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2015-04-10房敏
房敏
(安徽省宿州市第九小学安徽·宿州234000)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房敏
(安徽省宿州市第九小学安徽·宿州234000)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营造宽裕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开展实践活动,教学生活化以及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这些路径和方法都是必需的。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应该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现代公民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具备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语文教学的要求和其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2]
不同的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一样的性格特点,老师对同学的态度对培养孩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都有重大影响。要求老师对所有的同学能一视同仁,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同学,让同学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美好友善的情况下,学生会身心愉悦,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能积极提问,并敢想敢说,在发散性的思维表达、交流中接受新知识,培养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文素质培养基础。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其创新精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要讲授的新知识设置一定悬念,让这些悬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让学生在“猜想”中学习新知:另一方面,对那些喜欢“插嘴”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并给以适当的夸赞;对那些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最好不要简单地只是给予对错的评价,而是要引导学生思考不恰当的原因,培养其思考能力,并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的人其智慧类型是不一样的,同时又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不同,从而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多关注学生的独到之处。积极创设一定的交流活动,使得学生能在与别人的思维交织中,完善自己的想法,提升自己的认识,丰富自己的认知方式。
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可以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1]。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语文活动课教学[4],把它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激发兴趣、爱好和实现个性健康发展。通过语文活动课到大自然中、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在小实验、小制作中自己动手,在现时社会中去思索,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例如展开“五个一”系列活动,即:一天一条好新闻;每周一个好故事;每月―个小制作;每学期一个小创意;每年一个小发明,并通过各种奖惩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都积极参与其中,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都得到提高,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注重组织各种比赛项目,如默写字比赛、阅读比赛、作文比赛、即兴口语表达比赛和成语比赛,在对所学语文知识进行集中训练的过程中锻炼同学们的各种语文素养,在这种“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更深入,应用能力会大大增强。
三、注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课程与生活联系紧密,新的课程标准中特此提出了不同阶段“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其中提到了“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等相关要求。这些要求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语文教学中应至始至终地贯穿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切不可将语文教学脱离生活的大背景,让教学贴近生活[5]。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成长阅历也各不相同,自然有不同的生活经验。比如可以让学生写作文介绍父母亲朋的工作、单位性质、工作特点及在社会中的功能等等他们比较熟悉的话题,在写作和与父母亲朋交流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各方面语文素养得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度也得以加强。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讲讲自己的生活,从中获得较强的感受,从而学会感恩等美好情感。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使用悬念式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知欲望[7],比如在《草船借剑》一文的学习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悬念:(1)“诸葛亮明知周瑜为难他,为什么不拒绝这个难以完成的任务?”(2)“诸葛亮是如何完成这个任务的?”在这样的悬念问题下,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寻找课文中的信息或线索,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不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关照到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设美、趣、智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2]。如《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教师可先播放丹顶鹤的相关视频或展示挂图,将学生带人令人神往的意境之中;然后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品味文章中对丹顶鹤形象的描述,想象丹顶鹤的美丽风姿。再结合讲解丹顶鹤相关电影和乐曲,让学生学会热爱珍稀动物,保护更多的生物,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参加角色表演,真实地再现某种场景,通过角色扮演,缩短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走进教材,走迸人物的心理世界,更真切地受到感染,于不知不觉中获得相应的行为方式和情感体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导入是教学艺术中的一部分,好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不但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爬山虎的脚》这一课的导入可以这样设计,先播放一些动物的脚的图片或挂图,让学生进行识别归纳,再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课文,复习提问哪篇课文里提到过动物的脚?把同学们的学习气氛调动起来,然后抛出问题“我们知道动物有脚,那植物有脚吗?”,让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而后老师再讲出教学题目进入教学。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及互联网资源。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和平面型的教学方式转化成图、音、像、影、文字等相结合的动态形式以及立体式教学,这远远要比教科书上的内容对学生更有吸引力。语文教师应该学会使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实现备课无纸化,增加教学信息量。网络资源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宝库,网页上的东西包罗万象,具有资源开放性、共享性的特点,是一个巨大的在线图书馆。在多媒体教室联网可以实现教学时随时查阅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具体影像,学生对所有知识理解得更深入,记忆也最深刻。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4)
2.赵文婷.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语文学刊.2009(4):5
3.张蕴兰.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走向[J].在线学科教学. 2009(12):108
4.李芳芳.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之我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249
5.陈桂元.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J].都市家教:195
6.吴开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J].新课程. 2010(8):43
7.马婷婷.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教学环节的悬念式提问[J].科教导刊.2013.4(下):129-130
G623.2
A
1009-8534(2015)06-0163-02
2015-09-15
房敏(1970-)女,砀山人,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及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