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养老院老年人社会支持及其心理需求

2015-04-11

关键词:照料养老院民办

李 倩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已经接近2亿。据估计,到21世纪中期,我国老龄人口将会高达4亿。在这样的背景下,养老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然而,与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的局面相比,民办养老院却备受冷落,民办养老院的老年人心理问题更是极少有人关注。社会对民办养老院老年人心理关注不足的现状,也反映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术领域。目前学界研究的养老院老年人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公立养老院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或者对公立与民办老年人不加区分。专门针对民办养老院老年人心理问题的研究,尚付之阙如。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探讨民办养老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体系及其心理健康问题。

一、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概念最初见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方精神病学,用来分析病人的精神健康问题。当这个概念于70年代成为专业术语后,很快被相关领域吸收和借鉴。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相继引入,其中以社会学的应用最为广泛。通常看来,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社会获得的各种帮助。但是,各个学科对社会支持的理解是有一定差异的。“社会支持”视为各种社会形态对生活困难者提供的无偿性救助和服务,这些社会形态包括了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等。也有学者认为社会支持是指个人能藉以获得各种资源支持(如金钱、情感、友谊等)的社会网络,通过社会支持网络的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危机,并维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社会支持涉及三个基本要素:支持主体、支持对象和支持内容。社会支持反映的是支持内容在支持主体与支持对象之间流动的关系范畴。老年人由于年龄逐渐增大和体能逐渐下降,退出工作岗位之后,其社会交往的范围也在发生变化。从来源上看,老年人获得的社会支持主要包括家庭、亲戚、朋友、邻居、同事等。家庭和亲戚要素包括以下情况:与配偶在一起,或者离婚、分居、丧偶;子女的数量,是否在身边照顾;亲戚的数量,交往程度。朋友、邻居、同事要素包括以下情况:朋友的多寡和亲密程度,邻居是否愿意帮助,同事的数量和亲密程度。从内容上看,老年人获得的社会支持包括以下五项。(1)老年人有一定的经济来源;(2)老年人患病时有人照料;(3)老年人受到社会的尊重;(4)老年人有感情的支持;(5)老年人有一定的倾诉对象。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民办养老院老年人获得的社会支持必然根据内容的需要突破传统来源的限制,更多地来自养老院、政府、乃至于社会公众。

老年人所受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影响深远。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的配偶、兄弟姐妹、朋友、同事相继去世,老年人的经济来源,获得的照料,倾诉的对象,感情联系也在相应减少。在缺乏新的支持来源的情况下,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往往呈下降趋势。与之相反,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却在与日俱增。老年人在心理上表现为恐惧、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自我防御意识增强等,在行为上表现为失眠、嗜酒、嗜烟、健忘、易怒等。心理与行为的变化在生理上表现为内分泌失调、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神经性头痛等。总之,社会支持在老年人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具有缓冲作用。国内外相关研究显示,抑郁症是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突出之处。当老年人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社会关系越丰富,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越低,或抑郁症状越轻。这在某种意义上也证明了老年人所受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二、民办养老院老年人心理需求现状

养老院的老年人受到的社会支持除了上文所述一般性外,还有其特殊性。在养老院,老年人之间相互交往,不仅代替了邻居的作用,还增加了朋友支持。在照料上,护工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子女照料。但是,民办养老院与公立养老院在场地、设施、规模、服务、入住人数等方面都有显著性差异,能够提供的社会支持也因之不同。所以,民办养老院老年人心理需求状况也呈现出特殊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呈现和分析这种特殊性。

1.研究对象与方法。笔者于2013年10-11月向A市6家民办养老院和4家公立养老院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各200份,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心理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将第四、五类合并为认同需求。因此得出生理、安全、交往、认同四类需求,共设计20道选题,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设置“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基本同意”、“不完全同意”、“完全不同意”,分别为5、4、3、2、1分,最终分别收到有效问卷180份和185份,然后对有效问卷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一般线性模型中重复测量组内比较法做F检验。以下是被调查者的人口学变量统计情况:年龄50-60岁的选择民办养老院8人,公立养老院13人;年龄的60-70岁选择民办养老院57人,公立养老院48人;年龄的70-80岁选择民办养老院89人,公立养老院67人;年龄70-80的选择岁民办养老院26人,公立养老院57人。其中男性选择民办养老院84人,公立养老院87人;女性选择民办养老院96人,公立养老院98人。家庭支持状况,良好的选择民办养老院43人,公立养老院81人;一般的选择民办养老院62人,公立养老院45人;不太好的选择民办养老院34人,公立养老院30人;很不好的选择民办养老院41人,公立养老院29人。

从被调查者的人口学统计信息可以看出,入住养老院的大都是高龄的老人,男女性别差异不大,在民办养老院中只有20%的老人家庭支持状况良好,公立养老院比民办养老院高比例也仅为40%多,大多数的老人家庭支持状况一般或者不太好。

