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式教学理念下智力障碍儿童职业教育初探

2015-04-11李燕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智力障碍支架

作者简介:李燕(1988-),女,重庆合川人,乐山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

摘要:智力障碍儿童的职业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发展,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乃至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值得社会和广大教育者的广泛关注。文章从支架式教学的观点出发,概括了目前特殊学校中智力障碍儿童职业教育的现状,并在次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利用支架式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自理、职业技能水平,从而为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探索途径。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0438(2015)07- 0053- 03

收稿日期:2014-12-05

职业教育是指以学校及专门教育机构为载体的教育,主要对青少年或成年人所实施的旨在提高其从事职业劳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一种专门教育 [1]。特殊儿童的职业教育除了以上的一些特点外还应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首先,特殊儿童的职业教育必须兼顾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其次,特殊儿童的职业教育还必须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再次,特殊儿童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必须坚持早教育的原则;最后,特殊儿童的职业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全面合作完成。智力障碍儿童作为特殊儿童职业教育中一个具体的教育对象,其终极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生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使这些学生有稳定的工作,能够自立于这个社会,获得社会的尊重,即对其进行职业教育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职业技巧 [2]。但与听力障碍和视觉障碍儿童的职业教育相比,智力障碍儿童的职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的层次低,范围窄,可接受力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绝对数量却在逐年上升,因此,解决这一领域的职业教育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谐、教育公平的重要路径。

就目前来看,我国智力障碍儿童的职业教育的模式主要是支持性和准备式两种教育模式 [3]。支持式是目前比较受社会认可的一种模式,其主要是先让学生对职业有一个一般的认识,然后就到车间、工厂等地进行实战。但是其仍然存在自身的不足,其脱离了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实际,缺少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最终导致智力障碍儿童只能是勉强适应工作,却不能有效地生活自理。准备式教育模式是一种很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注重结果,偏重于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成为一种皮影戏的效果,教师无法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出现特殊学校经常碰到的“退货”尴尬局面。

建构主义学者提出了支架式教学模式,为智力障碍儿童的职业教育开拓了新的视野与启示。支架式教学(scaffoding)的“支架”本意是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这里用来形象说明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Slavin,1994) [4]。这一理念对于转变智力障碍儿童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智力障碍儿童工作的幸福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智力障碍儿童职业教育的现状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信息中心的统计,“九五”期间,全国有171所特殊教育学校开设了职业初、高中,此外还有71所职业培训机构达到了中等专业水平。截至2000年底,有251万残疾人接受了不同程度的职业教育,残疾人从业率从1988年的58.13%提高到80% [5]。虽然国家高度重视发展特殊儿童的职业教育,但是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职业教育却关注甚少。为了了解目前智力障碍儿童职业教育的具体情况,我们根据朴永馨老先生提出的智力障碍儿童职业教育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初级工人” [5]拟出一份访谈提纲和相关的一些理论 [6],根据对几所特殊学校教师的访问,概括出智力障碍儿童职业教育的现状:

(一)职业教育缺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根据特殊教育中的职业教育的定义,特殊儿童的职业教育必须兼顾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然而,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特殊学校对智力障碍儿童开设的职业教育主要是教授学生掌握职业技能,针对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关注的甚少。他们认为,特殊教育学校都配备了专门的教师照顾学生的起居,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干什么都会有老师提醒,学生没有必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加上智力障碍儿童反应迟钝,掌握一项技能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学校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培养学生的这些基本能力,同时也认为生活自理这样的能力应该是家庭教育的功能。然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这就造成许多到单位工作的学生生活无法自理,要求父母陪同,或者只能被“谴送”回学校。

(二)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访谈中也发现,许多教师认为智力障碍儿童是有先天缺陷的,其智力低下,没有任何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他们的职业教育也就主要采用满堂灌,不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较少。比如,每一个刚入学的智力障碍儿童,首先都是从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开始,然后是一些劳动技能课,到适宜的年龄后就送他到工作单位。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的,尽管智力障碍儿童存在先天的不足,但这些特性却不能被忽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职业教学过程中不关注这些特点,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其内在的天赋才能会被抹杀,个体特点得不到张扬。

