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加强湖南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探讨
2015-04-10柳思维
收稿日期:2015-05-20
基金项目:2015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阶段性成果(课题号:“15WTA10”)。
作者简介:柳思维(1946—),男,湖南岳阳人,湖南商学院荣誉一级教授、博导,研究方向:商贸流通、消费市场。
On th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Hunan and Surrounding Countries and Regions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ality
LIU Si-wei
(Hunan Universityof Commerce, Changsha, Hunan 410205)
Abstract: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ality, the economy of Hunan gets to enter into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One belt, one road”, and to quickly develop its cooperation with the surrounding countries and regions is of much vital role.We should have a full awarenes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urrounding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then deepen the reform by actively taking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Key words:enhance; Hunan; surrounding countries;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为适应经济新常态,更好地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给湖南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特就湖南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相关情况与对策建议展开探讨。
一、湖南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1.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并迅速得到实施。“一带一路”所经地区在我国周边外交战略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我国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重要区域。湖南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商品输出地和货运枢纽,如自隋唐以来,湖南的瓷器、茶叶、丝绸伴随着悠悠驼铃运送到西亚和欧洲,湖南的安化曾是南北两条茶马古道的中心起点。历史上的湖南作为沟通南北、连贯东西的大通道,拥有洞庭湖和湘江等多条黄金水道,成为当时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重要货物贸易中转站,为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湖南的区位优势和交通设施,仍然发挥着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可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潜力,在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提升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十三五”时期是湖南深入推进“四化两型”、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因而湖南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本、技术、市场、资源,在国内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情况下,只有主动融入国际市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才能在更广范围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化配置,这就需要湖南主动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在抢抓机遇中扩大开放,在扩大开放中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是不仅可以弥补资源约束瓶颈带来的弊端,如东盟国家的木材,纸浆、橡胶及制品、热带水果等,中亚的石油、矿产等资源都是湖南所需要的;而且可以引进急需的资金、技术,还可加快湖南企业、产品走出去的步伐,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3.经济新常态下湖南经济转型发展寻求发展动力创新的需要。湖南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关注外部市场,而扩大开放是最重要的途径。转型发展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外部市场环境,转型发展必须关注国际市场,而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是最便利,也是最合理的选择。我省的货运车辆、机械设备、钢材、纺织服装、日用百货在东盟国家有不错的市场需求,在柬埔寨、老挝等低收入国家,就连一些相对过时的产品:如手扶拖拉机、柴油机、碾米机、农用运输车等,也很有市场,化肥、农药等也颇受青睐。从吸引投资来看,湖南快速成长的市场、日益改善的投资环境,对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提高,引进战略投资者、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景看好。
(二)可行性
