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函谷关镇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2015-04-10◎程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函谷关民俗文化古镇

◎程 丽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一、函谷关镇的历史考证

函谷关位于豫秦晋三省交界的古桃林塞,距离今灵宝市区东北15公里,是古代通洛阳、达长安、连京都、接帝畿(读音ji,国都附近的地方)的咽喉要道,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不仅是因为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克”的战略地位,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它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交通枢纽。因此,历史上为帝为王者,无不把它看作天险并以重兵把守,以求江山稳固、经济繁荣和天下太平。

桃林古塞之“塞”(读音sai),在《汉语成语词典》中解释为“可作屏障的险要地方”,在险要的桃林塞设关置隘,是古时候国家的防守大事。古代城关一体,有“关”的地方就又“城”,镇守边关也暗含了镇守边城这重意思。但古代的“城”又不同于现代的“城”,论其规模也不过如同现代的“镇”,那时的“城”和“镇”是一回事,桃林古塞上的古城也曾经关城高耸,往来店铺林立,这些在一些古代文献中都有所记载,如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灵宝县,本秦桃林县,汉为弘农县北。按汉县在今县西南十一里,函谷故关城是也。”“引晋《地道记》云:汉弘农本函谷关……其城北带河,南依山,周回五里四十步,高二丈。”说明函谷关古时确有其城,而且这座城镇还具有一定的规模。

作为关城,古函谷关在历史上起过重要的军事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作为官府管理地方事物的行政功能以及作为官府治所之时促进这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1]因为发展军事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关”和“城”唇齿相依、情同手足、骨肉相连。南朝宋范晔编撰的《后汉书》记述“弘农,故秦函谷关。”唐李吉甫著写的《元和郡县志》也说“秦函谷关城,汉弘农县也。”前面所言,“汉元鼎四年,在函谷关置弘农郡,与弘农县合治,领十一县。”这一切无不说明函谷关除了防御功能,曾经还是历史上权及十余县的郡县制所,就相当于现在的省政府所在地。据此推断,作为曾经的省城,函谷关必定有过非常宏大的城郭建设。

二、函谷关镇发展现状

(一)函谷关景区发展现状

1.函谷关景区扩建已初具规模

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扩建工程,是河南省政府确定的“8511”工程,也是三门峡市和灵宝市的重点工程项目,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扩建工程分为弘农涧河函谷关段河道治理与景观建设两大部分,主要包括百万平方米的太极圣湖工程、天下第一书的“道德天书”工程、以老子圣像为主题的老子广场工程和核心景区景观提升工程等,工程直接投资约5.89亿元,占地18平方公里,通过建设,扩建景区的轮廓已渐见雏形。

2.景区内配套基础设施处于起步阶段

景区总占地2858亩,景区内现有电瓶车6辆,基本满足景区内游客的需求,保证了游客在景区的游览畅通,但在旅游旺季,仍然不乏出现游客扎堆等车的情况。景区内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游客在景区内不能就近找到餐饮场所,这给游客造成了不便,也决定了游客在景区逗留时间不超过半天。这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另外景区的旅游购物品几乎是空白,游客到景区只能进行游览,然而没有相关的旅游纪念品等特色的景区旅游购物品,对游客来讲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2]

3.函谷关文化产业园项目已经启动

函谷关文化产业园项目是以函谷关老子文化为核心,打造集文化体验、文化观光、文化教育、养生度假、休闲运动等功能为一体,以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为主体,联动养生养老产业、房地产业、休闲农业、户外运动业一同发展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灵宝市作为中国金矿资源大县,矿业经济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总产值达341.5亿元,经过多年发展也和世界众多资源型城市一样,面临着“资源的诅咒”,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转型的迫切需求,而这一项目的启动,正是切合古镇发展需求,世界经验表明,很多资源型城市转型,都将旅游业、文化创意业作为抓手,灵宝拥有丰富的文化与旅游资源,以文化旅游产业促城市转型成为不二之选。

(二)古镇发展现状

目前,古镇已经根据函谷关景区的总体规划,成立了灵宝市函谷关古镇开发指挥部,这是灵宝市政府为开发函谷关古镇而成立的组织机构。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所制定的《灵宝市函谷关古镇一期修建性详细规划》将古镇定位为:景区的现代功能服务区、老子文化的传承区、民俗文化的展示区、休闲养生的高端生态宜居区,以道家文化为核心,集商业服务、休闲养生、会议中心、最佳人居为一体,弥补函谷关历史文化风景旅游区吃、住、行、购、娱乐等方面的不足,二者相互支撑,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老子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区。

三、函谷关镇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总体发展思路不明确

函谷关镇因有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函谷关)而闻名天下,然而其最辉煌的时期,却是离现代社会较久远的冷兵器时代,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其历史以及军事地位的不断下降,函谷关镇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退出了历史舞台,在长期的发展中,函谷关镇把农业作为村镇的支柱产业,然而现在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村镇的龙头产业其政府和村民还对此有疑问,因此,函谷关镇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是困扰政府主管部门的问题,其总体发展思路也摇摆不定,制约了古镇的发展。

(二)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

三门峡政府采取设置景区独立机构,其隶属于三门峡市政府,在级别上和函谷关政府是平级单位,由于函谷关知名度较高,同时景区是三门峡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名片,对其各方面都有所侧重,扶持其发展,因此,景区的发展要远远快于函谷关镇的发展,而两者在政府决策方面也缺乏沟通,造成各自为政的局面,不利于历史文化名镇的建设。

