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在智障儿童认知发展中的应用研究:以中度智障个案为例
2015-04-11吴雪瑞,明兰
作者简介:吴雪瑞(1981-),女,彝族,贵州威宁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彝学学院兼职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儿童文学与教育,彝学研究;明兰(1967-),女,贵州毕节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理论与实践、特殊教育。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0438(2015)07- 0066- 04
收稿日期:2015-05-17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重点支持学科“特殊教育学”建设成果。
通过儿歌分级对中度智力障碍儿童认知发展的干预研究,使其认知能力有所提高,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智力障碍儿童家庭的压力及社会负担,以此形成儿歌对智力障碍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基本理论,为以后相关的研究提供实践参考价值。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真真(化名),女,9岁,父母均为初中毕业生,7岁时经医院确证为自闭症伴随中度智力障碍。喜欢听音乐、唱歌,能记住部分喜欢的歌词,构音不全。情绪不稳定,答非所问,喜欢和熟悉人打闹嬉戏。本研究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和实验法对个案进行实验前检测和实验后检测。在一对一康复训练中利用她喜欢唱歌听音乐的优势,充分利用儿歌的功能,采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和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对患者进行四个月的认知发展训练。
二、儿歌在中度智障儿童认知发展中的干预过程
(一)儿歌分级与智障等级。儿歌主要运用反复、比兴、顶真、排比和拟人等手法,口耳相授、代代相传。它是活在孩子们口头里的语言艺术,是儿童最早接触,易懂易记的一种文学样式。儿歌能满足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增添儿童的生活乐趣;陶冶儿童的性情,开启儿童心智;培养儿童语言思维能力,丰富知识;开阔儿童的视野,正确引导儿童道德教育等功能。笔者根据儿歌的长难度和字数多少将其分为五级:
1.五级儿歌是指去除重复字数之后,有5个左右新字,两句话以内。这一级别的儿歌主要针对极重度智力障碍(一级)和重度智力障碍(二级)。虽然二级智力障碍IQ比一级的要高一点,但在支持模式和康复效果上同一级儿童差别不明显,需要给其提供全面性、系统性的支持。一二级智力残疾儿童大都还伴随其他障碍或疾病,康复的难度最大,无论是生活、学习、社交和运动等方面都需要协助。
2.四级儿歌是指去除重复字数之后,有10个左右新字,三句话以内。这一级别的儿歌主要针对中度智力障碍(三级),也可以根据二级智力障碍的具体情况,在康复和学习中适当选择儿歌促进其认知发展。
3.三级儿歌是指去除重复字数之后,有20个左右新字,四句话以内。这一级别的儿歌主要针对中轻度智力障碍儿童。
4.二级儿歌是指去除重复字数之后,有30个左右新字,五句话以内。这一级别的儿歌主要针对轻度度智力障碍儿童。
5.一级儿歌是指去除重复字数之后,有45~60个新字,六至八句话以上。这一级别的儿歌主要针对极轻度智力障碍,又叫“边缘智力障碍”,韦氏智力测验分值在70~85。这类儿童通常不会被认定为智能障碍,但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实际困难。极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因为没有被认为智力障碍,所以一般都与同龄人一起入学,大多是班上的学困生。
本研究以三级儿歌训练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发展为个案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变换音乐节奏旋律和逐渐增多歌词字句训练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记忆、注意力、律动和事物认知能力等,以生活为音乐教材,使音乐回归生活,促使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发展。