1.区位优势。湖南处在“中三角”、“长三角”、“珠三角”的结合部与过渡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2013年,习总书记视察湖南时指明了湖南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一带一部”战略地位优势。如今,湖南拥有了海、陆、空完善的立体交通格局,尤其是京广高铁、沪昆高铁、渝厦高铁交汇于长沙,长沙至南宁高铁也已开通,使得长沙成为南方最核心的纵横交错的铁路枢纽之一。当前,湖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5000多公里,居全国第四,密布的高速公路网,也使湖南境内形成了以长沙为中心的4小时经济圈。此外,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位列中部第一,岳阳城陵矶港通江达海,与世界各港口直接相连,湖南南下广州、深圳、港澳、湛江、北海、钦州等沿海港口也十分方便。这样的区位条件以及交通优势,使得湖南可以快速实现通江达海,走出去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
2.资源优势。湖南历史悠久、物产丰饶,素有“有色金属之乡”、“鱼米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旅游胜地”等美誉,这些资源优势既是湖南走出去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也是湖南吸引众多海内外企业投资的基础。如中亚几个国家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必需品大部分依赖进口,这为湖南农产品、工程机械等优势资源拓展市场提供了空间,在开展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做到资源优势互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提高湖南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如湖南拥有符合清真食品标准的丰富的益阳黑茶资源,符合标准的茶叶企业600多家,在全球20亿清真产品消费者的市场当中,湖南完全可以借助与中亚伊斯兰国家搭建的清真产品合作销售平台销售,其市场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3.产业优势。近年来,湖南注重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形成了基础扎实且完备的产业体系,建设了一批产业集聚集群的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含经开区、高开区),涌现了一批年产值过千亿元的支柱产业,如形成了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型材料、钢铁冶炼、有色加工、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等一大批优势产业,其中有的产业属世界领先,如轨道交通动力设备制造和杂交水稻产业,有的国内领先,如工程机械制造等,此外传统特色产业如化工、冶金、花炮、食品、烟草等产业也正在升级提质,在与东盟国家、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过程中,湖南的产业优势十分明显,也成为支撑着整个湖南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基础。
4.科技文化优势。“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南人文优势十分明显,拥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一批拥有特色学科且优势明显的科技与教育资源,支撑着产学研的结合和纵深推进,拥有一批在世界领先国内领先的创新创业的科技领军人才。同时,湖南近几年也加快了职业教育推进步伐,培养出了一大批素质高且成熟的劳动力,为湖南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智力支持。
5.人缘优势。一是侨联资源广泛。近年来,湖南省侨联利用侨联广泛的人脉资源与商务资源,联合商务厅推进湖南与港澳等周边地区的经贸合作,促进了湖南与周边地区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双赢,在湖南省引进的外资中,侨港澳资占2/3以上。另外,近年来,湖南省外侨办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湖南发展相结合,大力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先后参与了中意三年行动计划,中俄两江流域合作、中德可持续发展对话,促成了中意设计中心、中意技术转移中心、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等一批国际机构落户湖南。二是异地及国外湖南商会活跃。近几年,异地湖南商会作为搭建政府与企业平台的重要载体,在湖南开展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香港湖南商会、台湾地区湖南商会、泰国湖南商会、老挝湖南商会、越南中国商会湖南企业联合会等陆续成立,借助这些商会的有效资源,为湖南主动融入与商会所在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提供了重要载体。
二、湖南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成效与问题
(一)主要成效
1.对周边国家地区的贸易不断扩大。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后,湖南与东盟贸易规模较快扩展,2013年湖南省与东盟的进出口总额21.9亿美元,相当于2009年进出口总额的3.1倍,其中出口18.8亿美元,占湖南出口总额的12.7%,东盟已成为第2大出口市场、第四大贸易伙伴。湖南省对东盟出口的主要商品是工程机械、纺织品、化工产品、电子产品、无缝钢管、箱包,主要出口企业是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衡阳钢管、中创化工、湘钢等,从东盟进口的主要是煤炭、废油废渣、电子组件、木桨橡胶。
湖南与丝绸之路带的俄罗斯及中亚五国2013年的进出口总额6.85亿美元,比上合组织成立的2003年的6113万美元增加了10倍,其中湖南省与俄罗斯2013年贸易额5.12亿美元,同比增长111.9%。湖南省出口这些国家的主要商品是无缝钢管、工程机械、化工产品、肉制品及茶叶,进口的主要是石油及其制品、金属矿砂及煤炭。
