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的瓶颈和应对方法浅探
2015-04-10翁荷芳
翁荷芳
[摘要]当前古诗歌的教与学的确存在着较难突破的瓶颈,最主要体现在学生找不到诗歌的感情基调以及悟不出诗歌所创造的意境。语文教师只能从经验入手找寻更好的古诗教学方法。在分析古诗教学的瓶颈的基础上,探讨应对方法,为古诗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背景 诗眼 意象 意境 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33
对于古诗学生常常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它的朗朗上口,恨的是它难以捉摸的意象和情感。而作为教师,古诗歌教学也是一大难题。
一、古诗教学的瓶颈
虽然古诗给我们的教与学出了一大难题,但是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其实我们的古诗教学的瓶颈仅存在于两个方面:
1.找不到诗歌感情基调。我们要深入地解读一首古诗,最关键的还是要找到诗歌的感情基调,但是有的诗歌感情基调令人难以捉摸,自然学生也就无法确定诗歌的内容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2.悟不出诗歌意境。一首诗歌的意境十分重要,而“意境”这个词又相当抽象,想完全用语言将其描绘出来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需要去“悟”,这个要求可以说是非常高的,很多的学生不愿意去做,因为这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诗歌内容去动脑筋想,而很多教师在讲到诗歌意境的时候也大多只是一带而过,不会带着学生去品味。
二、应对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怎样去突破这个瓶颈呢?经过长期的探索,我认为古诗教学应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1.了解背景,知人论世。这里的背景包括两个方面,即创作诗歌时作者所处的背景以及诗歌中所反映出来的背景。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古时的读书人多是心系国家、感时伤怀的仁人志士,他们的作品反映的多是当时的那个时代,所以我们想要学好一首诗歌,首先就要了解它的背景。了解了背景就了解了作者的创作心境。也就了解了诗歌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感情。
2.充分朗读,边读边品。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我们将诗歌反复多读几遍后,我们就不难走进诗人创作的情感世界,也就能更好地了解诗歌所要传达的内容。但是我们的古诗教学很容易走入误区,重分析,重默写,却忘记了我们应该去多读读诗歌。当然,我们不能一味死读,要带着感情去读,在理解了作者写作背景后再去读,尽量将自己当成是诗人。这一点,我在实践中特别有体会。我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时,第一遍我让学生放声朗读,目标读准字音。接下来是指名读,互相纠错。在疏通诗歌大意之后,全班齐读,要求带上感情。接下来是学生默读,静静体会诗人流露出的情感,在这一环节,我同时进行诗歌的深度品析。之后是一个花样朗读,配乐,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朗诵,在朗读中享受,在享受中领悟。最后,我让全班起立,齐诵诗歌。我用读贯穿了课堂,朗读的深入,伴随着理解的深入。
3.把握意象,体悟意境。所谓“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每一首诗歌的主旨就是由这一个个意象传达给我们的,而恰恰也是这些意象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更为抽象的东西——意境。曾经有幸听到黄厚江老师的一堂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解读意境的时候,黄老师让学生们根据诗歌讲讲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讲出自己想象的当时的情景,然后黄老师就在黑板上将这些情景画下来,这并不专业的画却将大致的意境画了出来,然后黄老师让大家看着这张图再一起朗诵这首诗歌,配上自己有声有色的描绘渲染,一张凄凉的送别图就出现在了我们眼前。这种把无形的诗歌意境幻化为有形的画面的方法确实令人佩服。其实这样的课我们也可以上,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如ppt等,将抽象的东西通过直观的画面展现出来,带领学生从诗走入画,再由画回到诗。
4.找准诗眼,统领全诗。诗眼就是一首诗的关键点,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诗眼就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金钥匙。找诗眼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诗眼并不是想找就能够找到的,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首先要对诗歌的背景十分了解,知道作者想要写的是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即能够大致明白作者为诗歌定下的感情基调,然后从诗歌本身下手去寻找诗眼。中国古诗词的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诗词的意境可以用一个字或者词语就可以形象地表达出来。例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把江南春天生机盎然的气氛描绘出来了。
古代诗歌是优秀的文化积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学财富,需要我们去牢记、传承,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更有责任将古诗教好,让我们的孩子体会祖先的智慧,传播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