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国际税收研究的路径

2015-04-09高敏

税收征纳 2015年10期
关键词:征管常态税收

高敏

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的经济也进行着关联性的调整,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因此,国际税收理论的研究应当站在国家的高度,围绕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紧密跟踪国际经济及国际税收的变化,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发展利益的国际税收新的观点、理论、制度和措施。

一、国际税收研究的趋势

国际税收伴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我国的国际税收理论研究也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需要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国际税收问题,于2014年澳大利亚G20领导人峰会上专门指出:“加强全球税收合作,打击国际逃避税,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际提高税收征管能力。”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全球经济共同治理,参与和影响国际税收规则的变革,提出体现公平与共享的国际税收的新理念、新倡议,与国际社会平等商议共同制定国际税收新制度。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的常态化,是国际税收研究的时代背景和基点。

纵观我国的国际税收理论研究的道路,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介绍、遵从世界贸易规则,到当下参与国际税收“游戏规则”的讨论,始终贯穿着与国际税收接轨。从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国际税收经验,招商引资,引导中国企业“走出去”,服务经济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等。包括调动中央和地方政府两方面的积极性上实行分税制改革20年来,我国地方税体系日趋形成,对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经济的高度开放不仅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为世界经济创造的成果,却没有获得公平的共享,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受到侵害。其主要原因除了国际经济贸易规则不公平,就是我国缺乏国际税收的制度制定权和话语权。

应该看到,国际税收研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总体上是被动的应对,研究的层次和水平不高。当前国际税收研究的现状是:题目大而多,内容翔实少;引用照搬多,创新办法少;提出原则多,问题解决少。主要原因是:对国际税收的规则和问题缺乏深刻的把握与分析,对新经济业态及国际经济发展现状不了解,税收思维仍旧是传统的习惯方式。税收观念的固化使国际税收研究难以形成良好的氛围,再则是受制于国际税收信息匮乏,国际税收专业知识和专业人才的缺乏,国际税收研究缺乏基本的条件。

二、国际税收研究的方向

在国际税收规则重塑的大背景下,表现出四个方面的新动向。首先,在维护国家税收权益方面,发展中国家要求本国的利益与发达国家的利益得到同等的尊重与维护。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更关注的所得来源国的税基侵蚀问题,发展中国家税基侵蚀问题已经融入到发达国家关注的税收流失问题的讨论之中,反避税的重点从避免“双重征税”到避免“双重不征税”的转变等,发达国家垄断国际税收规则制定权和国际税收权益的体制不复存在。其次,在国际税收合作方面,从务虚的理论指导向实体的税制协调方向转变。过去以“税收协定范本”进行理论式指导,现在重视和推行《多边征管互助公约》、“xx行动计划”,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相互依赖、国际税收相互协调、配合。第三,在税收分配原则方面,开始关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并重。虚拟经济以无形资产和数字经济发展为标志,互联网颠覆式地改变企业集团的运营方式,并不断地产生新的经济业态。虚拟经济的生产活动和消费行为因不受国界的限制,引申出税收管辖权问题,生产地与所得来源地相结合的研究在考虑的范围。第四,在国际税收制度方面,重视吸引资本输入与资本输出并举。这是世界贸易发展的共识,更是新常态下我国选择经济发展的道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国家间的合作会极大地促进经济国际的深度融合,经营的资本、主体、方式和成果更加国际化,由此而产生的利益的分配也会更加国际化,国际税收的博弈随之扩大和频繁。在税源日趋国际化的新常态下,我国税收制度的布局应当是统筹国内国际税收,加快推进新一轮税收制度的改革,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发展利益的国际税收制度。