2.对周边国家地区投资不断扩展。2013年年底止湖南省经商务部门核准在东盟投资企业351家合同投资额14.81亿美元,分别占湖南省对外投资企业总数的41.1%和投资额的12.3%,主要投资项目是矿产资源开发、机械设备制造、轻工品制造,湖南省已分别在泰国、老挝、越南建立了三个工业园。2013年我省衬东盟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营业额达6.14亿美元,同比增长67.7%。至于对俄罗斯和中亚投资较小,2013年底止湖南省去这些国家投资企业共18家,合同投资额4566万美元。
3.引进周边国家地区投资有一定成效,特别是香港已成为我省境外投资主要来源地。在和CPFC和 (9+2)区域合作背景下,香港目前仍是湖南对外经贸合作的重点区域市场。港资入湘已由1984年的25万美元增至2013年的54.1亿美元,增加2万多倍。和记黄浦、恒基兆业等7995家港企先后来湘投资,累计实际引入资金320亿美元,占全省引进外资的59.4%。2013年底止香港在湘投资存续运营企业1170家左右,占全省存续外资企业53.6%。
香港、台湾、澳门是最早来湖南省投资和投资额最多的地区。如2013年仅省会长沙市从香港引进资金20.47亿美元,占全市外资引进总量的60.22%。东盟国家也是最早来我省投资的地区之一,尤以新加坡、泰国为多,截至2013年东盟在湖南省实际到位外资17.43亿美元,投资领域主要在商业服务业、农业、房地产、机电等产业。其中新加坡在湖南省审批投资企业205家,实际到位外资9.55亿美元,占东盟国家来湖南省投资总额的54.8%,泰国正大集团1984年就开始来湖南省投资,设立了包括畜禽养殖、饲料加工等8家企业,投资总额合计1.74亿美元。至于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在湖南省投资较小,俄罗斯在我省投资项目5个,累计投资总额3250万美元,合同外资3074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06万美元。
4.对外经贸合作主体中民营企业比重不断上升。以对外投资为例,2014年以来经商务部门核准的境外企业中,投资主体为民营企业的达142家,占境外企业的84.5%,投资额占中方合同投资额8.59亿美元的62.2%,涌现了一批在亚洲与东盟地区优秀的投资项目,如湖南国旺在老挝的橡胶产业园项目规划6万公顷,从种胶、割胶到轮胎生产全产业链,还有娄底宏谊集团在越南的铁矿项目,湖南尔康制药投资5000万美元在缅甸开展药用辅料生产。近几年湖南省进入泰国注册企业500余家,其中经商的200多家,多系邵商民营企业,主要生产销售建材、电机、机械、汽车、摩托车、服装、箱包、百货、化工、农副产品,其中日用品批发、零售商80%货源来自湖南,特别是邵东市场提供工业品货源较多。
5.多渠道招商引资成效明显。近年来,湖南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开展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主要利用侨联、侨胞、台联、异地湖南商会、港澳台东南亚同乡会及各种博览会、洽谈会、展销会招商引资,如省侨联近5年组织海外侨胞参与湖南经贸活动75场次,邀请20余批海内外客商来湘考察387人次,引进侨资项目435个,投资额196亿元,仅2013年引进侨资突破100亿元。截至2013年年底湖南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3410家,合同外资697.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38.5亿美元,其中侨资(含港澳)企业占外资企业总数65%,投资总额占70%。随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湖南,世界500强企业当中有131家来湘投资,总数居中部第一,其中尤其是上海大众、广汽菲亚特、蓝思科技、富士康、欧姆龙、台达电子等一批战略项目的相继落户,带动了湖南汽车、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6.开放平台建设进一步夯实。湖南目前已经拥有了3个综合保税区(衡阳综合保税区和湘潭综合保税区、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6个国家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13个国家级园区、80家省级及省级以上园区等开放平台,平台数量在中西部地区位列前茅,岳阳城陵矶已成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粮食进口指定口岸,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是目前我国境内除上海自贸区以外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资源集约化程度最高、对外向型经济贡献最大的基础平台。同时,还推进了长沙、衡阳、郴州、永州“内陆无水港”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成功举办了湘品进港——湖南名优商品展示月经贸活动、湘台经贸洽谈会等重大经贸合作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湖南的开放度和影响力。
(二)主要问题与障碍
1.湖南外贸依存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进出口贸易占全国比重低。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湖南外贸依存度一直在5%左右徘徊,2013年湖南外贸依存度仅为6.3%,远低于全国48.8%的平均水平,比江西外贸依存度15.9%低9.6个百分点。2007年湖南进出口总额居全国第16位,2013年退至第21位,占全国进出口额比重不到1%,湖南进出口总额在中部几个省份当中排名最后,仅为湖北的65%、安徽的52%、河南的44%,也只有西部地区重庆的36%。省会城市长沙的外贸依存度也只有8.6%,大大低于同处于中部的合肥、南昌、武汉等省会城市。2013年湖南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全国第10位,中部六省第3位,但其进出口总额仅列全国第21位,中部六省第5位;与此同时,利用外资仅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3.3%,占全国比重仅为1.5%;外汇存款余额为22.4亿美元,居全国第22位,贷款余额54.4亿美元,居全国第21位,种种数据表明,湖南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量少,同其他区域相比较差距明显,潜力还有待挖掘。
2.外向型经贸企业主体总量少、龙头企业缺乏。如以省会长沙为例,兼有对外投资贸易的外向型企业有1000家左右,只有四川省会成都市的1/3。湖南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涉及的企业缺乏龙头,带动力不强。2013年我省出口额最大的企业仅15亿美元,而河南湖北省出口额最大的企业分别近300亿美元和50亿美元。据有关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省进出口企业过10亿美元的仅3家,过5亿美元的8家,过1亿美元的26家,尚没有一家过亿美元的商贸流通企业。
