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导入』开始打造有效课堂
2015-04-10廉江市第三中学陈汉英
文廉江市第三中学 陈汉英
从『导入』开始打造有效课堂
文廉江市第三中学 陈汉英
一、导入设计要为新课学习服务
学生爱听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课文,不失为好方法。如教学《山市》一文,有教师就从讲述“画皮”的故事导入新课。
从前有个书生,某天路遇一个美丽的可怜女子,把她带回家。他的妻子觉得这个女子不是常人,多次跟书生提出把该女子送走,书生不允,反把妻子赶出家门。后来还娶了这女子为妻。有一天书生回家,无意窥见这个女子把画好五官的人皮贴在自己的骷髅脸上,变成美丽的女子。吓坏了,跑到街上,碰到一个有道行的道士,道士教给他降伏女鬼的方法。可是书生害怕,露出马脚,被女鬼发现,把他的心挖出来吃掉了。书生的妻子闻讯而来,抱着丈夫尸首痛哭。这时道士出现,收了恶鬼,说有办法救活书生,书生妻子惊喜万分,急问什么方法。道士叫书生妻子求街上一个疯癫乞丐救她丈夫,妻子张开嘴巴说话间,乞丐把一口浓痰吐到她嘴里,书生妻子一恶心,又把痰吐出来,正好吐在书生胸口,变成一颗鲜活的心脏,道士在胸口上一抹,书生就活了过来。
这个故事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是一部以写狐鬼故事为主的文言短篇小说集,里面有许多奇异的故事,《山市》就是其中一篇,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这篇文章。
这个导语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趣,具有吸引力,但从有效性的角度去讨论一下,它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问题:“画皮”的故事与本课要学习的《山市》的教学内容几乎风马牛不相及。也就是说,这个生动的故事并不能为学生学习新课内容创设必要的情境,反过来倒可能会干扰后面新课的学习。由此看来,如果导语的内容与教学主体内容脱离,再生动的导入也是无效的。
二、导入应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有机环节
导入设计还要考虑到导入应该是整篇课文教学环节中的一环,要尊重学生预习的实际,要想办法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导到本节课学习内容这一片新天地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它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课前预习的实际,更要考虑到同后面教学环节之间的连贯和照应。例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教师板书课题后说。
本文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之后就可得到明确的回答。
过去有人说,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有道理的,那么,孔乙己的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呢?悲剧,往往令人泪下,然而,读了孔乙己的悲剧,眼泪常向肚里流,心里有隐隐作痛之感。这又是为什么呢?
教师连续制造了两个悬念,高调导入新课,学生注意力立即凝聚,沉浸到这篇名著,深沉的文本之中,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导语。作为新课第一课时,后面接着的教学环节大概应该是范读、学生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求解导入中的问题。但实际教学中,这位授课教师却在这样的导入后安排了检查预习的字词这一教学环节,显然,两个教学环节之间严重脱节,精彩的导入也就变得低效或无效了。
三、导入设计要直切教学内容,增加思维含量
好的导语应该用思维含量很高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它甚至可以贯穿整篇文章的教学,让学习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时回应新课导入时留下的困惑。好的导入,不仅能为一节课、一篇文章的学习创设情境,甚至可以波及到一个单元或者一种文体的学习。譬如下面《童趣》一文的导入就很有特色。教师课前为学生提供了下面这个浅易的文言小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小故事吗?想一想,你是怎样读懂这个故事的?然后安排学习说故事谈体会。
针对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实际,授课者在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回忆过程,总结方法,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播下一些有用的种子。具体说来,这样的导入起码给学生这样一些学习文言文的启发:文言文学习并不可怕,多读几遍在语境里猜猜就能了解大意,要准确读懂文言文,应该由粗到细,形成语感,古今有些字词的意思是有很大差别的,需要记忆积累。
这种导入,对学生今后学习文言文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这样的富含思维含量的导入,不仅有效,而且有长效。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