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英中的“此非彼”现象浅析
——以合肥市电视台英语新闻翻译初稿材料为例
2015-04-11奚雅云
奚雅云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汉译英中的“此非彼”现象浅析
——以合肥市电视台英语新闻翻译初稿材料为例
奚雅云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角度分析合肥市电视新闻翻译初稿材料,剖析了导致新闻翻译出现“此非彼”现象的原因:一是对原稿的理解有偏差,二是受原文束缚;并以新闻词汇“代表”等为例,分析交际翻译理论在汉语新闻英译中的应用。从文本类型、读者、翻译目的三个角度提出“此非彼”的规避方法,一是译者要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二是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三是及时更新语料库。
交际翻译理论;新闻翻译;“此非彼”
根据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对合肥市电视英语新闻翻译初稿材料中出现的若干例子进行分析,把交际翻译理论应用到新闻汉英翻译中,为减少译文中的“此非彼”现象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1 交际翻译理论
纽马克(Peter Newmark) 在《翻译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中详细论述了他的翻译二元论,即语义翻译理论(semantic translation theory)和交际翻译理论(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1]。语义翻译力求表现原文确切的语义,主张译文应尽可能接近原文的词汇结构和语法结构。交际翻译则试图使目的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尽可能接近原语读者获得的效果。两种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侧重内容和形式,而后者注重话语所指的要旨(force)[2]。
在阐述交际翻译理论时,纽马克认为,采取何种翻译方法取决于三个因素:文本类型(type of term)、读者身份(nature of the readership)和翻译目的(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3]。不同的文本体裁应该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如文学类文本需要保持原文的形式,科技文献类文本需要保持原作者的本意,通常使用语义翻译;而像新闻报道和公共告示类的文体通常借助交际翻译,完成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的转化和信息传递,使读者最大限度地理解原文[4];“政策性强的硬新闻,要考虑传递原文政治意图为重”[5]。
新闻翻译由于对时效性要求较严,在翻译过程中出现“此非彼”即“假朋友”现象(false friends or false amis)在所难免。“假朋友”是翻译的专业术语,表示源语和目的语中两个形式相同或相近,但是涵盖的内容和实际意义差别很大的一对词汇。由于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受众对社会进行认知的主要途径。不能识破“假朋友”的伪装,容易产生理解和表达上的偏差,造成让人啼笑皆非的“此非彼”的笑话,给目的语读者带来困惑。
按照纽马克的翻译三大因素,合肥市电视英语新闻属于对外宣传类文体,其观众和读者为在合肥市工作的外国专家、关注合肥发展的国外友人和华人华侨、省市乃至全国各地从事翻译的专业人员、在肥高校英语专业师生以及社会英语爱好者,翻译目的在于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传合肥,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这座向着“大湖名城创新高地”迈进的新兴城市。交际翻译理论对合肥市电视新闻英译避免“此非彼”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并且与城市形象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6]。下面以合肥市新闻汉译英翻译初稿为例,探讨交际翻译对合肥市外宣翻译的指导作用。
2 “此非彼”现象例析
例1 代表。该词在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由于语境不同、搭配不同,在英语中的对应词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根据“代表”搭配时产生的不同内涵,给出不同的对应英文。如《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列举的对应英文单词有“representative、delegate、agent、deputy”等。
Collins对“delegate”作如下解释:“noun.a person appointed to act on behalf or represent another”;对“representative”的解释为:“(1)a person who represents and tries to sell the products or services of a firm,esp.a traveling salesman,(2)a person representing a constituency in a deliberative, legislative, or executive body,esp(capital) a member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the lower house of Congress)。”《牛津高阶英汉词典》对“deputy”的解释为:“noun.the name for a member of parliament in some countries”;对“agent”的解释为:“a person whose job is to act for,or manage the affairs of,other people in business,politics”等。
