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契合与共生:文化软实力语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2015-04-09张瑞敏牛余凤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实力政治思想

张瑞敏,牛余凤,苏 琳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契合与共生:文化软实力语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张瑞敏,牛余凤,苏 琳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的文化教育活动,本身具有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它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相互契合,共生发展。目前,在国内外新形势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其价值认识和引导作用都面临现实困境。在文化软实力语境下,探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着力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等,这既是其自身的责任与使命,也是发展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任务。

文化软实力;思想政治教育;现实路径

一个国家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就败[1]25。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更加紧迫。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文化之成为软实力的一切要素,都只有通过具有相应素质的“人”才能得以点活,成为有效的要素。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育人、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活动,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责无旁贷。

一、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1.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软实力”是相对于一国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而言的“第三维”实力。哈佛大学政治学学者Joseph S.Nye Jr.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了“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将“软实力”阐述为“通过吸引而非强制或利诱来达到目标的能力”,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是其主要构成和来源。

我国对“软实力”的研究也日益广泛,随着文化在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日渐显著,我党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并在软实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指出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并对文化软实力的科学内涵作了深入分析。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由文化在国家内部形成的民族凝聚力和对世界他国形成的吸引力两部分构成的,并非所有的文化都能形成文化软实力,只有那些先进的、有生命力的文化才能构成真正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体现在政治层面,就是一个政党倡导的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创新力;体现在国家层面,就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竞争力;体现在民众层面,就是一个国家民众的民族精神与人格类型的进步性;此外,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还体现在公民个体素质以及国家之间的文化比较优势上。

2.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意义。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其意义在于:一是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内在要求。首先,文化是国家的精神实力,文化软实力突出地表现为民族凝聚力,而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软要素当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是综合国力增强的力量源泉。其次,一国的综合国力由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组成,二者缺一不可。文化软实力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硬实力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发展软实力可以激活硬实力的发展,并为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3]。进而把文化软实力有效的转化为硬实力,成为综合国力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推动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二是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有效保障。当前的国际竞争,已经从以往单纯的经济实力的较量,转变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竞争;竞争方式也从武力征服转变为文武并用,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尤其注重精神文化产品竞争和文化输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可以使我国的文化走向世界,扩大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以有效保障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三是提升文化软实力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题中之义。文化软实力建设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作支撑,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源泉,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助于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对其在当代的消解和弱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西方意识形态大肆入侵,对我国的文化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就必须立足于文化自觉,担负民族使命。提升文化软实力,对推动我国和平发展,提高民族凝聚力以及全民素质也至关重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4]50。它的本质规定在于其意识形态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日益多样化、开放性的社会环境,具有社会性和普遍性的一面,维系着一个社会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由于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有所不同。随着我国社会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党和国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并以此作为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整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5]661。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其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导向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主要有理想信念导向、奋斗目标导向和行为方式导向,这是其他任何教育都无法替代的功能。保证功能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它通过政治共识性、思想一致性和行动统一性来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育人功能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它通过培养、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来实现,是对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运用。开发功能是育人功能的延伸,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掘人的内在潜能,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新发展。

一般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或肯定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主要表现在主导政治方向、转化精神动力、开发个体人格以及规范协调行为,并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延伸至网络领域、生活领域和环境领域。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个体的内在价值,对个体全面素质的塑造及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人文等多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在社会领域的延伸和验证。

2.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文化软实力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文化软实力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文化软实力的基础,这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之所在,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精髓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此可见,文化软实力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相互契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一部分。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和政党政治理念的传达工具和理论宣传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之一在于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扩大政治认同;营造舆论氛围,引导政治行为等。这本身就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一项任务,是执政党巩固政治地位的重要途径。综上看来,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途径和手段很多,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拥有其他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文化的核心是意识形态,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相契合,意识形态在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制约着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规范着文化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对整个文化系统具有支配作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支配手段。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引导功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格局下,人们的思想呈现多元化趋势,尤其是广大青年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做引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青年学生的价值引导作用更为重要和突出,它可以通过自身的引导功能,保障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责任和担当,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开辟一条道路。再次,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对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进行传播,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有维护和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义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识别各种社会思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而有效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坚实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全力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它能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在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其强大的精神动力,它能够增强党和国家的凝聚力,统一思想,激发人们的积极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民心,让人们意识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意义所在,自觉担当责任,以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为我国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培育了人才队伍,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保障了人才强国战略的有效实施。此外,合理的文化机制体制,是我国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为文化生产力的大发展提供了契机,有利于保持文化的创新性和先进性,从而助力构建合理的文化机制体制,增强文化软实力。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由于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日益紧迫,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但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对文化软实力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寻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

