,成为限制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瓶颈。

灾害性天气频发和突发性病虫危害加重。山东及黄淮区20世纪末以来,发生了两次大范围的稻瘟病危害;2000年后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危害时间4~5年,2009年起水稻黑条矮缩病开始发生,2011年大发生,部分地块绝产,造成了严重损失。2013年水稻抽穗扬花期异常高温,造成水稻结实率下降,减产损失较大。目前我省在稻瘟病等主要病害监测与防治方面研究薄弱,抗病鉴定手段落后。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水稻产业的整体提升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抗逆新品种培育和抗逆栽培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等方面予以整体推进。

4.水稻学科基础研究和学科前沿发展迅猛,粳稻分子育种研究需要加强。随着水稻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水稻分子育种技术日臻成熟,为水稻品种改良提供了准确、快速、高效的技术手段。水稻分子育种能够把表现型选择和基因型选择结合起来,实现基因的直接选择和有效聚合,加快定向改良,突破育种技术瓶颈,在培育高量、优质、抗病、抗虫水稻品种方面已显示出良好应用前景。粳稻基因组全长序列测定完成之后,水稻成为遗传学和基因组研究的模式植物,水稻作为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植物之一,已经成为作物分子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充分利用水稻基因组序列信息,进行重要性状基因的定位克隆和分子标记,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突破性品种。

5.稻谷产业开发方面,生产加工规模较小,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推广不力,稻米加工及功能性开发研究需要加强。山东水稻生产主要以农户经营为主,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由于土地流转难度大,规模种粮大户少,连片种植优质稻的难度大,品种种植杂乱,这使得多数稻米加工企业原粮品种不明,来源不定,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质量标准难以控制。因此,要积极引导发展规模经营,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稻米专业合作社,与稻米加工龙头企业结合,开展订单生产,形成产业链条,开展精深加工,提高稻谷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时,要加强稻米的品牌化经营,如济宁“鱼台大米”、东营“黄河大米”等;开发特色名优和功能性稻米,如香米、黑米、紫香糯米、糖尿病人专用米等。

三、山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水稻在我省粮食生产中具有明显的地区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是我省的高产高效粮食作物。黄淮稻区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1500万亩左右,山东水稻科研成果不仅满足本省需要,而且能够在黄淮稻区推广应用。针对山东水稻生产特点和产业技术需求,加强以水稻新品种、配套技术和分子育种等为重点的攻关研究,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本区域水稻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1.创新管理模式,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把农业科技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各级财政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确保财政农业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应加大对科研育种、优质米生产基地、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的扶持力度。2014年山东省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创新团队,不仅稳定了一支本省水稻科技队伍,而且能够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为促进山东水稻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水稻生产,重视水稻遗传改良和优良品种培育。水稻新品种培育是提高稻作科技水平的重要途径,根据《山东省种业振兴规划》实施方案,加大育种科研投入,加强水稻品种改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品种结构,增强科技储备。针对山东及黄淮区水稻产业需求,培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水稻新品种,优先考虑培育适宜不同生态条件、生产水平、耕作制度和市场需求的高产稳产品种,以及适应轻简栽培、优良食味米、特种营养米的水稻新品种。同时,加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建立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

3.开展新型稻作技术研发与示范。立足山东及黄淮稻区耕作制度、气候条件和产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开展适于本区域的稻作技术研发。一是建立良种良法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重点提高机械化插秧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用工,逐步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二是提高稻作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组织化水平,扶持专业大户和种粮能手,建立家庭农场、水稻专业合作社,培育优质米基地,提高水稻种植的规模化效益和产业化水平。三是开展水稻重大病虫草害发生规律与调节机制的研究,开发水稻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技术,加强对各种自然灾害预报预警技术和方法的改进,提高水稻生产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四是加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五是在产后加工和品牌经营方面,在优化品种布局和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加强优质专用稻米开发,开展品牌经营。

4.加强产业协作,促进协同攻关。水稻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政府、科研单位、农技推广部门及广大种植户的协作互动,通过加强山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等专项,有效整合我省水稻科研资源,提升协作水平。以创新团队建设为纽带,加强稻作技术研发,重点研发水稻的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和稻田种养结合等技术,以综合试验站和试验示范基地为平台,加快稻作技术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不断提高水稻产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1]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2014年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报告.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09,144-149.

[2]吴修,杨连群,陈峰,张士永,马加清,周学标,崔太昌.山东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J].山东农业科学,2013,05: 119-125.

[3]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全省农作物主要品种面积推广情况统计.2013.

[4]山东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统计手册.2011,04.

[5]李英.基于质量安全的水稻生产组织模式与政策保障机制研究.2014,04.中国农业出版社.190-198.

[6]杨万江.稻米产业经济发展研究.2011.科学出版社.2011,11,192-193.

编辑:冯惟榘

S-9

:A

:2095-7327(2015)-06-0024-03

崔太昌(1968-),男,山东郓城人,山东省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科研管理、农业经济。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水稻)产业经济岗位建设项目,项目编码:SDAIT-16-011-09。

猜你喜欢

稻区山东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山东图片库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201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
——稻(二)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山东省即墨市
2015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