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文化与政治民主对接

2015-04-09邵西梅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民主政治

邵西梅

(1.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教务处,济南 250103;2.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南 250014)

儒家文化与政治民主对接

邵西梅1,2

(1.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教务处,济南 250103;2.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南 250014)

作为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曾经创造了辉煌,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因其血缘基础与小农经济社会的褪变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治民主作为西方文化的一个部分可以引入,但要建立在本土文化基础之上培育的民主政治观念体系上。儒家文化除了进行自身的发掘工作以外,还要充分吸收西方文化的亮点才能完成与政治民主的对接。

儒家文化;政治民主

在文化世界中,政治民主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民主政治观念源远流长,从两河流域及古希腊城邦,以至于西欧古代民主部落,然后演变为市民的参政,最终归结为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与英美的民权[1]。因为民主政治确实比君主制、独裁制或集权制公平、合理,故民主政治理念已为世人所认可。若要从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独立的建立起民主政治理论,并非易事,而若能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人文思想,作进一步延伸,则可能在中国文化中纳入民主政治。

一、关系辨析:文化与政治民主

因为文化概念的广延性,一般来讲,政治民主是文化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文化与政治民主之间的关系的话,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争执而言。但是如果我们从不同的文化体的思考维度出发,也就是如果我们来分析某一文化体与政治民主的关系的话,那么这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所以我们此处所讲到的文化与政治民主之关系也就是从此出发的。

应该承认我们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体,也就是说有着可区分彼此的不同文化类型,比如西方文化、儒家文化、犹太文化、游牧文化、两河文化、玛雅文化等等。那么当今世界上不同的文化体与政治民主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

当今盛行的政治民主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部分。古希腊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实践,是西方民主制度的肇始。而作为欧洲主要人种的古日尔曼民族则有着良好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传统。后来封建时代的等级会议虽说是国王们笼络百姓的手段,但这样的形式却充分表现了其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英国的光荣革命到法国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无一不是民主力量的展示。当今西方的民主制度虽然还存在着极大的局限,但从客观来讲,民主的观念已经进入到每个现代人的头脑,民主的思想贯穿于社会科学的每个角落,民主的制度已成为国家建制的基石,民主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法则。

西方的政治民主在二战之后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大肆传播。我们知道西方的制度殖民是与其文化殖民一致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政治民主在全球的漫延也伴随着西方文化在全球的扩张。与西方文化形影相随的政治民主有其在东欧种植的成就,也有其在非洲大陆大范围萎靡的败笔。我们认为政治民主之所以在东欧种植成功,是因为东欧文化与西欧文化的亲缘性。而政治民主在非洲大陆的失败,则是因为非洲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异源性。而主要原因是政治民主与西方文化打包出售的销售策略。

那么,政治民主与西方文化是不是非得进行捆绑才能成为一个产品呢?政治民主的花朵脱离了西方文化的营养液是不是就不能存活了?从西方文化的本体上剪下的政治民主的枝条嫁接在其他文化的本体上是不是能够生长、延续?是不是会有排斥反映呢?正如学者李鹏程在《跨文化传播的民主概念》中提到的:民主,作为西方文化中的政治概念,在其他文化中并不是天然的存在,民主之所以会在其他文化中被接受和使用,都是民主思想跨文化传播的结果所致,因此,民主思想被输出或被输入的文化合法性问题,对于美欧非等国家其他文化的合理性和适应性问题都需要进行文化间关系的深入分析和探讨[2]。

我们认为,政治民主作为一个制度体系,它是完全可以直接泊来的。而作为一种政治观念体系,它需要在本土养成。因为制度体系的运作方式只是一种程式,并不会产生文化排异反应。而政治观念体系,它的生存土壤则是国民的头脑中的意识,而这个意识领域的东西由于受其固有传统文化的影响至深,而不是能简单地机械拼凑就可以共生的。所以政治民主这根枝条适合的嫁接母本应该是在殖入国本土培育起来的民主政治观念体系。而如果将政治民主连同西方文化一同引入,而如果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分野明显则必然会有激烈的对抗过程,而这个对抗的结果是不可预料的。而如果只引入政治民主,却不注意本土民主的政治意识培育,那么这样的政治民主就会是徒有其名,空无其实,是变了质、变了味的政治民主,也就失去了政治民主的本义,毫无价值了。

二、儒家文化与政治民主对接的前提:释读儒家文化的人文思想

(一)文化寻根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得到了极大提高。然而我们在工业文明的快车道上越走越快、越来越稳的今天,对于工业文明的价值问题也有了更多、更为深刻、更契合实际的认识。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之际,如何吸收融合自身的文化传统,以促进自身现代化发展,如何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多元考察?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