(三)缺乏人际互动的训练。人具有社会性,任何脱离社会的群体都不能在社会上立足,人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7]。特殊学校环境相对封闭,学生在校期间唯一有机会与社会接触的就是职业教育。然而由于大多数教师认为智力障碍儿童的智力低、感知能力差,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甚少。教师也不会对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进行训练,因为他们坚信交流也不会有任何突破,而且还会浪费时间,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学生不敢问问题,只能机械重复着教师教的内容。而由于接收智力障碍儿童的单位数量尤其有限,所以学生不可能同时被分到同一个单位,学生之间也缺乏交流。加之智力障碍儿童自身的局限性,正常人基本不愿意与其交流,在校教师也并未对他们如何与正常人的交流进行训练,这样学生就只能陷入孤立的状态,交流无法进行,知识技能也就无法得到更新。这样做很显然违背了社会建构理论强调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建构的原则。

(四)注重结果,偏重于技能的训练。教育强调培养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劳动者,评价体系也由以前的注重结果向关注过程的评价模式转变。然而在许多特殊学校,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如何把这些孩子顺利地送进工厂。所以,在就业这一唯一指挥棒的指导下,其走的仍然是结果路线,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在这里只是一句空话。许多教师也曾告诉我们,特殊儿童尤其是智力障碍儿童的就业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许多孩子无法掌握基本的技能,重复性的工作都无法完成。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学校领导、教师就更加强调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不断地重复简单枯燥的行为,完全不顾及学生是否接受,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有所发展。

二、支架式教学理念下智力障碍儿童职业教育的路径

支架式教学强调的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支架”的建立,强调的是教师或者教导者的指导成分逐渐减少,放手让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技能知识。所以学生的学习不是学习者个人简单地完成的认知活动,同时更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和更为成熟的社会成员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脚手架”,引导、帮助学习者完成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活动。学习者之间也可以相互提供支持和帮助,互为脚手架,借助这种学徒制关系,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活动中逐步掌握基本的技能,同时内化为更高级的知识技能。现根据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程序和理念及目前智力障碍儿童职业教育的现状对如何进行智力障碍儿童职业教育的有效性教学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兴趣的培养,在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建构知识技能。虽然智力障碍儿童的智力比一般的儿童要低,但事实证明其主观能动性并不差,在课堂上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作出反应。所以,在职业教育课上,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不断地探寻过程中获得技能。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即是以先行组织者的形式引入教学。当然在具体的职业教育课中,我们可以拿出一些模型或者是直接带他们去工厂,让她们自己动手操作,直到他们发现问题,或者是无法再操作。教师或者社会工作者应给予一些辅导,让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得到充分发展,为以后的技能的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职业教育目标,确立教师主导作用。支架式教学强调的是逐渐地减少指导,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扮演指导的角色,要学会放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能忽视。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较一般儿童更难掌握一种技能,所以在职业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还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明确这一次课要学会什么,因为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师必须不断地强调学习目标,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刚开始可以手把手地教,然后再逐步地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最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再操作。对于智力障碍儿童,这个过程需要多次重复,因为智力障碍儿童的记忆力、感知觉、注意力都比较弱 [8],所以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职业教育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兼顾学生自理能力培养。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在教学中提出的重要观点,他们也强调学生原有生活实际与现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在两者的交互作用下产生新的知识技能。我们在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生活教育,即完成学生的自理能力的训练。对于智力障碍儿童而言,能够自立于社会,适应社会,生活能够自理,然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就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目标。所以我们在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职业教育时,可以先从学生的自理能力开始,学校可以为学生设置去超市买东西,如何在厨房做饭等贴近生活实际的课程。同时,为学生联系好实习单位,让学生在实际的单位中学习技能。这样才能使学生与社会衔接,毕业后顺利进入单位,生活自理,工作自立。

(四)营造和谐氛围,加强沟通交流。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社会文化的作用,在支架式教学中也体现出了这一理念。智力障碍儿童由于所在的学校比较封闭,与社会接触较少,他们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生活,所以在职业教育中,不仅要教会学生一技之长,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沟通交流,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当下,在许多单位都存在不愿接收这一弱势群体的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些单位基本是被迫接收这些孩子的,对他们的接纳和照顾明显不够。因此,我们政府就应该加强力度,不仅做好宣传工作,更应该让这些单位深入了解这一群体,在充分交流信任的基础上再进行职业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效与外界联系,获得一项生存技能,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才能融入集体。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者提出的教学,其中蕴含着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对教师主导的肯定,同时对生活实际、社会环境都有明确的要求。这样的教学理念为智力障碍儿童职业教育提供明确方向。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期望未来的智力障碍儿童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智力障碍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跟踪导练(四)2
跨越障碍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