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文献综述
2015-04-11牛乾坤,张玉红
作者简介:牛乾坤(1992-),女,山东郓城人,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0438(2015)07- 0073- 03
收稿日期:2015-04-20
1994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纲要》(试行),培智课程改革由此开始。2003年,培智学校的课程改革研究工作正式启动,2007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近几年,各个培智学校都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或自行研究开发,或借鉴别校的课程模式。历经20年的研究,关于培智学校的课程改革中的校本课程开发进展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又怎样解决?这些成为本文研究探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理论依据、实施过程、取得的成果、问题及校本课程开发的反思与建议的梳理,概括总结,为当下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借鉴和指导。
一、文献来源
本文的文献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中国特殊教育》《现代特殊教育》《中国教师》《绥化学院学报》等期刊。本文以“校本课程”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又通过结果中检索“培智学校”共检索到相关论文24篇,从中得到关于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文献资料。
二、内容综述
(一)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由于我国特殊教育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与教材还在不断地修改完善中,随着随班就读深入开展,轻度智障儿童已逐渐进入普通小学。教育对象的变化,导致原有的课程、教材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1]本着“一切为了智障学生的生存”的目标,当培智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环境及教学方法适应了智障学生的需求时,培智教育才能真正促进智障儿童的发展与生存。因此,构建培智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成为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红霞在《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中说到,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研发的意义表现在课程本身发展的需要、满足教育对象发展需求的需要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三个方面。原有的课程内容相对陈旧,已不能满足现代的学习需要,而且存在学科本位的倾向,难度也不符合中重度智障学生的水平。因此,研究一套适合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发展的课程及教学模式是培智教育发展的需要。 [2]洪佳琳则从课程、学生、教师和学校四方面谈到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首先,培智教育课程新体系的构建,可以使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形成互补。其次,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是尊重学生发展差异,满足智力残疾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再次,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后,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促进培智学校的发展,体现培智学校的办学特色。她还提到,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的适应性。 [5]
除此之外,黄建行等人在《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一书中也从国内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和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两方面对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
综上所述,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体现在实践和观念两个层面及课程本身、学生、教师和学校四个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发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已成为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意义的重大已成为共识。
(二)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与目标设定。汤群认为,培智班开发与实践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时应该遵循“做中学”理论,黄建行等人还提到了“以生为本”“生活即教育”“整合课程”。“校本课程应以学生为本位,应打破学科界限,采用主题教学的方式,统整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多元化知识内容,最终使学生改善其缺陷行为状态,并掌握适应社会生活必需的技能和态度即适应生活、适应他人、适应社会。” [2]
吴春艳在《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研究》中总结了几所有名的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北京市海淀培智中心学校的生活适应课程,希望通过劳动技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形成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上海市宝山区培智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让教育适应每个孩子的发展”,其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能够自己自助生活的人;江苏省扬州市培智学校以“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和“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为基础,以生活能力训练为核心,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努力;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启智学校也坚持“生活即教育”,采用主题教学的方式,确立了从基本的生存技能到较高的生存质量的宝塔式分类推进的教育总目标。 [2]
以上培智学校的培智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虽然几所学校的提法有些不同,但“生活化”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总方向。这也正好顺应了“一切为了智障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的培养目标。几所学校的理念和目标设定可以给其他学校的培智教育以一定的借鉴,而这些也应成为各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所共同遵循的理念、共同追求的目标。
(三)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的类型与实施。郁松华(2005)的论文《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分析》中就提到,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有完全校本课程开发、部分校本课程开发、改编现有教材和选用整合式四种。 [6]吴春艳(2013)论文中又对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进行了细化。她依据开发的范围,将校本课程开发分为全科课程开发和部分课程开发;依据开发的主体,分为教师个人、教师小组、教师全体以及与校外机构或个人合作等四种类型;依据课程开发程序及主体参与的程度的不同,分为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类型。
在研究中发现,在实际运用中,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多以开发的范围的大小为依据进行划分。如华安培智学校进行的全科课程开发、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的全科课程开发则是包括了六个领域的一体化课程,部分课程开发中比较典型的则为苍溪县特殊教育学校的为智障学生开展适合本地的种植业、养殖业和缝纫、编制等技能的培养的课程。
黄建行、陆瑾、黄健中在《智障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中对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与途径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整个过程分为准备阶段、课程编制、教材编写、教育评估、指引和教材的修订五个阶段。相关研究中,多集中说到教育的评估,对智障学生的教育评价方式,各校不再仅是依靠总结性评估,而是采用档案、动态、实作、校本课程本位评估以及过程性评估、连续性评估等多元化的评估方式进行教育教学评估, [7]并以此来调整教育教学方案、计划。
(四)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及经验反思。在整个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对实践结果以及经验总结的研究所占比例最大。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2010年之后,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在经历了近20年的摸索之后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起来如下几点:(1)学生的能力有了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发展;(2)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提升,锻炼了教师队伍;(3)通过课程改革,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更加扎实深入,学校管理也更加顺利见效; [8](4)初步构建了培智学校多元评量体系,评量方式多元化,促进了培智学校的课程改革;(5)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在课程改革的理念等方面为国家课程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在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结构的设置、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及评估方式的多元化等方面,为国家课程改革的开展提供了可以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课程的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又繁杂的工程,学者们纷纷认识到这一点,在不断地摸索前进,对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反思大家也都提的比较多,其中共同提到的有:所开发课程并不能满足不同类型程度的特殊教育需求;课程开发的管理、指导性缺失,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支持;合作和共享意识淡薄,特色不明显。
此外,汤群认为家长的综合素质不够,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本课程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0]但目前还没有学者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吴春艳则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差很大程度影响了校本课程的开发进程和质量,教师在工作日从事校本课程开发的时间有限,并且大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还不够,难以胜任校本课程的开发。在资源和经费方面,专项资金的支持还不够,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关于这一点,许多地区都开始重视,经费问题已能够解决。
(五)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以上提到的问题,在《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研究的现状、反思与展望》一文中,王辉说到两个理性:理性整合—构建培智课程改革的理论框架与模式;理性合作—构建培智课程改革的科学研究体系。 [11]
针对合作和共享意识淡薄,特色不明显的问题,吴春艳认为要加强校内外的沟通与合作,即学校内教师之间的合作、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国内外培智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智学校与特殊教育专家和课程专家的合作。
黄建行等人认为因为不同智障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缺陷方面不同,即使根据不同层次分班也不能满足智障学生个体的需求,因此只有通过个别化教学来解决问题。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关于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是伴随着2003年培智学校课程改革而开始的,成果多集中在在2010年之后。现有研究虽然还很少,但是研究已越来越深入。
(一)关于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建构还不足,研究多为各培智学校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和现状的总结反思,研究集中在实践层面而对理论的研究不足,专门研究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理论体系的研究并没出现,因此,从实践经验总结进而建构出适合我国国情、培智学校校情、以及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将是我国学者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
(二)对国外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经验的研究几乎为零。国外特殊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要比我国的早很多,虽然国情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但相关课程开发模式和经验是需要我们借鉴与学习的。而相关研究却没有涉及到这一点。这也为我国学者今后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三)关于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学者们虽然提到的很多,但建议多停留在说的层面,实际意义不够,没有具体的做法,做起来难。重复提到的建议很多,但几年来也没有真正解决,说明建议并不具有可行性,相关部门和学校也没有实际去解决这些问题。
(四)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主要是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况并不理想,甚至没有。这也反映了西部地区尤其边疆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还没有开始,所以少有相关实践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