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当歌》,“歌”者为何
2015-04-10高培俊
高培俊
[摘要]针对教材《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词“歌”的解释提出异议,并以古文献资料作论据进行分析论证,提出“歌”者并非“行乐之歌”,而是“哀歌”,为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对酒当歌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42
人教版必修二第7课《诗三首·短歌行》一文,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句作了如下注释:“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也是对着的意思。”“几何,多少。”按照课本注释的理解,开篇这两句可以理解为:“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人生短暂,能有多少时日呢?”但如果作以上理解,会发现两个问题:一是语义上前后矛盾,既是“人生苦短”,又为何“亦酒亦歌”呢?二是作者情感前后不一致,落差过大,由“大喜”的“酒、歌”突然转入“人生几何”的苦叹,情绪起伏未免过大,令人难以接受。
《教师教学用书》中对本诗主旨的理解有这样一段话:“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诗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由人生有限,引发人们的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西门行》)将这种主张发挥到了极致。”显然,这一段话中“歌”的含意是“及时行乐”的方式之一,即“歌唱、歌舞”。而《高中语文译注及赏析》(长春出版社)中则将这一句翻译为“一边喝酒,一边唱歌,人生能有多少这样美好的岁月”。其中“人生几何”已经不见“忧伤”的影子,作者活脱脱成了一个珍惜良宵,及时行乐之徒。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这两句诗的理解所以会发生偏误,在于译者不能正确恰当地理解“歌”的含意,那么“歌”究竟作何理解呢?
一、“歌”即“哭”,或为“哀歌”
这里的“歌”是“长歌当哭”之“歌”,不同于今天的“唱歌”。“歌”的表现形式一个特点是音节可拉长,《史记·五帝本纪》“歌长言”,裴骃集解引马融曰:“歌,所以长言诗之意也。”《急就篇》卷三“五言总会歌讴声”,颜师古注:“长言谓之歌。”“歌”可用来言志,《周礼·春官·女巫》“歌哭而请”,孙治让正义:“歌者,长言申其志。”因志不得而常以哭歌,“歌哭而请”即如此。
文献中“歌”“哭”常并举,《易·中孚》:“或鼓或罢,或泣或歌。”韩愈《送孟东野序》“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周礼 秋官·衔枚氏》:“衔枚氏掌司嚣。国之大祭祀,令禁无嚣。军旅、田役,令衔枚。禁叫呼叹鸣于国中者、行歌哭于国中之道者。”《淮南子·览冥训》:“昔雍门子以哭见于孟尝君。”高绣注:“哭,犹歌也。”现实中,南方至今有“哭歌”习俗。
与“对酒当歌”中“歌”义相同的有《挽歌·陶渊明》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前两句意为:“亲族们有的余哀未尽,别的人已经唱过挽歌。”该句中若将“歌”理解为“唱歌”则与语境相去甚远。《将进酒·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整支“歌”中,唱出的是“怀才不遇”“富贵不可期,帝乡非吾梦”的忧伤和“难销”的“万古愁”。这一首诗也一样,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充分表现着《楚辞》里的哀怨。
另外,全诗的情感线索始终围绕一个“忧”字展开:“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若要与全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的情感主旨一致,开篇尽兴饮酒、尽情欢歌则显然格格不入。所以,即便是“歌”,也当是“忧伤之歌”“哀叹之歌”。由此看来,这一句理解为“一边忧伤地饮酒,一边唱着哀歌”,则可与下文情理一致。
二、“歌”即题目中的“短歌”
按照首句与题目的关系,开头可以照应题目。该句可以理解为曹操酒至半酣,不由“兴尽而悲来”,的确感觉“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便在酒席上吟唱并草就了这一首《短歌行》。清人朱嘉徽在《乐府广序》中说:“《短歌行》,歌对酒,燕雅也。”指出这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这句话,意即为边饮酒,边唱这首《短歌行》。
据考,曹操这首《短歌行》作于赤壁之战(东汉建安13年,公元208年)前夕。方此之时,魏军一面兵精粮足,人才济济,大兵云集江畔,“渡江战役”即将打响,统一大业成败系于一役,一面却又是水上作战经验缺乏,水军缺少优秀的将才和有效的训练,作为统帅,肯定忧心如焚,战前群宴将士,既有对帐下将士的爱意,也有对延揽各路人才的渴望。感怀于内,酒后袒露真言,言“块垒”于一词一赋,便顺理成章。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