(二)未通过儿歌干预之前中度智障儿童认知检测。在接受儿歌分级康复训练之前,采用五种食物:香蕉、苹果、蛋糕、棒棒糖和好吃点饼干,通过一问一答获取食物的方式进行检测。每次问的时候不管问什么她都拿蛋糕,说不对时,她就换成棒棒糖。后来把蛋糕换成牛奶,把棒棒糖换成面包,再继续问的时候她就只拿香蕉,每次说什么都拿香蕉,其他的食物名称和食物无法一一对应。后来才从她妈妈那里得知,她喜欢吃蛋糕、棒棒糖、香蕉。其他的孩子不喜欢吃,也没给她买。又给出五种文具:铅笔、本子、文具盒、橡皮擦和尺子。她能把铅笔盒、本子的名称和物体一一对应,其他的都是胡乱猜的。再问身体部位时,除了嘴巴和眼睛问了三次,三次都答对,其他又是胡乱指,有时第一次答对了,第二次又答错了,像眉毛三次都答错。在反复的测试和根据真真老师、家长的深度访谈中发现,她问题最大的是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比较差,常规的家具、日用品、蔬菜、水果和服装,有3/5是没有把能指和所指对应起来。其次是短时记忆较差,再次是长句表达残缺,甚至错误。针对此情况,真真应该从三级低难度儿歌开始进行干预。
(三)分级儿歌在中度智障儿童认知发展中的干预过程。通过家长和老师对真真平时生活习惯的描述和实验观察,针对真真比较善于用肢体语言“打闹”和旁人交往,喜欢听音乐的情况,可从三级儿歌开始选用,并逐级增加。儿歌《找朋友》属于三级中难度,全部歌词25个字,去除相同字,实际字数就13个字。旋律轻快,富有节奏感和动感,通过游戏和肢体语言能更好地记住歌词。动作分解:唱着“找找找朋友”时,一边拍手,一边表示出找的动作———东看西看;唱“我要找个好朋友”时,表示出乐观肯定的态度,强调“好”字;唱“敬个礼,握握手”时,做出敬礼和握手的动作;唱“你是我的好朋友”时,两人相互拥抱,手拉手,表现出一种快乐幸福感。此儿歌训练目的有:一是理解好朋友大概等于好玩伴这一概念;二是能说自己有哪些好朋友,朋友见面要打招呼说你好,要握手。三是发准翘舌音zh、sh;后鼻韵peng、jing;发准三四声调,比如我、握。反复的训练,使孩子记住敬礼和握手两个关键环节,并诱导孩子遇到同伴要问好。刚开始的时候,真真就是嘻嘻哈哈胡乱地跟着跑,动作极其不规范。后面就学着敬礼握手,慢慢地跟着哼曲调,经过一个周的反复训练,她能够通过游戏,记住歌词和相关的规范动作。
真真在日常生活中一直不能自己刷牙,系鞋带,扣纽扣,都需要家长辅助才能完成。在实验之前叫她指出“衣服在哪里”“纽扣在哪里”“裤子在哪里”“鞋带在哪里”的时候,只指对了衣服,其他都是乱指的,根本就没有纽扣、鞋带这些概念。教她三四遍,第二节课的时候再问,她又忘了一半多。利用他喜欢唱歌的优点,选用儿歌《大鞋子》属于三级高难度,全部歌词24个字,去除相同字数有19个字。教学目的:一是能区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鞋子,并提醒孩子穿大鞋子会摔跤,尤其是不能穿妈妈的高跟鞋;二是发准一二声调“穿”和“船”的读音。在教学过程中,真真很快能区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鞋子,但是歌词记不住,通过一个星期反复训练,才把歌词记住。
随着真真对儿歌兴趣的提升和认知的改善,笔者加大儿歌难度,选用儿歌《扣纽扣》属于二级中难的儿歌,教她认识衣服,纽扣、衣领、袖口。然后示范者一边穿衣服扣纽扣,一边唱儿歌,通过儿歌辅助她正确的完成扣纽扣的任务。《扣纽扣》:“小小妞,扣纽扣,不看纽扣不看手,扣到下面扣不够,哦!原来扣错扣,手怪扣,扣怨手,羞得小妞低下头。”全部歌词39个字,去除相同字,实际字数是21个字。虽然此首儿歌相对三级儿歌字数较多。但是几乎都是押韵、同音、谐音的,故方便易记。教学目的:一是会扣纽扣;二是能发准一、三声调———妞、扭;三是使孩子乐于自己动手扣纽扣系鞋带,认识衣领、袖口、纽扣和扣眼这些名称。动作分解:一边唱歌,一边不看纽扣,故意把纽扣扣错,并让真真对比观察正确的扣纽扣,引导孩子,指出错误,并反复地训练孩子扣纽扣这个精细动作。
真真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差,尤其是记忆速度缓慢,保持不牢固,再现困难或者不准确,甚至不认识。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必须耐心地引导其认知过程,这是一个长期、反复、艰辛的过程。通过学习儿歌《七个阿姨来摘果》让真真认识水果,全部歌词有6句话,48个字,去除重复字数,有32个字,属于二级高难度儿歌。教学目的:一识数,能认识十以内的数字;二是认知水果;三是认识颜色,四是引导孩子劳动。对于特殊儿童群体来说首先是认识水果,其次是分类识数,最后才是找个合适的环境引导孩子摘水果。动作分解及教授:第一步,分别把七种水果找齐,一边教唱儿歌,一边指着水果顺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再倒数七六五四三二一。反复教唱,直到真真能顺、倒唱准一到七数字为止。第二步,教她辨认紫色是葡萄,黄色是香蕉和梨,红色是石榴、苹果和桃子,绿色是李子。在实验中她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一会离开座位,一会要翻其他书本,总是忘记歌词。于是先教她辨认水果颜色,她首先能区分出葡萄和香蕉,接着能找出李子,梨。最难区分出的是石榴、桃子和苹果,也许这三种水果都是红色的,形状大小差不多,所以她一直很难区分出来。最后把石榴拨开,让她仔细观察,石榴里面是很多小籽,要细嚼小籽才能吞咽。经过观察和尝试,她能区分出来石榴。把红富士换成青苹果,这下她就能辨认了。每认准一种水果就作为奖品让她品尝,经过一个星期反复训练,基本掌握了几种水果的名称。但是发音上还是存在困难,受方言的影响,“李子”一直被发成“栗子”,“石榴”和“葡萄”发音也不清晰,存在构音障碍。认识水果这一点真真的家长配合得很好,每次回家都给真真买水果,采用说对水果名称就奖励水果的形式让她记牢水果名称,或者在水果摊上让她说出水果名称,说对了大多数水果名称再给她购买。