(三)历史遗存数量少,游客体验性差

函谷关镇由于景区知名度较高,游客普遍心理预期较高,很多海内外游客大多都是慕名而来,然而由于年代久远,留存于世的历史遗存数量极少,游客所能看到的仅仅是一些仿制的古建筑和新建的建筑,听一些传说和故事,这与其较高的心理预期相差很大,其参与性和体验性都不能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因此,游客普遍反映到古镇游玩价值不大。

四、函谷关镇旅游开发策略

(一)着眼大局,树立“大旅游”的战略思想

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的“四大一高”战略,提出以大旅游为平台,扩大城市的对外影响,重点打造包括灵宝函谷关景区在内的精品景区,形成以“沿黄生态旅游经济带”为辐射带的精品旅游线路,精心打造“老子文化产业园”以及“函谷关文化产业园”。河南省本身就是文化旅游大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而函谷关古镇旅游资源在这些旅游资源当中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古镇旅游资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河南省的其他文化旅游资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这就要求旅游管理部门站在战略的高度,使函谷关古镇旅游资源融入河南省文化旅游这个大圈子,另一方面面向全球华人向他们敞开怀抱,这样既吸引了客源又让“道家之源”把老子的思想发扬光大。

(二)开发有品位、上档次、能够吸引人的函谷关古镇街区

我们要想使游客到古镇游览时时时处处感受到古镇的历史文化,不能仅仅靠盲目的扩建、修建现代化的公园,增加游乐项目,也绝不仅仅是让游客欣赏古镇的优美风景,这样就失去了古镇应有的传达给游客的历史文化信息。因此在进行开发古镇旅游资源时,应该首先确定古镇的特色。[3]古镇的特色是历史形成的,在保护和发展中就要以这些特色为中心,努力提高这些特色的品位、档次,让她熠熠生辉,让她留给游客久久难忘的美好印象,函谷关镇依关而建,因此其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军事性的特点,可以按照“整旧如故”的原则,恢复函谷关古镇在冷兵器时代的建筑风貌,使游客感受到浓浓的军事文化氛围。同时这里还是“道家之源”,因此,宗教文化又是其另一大特色,在进行古镇风貌恢复时,都尽量保留这些古镇特色,做好产品开发,使游客感受不一样的古镇风貌,流连忘返。

(三)做好城镇恢复规划工作,大力发展观光农业

古镇的恢复不能一味的乱拆乱建,所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反复论证,最终我们恢复的古镇不光是游客体验历史文化、探古寻幽的好去处,更是游客欣赏民俗风情、亲近自然生态的乐园。把这里打造成为“世外桃源”,为到这里游览的游客提供“行、游、住、吃、购、娱”一条龙特色服务,成为合家休闲度假的“人间天堂”。函谷关镇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基本条件,这里有闻名中外的灵宝苹果、大枣等,再加上这些年古镇在樱桃、桃、杏等经济作物种植方面的大力扶持和发展,已经逐步形成规模,接下来可以进一步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游客一年四季到古镇来游玩都可以领略到不同的风景和体验,真正使游客把古镇作为合家出游的不二之选。

(四)积极申报国家以及省、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为保护这些民间瑰宝,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申报国家文化遗产。古镇的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审批之后,就要进行合理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还有民间传说、庙会、曲艺、饮食以及民间艺术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积极申报,以此来带动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让我们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扬。

(五)设立民俗文化体验主题公园

古镇地处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的地方,其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吸取了各家所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如灵宝剪纸就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已经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而灵宝剪纸更是把这一民间艺术推向了艺术的顶峰。

同时,古镇还有道情皮影戏、面塑、高跷、锣鼓、戏曲等多种形式的民间艺术,他们活跃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散发着熠熠生辉的独特魅力,这些都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由于时间的沉淀而保存下来的瑰宝,然而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宝贵的民间民俗文化遗产逐渐被淡忘、被忽略、被毁坏,有的甚至已经灭绝了。因此,古镇在开发过程中急需挖掘这些宝贵的民俗文化,使之得到传承和发扬,给我们的子孙留下一笔笔宝贵的遗产和财富。

当前一些主题公园之所以能获得巨大的成功,就在于在开发过程中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游客积极参与其中,这样做既得到休闲又获得娱乐,可谓一举多得。在古镇的民俗文化开发过程也可以借鉴这些理念,可以专门设立刺绣、道情皮影戏、面塑制作馆,请一些文化内涵深厚、制作工艺高超的民间艺术家亲自传授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遇到那些对民俗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可以教他们一些简单的制作方法。开展参与性活动的同时在导游系统、购物系统、表演系统等方面也要得以强化。增强互动性内容以满足游客“参与式,体验式”的要求,使游客身心得到放松,生活理念得到升华。

(六)制作宣传资料,开发旅游纪念品,做好市场营销

印制和制作各种宣传函谷关古镇的宣传画册和光碟,印制一些大型画册,制作宣传片,投放在中央电视台的宣传平台,开通网络对外宣传平台,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旅游、投资指南、政务动态、信息服务等多视角对函谷关古镇旅游文化进行全方位介绍,同时积极开发高品质、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唐寅的《函谷雪霁图》的纪念版,历朝历代著名诗人关于古镇的诗词集,古镇名人的玩偶摆件,古镇出土文物的仿制品,古镇代表性建筑如函谷关楼建筑模型等一系列的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真正使游客把对古镇的喜爱之情通过旅游纪念品带回家。

[1]邵文杰.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河南省志·文物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2]王啼.论“大众旅游”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J].社会科学家,2002(11).

[3]章采烈.中国历史古迹特色旅游[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函谷关民俗文化古镇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新莽时期“函谷关门”画像砖研究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睢宁九女墩汉墓“老子西出函谷关图”考
汉函谷关遗址考古 千年古关露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