3.湖南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空间拓展有限。湖南外资外经外贸主要局限于传统市场区域,以香港为主。发展不够快。以湖南与江西比较为例,论地理区位湖南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应比江西稍占优势,但对东盟的进出口额远低于江西,2013湖南对东盟进出口额2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江西对东盟进出口额6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4%,湖南进出口额仅为江西的34.8%,增幅仅为江西的6.9%。其中湖南对东盟出口额为18.8亿美元,仅为江西对东盟出口额为57.7亿美元的32.6%。 ①
4.是平台承载聚集能力弱。尽管湖南已经拥有了一批从事国际经贸合作的平台,但是这些平台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承载聚集能力弱、投入产出效益低等问题,如2013年全省80个省级以上园区利用外资仅占全省总量的36.6%,有40%的园区利用外资为零,13个国家级园区利用外资仅占全省总量的20.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80个省级以上园区进出口总额仅占全省总量的45%,有30%左右的园区进出口为零,这种迹象表明,平台虽已搭建,但其效应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5.贸易投资环境有待改善。一是对外出口物流成本偏高。我省出口物流费用一般要占到货物价值的10%,而且运费不稳定、不透明,港杂费较多,保税物流中心收费和检验收费标准偏高。同时湖南口岸建设发展滞后,通关通检不够方便快捷。二是投资软环境存在硬伤。在调研座谈中,无论是香港在湖南投资的企业家,还是异地湖南商会回湘投资企业家均反映湖南各地投资环境较差,主要是地方政府诚信不足,招商签约时,拍胸脯承诺各种优惠条款,但具体履约时,承诺兑现难。我们在与省内及香港地区企业家座谈调查中普遍反映投资环境差是湖南的“硬伤”。
三、加快湖南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对策
(一)加强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
建议省委省政府把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路一带”战略的重点,作为经济新常态新阶段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湖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建议省委省政府出台《湖南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指导性意见》明确战略思路、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发展重点、保障措施、主要政策等,要坚持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拓宽开放领域,试行投资负面清单制,对国家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领域,一律对外开放,重点推进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服务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广开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之路,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和居民个人开展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招商引资及投资业务上来。
与此同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在转变职能中提升效能。着力优化政务环境,减少政府管制的事项,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办事环节,积极探索联合审批、在线审批、一站式服务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要增强服务效能,提高服务效率,为广大从事经贸合作的主体提供优质服务。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创新,构建和完善运输大通道、大通关网络
1.呼应“一路一带”战略加快基础建设,在全省范围内构建一个现代化立体的高效综合运输通道网络。加快出省通道建设,加快建设京港澳高速复线、呼和浩特至北海国家高速公路段等项目,修建长沙—永州—北部湾的快速通道,大力开拓钦州港、防城港、新湛江港等新出海口。全面实现高速公路高铁与周边省区连接,建议加快建设湘桂运河,让湖南水路连通珠江和北部湾。加快发展铁海联运,完善与广州、深圳等地的铁海联运专列和“五定班列”的联系配合机制,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进出口物流成本。
2.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构建面向东盟的桂粤港大通关网络。建议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税务等部门加强协作,减少环节,简化手续,提高通关效率。应尽快落实与广西签订大通关协议,推动湘桂口岸合作,构建一次性申报、查验、放行的区域合作快速通关机制。加快铁海联运和粤港澳直通车、无水港建设等。支持湘南三市积极对接东盟自贸区,加快三市公路口岸以及郴州出口农产品集中验放场建设。拓展长沙至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地的国际航线航班,落实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探索快速通关新模式,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
3.打破行政区限制,重点推进岳阳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和湘江沿江港口一体化建设,真正打造通江达海、辐射全省、对接全球的水上和空中通道。建议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利用长沙芙蓉北路延伸到湘阴机遇,将湘江水利枢纽隔开的长沙金霞港与下游湘阴县的深水区的曹溪港统一整合为长沙港,分为南港区与北港区,以适应2000吨级与4000吨级货轮在南北两个港区的对接,以充分发挥两大港区的优势和整体功能,建议金霞港工程的推进重点应放在完善湘阴曹溪港的基础建设上来,并加强两大港区功能的整体优化与协调上来,并与长沙机场临空产业园更好对接,加快各地综合保税区申报进度,大力推进长沙、衡阳、郴州、永州等地的“内陆无水港”建设。
