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性痴呆中医证型与血浆乙酰胆碱、β-淀粉样蛋白相关性研究*

2015-04-11张震中于福鑫袁晓霞辛小红巴哈尔哈德尔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髓海阴虚证心肝

李 帅,张震中,于福鑫,袁晓霞,辛小红,巴哈尔·哈德尔△

(1.河南省郸城县中医院,河南郸城 477150;2.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乌鲁木齐 830011; 3.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乌鲁木齐 830000;4.新疆乌鲁木齐新市区银川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乌鲁木齐 830054)

老年性痴呆中医证型与血浆乙酰胆碱、β-淀粉样蛋白相关性研究*

李 帅1,2,张震中3,于福鑫4,袁晓霞2,辛小红2,巴哈尔·哈德尔2△

(1.河南省郸城县中医院,河南郸城 477150;2.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乌鲁木齐 830011; 3.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乌鲁木齐 830000;4.新疆乌鲁木齐新市区银川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乌鲁木齐 830054)

目的:探讨AD中医证型与血浆Ach、β-淀粉样蛋白相关性。方法:将142例纳入的AD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髓海不足证、肝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心肝火旺证、痰浊阻窍证和气滞血瘀证,并以30例健康老人设为正常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Ach、β-淀粉样蛋白含量。结果:AD患者血浆Ac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AD患者血浆Aβ1-40、Aβ1-42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AD患者各证型间比较,髓海不足证血浆Ach的含量低于肝肾阴虚证、心肝火旺证和痰浊阻窍证,而血浆Aβ1-42含量高于心肝火旺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痰浊阻窍证血浆Aβ1-40含量高于肝肾阴虚证、心肝火旺证和气滞血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浊阻窍证和气滞血瘀证血浆Aβ1-42含量均高于心肝火旺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D中医证型与血浆Ach、β-淀粉样蛋白含量有相关性。

老年性痴呆;中医证型;血浆乙酰胆碱、β-淀粉样蛋白;相关性

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痴呆的主要原因,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语言功能缺失、视空间功能减退、社会及个人生活能力下降和情感人格改变等。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种。在治疗上,除使用现代医学诊治手段外,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按证型辨证论治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通过检测 AD 患者血浆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β-淀粉样蛋白的含量,以探讨该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疗效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老年性痴呆的全部病例来源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脑病科和老年病科及乌鲁木齐市5家老年公寓确诊的老年性痴呆病人。经过筛选符合诊断有效病例共142例,男性48例,女性94例,最大年龄93岁,最小年龄65岁,平均年龄(77.18±7.10)岁。其中髓海不足证30例,肝肾阴虚证20例,脾肾两虚证27例,心肝火旺证20例,痰浊阻窍证23例,气滞血瘀证22例。另选择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其中男性13人,女性17人,最小年龄65岁,最大年龄96岁,平均年龄(79.60±8.20)岁。2组在性别、年龄分布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主要参考照美国精神病学会(APA)修订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本(DSM-IV-R)有关老年性痴呆的诊断标准[1]。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和中医诊断学诊断标准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本课题采用傅仁杰《老年呆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3],主要分为髓海不足证、肝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心肝火旺证、痰浊阻窍证、气滞血瘀证6个证型。

1.3 纳入标准

符合老年性痴呆诊断标准、年龄在65岁以上的患者,男女不限;入院后确诊患者,再用智能障碍相关量表进一步检测,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24分;Hachinski缺血评分量表(HIS)≤4分;Cornell抑郁量表(CSDD)<8分;患者及(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性患者;患有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以及其他痴呆患者;伴有昏迷、失语、听力障碍等不能配合的患者;有脑外伤、中毒、精神性疾病等对智能影响比较明显的患者;头颅CT平扫显示脑部梗塞灶、软化灶及其他占位性病变的患者;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肾衰竭或透析性痴呆、感染性脑部疾病、甲状旁腺疾病、颅脑外伤、脑水肿、恶性肿瘤及维生素缺乏引起的营养不良性患者。