1.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一是多元化社会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挑战。随着全球化以及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受到极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个体多元价值取向之间的张力日益凸显,思想政治教育所主导的价值观以及政治认同遭到严重冲击。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及价值推演,消解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导向,不断“窄化”主流价值观念的生存空间。文化的多元化和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干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引导,容易造成社会恐慌和信任危机。这些无疑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导致文化吸引力下降。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严重不足,致使其文化吸引力下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空泛,存在与社会现实问题脱节的现象。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缺乏创新,没有真正做到与时俱进;随着新媒体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手段未能及时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依然存在,与人的发展需要未能同步;师资力量建设滞后,我国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无法适应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迫切要求。这些都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的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其应有的效果,就很难形成强大的文化吸引力。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优秀文化的缺失导致文化影响力受损。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存之根、力量之源,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发展,都离不开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6]。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上创造过辉煌成就,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增强我国文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不足,对盲目崇拜西方的异质文化,本末倒置的现象应对乏力。如果对本国的民族文化都是一种漠视和淡化的态度,更无从谈起对他国的吸引和影响。

2.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一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面临挑战,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大势所趋。当今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处于现实和虚拟两重环境之中,不仅要优化现实环境,还要净化虚拟阵地。人具有社会属性,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能够推动人的健康发展,对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和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社会文化事业,建设和管理文化市场,保持其良好运行,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健康文化的培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校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文化环境的好坏对高校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凝聚人心、激励斗志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此外,新媒体的广泛发展和应用,为不良思潮的传播开辟了新的道路,基于新媒体传播的隐蔽性、即时性、信息量大等特点,人们对信息的辨别能力降低,造成社会舆论的盲目性,从而威胁着思想政治教育。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环境,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纯洁性和纯粹性的必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好坏,关系到其效果的成败,关系到人们价值取向的正误、精神动力的大小、民族凝聚力的强弱,只有切实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才能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蚀,确保一元价值的主体地位,从而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保驾护航。

二是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并存,先进文化与腐朽文化同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共生。目前,西方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中国传统文化却被束之高阁。更有甚者,一部分人认为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大肆宣扬和推崇西方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并自觉承担起继承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7]。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教育,并赋予优秀元素以时代意蕴,可以增强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其精神动力,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从而更好的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三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是不容争辩的事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是导致其实效性不足的基本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是人类行为与动机的基础,人的一切行为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只有满足人的现实需要,才能够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需要也在不断发展,这就要求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时俱进,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补充、创新和完善。在新媒体环境下,挖掘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契合人们的兴趣,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利用各种文化载体以渗透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只有付诸实践才有价值,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重灌输轻实践的观念,以平等对话和人人参与的方式获得民众的真心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只有达到它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才能完成其责任和担当,有效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总之,文化软实力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提升文化软实力,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推动力。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导致其实效性不足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现实情况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极为不利。基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迫切要求,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助推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最终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1]张国祚.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要论选:第1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07-10-26].http://news.sina.com.cn/c/2007-10-26/102412791115s.shtml.

[4]张耀灿,郑永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6]段辉琴,陆俊.从文化软实力视角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4(11).

[7]连辑.以科学方法推进公民道德建设[N].人民日报,2012-12-18(07).

Conjunction and Symbiosis: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Soft Power

ZHANG Ruimin,NIU Yufeng,SU Lin
(College of Marxism,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271018,China)

As the cul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 activitie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self has the value of cultural soft power;it fits with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construction,and develops symbiotically.At present,under the new situa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many problems in our country,its value understanding and guiding function both encounter realistic difficulties.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soft power,exploring the path which can enhance the actu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focusing on optimiz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improving the actu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tc.which are not only its own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but also the strategic task of developing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cultural soft power;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ality path

D64

A

1009-4326(2015)03-0108-04

(责任编辑 王爱玲)

2015-04-01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实践定位与培养模式研究”(SDY12106)的阶段性成果

张瑞敏(1988-),女,河南开封人,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5.03.030

猜你喜欢

实力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软实力致胜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实力抢镜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