有学者从中国的旧典籍中寻找答案。有学者主张,今天的中国仍需要一场声势浩大的文艺复兴,只有经历文艺复兴,中国人才能重建文化自信,中国才能真正崛起,实现新文明的创新。文艺复兴表面上是经济文化的繁荣,最本质的内容是普世价值的开拓和确立。

在文化寻根的历史结点上,呼声最大的当推对儒家文化的再发掘、再认识的运动了。近些年来兴起的第三代新儒家学术现象就是这种需要的反映。他们认为,儒学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学术思潮,更是人生的哲学和生存的智慧。在既充满危机又蕴含契机的今天,东方的儒家文化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资源,使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文化、宗教和精神传统和平相处[3]。这种涉及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学术、人生智慧的新儒家正在蓬勃发展中。像成中英、刘述先、杜维明、余英时等一大批新兴的“大儒”为了宣扬、发展儒家文化都做了很多努力。中国现在处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夜,此时需回顾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尤其是经过两千年沉淀与发展所形成的儒家文化。那么究竟儒家文化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尤其是我们当今时代的儒家文化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究竟我们现在的文化哪些还能算做是儒家文化呢?如果对儒家文化的精神实质没有一个深刻把握、对儒家文化的概念没有较为准确的认知、对儒家文化的现状没有清醒的了解,那么无论做了多少辛苦的工作,那也只能算做是在外围作战。

(二)对儒家文化人文思想的基本认识

儒学,同历史上任何思想文化一样,不是绝对的正确,在某些方面存在历史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合中国现代社会的需要。儒家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文化流派,提倡血亲伦理,修身养性,礼仪道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其中心思想。核心是“仁爱”。儒家文化重视的是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实,关心的是健全人格培育和正确人生观的确立。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特质主要表现在人文主义、道德主义和传统主义三个方面。儒家文化倡导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礼为序、经世致用的价值理念。代表儒家文化核心思想的经典著作有《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

从溯源而言,儒家文化即为伏羲尧舜以来的周礼系统,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后,历经秦朝焚书坑儒,两汉发展为经学儒学,魏晋发展为玄学儒学,宋明发展为理学儒学,近代发展为新儒学。每一次儒学的转生发展都经历了艰辛的阵痛和煎熬,都是融突和合生的重生。当今学术界对儒家文化也有不同角度的解读。杜维明先生从时间、地域、层次这三个范畴予以了解说。他认为,儒家传统从时间的跨度来讲,是一个思想的长河,经过历史的沉淀不断发展。设想任何精神传统,如果不发展、不扩大,就会死亡……若从地域范畴来看,儒家的传统即使受到了佛教、道家等文化流的冲击,但仍是中国文化认同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层次范畴来看,民间的儒家传统实际是儒家、道家和佛教合在一起的,除了民间的儒家传统外,还有知识分子的儒家传统,政治上的儒家传统等[4]。

儒家文化在历史上是与血缘本位社会、小农经济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文化样式。而当今的时代旧的儒家文化所赖以存在的血缘与农业经济的基础已经非比往昔。由于工业文明日趋发达,市场经济风起云涌的大潮渐将儒家文化本始性的基石一遍遍地吞洗。往日血浓于水的血缘本位的社会脉络被金钱意识充斥的经济的吊瓶以血液注射的方式把它的血浆不断稀释;工业化的推土机使原始农业的土壤不停地向后退让。五四运动以前,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是儒家文化的血系;时至今日,我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还保留儒家的传统意识?离开了浓烈的血缘本位社会架构、看着小农经济的不断解体,什么才是这个新时代需要的儒家文化精神、儒家文化如何适应这个新时代的需要就是一个值得深为思考的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传统并没有经由五四运动的文化革新、社会主义的思想改造而退出历史的视域。相反地,我们当下的社会还是存在着大量的儒家文化的思想和意识。甚至有些儒家文化的思想还是根深蒂固。比如儒家关于修身、立志、处世的论述还是经常被大家引用并励行。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7]”等警句更是耳熟能详。而处世的中庸之道则更是国人所历来谨持的为人方术。但是究竟哪些儒家文化的思想与意识尚且存在,在多大程度上存在就是一个需要我们进行复杂、详尽的社会调查才能得出大致结论的问题。

