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原则探析

2015-04-09朱方朔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大众化视域马克思主义

郑 洁,朱方朔

(重庆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5)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原则探析

郑 洁,朱方朔

(重庆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5)

新媒体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新平台与新渠道。在当今网络快速发展和信息高速传播的情况下,全面、合理、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在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需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宣传普及到人民群众中去,使人民群众能够认知、认同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生产生活实践,同时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原则包括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四个方面。

网络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原则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宣传普及到人民群众中去,使人民群众能够认知、认同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生产生活实践,同时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多次提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全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党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2],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战略任务。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遵循有效的传播原则,采取多角度、多形式、多路径的传播方法,借助网络传播视域下多种便捷、广泛、高效的现代化传播工具,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人民群众,使其理解、掌握、认同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原则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它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主动参与,大力宣传,积极传播。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明确传播者、传播受众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传播的主导性与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一)明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导性

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者而言,其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导”,即“引导、疏导”,对于各阶层利益冲突较敏锐的当代中国而言,巧妙地疏导比严厉地堵塞更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导性体现在三个维度的“导”,即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向、内容和方法的指导。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者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导者,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党的各级干部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理论创新、理论研究、理论教育、实际考察、宣传贯彻等具体步骤和环节,其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者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品德和人格修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较大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在传播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的主导作用。这就需要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武装传播者的头脑,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要充分把握受众的思想活动,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寻找最佳方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融入到受众的生活中;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使命感,在传播的过程中做好典范带好头,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二)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由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多大程度上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理论宣传与普及是重要环节和步骤,但是,理论是否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并不完全依据于理论内容的宣传和普及,最根本的因素是其是否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求。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不再是既定结论的被动接受对象,而是在理论与实践中日益体现出自主性和选择性的能动主体。人民群众只有在实践中运用所掌握的理论内容,才能实现理论成果由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进而达到“理论掌握群众”的目的。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体地位表明,人民群众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的参与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依靠力量。所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实现人民群众在传播中的主体地位,是推进这一过程的根本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过程中,要通过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发挥人民群众自我教育的作用,激发群众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也是网络传播视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主导与主体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效有较大影响。作为具有主导性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者,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导向,优化传播内容,使理论内容的宣传与普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应改变以往单向的“灌输式”方法,充分利用微博、微信、论坛、网上课堂等传播平台,调动受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与传播对象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广大受众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其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实现马克思主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掌握、认同和运用的目标。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普及与运用的过程实际就是理论与实践不断结合的过程。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理论创新——理论再次指导实践的循环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在实践中得到了运用,而且在运用中不断完善、创新、丰富和发展,从而能达到更好地指导实践的效果。“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3]。从这个角度来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原则。因此,网络传播视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离开实践谈理论是空谈,没有理论去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一)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

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宣传的过程中更要注重理论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吸引力,以切实增强理论宣传的效果,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一,理论宣传要做到深入浅出。与现实社会相比,在网络传播视域下进行理论宣传,要做到深入浅出也并非容易的事情,这需要理论工作者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善于通过敏锐的观察视角正确把握重大理论问题。同时,要坚持实事求是,要坚持把理论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善于了解和掌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动向和社会实践。作为理论工作者,不论是写理论文章还是做宣传报告,都要努力做到深入浅出,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二,理论宣传要做到形式多样。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全面普及,既要充分发挥现有媒介的积极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拓宽传播路径,丰富传播形式。一是要运用好已有的传统途径,加大理论宣传的覆盖面和普及力度。二是要积极拓展理论宣传新媒介。充分发挥网络传播速度快、新媒体应用丰富便捷、网络传播受众面广的优势,组织相应的网络宣传理论专题及网络宣传专门应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促进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三,理论宣传要做到覆盖面广。受众面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网络传播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致力于让所有具备一定认知力和观察力的人受到教育和获得知识。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覆盖面,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和理论宣传者做好埋头苦干的准备,发扬不怕吃苦不怕辛劳的精神,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对社会群体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各个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程度与接受能力。同时,深入基层,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推进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二)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出去不是最终目的,在实践中传播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理论,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网络传播视域下,大众化主要体现在两点,即传播对象的大众化和传播方式的大众化。一方面,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象。提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实效,必须在充分了解群众的基础上分层次有区别地传播理论。在人民群众中,大致可以分为精英和草根两类。精英是指那些对国家的政治、经济、舆论资源占有程度较高的知识分子和社会阶层,精英阶层的主张,往往能影响政策导向,在话语权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其建议和意见更容易传达到决策层,而草根阶层的观点几乎难以到达决策层。精英阶层主导着主流媒体,左右着主流舆论发展趋势,而普通草根阶层为自己的利益而呐喊难以形成主流舆论。而草根阶层是我们社会的主要阶层,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只有关怀大众草根阶层的利益,才能化大众,而只有化大众,才能大众化。另一方面,网络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传播的路径更加丰富,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要充分利用网络时效性强、互动性大、开放性广等优势,借助海量的新媒体应用,推送不同板块和不同专题的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可以通过开设网上讲座、网上课堂、网上论坛、网上在线答疑等多种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此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作专题内容推送等形式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如今飞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保持社交联系的日常应用。可以借助新媒体拥有庞大的使用人群这一情况,申请相应的专题账号,向广大人民群众推广宣传应用,并借此做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推广工作,这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播还是实践运用,都需要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的全面普及和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和运用。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大众化,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传播过程中实现大众化,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大众化,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大众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创新和发展。

