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以上海市嘉定区为例

2015-04-09侍金波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技防治安监控

侍金波

(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 上海 201801)

关于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以上海市嘉定区为例

侍金波

(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 上海 201801)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工作。在组织推进方面和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方面,当前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的环节。我们应该坚持理念先行,整合各类资源,构建最有力的推进格局;坚持宣传引导,掀起人民战争,筑牢最深厚的防控基础;坚持专群结合,统筹各方力量,完善网格化人防体系;坚持分类防控,突出堵漏除患,夯实基础性物防建设;坚持软硬同步,推动共享整合,织密立体化技防网络;坚持机制创新,破解瓶颈难题,推动建设跨越式发展。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技防;立体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2014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治安措施,强化治安管理,全面提高治安工作水平”。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推进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安防范、控制、管理水平,实现社会治安环境良性循环,本文认真总结了上海市嘉定区近年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及经验做法,深入分析了当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就进一步深化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和对策。

一、嘉定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的工作。近年来,上海市嘉定区委、区政府按照“全面设防、一体运作、精确指导、有效管控”的总体要求,结合平安建设,推动形成“党政领导、公安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全区各街道(镇)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任务,全力以赴推进;公安机关积极发挥治安防控主管部门作用,借势发力,重点突破,不断加强街面巡逻防控网、城乡社区农村防控网、单位和行业场所网、警务合作网、技术视频防控网、虚拟社会防控网(以下简称“六张网”)建设,加快完善情报信息预警、警务实战指挥、实战勤务运作、综合保障四项运行机制(以下简称“四项机制”),基本构建起了以“六张网”为骨架、“四项机制”为保障的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力提升了社会治安管控水平,有效维护了全区社会治安的稳定。2011年至2013年,全区报警类“110”处警数逐年分别下降1.5%、3.6%、1.8%,公众安全感指数始终保持超过80分的高位水平。

(一)领导重视,保障力度大

作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联合下发《关于深入推进嘉定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职责分工表,明确将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纳入本区平安建设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党委和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区级层面“六张网”21个建设项目的牵头单位和协助单位,由区公安分局牵头强化网格化治安巡逻、实行分级分色预警等级巡逻等10个项目,区社建办、区联勤办等13个部门分别牵头深化社区管理、健全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勤”、强化重点物品管控、实行分类治安管控等11个项目建设任务,并由工商嘉定分局、信访办等20余个部门及各街道(镇)协同配合,真正做到了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同时,近三年来,嘉定区先后落实财政经费6000余万元,对全区300余个老式居民小区进行技防设施改造升级,每年落实经费2000余万元招录330余名辅警组建区联勤指挥大队,全力推进“十二五”的“安防视频资源共享系统”建设,初步建成街面实时图像监控网络,完成卡口信息识别系统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各街道(镇)也结合辖区实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招录特种保安,对照“十二五”期间街面监控探头增建任务,会同辖区派出所研究明确推进目标、布点规划和时间节点,将建设经费纳入镇级财政预算,部分街道(镇)还推行居民小区智能门禁、非机动车库门禁系统等技防建设,不断加大建设推进力度。

(二)强力推进,工作措施实

各街道(镇)、各部门根据“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六张网”为核心,围绕目标任务,齐心协力抓推进、同心同德谋发展,全力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行等级巡逻制度,有效构建了以公安指挥中心为龙头,巡逻民警、特警、武警、联勤队员、社保队员、特种保安等各支巡防力量联动对接,视频巡逻与实兵巡逻相结合的巡逻机制。稳步推进分类治安防控,在全区重点单位、重要部位、重点目标、重要区域及居民小区安装监控探头11571个,楼宇对讲电控防盗门21161扇、入侵探测器7547个、紧急报警装置5587个、电子围栏131041米,区域报警联网用户达1542家,并有效改善了一批防范基础设施较差的居民小区的防范设施。强势推进“十二五”的“安防视频资源共享系统”项目建设任务,截至2013年底建设完成街面实时图像监控探头6281个,其中数字高清探头2919个;建设卡口信息识别系统80个断面、覆盖458个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三)健全机制,集约化运行