2.数据分析。通过比较,结果显示民办组和公立组4个维度均为差异显著,P值小于0.001,事后检验显示两组俩俩差异均显著,P值小于0.001。两组需求排序一致,均为生理需求最高,安全需求其次,交往需求再次,最后是认同需求。这说明两组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状况都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其不同之处在于两组各维度的均值。民办组和公立组的心理均值分别为:生理需求1.79±0.69和1.51 ±0.70;安全需求 1.98 ±0.57 和 2.07 ±0.43;交往需求3.27 ±0.83 和 3.55 ±0.98;认同需求 2.49±0.79和2.51±0.77。比较两组老年人心理需求,民办组的认同需求、安全需求与公立组的差别不显著,P值均大于0.05;民办组的生理需求和交往需求均高于公立组,且差异显著,P值均小于0.05。

从复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第一,年龄因素对两类养老院老人心理需求的生理、交往维度没有显著的主效应,在安全维度上两类养老院老人都存在显著的主效应,认同维度上民办组不存在显著的主效应,公立组存在显著主效应;第二,性别因素对两类养老院老人心理需求的生理、安全、交往维度都存在显著的主效应,在认同维度上两类养老院老人都不存在显著的主效应;第三,家庭支持对两类养老院老人心理需求的四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的主效应;第四,年龄与性别、年龄与家庭支持和性别与家庭支持和年龄、性别与家庭支持对两类养老院老人心理需求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无论是在公立养老院还是在民办养老院,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心理需求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是人生命发展历程心理变化的规律,又与老人在养老院养老有关,但老人的身体、经济、家庭状况都对他们的心理需求的差异有影响,例如:丧偶、子女关系不和等因素对老人的健康都会有不利的影响,也对老人的心理健康的巨大杀手。

三、基于社会支持体系的民办养老院老年人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一定的对象的心理需求施加影响,使之朝预期目标发生变化的过程。心理干预根据方式、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健康促进、预防性干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四个层级。健康促进和预防性干预面对的是较为一般性的心理群体,干预手段专业性较低;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针对的是少数特殊群体,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者、治疗者。社会支持通过物质和精神性帮助可以做到健康促进和预防性干预。因此,对于民办养老院老年人进行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对他们的心理需求施加积极有效的影响,进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生理需求是民办养老院老年人比公立养老院老年人更为紧迫的需求。缺乏劳动能力和经济收入的老年人,需要一定的生活照料。特别身体健康比较差的老年人,生活照料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其心理健康的好坏。通常情况下,公立养老院的资金、设施、人员要优于民办养老院,因此对老年人的照料也比民办养老院较好。公立养老院的在编职工工资由政府发放,而民办养老院需要单独招聘护理工人。在资金紧张情况下,民办养老院老年人往往生活照料不足。因此,充足的生活照料支持有利于对民办养老院老年人的心理干预。建立充足的生活照料支持,需要政府加大对民办养老院的支持,在土地转让和租赁、水电费用等方面给予优惠,落实建设补贴,增加护理补贴,减轻民办养老院的资金负担。这样有利于民办养老机构把重心放在服务上,有效改善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支持,进而满足其生理需求。

交往需求是民办养老院老年人心理需求另一特殊之处。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在社会交往中得以完善的。积极的社会交往可以使老年人精神愉快、生活满意,进而心理健康。然而,民办养老院老年人的交往需求显著低于公立养老院。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公立养老院往往是“一床难求”,A市的公立养老院床位全满,排队者不乏其人。民办养老院入住率情况不容乐观,好的仅有70%,有的甚至不足30%而“门口罗雀”。不仅如此,民办养老院的老年人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与排队进公立养老院不同,民办养老院老年人有较强的转院意愿。因此,老年人很难在民办养老院建立起稳定的社会交往圈。因此,构建稳定的社会交往支持有利于对民办养老院老年人的心理干预。构建稳定的社会交往支持既需要民办养老院改善服务质量“招进来”、“留得住”,还需要政府加大对民办养老院的管理,奖励优秀、淘汰落后。

此外,社会大众主动介入,关心民办养老院老年人,帮助照料其基本生活,打破老年人封闭的交往圈,也有利于改善民办养老院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总之,民办养老院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及其干预问题需要社会公众和学界同仁给予更多的关注。

[1]郑杭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1).

[3]李芳.老年人精神需求及其社会支持网的构建[J].学术交流,2012,(8).

[4]陆碧蕾,赵学军.社区老年人心理需求现状调查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2).

[5]袁其乐.王成美,吕晓茜,等.社会化养老机构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抑郁情绪初步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5).

猜你喜欢

照料养老院民办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老太太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