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中羌文化传承的 “生态语境”与 “叙事体验”探究

2015-04-09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羌族语境民族

来 嫔 杨 达

★教育研究★

学前教育中羌文化传承的 “生态语境”与 “叙事体验”探究

来 嫔 杨 达

羌文化是多元文化中的重要一支,却面临着羌语濒危,文化主体、文化传承 “生态语境”缺失,文化传承行为严重失衡等现实困境。学前儿童是未来文化主体,教育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主要途径,学前教育是实施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关键期和重要期,学前教育中羌文化传承 “语境”损毁而导致羌文化传承教育弱化。因此,塑造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的“生态语境”,突围羌文化传承困境,实施学前儿童羌文化传承 “叙事体验”教育,是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的有效建设和重要驱动。

羌文化传承;学前教育;生态语境;民间叙事;叙事体验

在多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承是民族发展与国家振兴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生态建设已成为国家文化战略发展重心。学前儿童是未来文化主体,正处在语言发展、文化敏感等关键期,于此时期进行民族文化熏陶、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十分必要且可行。如果忽略学前阶段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羌族学前儿童也就错过了重要的民族文化教育阶段,可能导致羌民族文化认同和传承的彻底断代。

借鉴文化生态学理论,“文化传承受制于文化主体和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相对应,羌文化传承必须拥有良好的 “生态语境”,没有 “传承语境”,文化主体的文化传承行为就无以承载。因此,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是文化传承主体、文化传承语境、文化传承行为的多元互动:首先是完整文化传承生态系统 (主体、语境和传承)的构成,即立足羌文化 “生态语境”实施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教育;同时,未来的羌文化主体是在羌文化传承 “生态语境”中接受文化传承影响,为未来羌文化传承进行奠基学习。

因此,学前羌文化传承教育就必须实现未来文化主体-学前儿童与文化传承 “生态语境”的关系建立,即实施学前儿童于羌文化生态语境下的文化 “叙事体验”,从而落实学前羌文化教育、开启良好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 “外化-内化”的教育转型。

一、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语境困境

“灾后羌族文化的命运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国家也予以了极大的支持,至今,羌历年、羌笛、羌绣、羊皮鼓舞、瓦尔俄足节、《禹的传说》《羌戈大战》等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省、州、县级的羌族 ‘非遗’传承人体系基本形成,碉楼、莎朗、羌绣、多声部民歌 《尼萨》成为羌族文化名片。”[2]国家扶持、政府推进,学前儿童羌文化传承教育拥有良好的外在语境,但羌文化族群语境、生活语境缺失,使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 “生态语境”缺失、文化传承乏力,虽有羌文化传承外力推进,却缺失民族内在的文化传承自觉构建。羌文化以口头传统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民间语境是其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平台,羌族长者的老迈、现代文明的 “双刃性”使羌文化传承主体后继无人,羌语濒危意味着羌文化断流、文化传承语境缺失。

(一)客观语境与主观语境俱损

羌文化 “生态语境”的客观语境主要指羌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表现为地域性、客观性、外在性,是羌文化传承的客观外在平台和条件,自然环境是羌文化依存的物态条件,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攫取、“5.12大地震”的损毁,对羌文化传承的客观语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例,它的羌文化在汶川大地震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羌族博物馆、文化馆倒塌,40多位羌文化研究者、工作者以及民间艺术传人遇难,覆盖全县的近300个公共文化设施几乎全部被毁。[3]主观语境则主要指羌民族族群认同、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等,体现为主观性、内在性和抽象性。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现代文明的影响,学前教育羌文化主、客观语境正在消失,羌文化民间语境正不断损毁。

(二)官方语境与民间语境失衡

目前,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与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建设,“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羌文化名片铸造不断提升,羌民族文化传承的官方语境优良。但官方语境仅仅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外力。民族文化的典型特征是民间性、口语性和生活性,民族文化传承必须以民间语境为支撑。而羌族长者的离世或进城、青壮者外出务工等等,造成羌民族文化传承民间语境的弱化或者缺失,学前儿童缺乏家庭、社区等羌文化传承教育的 “民间语境”影响。即是说,官方语境的优良与民间语境的缺失,形成学前教育羌民族文化传承的 “生态语境”失衡。