健全情报信息预警机制,细化职责分工、规范处置流程、完善机制运行。健全警务实战指挥机制,加强公安“110”指挥中心信息化、规范化、实战化,建成智能大屏控制、数字无线调度等10个指挥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和水平。健全实战勤务运作机制,不断加强各类警种专业平台建设,及时、全面、准确采集录入入民宅盗窃等侵财类案件基础信息,加强对案件、线索和作案人员的综合研判和碰撞比对,实现由案到人、由人到案的精确导侦。扎实推进社会信息资源获取和汇集工作,自主开发建设本地数据库,及时汇集、更新社会信息资源,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形成的经验做法

(一)全面深化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勤”工作

着力构建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勤三级网络,抓好治安巡逻与联勤巡逻、“大联动”工作与基础信息采集、联勤工作情况与派出所考核“三个对接”,在全区社区农村、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等区域部位,全面推开“小联勤”运作,发动基层群众力量开展巡查守护、矛盾化解、服务管理等工作,实现街面“大联勤”向社区“小联勤”延伸,群防群治力量组建“小联勤”队伍参与联勤运作。一是向社区村组延伸,由社区民警牵头组织基层干部、治保主任、物业保安、护村队员等力量开展治安巡逻,加强对重点部位和重点时段的巡查守护。二是向企业单位延伸。在大型企业内部,完善治安保卫组织体系,充实保卫人员力量,配强技术防范设施。在中小企业集中的工业园区,园区管理方和各企业员工组建志愿巡查队伍,建立联动响应机制,切实筑牢了企业防范屏障。三是向大型市场和轨交站点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延伸。针对各类案件多发、治安复杂的地区,通过与商场责任签约、政府购买保安服务等方式,将保安人员、商铺业主、从业人员等力量发动起来,在营业高峰时段选择人流密集区域开展流动巡查和守望相助,切实扭转了扒窃拎包、盗窃“三车”、盗车内物等案件多发的局面。

(二)有序推进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四位一体”建设

坚持以推动警务工作“集约化、信息化、规范化”目标,组织全区18家派出所分三类推进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四位一体”建设,以“做强警情指挥、做细勤务布局、做专情报导侦、做活联勤联动、做实基础信息”为主要内容,制定菜单化、流程化的《综合指挥室实务操作手册》,开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实行积分累加制考核,编发典型案例技战法,有效健全基层情报信息预警机制、警务实战指挥机制和街面勤务运作机制,推动实现情报研判、指挥调度、监控值守、联勤联动四大功能的合成运作,切实增强派出所战斗力和治安管控力。2013年,嘉定公安分局通过综合指挥室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34起,抓获刑事拘留对象170人、治安拘留对象431人。各街道(镇)派出所高度重视“四位一体”建设,结合公安实战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狠抓联勤综合指挥的规范管理,促进各项相关工作落实,显示出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的指挥集约化、实战前置性的优点,在一线工作中作用凸显。

(三)开展治安复杂、案件高发村(居)委挂牌整治

为强化农村社区和城市居民区治安防范工作,改善部分村(居)治安复杂、案件高发的情况,每年根据全区村(居)委实有人口数、违法犯罪万人接报数等治安状况各项指标,研究确定一批治安复杂、案件高发村(居)委,由区综治委进行挂牌整治,要求相关街道(镇)、村(居)委及时落实相关责任,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组织力量进行集中整治,有效降低刑事案件的发案率。2013年,区综治委对10个案件高发村(居)委挂牌整治,相关村(居)委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其中5个村(居)委刑事案件立案数、入室盗窃立案数同比下降5%以上。

(四)全面推进信息员队伍建设

为发挥广大群众地区人头熟、信息掌握快的优势,嘉定公安分局在全区层面全力推进信息员队伍建设,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立足实战、务求实效”的原则,组织各派出所在可依靠力量、行业从业人员、地域籍贯人群、特殊群体四大类二十二小类人群中广泛物建信息员队伍,建立培训、日常管理、信息流转、考核激励、转任等五项工作机制,并依托分局三级情报体系开展分类研判,最大限度地将信息转化为情报,大大拓宽了情报信息来源渠道。