对这几个单词的词义、词汇进行比较,可以看出“representative”词义较为宽泛,通常指组织和公司的代表,也特指议会中的众议院;而“deputy”在表示“代表”词义时有更多的政治意味,如人大代表就可译为“deputy to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同样是代表,“delegate”是委派担任的,“deputy”是选举产生的。至于“agent”,则是做出具体行为,代表企业的法律、政治层面的代理人、经纪人。如果译者不能充分理解这些单词的内涵与特点,就不能区分这些词具体使用的语境场合,造成“此非彼”现象,引起受众理解上的混乱。如将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人大代表”译成“representativ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就成了“代表全国人大”参加人大会议的代表,这就成了笑话。
以上所述“代表”均为名词,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这些代表都是由“人”担任。在汉语的实际运用中,“代表”的含义远远大于此类范畴。再看以下几个句子(均摘自合肥市电视台新闻翻译初稿材料):
(1)……合肥有五星级酒店18家,代表性酒店有万达威斯汀、元一希尔顿、贝斯特韦斯特等。
(2)……滨湖新区景点则以塘西河、大圩湿地公园为代表。
(3)……合肥拥有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代表的62所高校。
上述三个句子中都出现了“代表”这个词,但在句中承担“代表”之职的均不是“人”而是物。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里的“代表”所要表达的是某种同类物体的典型,因此翻译时以上词汇都不宜对应使用。句(1)提到的几家酒店是合肥五星级酒店中的翘楚,在18家五星级酒店排名中位于前茅。该句试译为“Hefei possesses 18 five-star hotels, with Wanda Westin, Hilton Hefei and Best Western on the top of the list”。句(2)意为“塘西河”“大圩湿地公园”是整个滨湖新区景点中的亮点,用“highlight”这个词较为适宜,整句可为:“The highlights of the many scenic spots in Binhu New Area are the Tangxihe Riverside Park and the Dawei Wetland Park”。句(3)所说的内容并不表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任何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方面能代表其他高校,如译成“representative of the 62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则没有表达出原文的要义。但在名望和学术排名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确是合肥高校中的精英,故可试译为:“There are 62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Hefei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由例1可以看出,虽然列举的几个句子中都出现了“代表”这个词,但是对应的英文不尽相同。按照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交流,使目标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尽可能接近原语读者获得的效果,因此衡量一篇翻译作品的标准始终是准确,能够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意思。
例2 “据了解,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要求驾驶人在驾车时不得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驾驶摩托车不带头盔等,倡导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机动车按序排队通行、机动车有序停放、文明使用车灯和喇叭等。合肥交警部门呼吁,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不仅要靠严格的规章制度,更需要广大司机、乘客和市民的主动自觉。”(摘自2013年1月5日《史上最严新交规实施》)
原译:“It is learned that the new regulation provides that drivers should not change their driveways arbitrarily, not occupy emergency driveways or use cell phones while driving and that drivers must wear their seat belts and motorcycle drivers must wear helmets. The new regulation advocates that motor vehicl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zebra crossings, always line up to go through, park appropriately and drivers should use the lights and beepers only when necessary. Hefei municipal traffic sector called for awareness and observance of the new stringent regulation by all drivers, passengers and citizens, so that a favorable transportation environment can be created.”