4.扩大通关对接区域。一是将永州建成对接东盟桥头堡,支持永州蓝宁新等加工贸易走廊设立公共保税仓,构建功能完善的通关体系,促进湖南产品更快进入东盟,东盟商品更好进入湖南。二是充分发挥怀化湘黔门户的区位优势,利用沪昆、渝怀、焦柳和怀邵衡等铁路网和沪昆、长吉、邵怀等高速网,提升芷江机场和怀化市的辐射能力,努力建设中部地区对接东南亚的桥头堡。
(三)着力于经贸合作重点突破
1.要做好重点市场突破。在对外投资与劳务输出外经外贸上应进一步重视开拓东盟国家市场,一是这里资源丰富,二是基础设施普遍差,投资需求潜力大,三是商品流通落后,消费品进口需求量大,四是东盟各国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大,与中国经济在结构上互补性强,经贸合作潜力大。五是中国与东盟正开展自贸区建设,经贸合作的宏观政策上利好。中国和东盟各国在自贸区谈判中,在WTO承诺的基础上,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出价、放宽了市场准入。根据服务贸易协议,东盟10国分别在金融、电信、教育、旅游、建筑、医疗等行业,向中国做出了高于WTO的开放承诺。中国也向东盟国家承诺开放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服务共5个部门,放宽设立公司的条件限制。根据投资协议,各方承诺将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投资政策透明度、促进投资便利化、加强投资保护,全面落实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这些都给外来投资者带来更多、更便利、更安全的投资机会。如泰国投资法规法律体系完备,国家对农业、矿业、陶瓷、轻工业、机械设备制造、电子、化工等行业鼓励投资,同时泰国农业、木材、矿产资源丰富,锡矿资源全球第一,是亚洲唯一粮食净出口国和世界五大农产品出口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基础设施与工业品制造都十分落后,中国企业进入机会多。湖南要充分发挥东南亚华人华侨多、华人经济发达的特点,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平台、孟中印缅经济合作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一系列开放合作机制,鼓励省内企业在东盟建设一批产品展销中心、售后服务网络和区域辐射范围大的批发市场,大力拓展与东南亚、中亚、中东等市场潜力广阔的国家的交往。
与此同时,应注重与“一带一路”沿线周边国家和地区、拉美及加勒比海国家、金砖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还应充分利用国家层面的合作交流机制,积极参与中国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合作,稳步推进湖南与相关地区的项目合作,帮助湖南优势产业和技术在俄罗斯拓展市场,开展合作。
2.做好重点产业的突破。一是要紧扣长株潭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将湖南已具优势的杂交水稻产业、长沙工程机械产业、株洲交通动力设备产业、长沙电力智能控制与设备产业、湘潭先进矿山装备产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大其产品向东盟、中亚等“一路一带”沿线国家的扩散与辐射;二是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加强与东盟国家在金融、会展、商贸、电子商务、物流、旅游、法律、培训、管理咨询等产业发展方面的合作;三是加强与东盟国家、中亚等在农产资源、林木资源、矿产资源等产业发展方面的合作。
3.要争取重点经贸合作项目的突破。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在对外引进方面,要坚持务实招商、理性招商,严格招商引资项目筛选,坚持“招商选资”标准,做到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扩大就业,坚决杜绝污染环境的项目。走出去方面,要积极依托东盟、中亚俄罗斯等周边国家资源富集优势,完善对外投资政策措施,鼓励湖南优势企业,如路桥、房建、水电、冶炼等企业开拓市场,要利用我国设立“丝路基金”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机遇,寻求央企湘企联手等合作方式到东盟、中亚国家争取双边合作项目和中国资金援建项目,参与东盟、中亚、南亚国家的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重要资源的开发与承揽重大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争取重点项目落地,并结合出口信贷、对外援助等,带动与物资配套设备供应、建材、劳务出口。同时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在东盟国家办好特色工业园区。
(四)有效利用国内外经贸合作平台
湖南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需要一些平台和载体,从当前国际经贸合作平台建设的一般规律来看,湖南目前要重点利用好的省内外一些经贸合作平台。
1.建设和利用好省外境外构建的东盟经贸合作平台。如设在广西南宁的东盟博览会已举行了11届,大大促进了与中国经贸合作,从2002年到2013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由547.7亿美元增加到4436亿美元,年均增长21.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中国成了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了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外资来源地。2010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建成,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与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至2020年与东盟贸易额要扩展到1万亿美元。