三、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原则

有效地推进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需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在形式上我们追求通俗化,但语言及形式的通俗化并不是“庸俗化”、“低俗化”。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并存,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大众文化出现低俗化倾向。对此,我们绝不能借把马克思主义与大众生活联系起来之名,降低马克思主义的品位或者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低俗化。也就是说,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始终把科学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给人民群众。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为人民群众所掌握

传播马克思主义,旨在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并服务于人民的社会生活。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念、思维和方法内化成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意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变成人民群众内在的思维理念和行动指南,就是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向和目标。

第一,由思想认同向实践认同转化。中国是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老百姓看重实际,注重实惠。为此,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时要注重贴近百姓的生活,始终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需求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关心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为突破口,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是大众的科学理论,是为大众谋福利谋发展的。实现思想认同向实践认同的转化,理论才能走近群众,才能为群众所掌握,才能最终实现大众化。

第二,以先进典型带动普通民众。树典型,学先进,是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好方法。事实证明,用先进典型事迹教育群众,比单纯的讲道理更有说服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需要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扎实的理论基础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做信仰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典范,用实际行动引领广大群众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视域下坚持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通过典型示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推广与普及,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二)用通俗化的传播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

通俗化,即通俗易懂,符合群众的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在内容上具有系统性和丰富性,但是受中国地域文化的特点及语言交流上的差异性,特别是广大群众普遍较低的文化水平,决定了大众很难自主阅读经典原著或很难通过阅读去准确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因此,网络传播视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特别注重传播形式的通俗化,做到通俗不失价值,通俗不丢本质。人民群众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传播对象,要以最通俗化的传播形式向其宣传理论内容。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在内容上贴近人民群众。网络传播视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理论宣传应贴近百姓生活,要对理论内容进行归类,保持党的主张与人民心声的有机统一,确保党的各项工作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统一。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理论宣传、理论教育和理论普及中,既要讲清楚理论的科学性,又要说明白理论的实践性;既要分析理论的实效性,又要阐述理论的规律性;既要展现理论描绘的美好前景,又要说明科学运用理论带来的实际利益。通过内容归类及有针对性的传播,使人民群众不但感到理论可信、可用,而且感到理论可亲、可近,从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二,在形式上贴近人民群众。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除了要在内容上贴近人民群众,还要在形式上贴近人民群众。不同的传播形式,必须充分结合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城乡基层群众的理解能力、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理论宣传要尽可能地多用一些人民群众看得着、感受得到或比较关注的实际事例来阐述、分析和说明。要运用人民群众常用的语言、结合群众所熟悉的典故案例、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理论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和宣传。比如利用网络平台制作主题视频、网上课堂、大屏幕等,依据新媒体充分拓展传播路径,提高传播效果,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第三,在感情上亲近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形式的通俗化,不应仅仅是语言及表现形式的通俗化,更要强调政治立场和思想感情的大众化。正如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所言:“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4]只有满怀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意和深情厚意,积极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和所疑所惑,找准宣传切入点,把握传播着力点,把握普及关键点,并积极做到晓之以理与动之以情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四、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社会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步伐,若想适应社会发展和跟上时代潮流,网络传播视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需要坚持传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传承,需要我们以最通俗化的形式最大限度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需要我们保持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深度。理论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时代的声音,科学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实践问题,它才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才更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接受。因此,网络传播视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充分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坚持理论传承并及时对理论作进一步的创新与完善。

(一)重视理论传承,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作用

网络传播视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地位,又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整体素质,从而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提供重要理论支撑。为此,需要重视理论传承,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范围,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作用。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及广大党员干部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实践证明,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严峻挑战,最好的武器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而理论水平的提升,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与普及,使之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要注重理论传承,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传播方式,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表现形式,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网络传播视域下对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构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的引领作用。

(二)坚持与时俱进,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代特征和时代发展要求结合起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就需要树立时代意识,科学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回答和解决时代问题,引领社会进步与发展。建党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这不仅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且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头脑就跟进一步。在网络传播视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样需要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和时代意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思想、新成果和新经验,不断创造富有时代内容和社会价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从而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4.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1).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5.

(责任编辑:孙书平)

Analysis on the Promoting Principles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Network Communication

ZHENG Jie,ZHU Fang-shuo

( College of Marxism,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China )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echnologies provide a new platform and a new approach to promo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and high-speed communication of information today, it is an important and urgent theme today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comprehensively, reasonably and effectively. In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needs various effective methods to make people cognize, agree and consciously put Marxism into guidance on production and practices, and at the same time, make people further enrich, develop and improve Marxism. In the perspectives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the principle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cludes four aspects:connections of dominance and subject, connections of theory and practices, connections of content and form, and connection of inherit and innovati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Principle

2015-08-20

基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研究”(12XKS012);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网络传播视域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2015YBMK002)阶段性成果

郑洁(1974-),女,四川泸州人,教授,博士,中国社科院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朱方朔(1990-), 女,安徽淮南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B17

A

1008-7605(2015)06-0029-05

猜你喜欢

大众化视域马克思主义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