三、儒家文化与政治民主对接的关键:明晰政治民主

政治民主,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讲的普通含义上的民主。“民主”一词起源于2500年前的古希腊,民主可以分为实体民主和程序民主,其本义是多数人说了算。比如,学者顾肃认为,民主,就其本来意义而言,是指人民的统治,或为多数人的统治,政治的最终决定权在于全体人民的多数,而不是依赖于个别人或者少数群体。民主,在古希腊共和国,是贵族与自由民中多数人决议的政治制度。他对民主的特征进行了概括,他认为民主不是空洞的口号,政客们哗众取宠的工具。随着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民主至少包括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公共权力机构定期举行首脑选举。第二,选举采取普选的形式,即公民一人一票公开进行直接选举。第三,选举过程保障具有实质意义的公民自由权利的实现[8]。学者王绍光在《民主四讲》中提到,“民主”一词,人们今天至少在四个不同意义上使用,第一个含义是指作为法律条件的民主。第二个含义是指作为多元竞争的民主。第三个含义是指大众的参与,多数人评议的民主。第四个含义是指政府政策对民意的满足程度,政府对民意的回应性。即政府的各项行为、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偏好、需求和要求[9]。总而言之,人们对于政治民主的认识有很多,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民主是一种人们对政治的认知。其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的自觉、非自觉意识,观念,态度、行为等等当中。表现在人们认为政治应该是什么的自觉或非自觉的意识当中,表现在人们认为政治应该如何经营的观念当中,表现在人们认为某一政治现象合适不合适、妥帖不妥帖的态度当中,表现在人们在政治生活中采取关心不关心、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主动不主动的行为当中。

其二,民主是一种信仰。这在实际上已经将民主上升到一种价值观的地位去了。不可否认的是已经有一部分人已经将民主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了。作为学者,他们到处宣扬民主的好处;作为官员,他们时刻践行民主的宗旨;作为选民,他们认真履行自己一票之责;作为群众,他们谨守主人翁的态度。他们认为政治的发展轨迹必定是朝向于民主的,认为民主是社会进化而产生的必然且高级的结果,认为民主是最完美的人类政治过程。他们有些人还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物力、精力、甚至是生命和终生的幸福去宣传、践行、捍卫民主的尊严。

其三,民主是一种制度。表现为一系列的国家制度,如议事规则、表决制度、代表制度、选举制度等等。只不过这些民主制度的形式和组成,因国家、地域的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因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像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普选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制度、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预设制度、两党制和多党制等等。我们国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村民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等等都是民主制度的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

其四,民主是一种秩序。在民主思想被广泛接受、并有有效之民主制度施行的社会或社会领域里,民主还通常地表现为一种秩序。在此秩序下,社会有现成的行为规则可循,有既成的惯例可依。更多的时候,民主还表现为人们的行为习惯。而且这种民主的秩序被社会或社会领域的大多数成员所熟悉、接受并维护着。人们在面临集体事务时,更多地是想到集群体之力去思考和行动,看举起的手的多少而不是看那只手是否举起来做出关涉集体的决定;而一旦做出决定,不论举没举手,都要服从集体合意的行动取向。并且大家对这一规则和做法并无异议。

其五,民主是一种实践。民主不只是存在于人们头脑里的思想,也不只是存在于大家论战当中的语言,更不仅仅是停留在纸张上的文字。更为重要的,它是一种人类的实践活动。实际上,人类的这一民主的实践活动肇始已久,我们似乎不会否定原始社会的氏族议事会就是一种民主萌芽的实践。而从公认的古希腊的普通民主产生以来,人们对于民主的实践好像就没有停止过。哪怕是在欧洲宗教神学的黑影笼罩下的中世纪也没有停止过人们在封建专制的铁蹄下争取民主的呼喊与斗争。在经济与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民主的制度与民主的活动更是多种多样,并不断发生着变革。

其六,民主是一种国家共识。民主不是一种个体行为,也不可能是一种个体行为,这是每个人都清楚的。但是民主也不仅仅是某一小群体的行为。从普遍意义和现代意义上来看,民主是一种国家共识。民主不可能在一个专制主义盛行的国度盛行,也不可能在毫无民主意识的国民群体中发达。民主是一个国家的整体概念。政治民主不可能独自生长,它需要国家提供其滋生的沃土与丰肥。只有当一国之精英与其国民达成共建民主制度、民主国家的共识之后,政治民主才会在国家的政治实体中出现并发展。所以从这点出发,民主必定也必需地是一种国家共识。

四、儒家文化与政治民主对接的桥梁:挖掘儒家文化精髓,吸收西方文化积极因子

政治民主是世界政治的发展大势。如果说上个世纪还有人对此趋势持疑的话,那么事到如今若还有反对民主是世界政治潮流的声音,也不会有太多的听众了。那么今天的我们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国,而且随着我们在世界舞台上的戏份的不断增加。我们必须要在政治民主的道路上为世界做出榜样。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传统的民族国家,如何让我们带着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迈进政治民主的新时代,这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就是一个艰苦的妊娠过程,而我们的成果必将会对世界的政治民主进程产生前所未有的震撼意义。由此言之,我们现在需要讨论的问题不再是儒家文化要不要和政治民主对接的问题,而是儒家文化如何才能与政治民主对接的问题。