1.5 方法

1.5.1 标本采集 所有病例组和正常组的检测对象均禁食12 h,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采肘前静脉血,取5 ml置EDTA抗凝管中混匀,3000 r/min离心10min,分离血细胞,取血浆用于测定Ach和β-淀粉样蛋白。同天抽取的静脉血当天在实验室完成分离,-80℃冰箱保存待测。

1.5.2 实验方法 试剂盒由北京永辉科技公司提供。检测方法:用ELISA法定量测定人血浆中的Ach和β-淀粉样蛋白含量。在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实验中心进行检测,具体实验步骤按照说明书内容依次操作。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组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例组和正常组血浆 Ach、Aβ1-40及Aβ1-42含量比较

表1显示,病例组AD患者血浆Ac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AD患者血浆Aβ1-40及Aβ1-42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病例组和正常组血浆Ach、Aβ1-40及Aβ1-42含量比较(±s)

表1 病例组和正常组血浆Ach、Aβ1-40及Aβ1-42含量比较(±s)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

组 别 例数 Ach(ng/L) Aβ1-40(ug/L) Aβ1-42(pg/ml)病例组 142 27.31±15.72*72.94±14.73* 45.07±17.07*30 41.22±22.11 62.75± 5.30 35.26± 4.23正常组

2.2 老年性痴呆不同中医证型及正常组血浆Ach、Aβ1-40及Aβ1-42含量比较

表2显示,AD髓海不足证、脾肾两虚证和气滞血瘀证的患者,血浆Ach的含量均低于正常组(P<0.01),而肝肾阴虚证、心肝火旺证和痰浊阻窍证的AD患者,血浆Ach的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血浆Aβ1-40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AD除心肝火旺证型外,其他5个证型患者的血浆Aβ1-42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AD患者各证型组间比较,髓海不足证血浆Ach的含量低于肝肾阴虚证、心肝火旺证和痰浊阻窍证(P<0.05);髓海不足证血浆Aβ1-42含量高于心肝火旺证(P<0.05);痰浊阻窍证血浆Aβ1-40的含量均高于肝肾阴虚证、心肝火旺证和气滞血瘀证(P<0.01或 P<0.05);痰浊阻窍证和气滞血瘀证血浆Aβ1-42的含量均高于心肝火旺证(P<0.05或P<0.01)。

3 讨论

AD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活的高发疾病,目前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其特征性病理学改变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结构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NFT)、细胞外大量老年斑(SP)形成及神经元缺失。而β淀粉样肽(Aβ)是SP的主要成分。β-AP是由39~4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代谢产物,其主要成分为Aβ1-40和Aβ1-42两种[4]。目前,针对AD的发病机制,多数医家广泛接受胆碱能受损假说。该假说认为,脑内乙酰胆碱(Ach)被认为与记忆密切相关,AD患者脑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以及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等功能下降,乙酰胆碱缺失是导致AD发病的关键原因[5]。而Aβ在脑内的沉积可使胆碱能神经元数量减少或变性,从而引起胆碱能系统功能异常[6]。本研究结果显示,AD患者血浆Ach含量明显降低,Aβ1-40、Aβ1-42含量明显升高,与文献报道一致。

表2 各证型和正常组血浆Ach、Aβ1-40及Aβ1-42含量比较(±s)

表2 各证型和正常组血浆Ach、Aβ1-40及Aβ1-42含量比较(±s)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髓海不足证比较:▲P<0.05;与肝肾阴虚证比较:△P<0.05;与心肝火旺证比较:#P<0.05,##P<0.01;与气滞血瘀证比较:★P<0.01

