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对策

2015-04-10唐晓英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感责任

摘要:人类的教育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必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代中国大学教育面对的是95后,而95后生长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时期,享受着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的倍加关爱,他们在思想上、行为方式上、心理上、人格上、价值观上具有浓郁的时代特性,有着许多优秀的特质,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代缺陷。本文对95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研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及途径选择。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94(2015)05-0087-04

收稿日期:2015-07-15

作者简介:唐晓英(1964-),女,四川泸县人,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哲学。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作出了新的阐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1]美国前耶鲁大学校长小贝诺?施密德特认为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解放人的个性,培养人的独立精神,增强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人更乐意与他人合作,更易于与他人心息相通,使学生充满历史感,尊重进化思想。

1 关于责任、责任感与社会责任

什么是责任?田秀云在《当代社会责任伦理》中定义为:责任是指与某种特定的社会角色或机构相联系的职责,指分内应做之事或没有做好分内应做之事而应承担的否定后果。 [2]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时无所谓的。 [3]从以上可知: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只要你是人便肩负职责和任务,这就是责任。

什么是责任感?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责任感与一般的心理情感所不同的是,它属于社会道德心理的范畴,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对“责任”有不同的理解,据调查,有52%的大学生认为我们作为学生的责任就是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同学;26%的大学生认为责任就是认真完成学业;22%的大学生认为责任就是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有责任感,但是对“责任”缺乏完整而准确的认识。

什么是社会责任感?谢伟华在《社会责任感与大学生成才》中指出:社会责任感是为了社会的有序运行、良好发展,社会个体应履行的各种义务和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4]陆军恒在《培养社会责任意识》中认为:社会责任意识是社会成员对自己所应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自觉意识,它要求社会成员除了对自身负责外,还必须对他所处的集体及社会负责,正确处理与集体、社会、他人的关系。 [5]赵大奎、张大均在《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研究现状》中,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将社会责任心定义为:个人积极主动的履行社会道德职责和义务的个体心理品质。 [6]因此,所谓社会责任感,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每个人应该尽和必须尽的伦理关怀的一种义务或者是一个人对自己、家庭、特定群体、自然界和社会主动发挥积极作用的精神。对自己的责任意识称为自我责任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称为家庭责任感、对群体的责任意识称为群体责任感、对企业的责任意识称为企业责任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意识称为历史使命感。据调查:有65%的学生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72%的学生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60%的学生非常愿意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弱病残幼孕有67%的学生会主动让座。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正义感、同情心以及与之相对的社会责任感。

2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原因分析

柴秀青在《试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及强化的路径》中指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存在以下表现:轻理想追求、重物质实惠;轻社会本位,重个体本位;轻社会责任、重自我实现。 [7]袁雅莎在《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弱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个人轻社会;重个人需求轻社会需求;重功利轻道义;重索取轻奉献;重物质需要的满足轻精神境界的升华。 [8]根据调查研究,我们对95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第一、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不高、社会角色迷惘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所谓自我认识是指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知与评价,是基于对自我有关属性的认知和在此基础上所作出的价值判断。所谓社会角色是指某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占有适当的位置以及与社会地位、身份相应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低,特别是对自身的社会角色认识不够,因而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譬如:在“你是否认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的调查题中,有31的学生认为对父母、家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对国家民族的事责任不大;甚至有4%的学生认为国家、民族的事与我无完全关;有3%的同学对国家遭遇困难持无所谓的态度;有2%的同学面对同胞遭遇大灾难漠不关心。

第二、绝对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甚至缺乏对父母的基本理解与关怀。95后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社会更加多元和极度开放的时代,他们早已不是生活在玻璃瓶的瓷娃娃,来自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西方价值观的影响,有的学生个人主义泛滥,把个人利益、家庭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之上。另外,父母包揽一切的家庭教育模式使中国的孩子习惯性的把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只知道接受,不懂得付出,使大学生们从小就淡化了责任意识,缺乏责任感。譬如:据调查有25%的学生并不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甚至有3%的学生根本不关心国家利益。有的学生不仅漠视国家、社会甚至漠视父母,把父母对他的付出看作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缺乏对父母基本的理解和关怀,总是想方设法满足自己感官的快乐和无穷无尽的欲望。

第三、在爱情、婚姻观中责任感缺失: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恋爱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时期,再加上学业较轻松,时间充裕,大学生恋爱就成了大学校园的一道风景线。但是,有的大学生谈恋爱,只是为了追求新鲜感和刺激感从而把恋爱作为一种“潮流”;有的只是盲目跟风,觉得在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很没面子;有的是因为无聊空虚,无所事事,所以找个人来打发寂寞;甚至有的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单纯的“性行为”,只是为了满足性需要等等。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都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这也是导致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一个方面。譬如:据调查,有20%的学生恋爱是受周围同学影响,亦步亦趋,盲目跟风;有10%的学生特别是男生恋爱是因为性生理需要;9%的学生恋爱是因为弥补空虚、打发无聊的需要。

第四、职业责任感淡薄,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由于大学生的就业观受其价值观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择业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表现在:很多大学生不愿去条件较艰苦的地方或基层工作,非大城市或工资高、待遇好的工作不做,很难服从社会需要;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一旦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薪酬待遇更高的工作时就会马上离开原公司,不断更换职业或跳槽,完全不顾公司或企业的利益。譬如:在调查题目,有一题是对大连市公共汽车联营公司702路422号双层巴士司机黄志全的行为的评价,有三个选项:对人民生命高度负责;对国家财产的强烈责任感;人之将死,管那么多干嘛。据调查:其中有10%的同学选择的是人之将死,管那么多干嘛!这说明有的大学生对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没有责任感,也缺乏敬业精神。另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2%的学生赞成签了就业协议不履行的行为。