三、分级儿歌对中度智障儿童认知发展的干预结果
真真在事物认知方面能准确把能指和所指统一起来的数量明显增多。选用的儿歌还有《新年好》《小书包》《小板凳》《小镜子》《小白兔白又白》《幸福拍手歌》《两只老虎》《有一口好牙》《两只金鱼》《家庭称谓》《身体部位》等。按照真真的实际情况和儿歌长难度分级训练,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主要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方法和过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第一个月开始用四级儿歌进行训练,在实践中发现四级儿歌真真容易掌握。然后把儿歌难度上升到三级,经过两个月的训练真真能把大部分所学儿歌迁移到生活中。最后把儿歌难度上升到二级,虽然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但是通过家长课后的巩固,对真真事物认识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很遗憾的是,真真由于家庭困难,在康复中心呆了半年就回去了。也许学习二级儿歌时间还不够长,同时,真真已经错过了语言学习关键期,加上她是自闭症伴随智力障碍,所以需要更多的方法多管齐下,长期治疗。在真真即将离开之际,笔者又给她拿了实验前的五组食物,她能指说出4种,牛奶还是未能指说,她不喜欢喝牛奶,导致接触“牛奶”一词的机会变少,生活中不常见的东西只是课堂上学习,课后不巩固就遗忘。在教学中,老师常常有意识拿尺子给她画直线,所以五种文具都能指说出来。对人体部位名称也基本能指说出来,只有眉毛和眼睫毛分不清楚。
四、分级儿歌对中度智障儿童认知发展干预的结论与建议
通过半学期的儿歌分级在自闭症中度智力障碍认识发展中的干预研究,中度智障儿童学习儿歌时要注重内容反复朗读和背诵,尽量避免学习过程中的机械和乏味,即儿歌的筛选既要有趣又要有效。正如奥苏泊尔提倡的有意义学习,把上课内容迁移到社会生活中,把生活音乐化,把音乐生活化。家长和老师创设情境编唱儿歌,正确引导患儿的认知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长时记忆优于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内容经过反复练习和精细的加工后可以成为长时记忆的一部分,对于其短时记忆差而长时记忆有所改善的特点。采用“少食多餐,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教育的品质,加强其记忆的有意义性。对于中度智障儿童而言,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的声音敏感,通过对儿歌中对歌和游戏歌的学习,使其能自觉保持对学习内容的关注,集中精力对歌或者做游戏。智力障碍儿童掌握语言与正常儿童掌握语言规律大体相同,通过早期干预,把握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学习关键期,对语言/言语进行示范—模仿—强化—理解—运用,通过认识事物发展语言,同时又通过语言习得认知事物。
针对不同情况和不同兴趣爱好所选择的儿歌不同,只有对儿歌广搜博采,因势利导,有意图地灌输,才会改善儿童的认知障碍。儿歌其数量众多,内容广泛,在教学中选材便利,同时儿歌生动有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单纯的读、写、抄、背和记效果好得多。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不但实用还可以普及到不同级别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中。通过本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可以看出,儿歌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是个持久仗,家、校、医、社必须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同时做到“六心”:关心、上心、爱心、耐心、信心和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