(五)充分发挥基层村(居)委自主防控活力

各街道(镇)、各村(居)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新举措、新办法,为推动实现地区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推行来沪人员“新村(居)民”服务管理工作模式。在积极总结太平村来沪人员“新村民”服务管理工作模式的基础上,自2013年开始,嘉定区全面推开“新村(居)民”服务管理工作,牢牢抓住来沪人员服务管理这一“牛鼻子”,通过优化服务举措、推动自管自治,有效激发了来沪人员融入当地的主体意识和参与地区治安管理的责任意识,真正实现了以房管人、以业管人,走出了一条在动态化、开放式条件下严密社会治安管控,实现地区长治久安的新路。目前,全区已有38个村、47个居委会建立了新村(居)民党组织,54个村、87个居委会建立了新村(居)民服务管理委员会。二是推行农村地区社区化封闭式管理模式。南翔永乐村、工业区泾河村、虬桥村等农村地区积极试点实施村组封闭式社区管理,通过路口改造、安装门禁、砌设围墙等措施,摸清人员底数,过滤可疑人员,防止各类高危人员在村内落脚沉淀。三是加强智能门禁技防系统建设。新成路街道在嘉乐、沧海等多个居民小区安装智能门禁感应系统,对老式小区门岗横杆进行智能化改造,加装门禁控制器、门禁软件和门禁读卡器,行人车辆均需刷卡方能进出小区,以此防止社会人员车辆随意进出,强化小区管理的封闭性。南翔镇在11号线轨交站点周边专门开辟非机动车停车点,实施封闭式管理,在出入口安装了具有身份证识别、电子视频监控功能的ZET-30二代身份证“门禁+视频监控”系统,进出人员须持有有效二代身份证刷卡才能开启进出,该系统上的“电子眼”24小时对进出人员进行视频监控,提高了对案件高发重点部位的管控能力。四是实行有偿购买保安服务模式。菊园新区针对轨交站点“黑车”聚集现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招录组建保安队伍,招录保安员在轨交运行时段进行固守,迅速消除了这些区域的非法营运、乱停车等交通顽症。马陆镇招录组建了一支近300人的特种保安队伍,在嘉定新城等建设开发区域以及包装城等重点市场开展巡逻巡查,协助派出所开展治安管控。

(六)加强和深化警企合作

依托嘉定区企保协会,协调街道(镇)组建成立街镇企保分会,将地区重点企业纳入企保分会管理,指导企业落实内部治安管理、从业人员管理、情况信息互通、矛盾纠纷化解等措施。目前,共成立分会15家,吸纳会员单位392家,区级层面上101家重点单位、单列重点社团与公安分局内保部门合作,加强了警企联动和治安协防工作。以落实大型商(市)场属地防控责任为抓手,建立江桥蔬菜批发市场等大型商(市)场与派出所、综治办三方协作体系,积极落实加强内部管理、充实巡防力量、安装物防技防设施等措施,完善打击扒窃拎包、盗窃“三车”常态化整治机制以及各类矛盾与纠纷化解前置工作措施,确保大型商(市)场的管控有序,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当前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在组织推进方面

1.各街道(镇)推进不平衡,运作保障机制不到位。部分街道(镇)和单位往往注重抓经济建设,而对治安防范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大联防”、“大综治”观念淡薄,存在依赖政法、公安部门等方面思想,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一些硬件投入难以实施,有些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因无财力支撑,只能将工作停留在规划上。