(三)生活语境与文化语境缺失

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似,羌文化民间语境包含生活语境与文化语境,优良的民间语境才是羌民族文化传承的关键前提。经济发展、城镇化的高速推进,羌民族生活环境不断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生活环境改良却是以民族 “他化”为代价,羌民族文化传承的民间生活语境原生态性却在逐渐消亡。羌文化民间生活语境的消亡使其承载的文化语境亦正在消逝,而外来文化、现代文化、主流文化的合力冲击又加速其文化语境的消逝,因此羌文化生活语境与文化语境的亟待复苏与重建。

二、塑造羌文化传承 “生态语境”,启动学前羌文化传承教育

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的 “生态语境”主要包括民间语境、生活语境、校园语境、社会语境、外在语境和内在语境、客观语境和主观语境等,体现为系统性、互动性、多元性,即 “家-园”“官方-民间”“成人-幼儿”“语境-主体-传承”“纵向-横向”“外化-内化”等互动、立体、多向构建。羌文化传承语境困境典型体现为羌民族文化传承 “生态语境”系统严重受损,文化生态语境受损直接影响羌文化未来主体对民族文化接受与传承,因此学前教育如何从羌文化传承困境中突围,应首先从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 “生态语境”塑造开始。

(一)实施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 “生态语境”塑造,启动羌文化传承困境突围。

1.羌文化传承外在语境构建

此主要指承载羌文化的自然环境、物质环境,如与羌民族神话传说紧密关联的自然地域、承载浓郁特色羌文化的幼儿园环境、社区环境和家族环境 (羌寨和碉楼),体现为静态性、历史性、物质性、外在性,是学前儿童接受本民族文化熏陶和影响的 “硬环境”。外在语境的打造常常体现为对原生态文化环境的模拟性恢复和再生性改造,“吉娜羌寨”“北川巴拿恰”、片口原生态文化旅游区等是羌文化外在语境塑造的良好示范。对于一个文化濒危的民族而言,民族文化传承首先是文化外在语境的复归、并由此影响羌民族未来文化主体的文化认同和接受,优良的羌文化外在环境塑造是学前儿童接受民族文化影响、进行文化传承的必要建设。

而因为生存处境和生活压力,羌族儿童留守、隔代抚养、长者年迈等现象非常典型,羌族家庭及社区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念缺乏、民族认同淡漠,虽然政府大力扶持羌文化传承,但民间观念与自觉缺乏趋同,由此而产生羌文化传承外在语境体系 “断裂”。为此,幼儿园应进行学前教育文化传承语境塑造的示范与带动,主要体现为幼儿园民族文化建设,幼儿园环创整体架构应以羌文化元素为重,重点突出羌文化特色和个性,以环境影响和塑造羌族学前儿童。北川永昌幼儿园 (南园与北园)以羌绣、日常羌语、羊角花、羊皮鼓、羌笛、劳动用具、碉楼、日常用品、羌族特产、重要节庆等羌文化元素作为其环境创设的重要构件,长廊、教室、活动室、午睡室等根据不同的羌文化主题进行不同层次的环境呈现,学前儿童于典型的民族文化环境中认知和体验。幼儿园环创羌文化呈现是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的前提,并为家庭及社区环境羌文化呈现进行示范、引导,是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羌文化外在语境系统塑造的重要基础。

2.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 “对话语境”构建

学前儿童具有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学前教育却常常忽略其生命特质表现为成人绝对的话语权,实施“由长而幼”的强势教育。只有实现 “成人-幼儿”的双向 “对话语境”塑造,才能实现羌文化 “生态语境”的有效构造。

