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多元: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教学探索
2015-04-09康晓卓玛
康晓卓玛
★教育研究★
理解多元: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教学探索
康晓卓玛
结合多元文化教育的维度与预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关联,对预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结合方面进行思考。一方面,我们需要对什么是 “多元”,以及中华民族的 “多元”是如何形成并发展的等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相应内容的教学时长考量、知识点的连贯性理解、拟定促使各民族学生自然合作的作业规则等安排,让学生不但在教学的内容中,也从教学的形式、风格中去领会何谓 “多元”,从而提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身认识的程度。
多元;多元文化教育的维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
一、选题缘起
(一)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整体研究的考虑
作为一名在民族预科教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教师,笔者时刻感受到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对民族发展、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知识传递下去对实现和促进民族发展、国家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促使我不断去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切实理解诸如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等内容?除了对这一系列的理论和政策问题做详细讲解外,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哪些手段,通过哪些途径达到教学目标,实现知识传递。在我看来,关于我国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的研究至少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具体内容的研究,二是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研究。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已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再加上其它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足以支撑和丰富预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教学内容。而对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也不乏其数,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有积极意义。而更深入的研究则有必要将上述两个方面的研究综合起来。本论的缘起之一就建立在这一理解的基础上,要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做整体的分析研究。
(二)理解 “多元”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理解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学科背景及知识背景是多元的,而不是一个个结论的集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国,从初中甚至是小学、幼儿园就开始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等使得学生对接受这一类课程的教学多多少少有些审美疲劳,有的仅为考试应付了事,有的一知半解不问究竟。在笔者近期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中显示,对 “在初、高中阶段听政治课的动因中最重要的一项”的选择中5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 “应对考试”①已另撰文 《民族预科政策执行效果研究之关于政治理论课的调查报告》,待发表。实则,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程,固然有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教学需求,但作为一门学科,它亦是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部分,其教学活动和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一样,是对知识的传递。我们以往的教学过程,或许过于强调其在宣传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维护和促进民族平等团结等方面的必要性,而冲淡了其作为一门专业知识的基本性质,以至于对教学过程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将该课程上成一门“课程”,而不是宣讲会,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吸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甚至反感。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通过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和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一样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背景及过程,而不是仅仅接收到一个又一个的结论。
其次,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来龙去脉,从而提升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认识的程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教学也要达成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知晓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规律,了解我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基本国情是学习之必须。面对中华民族的复杂状况,要理解其多元一体的构成就必须对 “多元”做好理解。我们常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格局,这些说法让学生背下来很容易,要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认识却不容易。因此,我们需要对什么是 “多元”,以及中华民族的 “多元”是如何形成并发展的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并通过教学安排,让学生不但在教学的内容中,也从教学的形式、风格中去领会何谓“多元”。
最后,无论是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还是加深知识转化的角度所做的努力,都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看待民族的观点和方法,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世界不止一面,民族这一社会现象也是如此。
综上所述,当我接触到班克斯的著作 《文化多样性与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时,我就不断的思考多元文化教育与预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关联,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结合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二、班克斯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维度的理论简述
班克斯 (James A.Banks)作为多元文化教育奠基人之一,在其著作 《文化多样性与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 (Cultural Diversity And Education:Foundations,Curriculum,And Teaching)中提供了多种教学策略指导,笔者认为,民族预科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无论从其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等方面来讲,都与 “多元”密切相关,民族和民族问题本身有其形成和发展的多元背景,教学对象是来自全国各地多民族的学生,教学要满足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多层次需求,从班克斯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中汲取养分是顺理成章的。虽然目前在 “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和边界等问题上,还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但 “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要成功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必须推进教育机构的变革,包括课程、教学材料、教与学的风格、教师与行政人员的态度、观念与行为以及学校的教学目标、准则和文化等方面的变革”。①(美)班克斯著,荀渊译,文化多样性与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p3因此,班克斯首先阐述了他构建的组成多元文化教育的五个维度:1.内容整合;2.知识的建构过程;3.消除歧视;4.平等的教学法;5.强化的学校文化与社会结构。各个维度反映的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不同侧面,教师通过综合地运用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笔者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的实现对各民族师生理解民族和民族问题相关理论和政策有积极作用。