2.各部门之间的整体联动效益不明显。治安防控是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职责,但从实际工作看,一些单位、部门没有认识到自身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应当承担的责任,许多重要职能部门开展治安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未得以充分发挥,甚至把维护社会稳定、预防犯罪职责全盘推托给公安机关,造成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公安机关一家“唱独角戏”的局面,影响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在防控体系建设中,有各自为政、“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的现象,制约了整个防控体系作用的发挥,社会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不能形成整体合力,防控力量明显不足,消减了防控的力度和作用,综合治理“综合难”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3.村(居)委开展治安防控工作精力不足。当前,村(居)委自治组织行政化趋势严重,各种各样的会议、报表、台账等日常事务性工作占据了大量时间,主动统筹安排治安防控的精力不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体作用发挥不佳。以嘉定区某村为例,该村负责治安防控工作的仅治保主任1人,而其日常要做好综治工作站、信访工作、司法调解、人口管理、安全等5本台账,每月要上报综治工作站、司法等常规性报表6份,此外还有大量的临时性的统计报表、工作总结等,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

4.物业公司、业委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佳。物业公司、业委会与村(居)委会组织协调不到位,难以形成协调一致、密切配合的整体合力。部分老式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市场化不足,物业管理费实行政府定价,而公共财政补贴有限,导致其经营困难,加大投入参与治安防控的动力不足。由于业主入住率不高、动迁居民不愿参与业委会筹建、开发商不配合等多种因素,部分住宅小区特别是动拆迁小区业委会迟迟不能成立,导致维修基金、小区物业收入(含地面停车费)等经费无法使用,进而影响了人防、物防、技防系统的建设。据统计,目前嘉定全区共有居民住宅小区445家,但尚未成立业委会的多达154家,占到小区总数的35%。

(二)在人防建设方面

1.警力配置不足。虽然近年来嘉定区警力不断充实,但是相比较实有人口的大幅增长,仍属“杯水车薪”。据统计,截至目前,嘉定区在职公安民警数共2076人,而实有人口已达160余万,其中流动人口近100万,民警数与实有人口数相比为1.3‰,不仅低于全市2‰的平均比例,更是远远低于美国的2.8‰、法国的3.5‰、香港的4‰的比例数。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安机关不得不承担了大量非警务工作,比如在涉及动拆迁、企业改制等问题时,要抽派大量警力去处置,导致了基层民警的工作量在不断增加。

2.社保队伍年龄严重老化、整体素质不高。目前嘉定区共有区、镇招录的社保队员1951人,月平均工资仅2000元左右,平均年龄48岁,且绝大多数系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社保队员年龄严重老化,整体素质较低。同时,由于社保队伍工作压力大、待遇保障低(工资加上考核奖金仅2100元左右),导致了社保队员难招、素质难保、队伍难稳,且随着原有社保队员陆续退休,人员规模不断缩小,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

3.群防群治队伍参与热情不高。由于受利益驱动、经费保障等因素的影响,群防群治组织的潜力未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同时由于基层警力紧张,参与社区管理的力量薄弱,对群防群治组织指导不够,导致基层居委会、村委会和内部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体作用发挥不佳,群众参与村(居)委组织的平安志愿者、义务巡逻队开展治安巡查、守望互助等防范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以某村为例,该村辖区1.5平方公里,实有人口20213人,其中外来人口17654人,目前村里聘用联防队员12人,组织平安志愿者62人,全年人防经费投入75万元,扣除服装、小喇叭、红袖章等必要装备的购置费用,年人均补贴仅1800元。

4.保安服务不规范。单位、小区保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上岗前缺乏系统的技能、业务培训,基本业务技能不精,遇到紧急情况时往往贻误战机;责任心不强,值班和巡逻敷衍了事,有些小区的值班门岗形同虚设,对于进出小区的可疑人员或携带可疑物品的人员不管不问,面对社区治安防范管理工作,存在着不想管、不愿管、管不了的情况。

(三)在物防建设方面

一些居民小区的居民为贪图出入方便,擅自破墙开门,随意毁坏路灯、门禁系统和出入口道杆,往往导致物业修理速度跟不上人为损坏速度。在部分农村地区,物防设施严重缺失,出租房门锁具老旧,防盗门、窗栅栏老化,防盗移门、移窗框质劣或插销搭扣老化,居民防范意识薄弱,如将房门钥匙放在门外门樑上或地砖下,就寝或外出时未关门窗等,这些既为违法犯罪人员提供了便利,也给打击破案工作带来极大难度。