首先是幼儿园 “对话语境”塑造。教师应凭借羌文化传承的外在语境,充分挖掘与利用羌文化资源,结合学前儿童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以语言、绘画、音乐、舞蹈等为学前儿童营造羌文化传承 “成人-儿童”互动对话的 “对话语境”,激发其对民族文化的好奇与探究。并以此为前提,引导家庭和社区的羌文化传承 “对话语境”塑造,让成人主动成为羌文化传承 “对话语境”的塑造者、发展者,“成人-儿童”的对话语境的优质呈现是实现典型的羌文化 “活态传承”重要前提。

3.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的 “立体语境”构建

幼儿园羌文化传承外在语境、对话语境、教学语境、心理语境等构成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的校园 “立体语境”。幼儿园一日活动羌文化元素的主、客观融合,民族音乐、舞蹈、绘画等构成浓郁的园所羌文化氛围;语言教育、艺术教育、综合教育的羌文化教学语境塑造,为学前儿童提供羌文化 “体验语境”;民俗活动进入校园、羌族长者进入课堂,亲子主题、节庆主题、教育教学主题等专题活动的羌文化 “教育语境”为学前儿童羌文化接受提供了 “活态模拟情境”。

同时,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 “立体语境”还必须实现园内外的衔接与共建,即政府与民间、家庭与学校、客观与主观、自然与社会等多元多层构建,体现为生活化、情境性的多元、多层塑造。如果仅仅止于政府的 “官方”建设和幼儿园单向构建,羌民族认同、民族文化的 “生态构造”将无法有效建立,唯有实现羌文化传承 “立体语境”的多元、多层的情境塑造,羌民族未来文化主体才拥有文化传承的真正平台。

(二)以语言教育为核心,落实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 “言语交际”建设

“一切有可能形成语境的主客观因素,若失去了和言语交际的联系,便丧失了充当语境的条件。”[4]因此,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 “生态语境”应与承载羌文化的羌语 “言语交际”互动,以语言教育为核心,实施 “园-家”“师-幼”“长-幼”多向互动的羌语教育,于羌语言语交际活动中对未来羌文化主体落实羌语教育,落实羌文化传承教育根本塑造。

1.必须落实羌语教育师资建设

羌语师资奇缺、会羌语的长者正在老去,因此羌语师资培养困难重重。政府扶持、高校民族教育师资定向培养、幼儿园教师羌语学习、家庭羌语教育倡导等应同步推进,但最关键的是,会羌语的长者是唯一的、极少的、也是最后的羌语资源。因此,幼儿园羌语教育的前提是羌语拯救与教师培训,聘请民间艺人进行文艺展演、羌族长者进行系统的羌语专题训练和执教课堂等,以不同方式、不同层次对一线教师进行有效的羌语教育,落实羌语师资的有效、优质培养,为学前儿童羌语教育奠定基础。同时,高校羌语师资培养、幼儿园羌语师资建设、家族羌语传递、社区羌语倡导、社会羌语传播等合力构建 “羌语语用环境”十分重要。没有羌语语用环境,羌文化传承 “语言教育”无从建立;缺乏语用语境,未来羌文化主体文化传承 “言语交际”就无从实现。

2.整合羌文化资源,落实羌语言教育

羌族神话、传说代表的羌文学是羌语教育的重要资源;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为学前羌语教育提供了文化认知和语言教育的最生动的平台;羌传统节日与庆典是羌语言体验与对话的优质 “活态环境”;羌文化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是羌语教育最好的日常语用环境,为羌语 “言语交际”提供了最丰富、生动的生活语境。

3.以语言教育课程为核心,实施羌语言教育课程群建设

首先是羌文化对应幼儿园各领域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建设与羌文化的融合使羌文化传承拥有课程体系支撑。第二,基于多元文化背景,建立汉语、外语、羌语的多元语言课程体系,体现语言教育的时代性和传统性的融合,为羌语教育寻求现代发展支持。第三,建立规范语言、羌语口语、地域方言的语言对应体系,建设地方语言课程和园本语言课程,对羌族儿童多元语言置换进行有效教育,羌语教育成为学前儿童生活教育的重要构成。