三、以 “民族概念”一节的教学为例
在今年刚刚启用的新版全国预科通用教材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材编写组,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编,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全一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中,第二章即民族,分为三节:民族概念的表述,中华民族和中国的民族识别。在第一节中,分为西方有关民族概念的表述、中国古代对民族概念的表述、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对民族概念的表述、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四个部分。通常认为,这四个部分中以最后一个部分为讲解的重点,前三个部分的主要意义是简要介绍非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指导下形成的对 “民族”的不同认识,为之后讲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做铺垫。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我们容易在教学过程中过于简略的讲解前三部分,而整节的教学自然而然的呈现出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状态。为了体现出对 “民族”认识的多元性特征,从而不但使学生认同课程的专业性,并且对第二节 《中华民族》中讲解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做好铺垫,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区分 “民族概念”“对民族概念的表述”“对民族的定义”三个概念
“民族”这一概念是整个讲解的核心内容,然而书上不断的提到三个与之相关的概念,即:民族概念、对民族概念的表述、对民族的定义。如果不先搞清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将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此时,笔者尝试通过对与学生密切相关的 “大学”做一个类比。首先向学生提问 “你们读大学要多久”,得到的回答一般不超过两种,可做如下解释:回答“四年”或 “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同学将 “大学”理解为了一个概念,回答 “一秒钟”甚至更短时间的同学将 “大学”理解为了一个表述。此时还应进一步向学生说明:“大学”这一表述还可能表达儒家基本经典之一的 《大学》这个意思③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8,p624;对他们理解的 “大学”这一概念的定义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对 “大学”这一概念的表述还可以是 “University”等。
(二)详略相当的讲解对民族概念的多种表述
分别从词源、词义的角度对西方对民族概念的表述和中国古代对民族概念的表述进行讲解。主要以英语中对“民族”的表述为例,通过对“nation” “nationality” “Ethnic group”及“Minzu”的关联及适用来讲解不同时期在西方语境下对民族这一概念认识的逐步发展变化的过程,并需要详细讲解西方语境下 “民族”与 “国家”的密切关联。就中国古代对民族概念的表述而言,中国古代多用 “氏”或 “族”这两个词来表述民族这一概念,中国古代也存在 “民族”这个表述,但其所指非民族这一概念。中国近代对民族概念的表述最大的变化是采用了 “民族”来表达民族这个概念。目前认为王韬在 《洋务在用其所长》中使用的 “民族”一词是一个较早用民族表述民族这一概念的例证 (1883年之前);而梁启超将布伦齐里对民族的定义翻译介绍到中国来,并且加上了自己的注解,充分体现出民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现象;孙中山在 《三明主义》中对民族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对当时的人们理解民族这一概念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对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斯大林、中国共产党对民族概念的定义作连贯讲解
在马克思主义对民族的几种定义中不同程度的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可以此为线索对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斯大林、中国共产党对民族概念的定义作连贯讲解。伦那尔和鲍威尔对民族的定义是较为典型的唯心主义民族观指导下形成的民族定义,而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均多多少少的指出了民族在诸如地域、语言等方面的共同性,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对民族概念的阐述更为客观、合理的体现出民族各个一般特征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所占的比重。
(四)为加强各族学生自然的合作而拟定的作业规则
在本节 (或本章)结束时给学生留一个作业:与民族有关的展示。对这次作业的要求如下:A.将全班同学分为数个4-6人/组的小组,分组时不考虑成员的民族成分,以学号或寝室为参考随机分组。每组完成一个展示。B.作业完成形式除书面外任选。C.作业涉及的民族不与该组成员自身民族成分相关联。D.明确各组员在做作业过程中的职责。E.作业主题明确且细微,避免内容空泛。F.作业准备及完成展示的过程中由课代表负责协调、衔接及主持工作,教师可根据学生要求或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G.此次作业成绩以对最终展示的打分为准,该组展示的得分即为各组员的分数,课代表除外。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我们实际上做到了这样几点:采用来自多样文化的事例和内容,阐述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学科领域的关键概念——民族;对不同时期、观点影响下产生的民族定义做了连贯性解释,使学生理解文化假设、视角、参考框架是如何影响研究者提出的问题、得出的结论,甚至培养学生在分析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的能力和意识;通过建立横断高级团体及实现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消除陌生感或成见,促进各民族学生间的关系。通过这一节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整合还是对教学过程的有意识的安排中都渗透进了对 “多元”的讲述和体验,对于学生知识水平、学业成就及认识和理解民族的能力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美)班克斯著,荀渊译,文化多样性与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p3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材编写组,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编,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全一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
[责任编辑:王鹤艳]
The Dimension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nd the Course of Ethnic Theory and Policy
Kangxiao Zhuoma
Conside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mension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nd the course of Ethnic Theory and Policy,the author analyzes how to combine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course of Ethnic Theory and Policy.On the one hand,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xplanation of what diversity is and how the multivariate of Chinese nation is formed and developed needs to be given.On the other hand,by means of integra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the teaching time,improving the consistency of diverse knowledge points and establishing homework rules…encourages natural cooperation among different nationalities,teachers.Moreover,they will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what is diversity not only through teaching contents but also through teaching forms and teaching manners to increase students’awarenes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Ethnic Theory and Policy education.
diversity;the dimension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the course of Ethnic Theory and Policy
G424.1
A
1674-8824(2015)02-0098-04
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教改项目—— “多元文化教育的维度对我校预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实践的影响”。)
康晓卓玛,西南民族大学讲师,博士。(四川成都,邮编: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