(四)在技防建设方面

1.建设资金短缺,公共区域、重点部位视频监控仍有盲区。从嘉定区实际来看,个别街道(镇)因财政经费紧张的缘故,导致街面图像监控建设经费仍无法落实到位,完成“十二五”期间建设任务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视频监控点位布局不够合理,如在点位布局的朝向、位置、距离等因素上,未能考虑周全,城中村、治安复杂村(居委)等案件多发区域还存在着部分监控空白、盲点,特别是嘉定区北片农村地区探头布点少,且图像质量差,影响系统发挥实战效能。

2.社会单位、居民小区等安防技术设施管理使用和后续维修不到位,部分技防设施不能正常运转。部分社会单位、居民小区,特别是农村搬迁居住区、大型居住社区、老式居民小区因投入资金等原因,社区技防设施建设标准低,监控探头设置密度低,且图像质量差,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更没有采用周界报警系统、电子巡更仪、智能门禁系统等先进的技防设施。同时,视频监控探头故障修复不及时,维保响应滞后。设备商为节省开支,往往雇用无操作资质人员进行施工,施工质量无法确保,故障隐患重重;设备商因维保人力有限,时常出现维保不及时、拖拉等现象,导致故障,监控设施长期处于瘫痪状态,影响系统正常运转。以某农民动迁小区为例,该小区建设住宅4134套,房屋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实有人口15294人,但目前整个小区仅安装监控探头20个,且由于维保不到位,探头损坏率近50%,无法起到应有的防控作用。

四、关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工作建议

(一)坚持理念先行,整合各类资源,构建最有力推进格局

1.牢固“大治安防控”理念。要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以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作为有效推进防控体系建设的力量源泉和社会基础。要充分挖掘、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控工作,使治安防控工作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为防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争取政府给予适当的倾斜,落实专项经费用于防控体系的基础工程建设。要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机制,构筑“党委政府领导、公安机关推动、有关部门支持、单位村(居)自管自治、人民群众参与”的治安防控大格局,实现防控机构一体化、防控力量多元化、防控机制规范化的目标。

2.落实基层治安防控责任。各街道(镇)要以村(居)社会管理工作为抓手,建立制度,引导村(居)委进一步重视治安防控工作,提高村(居)委投入治安防控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村(居)委基层组织在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组织基层治安防控力量有效开展工作,形成各自相对完善的治安防控工作网络。要进一步将其从“事务堆”中解放出来,尽量减少或有效整合各种会议、报表、台账,积极为基层组织减负。要继续深入开展治安复杂、案件高发村(居)委挂牌整治工作,通过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促进全区治安形势的改善。要进一步明确村(居)委、物业公司、社区民警、业主管理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等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中的各自责任,探索建立村(居)委、物业公司、业委会治安防控联动机制,村(居)委要加强对业委会、物业公司的指导和监督,明确物业公司、业委会在治安防控工作中的职责任务,根据小区区域、人口数量、案发情况,核定物业保安、物防技防标准。

3.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将物防建设、技防推广、治安承包、防范宣传等工作推向市场,进行系统开发,形成有序发展的治安服务产业。如在社区、农村大力推行保险式、契约化的联防服务模式,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治安管理,投资技防建设,承包公共安全服务。在准确定位、充分履行的政府监管和公安机关指导的前提下,将非法定职责内容的治安防控工作推向社会,载入市场,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二)坚持宣传引导,广泛动员民众,筑牢最深厚防控基础