组 别 例数 Ach(ng/L) Aβ1-40(ug/L) Aβ1-42(pg/ml)髓海不足证 30 22.08±12.39** 70.66±16.37** 42.39±12.58*30 41.22±22.11 62.75±5.30 35.26±4.23肝肾阴虚证 20 32.13±15.46▲ 66.48±18.09** 47.52±24.46**脾肾两虚证 27 24.36±13.37** 71.55±16.68** 42.46±15.97**心肝火旺证 20 33.45±11.08▲ 65.87±17.38* 35.67±11.38▲痰浊阻窍证 23 28.62±11.58▲ 78.63±14.68**△##★44.47±17.93**##气滞血瘀证 22 23.27±19.38** 67.05±16.39** 43.84±13.28**#正 常 组

在我国古代医籍中,虽然没有老年性痴呆的病名,但却有很多相关的记载,根据其病因病机及其临床表现,此病可见于愚痴、郁证、呆病、善忘、神呆等疾病的论述中。本研究结果显示,AD病例数以髓海不足证、脾肾两虚证最多,且血浆乙酰胆碱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血浆Aβ1-40、Aβ1-42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说明该病的发生与肾精不足、髓海亏虚有密切关系。从AD各证型组间来看,AD的发病与痰浊和瘀血有关。正如清·陈士铎在《石室秘录》指出:“痰气最盛,呆气最深”,“治呆之奇法,治痰即治呆也”,明确说明老年性痴呆与痰浊的关系。同时,清·唐容川在《血证论》指出:“又凡心有瘀血,亦令健忘……血在上则浊蔽而不明矣。凡失血家猝得健忘者,每有瘀血。”认为瘀血也是导致AD发生的重要原因。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AD为虚多实少、虚实夹杂、虚瘀痰互见。目前文献较一致的观点是,AD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位在脑,与肾、脾、心、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均有关,而关键在肾。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五脏虚衰、气血亏损、髓海空虚、心神失养、清阳不升、脑窍失养为本,瘀血、痰浊内阻,浊阴不降、上蒙清窍为标[7]。

本次研究选取的AD患者临床病例及实验数据统计分析显示,AD血浆Ach、β-淀粉样蛋白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有其内在的客观机制。课题组将继续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探讨AD中医证型与血浆Ach、β-淀粉样蛋白含量的相关性,以便在AD中医辨证分型方面有更多的生化指标作为分型标准,也为中医证候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1]贾建平,崔丽英,王伟.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7-218.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1-99.

[3]傅仁杰.老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讨论稿)[J].中医杂志,1991,32(2):56-57.

[4]徐宝钢.β淀粉样多肽1-42(Aβ4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鉴定[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3,16(6):322-325.

[5]郑清川,楚慧郢,牛瑞娟,等.人类乙酰胆碱酯酶(AChE)与抑制剂小分子的对接研究[J].中国科学,2009,39(11):1454-1460.

[6]Harkany T,O'mahony S,Kelly JP,et al.Beta-amyloid[Phe (S03H)24]25-35 in rat nucleus basalis induces behavioral dysfunctions,impairs learning and memory and disrupts cortical cholinergic innervation[J].Behav Brain Res,1998,90(2):133-145.

[7]白慧梅.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临床研究概况[J].河北中医,2008,30(6):658-660.

R285.5

B

1006-3250(2015)01-0076-02

2014-1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60563)-老年性痴呆维医分型与中医辨证分型规律的交互性研究

李 帅(1981-),男,河南郸城人,住院医师,医学硕士,从事中医脑病学研究。

△通讯作者:巴哈尔·哈德尔,女(维吾尔族),新疆哈密人,副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Tel:0991-4366153,E-mail:1301885416@qq.com。

猜你喜欢

髓海阴虚证心肝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9 014例阴虚证处方中牡丹皮的用药规律分析
肝阴虚证证候特点及辨证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对髓海不足型阿尔茨海默病脑功能连接研究
韩碧英“调理髓海”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经验❋
同谋
爱称
立脑为脏的可行性分析
鸟与树
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