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学院藏汉双语教学问题及对策
2015-04-09李能武
李能武
★教育研究★
四川民族学院藏汉双语教学问题及对策
李能武
本文简要回顾了四川藏区藏汉双语教育体系的形成过程,介绍了四川民族学院藏汉双语教学快速发展的情况和措施,分析了学院蔵汉双语教学面临发展不平衡、学科较单一、双语专业师资培养和教材建设滞后、缺少权威性工具书、学生藏语文基础参差不齐、教育教学研究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双语教材开发、分层次教学、完善双语教学督导和评价机制、强化研究等对策建议。
四川民院;藏汉双语教学;问题;对策
四川藏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占四川省总面积的51.6%。四川省内的藏族,主要分布于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共32个县,部分藏族散居于凉山州的盐源、冕宁、甘洛、越西和雅安市的宝兴、石棉、汉源及绵阳市的平武、北川等县。四川藏区有藏、汉、羌、彝、回、纳西等世居民族。四川藏区是我国第二大藏区,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据2011年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四川32个藏区县共有常住人口212.2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8.5人,地广人稀的特点非常明显。四川的藏民族主要说康巴、安多、嘉绒话和汉话,使用汉文和藏文两种文字。
一、四川藏汉双语教育体系形成概述
四川藏区的藏汉双语教育教学发端于二十世纪初叶。据史料记载,1908年,美籍医生史德文夫妇在巴塘设立 “巴安基督教会小学”,分甲、乙两个班,同时使用藏汉两种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后来在这一地区开办的学校大多数也使用汉语和藏语教学。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2年11月,西康省藏族自治区 (今甘孜州)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 《西康省藏族自治区关于发展民族语言文字的实施办法》,这个办法规定:文件、宣传品、告示均使用藏汉两种文字。阿坝州 (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化教育处制定的民族教育事业规划纲要 (1956至1957)明确要求,在 “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校开展双语教学”。1990年2月,甘孜州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甘孜州实行 《四川省义务教育实施条例》的变通规定,这个规定要求.“积极推行藏 (彝)汉双语教学”,到2009年底,甘孜州一类模式教学 (各门课程用藏语讲授、同时开设一门汉语文课程)的中小学为62所,在校学生14893人;二类模式教学 (各门课程用汉语讲授、同时开设一门藏语文课程)的中小学为550所,在校学生74868人。
根据原国家教委、国家民委关于加强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神,四川省在20世纪80年代公布了 《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决定》,这个决定明确:“办好高等院校的民族语文专业”,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双语人才和师资,由此推进了四川藏汉双语教育教学特别是中等师范和高等学校藏汉双语专业的较快发展。甘孜阿坝两州的中等师范学校均开设了培养藏汉双语教师的专业,西南民族大学在20世纪50年代年就开办藏汉双语专业,几十年来,先后开设了藏语言文学、藏汉双语行政管理、藏汉双语旅游管理、藏汉双语文字信息处理等专业;康定师专 (今四川民族学院)藏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于1986年开始招生;阿坝师专于1990年组建藏数理教育系,这就表明,四川在上世纪末基本形成了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的藏汉双语教学体系。
二、四川民族学院藏双语教学现状
(一)成效及措施
四川民族学院自建校以来,已为社会输送藏汉双语人才4000余人。近年来,学院针对四川藏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设了藏语言文学教育、藏汉翻译、藏汉双语法学、藏汉双语初等教育、藏汉双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等双语专业,在旅游管理、现代文秘等专业开设藏语基础课程。学习藏汉双语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全校8个藏汉双语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562人,占目前全校学生总数的17%。学校还承担了甘孜州教育系统教师、公安系统基层干警的藏汉 “双语”培训任务。为了加强藏汉双语教学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学校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知识老化等情况,采取引进、短训、访问、组织考察学习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培养藏汉双语教师。近年来补充双语教师15名,送培双语教师20余人次,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双语师资队伍。二是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重视双语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将多数藏汉双语专业确定为精品专业,加大建设力度,将藏汉翻译课程确定为重点建设课程,精心打造。三是加强藏汉双语教材建设。编写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区域特点的本、专科双语教材,已经出版藏语言文学、藏汉翻译、藏文文选等方面的教材、教参10多种,并已着手编写 《藏汉双解法学字典》。