我们知道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分野较大。比如儒家文化存在的是一个血缘的基础与人情的社会,然西方文化的基础是离散的个人主体社会。所以,妄想把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直接带到儒学,就可以开出中国的民主之花,这种想法未免太简单了,当然也是不切实际的。而通由政治民主在世界的种植历史来看,可以得出基本的结论:与西方文化分野越大,殖入政治民主不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所以我们必须要正确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努力妥善去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必须得肯定的是我们移接政治民主的文化基础是我们儒家文化的传统。我们必须得坚持我们的本土传统,这应该是我们的底线——因为对自身传统文化的弃绝便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背叛,更是一种自卑到极点的心理反常。况且我们儒家文化传统当中尚有许多优秀的成份有待开掘。所以在政治民主与儒家文化对接的问题上,儒家文化的基础地位是我们应该去守持的。虽然现代新儒学夸大文化驱动力的作用,力求从“内圣”达到“外王”,从“德性主体”上升到“认识主体”,从本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中挖掘出自由民主的思想,从而推动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然而,现代新儒学肯定并推崇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和一本性,强调文化与本民族生活方式的同一性,这一点应该是我们重视的问题,我们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立足于中国这块古老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地上,抛弃本国的文化,摒弃本国的传统,必然要走弯路,这已经为历史经验所证明。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掘儒家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其对于我们当今有重大价值的内容,研究其中哪些是有利于政治民主建设的内容。并在稳固研究成果的同时把儒家文化的优秀精神推向世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确实存在支持民主化的传统资源,这些资源在帮国人消化外来民主思想的同时,可以将民主的概念转变为与中国传统相吻合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为提倡民主的人们提供了理论支持,帮助他们与社会中试图阻碍民主化进程的顽固的敌人进行论战。“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10]“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11]”在儒家思想中,作为人类社群的“民”是天下的根本。就像杜维明先生讲的,我们的自我定位是什么呢?学术研究需要做哪些工作?现在看来,有两大任务无法回避。第一,深入挖掘并重新阐释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思想资源,尤其是宋明儒学的思想资源。研究宋明儒学思想,不仅在于了解他对做了回应与解决当时社会与文化做了怎样的解答。更重要的还在于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如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如何正确回应外来文化等对当代仍为重要的哲学问题?第二,面对西方启蒙以来的挑战,通过儒学对启蒙心态进行反思,把握了解西方现代精神的复杂方向,同时,还有一个核心课题,儒学作为一种有涵盖性的思潮,在21世纪可不可以实现全球化?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积极引入西方文化当中的积极因子。比如平等和竞争,法治和自由的观念等等。因为西方文明毕竟是走在了世界现代化的前列,其许多的思想是与现代精神要求相一致的,其许多的方面正是现代精神的产物。而这些优秀的积极文化因子是每一个走向现代化进程的国家和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的。同时,儒家文化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文化,对于外来文化历来有着极其宽广的包容性。所以学习西方文化的积极因子也是儒家文化发展的应有之意。

只有充分发扬儒家文化中有利于政治民主的成分,才能使政治民主在引入后不致成为无源之水。只有充分学习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子才能减少政治民主在儒家文化中产生的水土不服。如此两方面是我们在将政治民主与儒家文化对接的过程中所不能不考虑的。

[1]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9.

[2]李鹏程.跨文化传播的民主概念[J].学习时报,2007(6).

[3]奚刘琴.第三代新儒家对儒学的诠释与创新[J].现代哲学,2009(3).

[4]杜维明.二十一世界的儒家[M].中华书局,2014:124.

[5]周易.[M].郭彧注译,中华书局,2006:乾.

[6][7]孟子[M].万丽华,蓝旭注译,中华书局,2006:滕文公下.

[8]顾肃.关于民主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辨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4).

[9]王绍光,等.民主四讲[M].三联出版社,2008:20.

[10][11]尚书[M].顾迁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五子之歌;五子之歌.

(责任编辑:孙书平)

Matching between Confucian Culture and Political Democracy

SHAO Xi-mei1,2

( 1.Dean's Office,Shan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Jinan 250103, China; 2.College of Marxism,Shandong Normal Dniversity, Jinan 250014,China )

Chinese traditional Confucian culture has been brilliant, but with the change of times, it has taken a profound change because of their blood and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 society. As a part of the western culture, political democracy can be introduced,which is on the basis of local culture and cultivation of democratic political idea system. The Confucian culture should fully absorb the highlights of the western culture to complete the docking of political democracy in addition to its own exploration work.

Confucian Culture; Political Democracy

2015-07-10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农村党组织建设研究”(J13WA53)

邵西梅(1981-),女,山东新泰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D61

A

1008-7605(2015)06-0038-05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民主政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