原译中既有名词性的“此非彼”,又有副词性的“此非彼”,更有理解上的“此非彼”。如“车道”译成“driveway”,“driveway”指的是私家车道(a road leading up to a private house),即私家车库到达公共道路的部分,而不是公共道路上划分出来的行车道 “lane”(a part of a main road which is marked by the edge of the road and a painted line, or by two painted lines);再如“喇叭”译成“beeper”,英文“beeper”是指倒车时报警雷达发出嘟嘟声音的装置,而不是行车时所用的“horn”(an alarm device that makes a loud warning sound)。还有原译中“随意变更车道”中的“随意”对应成了“arbitrarily”,该词表示“武断地,反复无常地,专横地”(based on or subject to individual discretion or preference or sometimes impulse or caprice)之义,这与汉语的“随意”相去甚远。建议改为“at will”(whenever or wherever you like);“机动车礼让斑马线”错译为“The new regulation advocates that motor vehicles driv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zebra crossings.”若回译成汉语,意思是“驾驶员需要注意斑马线”,显然没有表达出汉语本意“机动车驾驶员在通过道口时应礼让过斑马线的路人”。因此,建议改译为“Vehicle drivers should have driving etiquette at the zebra crossing”。
丁衡祁曾指出,像“中式英语这样望文生义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翻译一直普遍存在,影响甚至阻止了我国的对外交流”[7]。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准确源语中信息,翻译时译者要摆脱原文的束缚,把一切不合译文读者口味的异样表达统统改变成地道的目的语表达出来,不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这样,才能避免“词”与“词”的“死”对应,减少“此非彼”的现象的发生。
像这样“此非彼”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装月饼的“铁盒”不应译成“iron box”,而要译成“tin box”,因为这里的“铁盒”是锡铁合金的铁皮盒;逍遥津公园遍地种植的“杜鹃”不应译成“cuckoo”,而要译成“azalea”,因为在这种语境下杜鹃是植物而不是动物;新站区招商宣传栏中的“电价”不应译成“electrovalence”,而要译成“electricity charge”,因为外来投资者关心的是商业成本而不是化学上的电子价;向病人表示“慰问”不应译成“express condolences”,而要译成“express consolation”,因为病人还活着;“……包括两个展览区、4个独立场馆……”中的“独立场馆”不应译成“independent exhibition halls”,而要译成“separate exhibition halls”,因为独立场馆中展出的物品也是与展会有关的,只不过是与主展区分开的。同样是“级”,县级市的级与国家级开发区的级不是同一个概念,县级市的“级”表示此市与县在行政级别上是相同的,可用“-level”处理,“县级市”可译成“county-level city”[8];而国家级开发区则不能照搬译为“national-level development zone”,因为这个开发区可不是与国家平级的,建议译为“natioanl development zone”。
通过比对,发现在《China Daily》等我国主流英语媒体上均未出现“national-level”用法,无论是“高新区”还是“经开区”,都译成“national”,如“××National Hi-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Zone”等。
4 结束语
新闻翻译的目的是促进跨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但出现这种“此非彼”现象会阻碍有效的交流。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此非彼”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译者首先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比对意识,深入研究新闻材料,吃透源语的真正内涵,再进行目的语的转化;对一时拿不准的词汇,一定要查阅字典,上网进行文字和图片比对,而不能想当然。其次,新闻涉及面广,译者只有了解相关知识,争做“通才”“全才”,才能做好翻译工作;同时,新闻要与时俱进,新闻报道中不断有新兴词汇产生,译者需要注意积累新词汇的规范表达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语料库,才能避免类似的“伪对应”。总之,在坚守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职业道德前提下,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扩大知识面,才能做到“去伪存真”,杜绝“此非彼”现象,使新闻翻译真正起到交流信息、沟通文化的桥梁作用。
[1]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112-114
[2]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88:51-55
[3]陈刚,俞旭燕.论中国企业外介翻译的学术与行政管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27-29
[4]范东生.电视新闻中译英的译写策略[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6-101
[5]吴自选.电视新闻汉英翻译“信”的幅度[J].中国翻译,2004,25(6):29-32
[6]朱小美.从交际翻译视角看安徽城市公示语英译[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81-86
[7]丁衡祁.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J].中国翻译,2002(4):44-46
[8]李秀芳.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对外宣传翻译策略探讨:以绍兴市外宣翻译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5):148-149
(责任编辑:李力)
10.3969/j.issn.1673-2006.2015.01.018
2014-10-16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汉译英中的此非彼现象研究”(XSK2014B03)。
奚雅云(1985-),女,安徽安庆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H315.9
A
1673-2006(2015)01-006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