四是加强对藏汉双语教育教学的研究与改革。积极申报藏汉双语方面的科研课题,不断探索提高藏汉双语教学水平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提高藏汉双语人才培养质量。五是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基础差异大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分班教学,组织学生开展一帮一结对帮学活动,加强双语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突出对学生藏汉双语口头表达、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六是努力营造藏汉双语学习氛围。将基础藏语作为全校学生的公选课程,并通过学生社团举办藏汉双语翻译大赛,藏汉双语模拟法庭审判、藏汉双语辩论赛、演讲赛、双语才艺展示等活动积极营造双语学习氛围。广泛开展调研,收集藏汉文献资料,建立康巴文献馆,在全校师生中开展读、说、写康巴活动,读就是读康巴的文献书籍,走入康巴地区调查了解社会情况,说就是说康巴地区的过去、现在、未来,写就是写康巴的人、写康巴的事,把对康巴地区的感知、感悟及研究成果以图文等形式保存和展现出来。四川民族学院蔵汉双语教学虽然发展较快,但提高其整体水平的任务还很艰巨。
(二)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双语教育教学发展不平衡
一是从学科门类来看,学科还比较单一。文科比较多,理工科较少;基础学科较好,应用学科薄弱;传统学科居多,新兴学科不足。四川民族学院的现状是藏汉双语专业几乎集中在文科类专业,理工科专业明显滞后。二是藏汉双语教师培养滞后,师资力量不足,缺少懂法律、放游、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藏汉双语专业教师。精通藏汉双语并从事非藏语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师资量少质弱,藏语文教师一般只能讲授藏语藏文等文化类课程,而不能用藏语藏文讲授其他专业课程,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师几乎不懂藏语文。采取的权宜之计是用汉语讲授专业课程,通过强化学生的藏语藏文基础和藏汉翻译能力,由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翻译,藏汉双语法学、藏汉双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专业的专业课程讲授就是如此,这显然与蔵汉双语专业的教学要求不相适应,从某种角度看,对双语专业学生的藏汉翻译能力的要求高于了对教师的要求。
2.学生藏语文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藏文类专业及藏汉双语类专业招收新生,均是从参加一类模式或二类模式高考的考生中择优录取的。但由于多种原因,从参加二类模式高考中录取的新生的藏文成绩都比较低,学院近三年藏汉双语类专业招收的学生,高考加试藏语文的平均成绩2012年为45分;2013年为33分;2014年为35分。而从参加一类模式高考中录取的新生汉语文基础又比较差。学生基础薄弱且差异大,给教学和管理带来较大困难。经过四年的培养,要使这些基础薄弱学生毕业以后用藏汉双语讲授数学课程或担任藏汉双语法官,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学生的藏语文听、读、写、译能力差异也较大,有的学生用藏语说话完全没有问题,但用藏文表达和藏汉翻译的困难就比较大,给藏汉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挑战。
3.权威性工具书、教材建设滞后
四川民院虽然将藏汉双语类专业和双语授课的课程确定为重点加以建设,鼓励教师自编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但其成果并不显著,已出版的 《汉藏翻译论理与实践》 《藏文文选与习作》《简明声明学》《藏语语法》等教材,主要用于本校藏语文类专业教学,在校外并未形成较大的影响。藏汉双语法学、藏汉双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专业教材建设严重滞后,双语教材的选择面很有限,有的甚至还没有可供选择的教材,尤其缺少这类学科的藏汉双解词典等工具书。
4.藏汉双语教育教学研究滞后
学院的老师们虽然对藏汉双语教育教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学校藏汉双语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科研的积淀还不深厚,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开办藏汉双语类本科专业的时间短,对其教育教学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尤其缺乏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证研究,还没有总结出值得推广的教学范式和经验。
5.教学管理上未形成有效合力
近年来,四川民族学院严把教学质量关,教育教学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但藏汉双语本科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找到快速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除常规的教学管理外,校内各教学单位间的双语教学缺乏交流,教研活动比较单一,主要限于同一个系内相互听课评课,缺乏专题性的深入研讨,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教学督导工作也因语言的差异把握得不太准。