国际税收研究要以新常态下出现的新问题为研究对象,认真把握国家发展的战略和方针,对世界经济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国际税收理论研究,实现新常态下国际税收在理论上的新突破。着力收集有关国际税收信息,拓展国际税收研究的平台,对世界发达经济体的国际税收管理的制度,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通过严密的论证,提出国际税收新的概念、新的原则和新的制度体系。按照国家对国际税收的统一部署抓落实,增强国际税收管理组织的协调能力和创新活力,借鉴国际惯例和先进经验,创新国际税收信息资源共享和征管方式,将制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税收治理能力,形成现实的税收经济效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地方税体系是相对于中央税体系而言的,包括地方税制、税收规模、征收管理、司法保障以及地方税理论等要素。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国家都有数据显示,地方税占比往往较高。不少国家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经济迅速发展的经验,重要一条就有充分地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地方税体系的完善是新常态下国际税收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我国向国际税收规则的重塑以及世界经济发展提供的创新思路和经验。

三、国际税收研究的路径

(一)国际税收研究应当以国家利益为基点

国际税收的实质是国家主权和利益。国际税收研究者应当面对国际经济的复杂多变博弈加剧,为国而谋,精深研究,推出成果。第一,抓住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式、格局、治理规则变化的机遇。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催生国际税收规则的改革,为我国提供了参与制定国际税收规则的机遇。利用国际经济博弈变化的局势,形成有利于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国际税收规则,对于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税收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的税收管辖权,保障国家经济利益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税源日趋国际化既“倒逼”国内税法调整,同时也提供了完善我国税收制度的机遇。第二,善于利用国际税收的基本原则,寻求与发达经济体平等的税收权利。国际税收的规则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交换中必须遵循税收国际法,国际税收研究要借用国际税收的基本原则和发达国家税收特权,坚持对等共享的原则,提出我国的国际税收观点和主张,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税收规定。第三,要注重创新,增强实践性。针对新常态的需求,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敢于实践、实事求是地提出一些新理论、新观点、新机制,有效解决我国在涉外税收征管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二)国际税收研究应当以国家战略为指导

国际税收的博弈实质是国家的博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国情咨文中说:“中国正在给世界上增速最快的地区确立规则,我们为什么要让这一切发生?我们应该来定义游戏规则。”国际税收研究就是要改变发达经济体国家垄断国际税收话语权的形状,制定符合我国发展利益的国际税收新规则。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适当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形成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以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和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提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主张、新规划,提供资金、技术和标准。国际税收研究必须以国家发展战略为目标,研究在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的新常态下,国际税收的新特点及应对的新举措。

(三)国际税收研究应当以税收征管为根本

国际税收的研究必须紧密地契合税收征管的现实,真正掌握真实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找准国际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重大的、突出的和普遍的问题,深刻地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而针对性地提出有理论指导依据、有执行制度体系、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要达到这种效果,研究国际税收要拓宽视野,要掌握国际税收在发达经济体国家的征管通行做法,相关问题研究的最新国际动态和成果。税务部门开展的研究还应当充分地利用社会专业研究资源,与科研部门、高等教育部门协同研究,借助其信息资源和人才优势,提升国际税收研究的理论性和实证性。积极促成国际税收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税收征管的执行规则,提高我国在国际税收中的话语权和治理力,建立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国际税收征管体制。

(四)国际税收研究应当重视完善地方税体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因此,完善我国的地方税体系,应围绕上述要求进行研究,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收入稳定、法制健全、税种完整、税费规范、征管协调的地方税体系。借鉴多数法制国家税收管理经验,在宪法之下,设立一部对各单行税法起统领、指导、制约、协调作用的税收基本法。参考世界国际税收理论研究的成果,新常态下完善地方税体系的研究:一是按照财权事权匹配的原则,以“明事权、给财权”为方向,建立稳定地方税的收入体系;二是按照调动两个积极性的原则,以“严法定、提层次”为保障,建立健全地方税的法律体系;三是按照两个“总体稳定”的原则,以“抓重点、培主税”为目标,建立完整地方税的税种体系;四是按照税费配套联动改革的原则,以“清规费、立税收”为指导,建立规范地方的税费体系;五是按照有利税源控管原则,以“界职责、强配合”为重点,建立协调地方税收的征管体系。

猜你喜欢

征管常态税收
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洞察全球数字税征管体系
税收(二)
环境保护税征管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基于《环境保护税(草案)》征管模式的思考
税收(四)
税收(三)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个人房屋租赁税收征管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