第五、对他人责任感的缺失,没有爱心,也不懂得感恩。由于95后大学生部分是独子,习惯了父母、家庭、他人和社会对他的付出及关爱,从小缺乏责任和感恩教育,因此,有部分大学生漠视老师、同学、漠视一切;有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选择忽略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利益。据调查:有50%的学生表示看到老人摔到会选择犹豫,看看再作决定;有30%的学生则表示看到老人摔到不会扶,只有20%的学生选择毫不犹豫地扶;另外,据调查有22%的学生赞成助学贷款的学生毕业后不还贷或者不按时还贷。有的学生把国家、社会、学校、他人对他的帮助看成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地接受各种困难补助金甚至编造虚假材料骗取困难补助金,不懂得感恩,不懂得付出,没有责任心!譬如:据调查有12%的学生不愿意成为青年志愿者,更不愿意参加青年志愿者的活动。

3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途径选择

3.1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是增强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前提

其实,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必须从小做起,学生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建立也不可能一躇而就,它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过程。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形的重要时期,因此,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是增强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最后机会。今天,中华民族正在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当代大学生作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接班人和生力军,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材中有“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专门内容,这说明国家特别重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培育。为了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命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容是什么?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可能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现实基础和条件是什么?实现中国梦面临的困难和希望是什么?谁来实现中国梦?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学习,我发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了进一步增强。

3.2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是激发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础

95后大学生生活在资讯发达的时代,他们接受信息、知识和思想的途径非常方便快捷,其选择更加多样化,对老师、家长的话不再盲从,枯燥的说教或者高压似的灌输只会导致大学生的反感和抵触。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老师必须是有高度责任感的人,老师必须以对学生、家长、企业、社会高度负责任的精神打动和感染学生,从教学形式到内容不断创新去吸引和雕刻学生。另外,最关键的是高校教育宗旨不能有偏差,大学不是靠人头计算利润的企业,大学校长不是企业家,大学老师不是追名逐利的商人,大学讲台不是老师胡口的工具,如果高校不崇尚文化、学术、真理,不追求社会责任,那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不能担当使命。

3.3加强制度建设是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保证

无论是社会和学校都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保证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譬如:加拿大的义工制度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很有借鉴作用。加拿大的高校把高中时期的义工经历作为是否录取的重要依据;加拿大的高校制定了形式多样的义工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做义工;加拿大高校的社团活动是义工们的广阔舞台,义工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生力军。同时,加拿大的社会普遍重视义工,形成了人人争做义工的社会风尚;加拿大的企业在招用新员工时以特别注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义工经历和其他社会服务经历。虽然我们国家也有志愿者行动,但是志愿者活动没有制度保证或者制度不完善,也没有形成社会、企业和学校共振和联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育仅靠“两课”的教育以及做学生工作的老师的努力是没法完成的,必须制度化。只有制度化才能保证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

3.4社会实践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根本途径

知行统一既是教学理念,又是教学艺术,更是学习方法。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仅仅依靠思想灌输、理论传授、课堂教育和校园活动是很有限的,这些能让学生改变一时却很难坚持一世,而社会实践能从灵魂深处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产生震撼力。2009年的暑期,我们带学生去了2008年汶川地震灾区,感受灾区人民的苦难,灾后重建的困难,明白了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而13亿中国人的凝聚力是不可战胜的,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是不可推卸的!2015年暑期,我们去云南威信做社会调研,参观了当年红军扎西会议旧址和扎西会议纪念馆,扎西会议是对遵义会议的决定的具体实施,是挽救中国革命至关重要的一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次调研,我们更详尽地了解了那段历史,也更加明白今天中国的来之不易,也更坚定了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自己、认同社会角色、明确社会责任的前提,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同党和祖国的基础,是大学生把社会责任意识转化为社会责任行为的有效渠道。

4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外在条件

家庭教育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起点,父母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永远比学校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深刻。如果父母是对家庭、工作、社会有责任感的人,那对其孩子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托尔斯泰曾说:“全部的教育,或者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社会环境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条件,特别是社会导向和主流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巨大。作为高校“两课”教师,我深刻地意识到“校园五天挡不住社会两天”,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消极的价值观时影响着学生,削弱学校教育的力量,有时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显得特别苍白!另外,我们要健全就业机制,改革人才招聘标准,把大学生的社会服务、志愿行为与就业挂钩,使大学生有社会归属感,并且自觉地把社会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统一起来,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这样的存在于学生心中的并切实践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不虚无和空洞!

5 结束语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一代人的社会责任感的强弱与国家的兴衰成败紧密相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而责任感、使命感教育也是高等教育不可缺的内容之一。撰写该文的时候恰逢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发生,面对消防官兵的英勇牺牲,人们不禁在问:“明知回不来,为什么他们还要去?”年轻的消防官兵们用行动诠释了责任和使命的深刻含义,我们为年轻生命的离开而深感痛心的同时,也为他们为了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视死如归的行为深深感动。曾几何时,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说80后是跨掉的一代,90后是自私的一代,可每当国家有难的时候,我们总看到80后的坚强,90后的勇敢,他们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个人生命安全的选择之间彰显了责任和使命的神圣!因此,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是高等教育之根本!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责任感责任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期望嘱托责任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