三、加强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 “生态语境”互动,实施羌文化传承 “叙事体验”教育

“‘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 ‘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与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条件。”[]“文化自觉”是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终极目标,亦是羌族文化主体终身塑造和文化传承的过程体现,表现为民间叙事自觉 (主动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与行为),而 “生态语境”下的 “叙事体验”就成为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教育的重中之重。

首先,羌文化 “民间叙事”涵括羌文化的精神产品和民间行为呈现。叙事不仅仅具有文学层面的意义,还具有日常行为意义,“民间叙事既是行为方式,又是精神产品…… ‘它深深植根于人的本能,可以说是人的一种内在素质,而又为人的自然生长、群体生活,特别是社会生活所需要、所培养。没有起码的叙事,人与人的交往和沟通就会非常困难,社会生活也就会障碍重重。叙事既是人类维持正常社会生活的必要工具,也在人的生物进化和社会生活中成长发展。’”[6]羌文化的产生与传播是以典型的 “民间叙事”呈现 (民间行为和精神产品),如果没有“民间叙事”,羌文化就无从呈现、羌民族未来文化主体的 “文化自觉”就缺乏驱动。其次,羌文化传承的 “民间叙事”则是以常态化和生活化对羌文化的精神产品和行为方式进行教育和再传递,即本民族的每一分子自觉将羌文化传承作为生活和行为的必要构成而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功利的选择呈现。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实现 “文化自觉”,羌族学前儿童“文化自觉”应首先从羌文化生活化、常态化、活态化的 “民间叙事”体验开始,终极目标是羌文化传承的 “叙事自觉”(自觉意识与自觉行为)。学前羌文化传承的 “叙事体验”是学前儿童对羌文化的文学叙事、艺术叙事、日常行为叙事等的接受和行为呈现,学前教育应凭借文学、艺术、综合活动等形式实施学前儿童羌文化传承 “叙事”自觉教育。

(一)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 “文学叙事”

“流传于人民群众中的口头文学在羌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主要是依靠人民群众世代口授和长期歌唱而保存下来。其表现形式有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的优秀民间故事,包括传说、神话、寓言等,有独具民族特色、优美动人的各种民歌。它们内容丰富、生动,题材广泛,由于长期在民间流传,经过不断的润色丰富,并附以新的内容,从而成为羌族人民几千年创造的宝贵的文化遗产。”[7]羌文化的文学叙事是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的 “文学叙事体验”便尤为重要。羌民族大禹传说、“白石传说”“阿爸拉比”故事 (释比祖师故事)等为学前儿童钟爱和易于接受,既指向羌文化的文学表现方式 (羌民族神话、传说、宗教故事、史诗、歌谣等)又指向羌文化传承民间行为方式,因此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 “文学叙事体验”则是对承载羌文化的神话、传说、宗教故事、史诗、歌谣等进行文学接受并以文学形式进行再现和传播。

学前儿童文学主要体现为韵文、散文、故事和戏剧等文学叙事,因此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首先是实施对羌文化的韵文 (史诗与歌谣)、故事 (神话、传说等)、戏剧 (羌族民间戏剧)的文学接受,英雄史诗、神话传说、宗教故事等是羌族学前儿童了解民族起源和历史的认知材料,同时也是其以文学叙事承继民族文化重要资源;其次,在当前文化语境下以韵文、散文、故事、图画书、戏剧等形式对羌文化进行现代呈现,对学前儿童实施现代语境下文学叙事影响;第三,让承载羌文化的歌谣、幼儿诗、故事等文学叙事伴随学前儿童成长和发展,构成其生活体验的重要部分。第四,以幼儿园文学叙事为主体影响家庭、社会的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叙事,形成全民族的文学叙事氛围和意识,使学前教育文学叙事成为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和方式。总之,文学叙事是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和重要行为,是未来羌文化主体文化传承的 “叙事体验”良好途径。