1.广泛宣传教育,提升民众防控意识。在形式上,要积极搭建各种治安宣传平台,在居民小区、村宅、公共场所和公交车上、出租车内等不同场所,因地制宜地设置电子显示屏、治安防范宣传专栏、宣传海报、警方告示牌和民警提示牌等,发布治安防范预警信息,张贴防范预警提示和防范方法,提高群众防范意识。要充分运用短信、网络、电视、报纸、广播、专题片、宣传单以及小区业主论坛、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开展治安防范宣传,在社会上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格局。要积极推广“客堂汇”、公民警校等新型宣传方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动员各界群众参加防范课程培训,亲身体验、参与地区治安防控工作。在内容上,要结合侦查破案工作,深入研究一些多发性的可防性案件发案规律及特点,分析犯罪分子的常用作案手段,将一些网络电讯防骗、街头防盗、银行提款防抢、外出路途防骗等知识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技能。要开展治安现状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引导群众正确、理性地对待当今社会不断发生各类案件的现象,教育群众不要过分渲染案情、人为制造紧张恐怖气氛,以免引起社会不必要的恐慌,尽量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要大张旗鼓地表彰见义勇为的人和事,在全社会倡导敢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正义行为,在最大程度上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

2.凝聚民心民力,激发民众防控活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社会工程,只有坚持群众路线,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管理,才能织密全社会的防范网络。要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建设,因地制宜地推行“小联勤”模式,发动组织基层村(居)委干部、物业保安、群众骨干、协管员、居民志愿者、保洁人员等组建“小联勤”队伍,推进联勤工作向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延伸,设立联勤工作站,将治安分级分色预警机制覆盖到各村(居)委,根据阶段发案情况发布预警通报,由社区民警带领“小联勤”队员开展巡查守护。要组织开展邻里守望、店店联防、户户联防、店户联防等形式的群众自防活动,提升单位、社区、家庭、个人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应建立相应的专项保险和报酬奖励制度,调动群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推动社会化大巡防常态化、规范化。要抓好信息员队伍建设,在各行各业物色治安信息员,指导其收集涉及社会稳定、治安管理、违法犯罪、社区人员的信息及对重大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反映,特别要收集掌握行业场所治安情况,为打击犯罪和治安管理提供信息。

(三)坚持专群结合,统筹各方力量,完善网格化人防体系

1.抓好社区警务建设。严格按照“精简上层、充实基层、强化实战”的要求,进一步把警力推向基层一线,尤其是要进一步优化基层警力布局,减少层级、科学布警,将基层单位的警力再往社区推、往群众中间推,切实防止基层单位机关化的倾向,确保警力使用效益最大化。完善社区警务警种联动、警民沟通、警社合作、科学考评四项机制,建立“以块为主,逐级包干”运转模式,实行社区、治安AB角联动互补制度。全面落实社区民警工作保障,积极推进社区民警兼职村(居)委副书记(主任助理)机制,支持社区民警主动参与村(居)委管理工作,为社区民警在村(居)委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2.做强做精专职辅警力量。应积极探索区级层面组建一支精干的专职辅警力量,参照特种保安的招录模式,归公安机关或政府综治部门使用、管理。要大幅度提高专职辅警队伍的工资待遇,增加岗位的吸引力,逐年逐步淘汰和取代现有的社保力量,改善基层治安防控队伍。同时,针对目前辅警队伍招录与管理脱节、多头管理以及多支特种保安队伍并存的局面,积极推动建立“政府负责用工管理、公安负责业务指导”的工作模式,逐步理顺、完善警辅队伍的组织管理体系。此外,应在公安机关设立辅警专管机构,归口负责警辅人事管理方面的招录、培训、考核、监管等职能,保证新招录辅警人员的素质过硬。通过加强对警辅队伍的整合统筹和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警辅队伍的整体效益和社会功能。同时,建议市级层面出台类如《辅警管理条例》的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明确社区保安、联防队员等辅警力量在职责任务、编制额度、人员招录、经费保障等方面的规范要求,提高辅警力量的专业化水平。

3.规范发展保安服务。要培育和壮大保安服务力量,加强物业保安人员的监管,全面整合各单位保卫组织和保安员力量,大力加强巡防保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建立统一政审、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监督机制,逐步探索建立保安员积分管理制度和薪酬待遇等级化制度,拓宽保安员职业发展空间,发挥其在治安防范中的应有作用。

