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2015-04-11吴亚玲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值日智障家长

作者简介:吴亚玲(1979-),女,浙江平湖人,平湖市培智学校小学高级级教师,研究方向:智力障碍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了中重度智障儿童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缺陷,导致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从而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了痛苦与不便,更降低了智障儿童的生活质量。针对这种现状,通过各学科渗透,形成生活自理能力的课堂训练网络;多元活动,搭建生活自理能力的课外学习平台;家校合力,提供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训练基地等三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可以有效培养并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为他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家庭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0438(2015)07- 0070- 03

收稿日期:2015-03-12

智障儿童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缺陷,导致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他们往往到了入学的年龄,还不能独立进食,不会穿衣裤、系鞋带,有的孩子走路踉跄,看见台阶只能爬过去……生活起居都需要家长照顾;有的孩子虽然能自己完成,然行为也是及其邋遢,用餐时间,饭粒掉得满桌子都是,还会吃吃吐吐;头发弄得乱糟糟,衣服穿得油腻腻;还有一些孩子不会自己上厕所,常常大小便弄在裤子上,更不用说为班级打扫卫生,参加学校大扫除或是为他人服务了。这样的生活现状无疑给智障儿童带来了痛苦和不便,更降低了智障儿童的生活质量。因此,改变智障学生的生活现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成了特教老师责无旁贷的职责所在。

一、各科渗透,形成生活自理能力的课堂训练网络

智障儿童往往伴有其他缺陷,因此,需要系统地规划训练内容、流程,需要各学科老师一起研究,一起制定训练计划,做到各科围绕训练项目密切配合,坚持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内训练和课外辅导相结合,课堂训练和生活训练相结合,对困难大、程度深的学生还需进行重点指导。

(一)设置生活化的课程科目。根据2007年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校设置了文化学习课程、生活实践课程、康复训练课程和生活劳动技能训练等课程。在课程安排上,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课程结构。目前,开设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体育与保健、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和劳动技能等7类一般性课程和“感统康复”“校内外活动”等选择性课程。所有课程均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化为核心组织教材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

(二)确立生活化的课程内容。目前我校使用的教材结合了由浙江省特殊教育学会联合全省16所培智学校编写的全日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化实验教科书和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上海辅读学校教材。浙教版的这套教材从中度弱智儿童的身心特点及发展需求出发,体现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上教版的教材采用了单元主题式的编写方式,所选编的内容在整体上体现了连贯性和统整性的特点,地域性特点较强。但由于智障儿童残疾程度的参差不齐,可以说任何一套现成的教材都是不能完全满足于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的。为了使班级学生真正获得有效的知识与技能,需要教师对现有教材进行整合与重组。本学期开始,我们着手进行个别化教育单元主题课程的研发,每一门科目均围绕同一个主题编写不同的教材内容。比如在“我会洗脸”这个单元主题中,就包括了认识洗脸用品(生活语文),学会洗脸方法(生活适应),数数一天洗几次脸(生活数学),画画脸的样子(绘画),学唱洗脸歌(唱游律动),给同伴洗洗脸(劳动技能)等。单元主题课程所选主题以生活适应为核心,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以解决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为出发点。

(三)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我们希望智障儿童能自立地生活,在教学中突出了教育与康复、适应与发展、一般与特殊及规定与选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充分开发智障学生的内在潜能。

如我在教二年级生活适应《叠衣服》一课时,首先在教室里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教室的讲台上,办公桌上,丢满了乱七八糟的衣服,让学生帮助我们叠整齐,孩子们都说不会。“没关系,我们先看一看哥哥姐姐是怎样叠衣服的?”老师播放一段事先准备好的大同学叠衣服的视频录像,然后发给孩子们每人一件衣服,跟着老师一起边看示范,一边学叠衣服。为了将枯燥的生活训练变得更加富有情趣,在评价体验环节,我设计了一些闯关游戏竞赛,将叠衣服的四步骤分段练习,这样的生活化训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上《上厕所》一课时,首先是要教会孩子们辨认图标,认识男女厕所,然后将男女生各自上厕所的程序分解成若干个步骤拍成图片做成PPT,在和学生看图片时,请学生一起模仿训练,待到学生将这些步骤都能记清楚时,带领孩子们来到厕所,进行实地练习,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智障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如厕了。像这样将课程内容与生活情境结合在一起,给孩子们创设真实的生活体验机会,使他们的自理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二、多元活动,搭建生活自理能力的课外学习平台

兴趣在每个人的学习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如课后,我刚说下课,有几个孩子就抢着过来给我关电视机和投影仪,拔多媒体的连接插座。这个举动让我诧异,后来我想是我每次这样操作,他们便记在心里,而且觉得很好玩,就喜欢不停地尝试。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开展主题竞赛活动。我利用每周一次的班队活动课时间和每月一次的学校主题德育活动机会,开展各类生活自理竞赛活动表演,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激发其自我服务的兴趣,一步步地提高其生活自理的能力。如围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个生活主题,我们开展了“我会穿衣服”“我会叠衣服”“我会整理书包”等一系列竞赛活动。活动伊始,告知家长有这样一个活动,要求家长也能在家里积极配合学校训练孩子,通过课堂训练,在班级进行表演,评出“穿衣服大王”“穿衣服小将”等,然后在月主题竞赛活动中,开展全校性的生活自理竞赛活动,此时,还会邀请家长代表来校一起参与。从训练到竞赛,智障学生在一次次的体验活动中感受到“我很能干”所带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也渐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班级的事情抢着做的道理。