三、加强双语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师资。加快建设一支既纯熟掌握藏语藏文表达能力,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的双语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立足四川藏区高校双语教育教学的实际,深入研究对双语教师的基本要求,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落在实处,加大建设力度。一方面用好国家政策,积极拓展师资来源渠道,引进高水平的双语教师,另一方面将年轻的藏语老师送出去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成为能讲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师,还可从行政企事业单位聘用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人才、双语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教师作为兼职教师,补充双语教师队伍。
(二)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针对藏汉双语不同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给学生构建更具科学性、时代性、针对性的知识体系。同时加强毕业生的跟踪调研,掌握双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了解他们是怎样获得就业岗位的,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依靠什么知识、能力、素养去完成工作任务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已开办的藏汉双语专业进行深入分析,对接社会实际需要,明晰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注意双语课程的渐进性和连续性,充分发挥专业特点与优势,拓展双语人才的就业空间。
(三)加强双语教材的开发
从实际出发加强教材及资源建设。优质的双语教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倡导和鼓励双语教学专家开发双语教材和课程资源,做好双语教材的现代信息载体及平台建设,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在作好教材选订工作的同时,根据授课对象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编写一批适合学生基础,体现理论够用,基础厚实,重在实践的双语教材及教辅用书。
(四)针对学生实际,尽量分层次进行教学
根据生源质量,针对学生藏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材施教,分成不同层次的双语课程班,分级分班实施教学,有针对性的强化学生的基础能力训练,使藏文基础薄弱的学生积累藏语词汇并有机地应用于后续课程,以适应教学对藏语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对藏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则将藏语和汉语讲授的课程紧密结合,力求用藏语讲授法学、高等数学等专业课程,尽力提高学生的双语口译和书写能力。
(五)完善双语教学督导和评价体系,运用好督导评价机制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材内容,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主动听取一线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改进进行方法,建立和运用好双语教学督导评价机制。注意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既坚持高等教育教学的普通性原则、严把质量关,又体现藏汉双语教学殊性,及时解决双语教学工作中的矛盾,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保障双语专业学生学业水平达到要求。
(六)加强双语教育教学研究,发挥高等学校的辐射功能
扩大研究队伍,充实新生力量,拓展藏汉双语教学研究视野,深入挖掘资源,突出时代特性,不断丰富双语教育教学的内容,扩大双语应用领域,提升应用价值。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双语教学软硬件建设,确保双语人才培养质量,发挥高等学校在双语研究及人才培养培训方面的辐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责任编辑:王鹤艳]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ibetan-Chinese Bilingual Teaching in SCUN
Li Nengwu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ibetan-Chinese Bilingual Teaching(TCBT)in Sichu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SCUN),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particular.In addition,it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problems include imbalance in development,incomprehensiveness in major,unevenness of language abilities of Tibetans,and backwardness in teaching cultivation,textbook compilation and related research,etc.According to these,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which are strengthening the teacher training,reformulating the talent-training program,compiling the bilingual textbook,perfecting the evaluating system for TCBT,and doing more studies on TCBT,etc.
SCUN;TCBT;problem;countermeasure
G424.1
A
1674-8824(2015)02-0094-04
李能武,四川民族学院院长,研究员。(四川康定,邮编:6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