(四)坚持分类防控,突出堵漏除患,夯实基础性物防建设

物防的重点在于源头控制,准备充分,对犯罪目标、犯罪空间环境和可能发生治安事故的部位安装防护设施,加大违法犯罪分子作案的难度,使之不易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1.在社区,按照“违法犯罪者——受害人——治安环境”的三元模式,在主要道路、社区内部、单位外围积极开展“情境预防”,通过悬挂宣传横幅、树立宣传牌、设置监控标示、增加照明设施等手段,加强对违法犯罪分子的心理震慑。按照“能联则联,能封则封”的原则,积极引导社区采取封闭、半封闭式管理。新建住宅小区要求实行封闭式管理,原有小区因地制宜进行必要改造,加建围墙,堵死多处可随意进出的安全漏洞。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传单等媒介,加大以防盗为主的居民安全宣传力度,以群众自愿为原则,大力推行和实施“防盗窗”工程、“防盗门”工程、“平安锁”工程,引导居民安装防盗窗、防盗门和超级锁芯,由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把防范盗窃“三车”案件列为重点,在开放式区域开辟场所,建立可监控的摩托车、电动车集中停放点。

2.在农村地区,要在认真总结与借鉴南翔永乐村、工业区虬桥村等封闭式社区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地区村宅社区化封闭式管理,充分利用毗邻河道、高速公路等地理位置优势,对有条件的村宅实行封闭式、社区化管理,要将村宅与外界相对隔离,建设智能门禁管理系统和门岗监控系统,安排专人看护值守,对村宅居住人员实行一人一卡、凭卡出入;对没有条件的村宅,要在出入路口设立治安岗亭,安排人员夜间值守,对进出人员进行询问登记。要全面加强对零散、偏远住宅户的“物防”建设,堵塞各种“物防”漏洞,增加犯罪分子作案的难度,减少可防案件的发生。

3.在单位,要按照“预防为主、突出重点、单位负责、政府监管”的原则,督促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物防设施。特别是针对医院、学校以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水电油气单位和储存易燃易爆以及贵重物品的仓库等,要根据反恐防暴、治安管理等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物防建设标准。要督导单位内部对存放现金、贵重物品、机密文件的场地和财务室、机要信息中心、仓库、陈列室、会务中心等重要部位,严格遵守重要物品及现金管理等有关管理规定,严格推行铁门、铁锁、铁皮铁柜、保险箱和柜中柜、防盗窗等物防设施,需建围墙的要尽量建筑围墙并与外界隔离,进出实行集中保管、专人守护、多重防护。强化银行业金融网点和金库的物防安全,要求所有银行金融网点安装防护柜台墙体、防弹玻璃、防尾随联动防盗门等物防设施,对金库门、金库墙体等物防设施进行改造和加固,对金融网点的防尾随门和金库门实行双人双锁。

(五)坚持软硬同步,推动共享整合,织密立体化技防网络

1.政府主导,完善公共区域技防体系。规范全区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规划、建设、管理、应用、共享和责任权限,保障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并统一监控资源的存储时间等技术标准,实现视频监控系统对治安复杂公共区域、场所、街道、治保重点单位及周边重点部位、公共交通工具的全覆盖。加快推进视频监控的深度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试点先行”的原则,在按时保质完成“十二五”智慧城市建设任务目标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增装高清视频智能卡口识别抓拍探头,添置可移动视频监控设备,采取村(居)委设置监控点分流复接建设的形式,解决派出所机房容量不足的问题,丰富和创新视频监控设备的安装使用,大力推进视频监控多类型、多角度、多方位的深度建设,满足指挥调度、治安防控、侦查破案、交通管理、维稳处突、大型活动安保等公安业务实战需求,为打、防、管、控一体化工作提供多层次、立体化的视频支撑。同时,针对设备运行商响应不及时、维修保养不到位等问题,要按照“响应快速、保养迅捷、服务周全”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街面视频监控运维工作,开发街面视频图像监控网上自动运维管理平台,研发基于实景展现的状态监测、故障报警、工单流转等功能,有效实现发现、报警、维修的快速联动,确保街面监控系统正常、稳定、高效地运转,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的实战效能。