湖南与广西毗邻,加之高铁高速全面开通,有一定区位优势,而且有15万多湖南人已在东盟国家经营产业,湖南许多产品在东盟有市场,新加坡与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企业也较早进入湖南投资,因此湖南应加大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一是要积极参与和利用国内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除东盟博览会外,还有派生的中国—东盟商会领袖论坛、中国—东盟投资峰会、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中国—东盟金融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品电信高峰论坛、展销会等平台,应组织湖南企业更多参与。二是积极组织湖南企业参与东盟国家举办的各类商品博览会、展销会,并提高参展的实效,如泰国曼谷的中国进出口商品博览会、越南国际农业展、菲律宾机械电子展等一类展会。三是充分发挥邵商在东盟的营销网络平台及商会及人际关系网络优势,扩大邵阳箱包等传统优势产品在东盟的出口市场规模。四是拓展与广西及东盟的新通道,发展飞地经济,加快经贸物流及投资合作,以迅速改变与东盟经贸合作大大滞后于湖北、江西的局面。
2.继续重视和创新在香港的经贸合作平台。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世界购物天堂、全球第六大外汇市场,沪港通连接了两地股票市场,全球有3600多家公司在香港成立有总部或地区办事处,香港也是湖南走向世界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的窗口、桥梁,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既是湖南传统出口市场也是湖南引进外境外投资最多的地区。香港是湖南与东盟、东北亚、欧美等国联系的主要桥梁。目前,湖南企业在香港开展经贸合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新阶段要借助香港的海外平台,加强与香港官方和民间中介机构合作,在香港或海外举办招商引资及市场开拓活动,深化经贸合作。建议加强与在港湘籍企业家和历届省政协港澳委员的联系,支持三湘公司在香港开拓经营办好在港的湘品展销中心、湘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心、湘菜展示中心,办好湘人、湘企、湘情联谊会,鼓励省内有条件的市县在香港办展销会、洽谈会,创造更多的经贸合作机会。积极筹建湖南境外融资服务中心,努力开辟和扩大港资进入湖南的渠道,促进和推动湖南企业在香港上市融资。
3.利用好国内省内外各种经贸合作平台。一是积极参与北、上、广、深及各大城市举办的国际性、区域性商品、技术成果博览会、展销会、交易洽谈会,推介湖南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宣传;二是积极参加长“三角”“珠三角”及中部地区各种形式的展销会、博览会、经贸合作洽谈会等;三是办好省内一批有影响的经贸合作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力争使一批有影响展会、洽谈会能落户,积极争取一些国家级、国际级重要经贸合作节会在湖南举行,如矿博会、中拉峰会,以此提升湖南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发挥省内各级园区平台的主体作用,各工业或经开、科技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地,要科学规划,完善配套,为扩展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开展提供更多的实务支持,尤其是举行园区招商引资会、参加各种展览会,大力推进园区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五是积极构建与东盟及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的电子商务及网上交易平台,支持企业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手段,降低贸易成本,通过电子商务及网上交易平台巩固发展对东盟的旅游、教育、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加快发展信息服务、通信、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为代表的新兴服务贸易。此外,还应借助国外驻华机构、中国驻外使领馆、国际性研发机构等外交平台和资源,针对湖南社会发展和产业基础,有针对性地为本土企业参与国际经贸合作提供契机。
(五)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开拓策略
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有历史渊源、地缘、资源多元化,文化与宗教差异化,经济发展阶段及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特色和优势不尽相同,我省要认真加以研究,制定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市场开拓策略,重点予以突破。一是差异化合作策略。周边国家和地区国情千差万别,市场条件各不相同,要加强国别研究,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产业,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发展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不同层次的互补分工,要引导企业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特色,选取优势产品,选准目标市场,稳步取得突破。二是以质取胜战略。要着力提高我省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重点培育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陶瓷、烟花爆竹、有色金属、农副产品、小五金出口等若干重点出口商品基地,支持娄底煤机、农机、邵东打火机、五金工具等企业在东盟建立销售联合体。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创湘字号名牌出口商品,使我省出口产品质量、承包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都跃上一个新台阶,在东南亚树立中国湖南企业和湖南产品的良好形象。三是五外联动策略,即全省外贸、外资、外经、外事、外侨联动。首先是外贸和外资、外经联动,在利用外资上注意引进出口型企业来提升对外贸易的规模,在发展对外贸易时注意吸引贸易伙伴来进行投资,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带动设备和原材料出口,以境外办企业来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境外公司的宣传和促进来吸引外商的投资。其次是外事、外侨与外贸、外资、外经联动,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后盾,加强官民协同配合,共同开拓海外市场。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加强外事工作推动双方实质性交往,通过官方往来、民间交往提高文化影响力,间接促进经贸关系发展。