(二)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 “艺术叙事”

“……羌族是一个原始文化痕迹留存相对完整并且依靠口传身授的民族。羌族的民间歌舞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保持着原生 ‘体态符号’的形态,就因其口传身教的传承方式。”[8]羌文化艺术叙事典型的 “口传身教”,使古声部唱法、萨朗舞、羊皮鼓舞、羌笛、羌歌、羌绣、羌碉等构成其艺术叙事的经典和标志,为学前艺术教育提供了可贵的民族文化资源。艺术教育是羌文化传承的重要路径,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 “艺术叙事体验”将行之有效、事半功倍。

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首先要落实羌文化艺术接受,即以 “五大领域”课程群为依托,实施学前儿童羌民族音乐、美术、舞蹈等专题教育和领域渗透教育,让艺术叙事成为体验羌民族文化、复苏羌文化艺术叙事的有效形式和行为。同时,艺术叙事 (羌族歌舞、羌绣艺术、 “释比戏”等)为学前儿童喜闻乐见,充分利用校园羌文化传承艺术语境 (艺术教育、“六一”、文化情境体验等),借助社会节庆仪式语境 (羌历年、祭山会等),以艺术叙事进行羌文化的现代承载和演绎,亦是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的最有效途径和方式。当艺术叙事成为幼儿园、家庭、社会语境下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的主体行为,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叙事体验”将更深入推进。

(三)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 “日常叙事”

学前教育羌文传承 “日常叙事”是指以民间生活语境 (日常生活语境和节庆仪式语境)为前提,将羌文化传承文学叙事、艺术叙事等生活化、综合化、常态化。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不仅仅体现为集体的文学与艺术教育,也不仅仅是体现为学校一日活动的文学与艺术呈现,而应是学前儿童生活主要构成,是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等羌文化传承语境下学前儿童文学叙事、艺术叙事、生活叙事的综合构建。首先成人应主动成为学前教育文学与艺术叙事的重要带引者,启动学前儿童羌文化生活叙事 “对话”。其次,成人应主动成为学前儿童文学与艺术叙事的重要对话者和陪伴者,实现与学前儿童羌文化文学与艺术叙事的有效 “对话”,启动学前儿童羌文化传承生活全程 “叙事体验”。第三,成人应主动成为学前儿童 “文学与艺术叙事”的促进者,帮助幼儿拥有 “对话”的主动权和独立话语权、维持幼儿 “对话”心理、维护 “对话”语境,实现文学与艺术叙事 “互动对话”发展,推动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 “叙事体验”的深化。

为此,立足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 “生态语境”,实施未来羌文化主体的文化传承 “叙事自觉-文化自觉”教育,应注意未来文化主体 “叙事体验”的维护与发展。

1.实施未来羌文主体 “生活-学习”的衔接与互动

为实现羌文化传承困境突围,学前羌文化传承教育是主渠道,幼儿园是羌文化传承教育的主要平台。学前儿童的民族认同、文化接受教育主要以幼儿园 “集体教育”形式呈现,具体表现为幼儿园环创中的民族文化元素认知、“五大领域”教育中的民族文化渗透教育、专题民族文化教育等等。但是,生活压力和现实选择等使学前儿童离开幼儿园的羌文化传承环境便缺少文化“对话”与 “延展”,也就可能导致幼儿园成为羌文化传承教育 “自说自话”的 “孤岛”。而羌民族文化典型的民间性、民俗性、口语性,使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必须实现校内外教育的衔接与互动。如果缺少 “校园-家庭-社会”的羌文化 “生活语境”全程叙事体验,幼儿园的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后将事倍功半乃至功亏一篑。所以,羌民族文化建设、地方经济建设的深入推进,民族的健康质量提升、民族认同意识增强,有益于羌民族家庭长者对儿童的语言文化传递、社区文化的民族内涵深化、幼儿园民族文化传承教育质量提升,从而实现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生活-学习”的衔接和互动、“家-园”的互动和影响。