(二)举行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把社会公共场所作为开放的课堂,抓住每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社会实践活动时机。如在上生活适应《早餐》一课时,我就在班主任老师和其他任课老师的协助下,带领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早阳包子店,开展实践活动。先观察路人过来是怎样买包子的,怎么和老板交流,然后给学生零钱,让学生亲身体验一回做顾客,独自买包子的感觉。又如在举行“学雷锋做好事”主题队会时,我们组织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社区,开展捡垃圾实践活动,一张纸屑,一个饮料瓶,在孩子们眼里都成了要找的宝贝,大家你追我赶,比谁捡的垃圾多谁就是能干聪明的孩子。此刻,谁还会说“老师,我不会”呢!社会实践活动给孩子创设了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孩子的自信心油然而生,更为他们将来自立于社会打下了基础。

(三)推行“值日班长制度”。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仅仅靠孩子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智障儿童有恒心和毅力。但孩子们在训练中,往往接受慢,遗忘快,且懒于自我训练。针对这一特点,我在班级内推行了“值日班长制度”。孩子们起先不知道“值日班长”有啥意思?我就准备好了一块精致的“班长”挂牌,挑选几个自理能力比较强的孩子来做“值日班长”,轮到“值日”的那一天,我给他们举行一个“隆重”的挂牌仪式,还拍了照片贴在光荣台内,让其他小朋友们羡慕不已。更重要的是,接下来一整天里,值日班长的“权力”可大啦!可以提醒小朋友们快快吃饭,监督小朋友们上厕所,检查小朋友们喝水等等,俨然一副老师的样子。小朋友们顿时觉得值日班长好威风!我就告诉学生在哪一方面自理能力强了,就可以做这方面的值日班长,孩子们的训练积极性果然提高许多,孩子们在值日班长制的推行下,自理能力提升得相当快。

三、家校合力,提供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训练基地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主要在家中训练和发挥,因此,只有统一家长认识,让家长协同学校进行生活劳动训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才能提高生活能力训练的效果。对于自理能力的训练,家长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家长提出,他们自己目前还年轻,完全有能力照顾好孩子,孩子只要学好文化知识就可以了;有的认为,孩子自理能力低下,放手让他们干只会弄得乱七八糟,费时费力。这些家长的思想影响了孩子独自照顾自己的积极性。

(一)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为了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我们不定期地进行家访工作,尤其是在开学初,一方面为了解学生在家里的一些具体情况,另一方面也为取得家长的配合。对于孩子在学校里的点滴进步,我们通过电话联系、家校联系卡、QQ短信和家长来校接送孩子等多种方式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我们还印发了《给家长的倡议书》系列活动,使家长逐步了解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促使孩子健康成长。智障孩子如果毕业后,只有一点粗浅的文化知识而不会自己照顾自己,还是难以独立生活的,家长的包办代替只能助长孩子的无能。通过学习,家长们逐渐改变了教育观念,有的家长还提出了不少训练内容。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时,家长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比如,可以在孩子的房间内张贴宝宝自己穿衣服的图片;在卫生间内贴一些卡通小动物尤其是孩子喜欢的小动物洗脸刷牙的图片等。平时在家里,经常播放一些宝宝自己做事情的儿歌,动画碟片等,通过这些无形的环境熏陶,可以充分调动起孩子自己做事的主动性。在孩子独立做事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突发状况,这时候,家长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善意的笑容,是消除孩子紧张情绪,再次勇敢去尝试的强大动力,切不可用责备、冷淡的语言去打击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还要求家庭每位成员之间教育保持一致性,不能一个严,一个松。比如爸爸要求孩子自己的衣服自己穿,奶奶却心疼孩子,怕穿得慢了要着凉,还是偷偷地帮孩子穿,这样会导致孩子无所适从,结果是事与愿违。

(三)丰富学生的家庭作业。为了督促学生在家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我们在家校联系卡上印发表格要求家长每天记载学生的自我服务情况,这也是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之一,每周反馈交流一次。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家长在记录的同时会不断地督促、鼓励孩子自觉地进行自我服务。教师则根据家长的反馈,及时地表扬、激励和批评教育学生。我们还会针对学生的不同进步给予不同的奖励,比如吃饭进步的奖励一只可爱的调羹;会洗小手会擦桌子的奖励一块漂亮的毛巾;会梳头发的奖励一朵美丽的蝴蝶结等等,使孩子开心的同时,家长也知道了孩子的进步情况,他们就会进一步提高配合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科学地面对,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给予智障学生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多渠道、多策略的培养方法,就能切实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为他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家庭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值日智障家长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值日歌
小熊值日
家长请吃药Ⅱ
小河马值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