(六)加快转变进出口贸易发展方式
1.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发展。要发挥优势互补的原则,更加注重进出口均衡发展,扩大贸易规模。大力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大自主产品出口力度,尤其是要抓好湖南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如轨道交通设备、工程机械、机电产品、深加工农副产品、烟花鞭炮等特色传统优势产品,扩大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出口,如湖南圣湘生物科技生产的基因诊断设备在东南亚及国外市场就很有竞争力。同时,通过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急需设备,倒逼科技创新,促进出口产品结构转型升级。
2.更加注重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在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湖南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商贸流通、建筑工程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积极发展计算机信息服务、通信、金融、保险、服务外包、物流运输、文化等新兴服务贸易,进一步提高服务贸易在湖南外贸中的比重。尤其要强调的是,要利用国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加快具有比较优势的动漫、影视、出版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出口,如湖南拓维公司的手机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等。
(七)充分发挥各种社会资源、中介组织的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侨联侨胞的作用。据省侨联最新统计,湖南现有海外华侨50余万人,归侨侨眷近60万人,侨务资源全国排名12位,截至2013年底湖南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3410家,合同外资697.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38.5亿美元,其中侨资(含港澳)企业占外资企业总数65%,投资总额占70%,湖南侨胞活跃在世界经贸领域,已经积淀了一定的社会资源,如在泰国有十多万湖南人。二是加强与港澳台同胞及港澳台湖南乡友的联系,我省历届政协委员中有一批港澳委员,有的在湖南有投资项目或经贸合作项目,且在港、澳、台地区湖南籍乡友较多,如香港就有20多万湖南人,台湾地区的湖南人也不少,要充分依托、借助有影响的商协会等中介组织、驻外商务机构、境外投资中介机构等,加强和他们的联系,让更多港澳台同胞关心、支持和参与湖南经贸合作上来。三是充分发挥异地和境外湖南商会、联谊会、老乡会的联络作用,大力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针对湖南社会发展和产业基础,利用异地商会、海外等搭建的沟通平台,密切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凝聚在省外的湖南乡亲和关心湖南发展的人士,推动世界了解湖南,促进湖南的开放型经济发展。
(八)加强对经贸合作的政策支持
1.出台具体配套政策。目前,国内一些省份已经明确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实施意见,湖南应顺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大潮流,抓紧制定呼应“一带一路”进一步发展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具体政策,提出近期发展重点,统筹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方式,加大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专项资金规模,各市州要根据自身实际,做好各市州的开放型经济专项资金,以此健全国家、省、市甚至县四级政策支持体系,如长沙市作为省会城市,可以参考中部地区的武汉、合肥、南昌等省市的做法,设立1000万~3000万专项资金扶持开放型经济发展。
2.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湖南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需要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体制机制,加强商贸、科技、文化、教育、旅游、金融等部门之间政策、资源的统筹协调,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会商制度,形成开放合力,不断提高外经贸合作水平。
3.缓解发展环境的瓶颈制约。一方面为缓解投融资制约,要鼓励金融服务体系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信贷体系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最大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大力降低流通成本,2013年湖南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约为19%,大大高于全国17%左右的平均水平。要通过减少进口关税保证金、加快出口退税速度、推进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提高信保补贴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帮助企业降低流通成本。
注 释:
①资料来源:湖南省商务厅汇报2014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