2.实施未来羌文化主体自主 “对话”与 “体验”

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 “生态语境”塑造,使羌民族未来文化主体-学前儿童拥有了基于本民族文化环境自由 “体验”与 “对话”平台。唯有基于文化 “生态语境”体验与对话,羌民族文化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才更为有效和深入,学前羌文化传承教育才真正有效实施。因此幼儿园活动 (区角活动、游戏、集体教学、专题文化教育活动等)、家族活动 (婚丧嫁娶、生日聚会等)、社会活动 (民俗、节庆、宗教仪式等)是学前儿童优质的羌语语用环境和羌文化传承 “体验”平台,是民族文化认同与接受的良好 “活态语境”。在羌民族文化 “活态呈现”语境中,学前儿童可以自主进行 “师-幼”“长-幼”“幼-幼”对话,认知、询问、质疑,在体验与对话中感受民族文化魅力、接受民族文化熏陶。羌民族文化传承由此开启未来文化主体 “被动-主动”的转型塑造,学前儿童羌文化传承 “外化-内化”塑造就真正开始。

总之,自然环境演变、现代文化不断冲撞,羌文化处于羌语告急、羌文化濒危、羌文化传承后继乏人等危境,使学前羌文化传承教育迫面临挑战。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 “生态语境”塑造是突破羌文化传承困境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羌文化传承 “叙事体验”是决定未来羌文化主体文化传承 “叙事自觉”的建立,并为未来的 “文化自觉”进行良好奠基。为此,学前儿童羌文化传承 “生态语境”与 “叙事自觉”关乎羌文化传承与发展,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任重而道远。

[1]魏美仙.文化生态:民族文化传承研究的一个视角[J].学术探索,2002年第4期,p106-107

[2]杨杰宏.羌族口头传统的灾后境遇及思考 [J].民族问题研究 (人大复印资料),2014年第3期,p33

[3]刘裕国.文苑:从悲壮走向辉煌,北川羌文化重建纪实.人民网- 《人民日报》,2011年5月12日

[4]胡霞.略论认知语境的基本特征[J].语言文字运用,2004年第3期,p95

[5]郑瑞涛.羌族文化的传承与嬗变 [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p126

[6]柯玲.民间叙事界定[J].上海文化,2007年第2期

[7]高曼.文化生态环境及其建设研究——以羌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为例 [D].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19

[8]用活人的传承保护羌文化,摘引中国网china.com.cn 2009年11月17日

[责任编辑:王鹤艳]

Study on the"Ecological Context"and"Narrative Experience"of Qiang Culture Inheritance in Preschool Education

Lai Pin Yang Da

As one important culture in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Qiang culture is facing some realistic dilemmas:the endangering of the Qiang language,the missing of the"ecological context"both in cultural subject and in cultural inheritance,the serious imbalance in culture inheritance behavior,etc.Preschool children are the subjects in future culture and education is the main way to inherit human culture,thus preschool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key stage to implement national culture heritage education.However,the damage of Qiang culture inheritance context in preschool education directly leads in the weakening of Qiang culture inheritance education.Therefore,to construct the Qiang culture inheritance"ecological context"in preschool education,to break the Qiang culture inheritance dilemmas and to implement Qiang culture inheritance"narrative experience"education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is an effective construction and important drive for Qiang culture inheritance in preschool education.

Qiang culture inheritance;preschool education;ecological context;folk narrative;narrative experience

G612

A

1674-8824(2015)02-0102-06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多元文化研究中心项目—— “民族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以北川羌族自治县学前教育为例”,项目编号:DYWH1320。)

来 嫔,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四川江油,邮编:621709)

杨 达,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主任,硕士,教授。(四川江油,邮编:621709)

猜你喜欢

羌族语境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理县蒲溪村羌族释比戏文化初探
羌族作家谷运龙散文简论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羌族释比文化略述及其保护思考:以震后汶川、北川等羌族地区为例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