2.多元参与,完善单位、社区技防体系。加强警企合作,激发技防建设单位在治安防控建设中的主动性。在区级层面制定行业标准,提高嘉定地区物防、技防建设单位准入门槛,建立“物防技防建设企业协会”等社团,由协会制定一定的规范,要求物防、技防单位以回报社会等形式,承担一部分老式小区监控探头、电子显示屏、电子围栏的建设任务。另外,可以发动本区的一些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以公益性质的形式,投入一定的资金,补充在一些技防薄弱的小区的建设资金投入方面,提高小区的防范能力,政府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对这些出资建设技防的单位可以抵扣部分税收或在管理和服务上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

3.推动共享,提升技术监控应用效能。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和“条块结合”的原则,深入开展社会单位视频监控资源的整合工作。要积极搭建视频联网共享平台,加大社会单位视频监控系统的联网、复接、应用力度,鼓励派出所社区民警在开展监控点位采集的同时,积极推动社会单位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并与公安联网复接。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推动街道(镇)、居(村)委、业委会、物业公司加强居民小区视频监控系统的联网复接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视频监控图像的逐级联网整合,确保与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对技防资源要大力进行整合,做到科学布点,合理配置,互联互通,实现治安监控、交通监控、城管监控的三网合一,做到资源共享、全程控制。单位技防、小区技防、农村技防和家庭技防要做到有效衔接,防止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政;同时,要配备好值班人员,建立健全值班和事态处置等规章制度,实现人技结合,真正发挥作用;加强对技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维修,防止损坏、闲置,确保技防设施的正常运行。

(六)坚持机制创新,破解瓶颈难题,推动建设跨越式发展

1.经费保障机制。要把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和城市建设、社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治安防控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进行综合设计、同步规划和独立验收,提升城市基本治安防控功能。区财政及各街道(镇)应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根据需要编制治安防控体系专项工作经费,逐年推进治安巡逻、视频监控等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对社区、居民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治安防范要实行市场化运作,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防控体系建设中去,最终建立“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整体推进”的经费保障机制,适应新形势下社会治安和维护稳定工作的需要。

2.考核奖惩机制。建立以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导向的考评体系,并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纳入平安综治考核。加强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组织、指导、检查和对防范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部署周密、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单位,要给予通报表扬;对未能完成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任务、治安突出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单位,要追究有关领导和单位责任;对于发生重大恶性案件、重大群体性事件、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的单位,要实行责任倒查机制,特别是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在有关考核中要实施“一票否决制”。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the Stereoscopic Building of Defense and Control System of Social Public Order——Take for Example of the Jiading District of Shanghai City

Shi Jinbo
(Jiading Branch of Shanghai Public Security Bureau, Shanghai 201801, China)

The stereoscopic building of defense and control system of social public order is a longterm strategic miss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 large number of migrant workers go into the cities and it has led to many social problems. There are still plenty of shortcomings in the stereoscopic building of defense and control system of social public order. Hence,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weak links in the stereoscopic building of defense and control system of social public order.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should make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old conception to the new and take precautions against criminal calamit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should lay solid foundations for increased production, constantly bring forth new ideas in technique defense and be bold in putting things into practice and blazing new trails.

Social Public Order; Defense and Control System; Technique Defense; Stereoscopic Building

D631.3

A

1008-5750(2015)02-0046-(11)

10.13643/j.cnki.issn1008-5750.2015.02.007

2014-11-23 责任编辑:孙树峰

侍金波,男,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猜你喜欢

技防治安监控
江苏利田科技人防技防 双轮驱动安全发展46年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Me & Miss Bee
人防技防共筑安全“防火墙”——记雅克科技安全发展之道
推进扫黑除恶 优化治安环境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小品)人防VS技防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