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之歌》的个性化解读

2015-04-09孙东平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香草爱情诗歌

孙东平

★文学研究★

《夜之歌》的个性化解读

孙东平

李金发的 《夜之歌》被收录在包括 《21世纪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规划教材》在内多个版本大学教材,代表象征主义诗歌在现代诗歌作品中独树一帜。因其具有象征主义诗歌主题的朦胧性、情感的病态美、主导风格的非理性、章法上的无序性等特点,对 《夜之歌》进行专门赏析的论文寥寥无几。本文从作者情感潜在的连续性出发,紧扣 《夜之歌》的失恋者心态,将文本分为绝别、忆恋和求索三个部分进行个性化解读,以期给 《夜之歌》的教学一些有益的启示。

《夜之歌》;个性化解读

李金发,原名李淑良,笔名金发,广东梅县人。1919年奔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象征派诗歌特别是波德莱尔 《恶之花》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在中国的新诗坛引起一阵骚动,人们形象地称它为 “诗怪”,成为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代表作有 《夜之歌》《为幸福而歌》和 《微雨》等。在诗歌的主导风格层面,以李金发为代表象征派诗人大多排斥理性,着重表达变化莫测的内心感受、瞬间的情感、下意识的情绪以及直觉、幻想等,但是,在表达这种朦胧的 “不尽之美”时,他们注重在诗歌字里行间留下诗歌内部的空白,也就是说在诗中出现的不是连贯的线,而是断续的线,散落在段落之间、意象之间、字里行间、精巧的片段之间和心里波动之间出现了很多空隙地带。所以象征诗,不是粘稠的一块,而应该是跳动的圆点和落差悬殊的阶石,隐在诗后的才是作者感情潜在的连续性[1]。有人这样评价,李金发是中国诗歌界的晨星,中国的维尔伦,东方的波特莱尔,他的作品是 “对于生命欲揶揄的神秘及悲哀的美丽。”[2]李金发身先士卒,将西方象征主义诗歌里的丑恶、死亡、恐怖的主题引入诗中,从波特莱尔、马拉美和魏尔伦的诗中感应了世纪末的病态心理,学会了人生痛苦的模拟和无名忧愁的沉吟,唱出了伤心者之歌。

李金发 《夜之歌》,章法是无序的、情感是散落的,但是教学必须是有序的梳理。细观诗作,常使用通感,故意交错搭配修饰语,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失恋者心态[3],使得诗歌具有一种陌生化的效果,也使得读者感到朦胧、晦涩、难懂。象征派诗歌,可以拥有多样化理解,笔者依据其“强烈失恋者心态”这一特点,围绕失恋的角度来阐释 《夜之歌》,将 《夜之歌》分为绝别、忆恋和求索三幅图进行详细阐释,进而分析其蕴含的病态美的特点。

一、绝别

我们散步在死草上/悲愤纠缠在膝下/粉红之记忆/如道旁之朽兽,发出奇臭/遍布在小城里/扰醒了无数甜睡/我已破之心轮/永远转动在泥污之下/不可辨其辙迹/惟温爱之影长印着/噫吁!数千年如一日之月色/终久明白我的想象/任我在世界之一角/你必把我的影儿倒映在无味之沙石上/但这不变之反照,衬出屋后之深黑,亦太机械而可笑了/大神,起你的铁锚/我烦厌诸生物之污气/疾步之足音,扰乱心琴之悠扬

(一)结局之伤:我们散步在死草上/悲愤纠缠在膝下

分析:这两句含蓄地点名结局。草,古人常用这一意象来表现物是人非的感伤,秋天枯草、荒草的衰败易引发人的感伤情绪,如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写出了英雄已逝,景物萧条,英勇事业后继无人,留下的只有深深的叹惋和感伤。[4]一开始,作者就选取了 “草”这个意象,并在前加上一个 “死”字,表示衰颓、感伤的程度。试想,一对热恋中的情侣更加愿意眷顾那些茵茵绿草、更偏爱花前月下,更想营造一种诗情画意的情境,又怎会选取荒草不生的地方来谈恋爱呢?所以,如果把本诗理解为一种失恋之歌的话,这里作者运用 “死草”来告诉读者恋爱的结局,点明恋情逝去以后,内心的绝望、心灰意冷。但是,即便如此,依然留下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丝,从 “悲愤纠缠在膝下”这一拟人化的语句和 “纠缠”二字就可以窥见一斑。

(二)回忆之扰:粉红之记忆/如道旁之朽兽,发出奇臭/遍布在小城里/扰醒了无数甜睡

分析:“记忆”二字,点名这属于绝别之后的回忆。

1.形式上

“粉红”属于视觉,而 “奇臭”属于嗅觉,不同感觉之间发生互通,这种观念联络的奇特[5]属于通感修辞,写出失恋之后,内心的恨;“遍布在小城里”,“遍布”前面缺少主语,属于章法承前省略,应该添加上 “奇臭”二字,“臭”字写出了味道的鼻不堪忍受,暗示虽然往事之回忆依然历历在目,却让作者不忍回想。

2.内容上

要理解这回忆就必须掌握 “粉红”这一色彩词的象征意义。大量人类语言学表明: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色彩语码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因素的制约[6]。粉红,女孩大多喜欢粉红,粉红代表着一种年青、无辜、天真、可爱、浪漫和喜欢幻想,一般来说,喜欢粉红色的女生比较喜欢沉浸在自己的童话王国内,幻想着自己的王子、爱人及美好的一切[7]。所以,“粉红之记忆”就是作者初牵手恋人,与天真可爱的恋人一起发生的美好的点点滴滴。既然当初的爱情是那样的美好、温馨和令人向往,作者又为何用偏僻的词把它写得那样恶心?正所谓 “爱之深、责之切”,可以推想,作者付出了全部心思想和爱人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是缘分却依然断裂,让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心中怎能不横生怨气?“扰”是烦扰;“无数”,次数频繁,往日甜美、馨香的回忆,已然变更,如今只能是夜里的噩梦,回忆一遍,伤心一遍,不堪其扰。

(三)感受之悲:我已破之心轮/永转动在泥污下/不可辨之辙迹/惟温爱之影长印着

分析:这四句是描绘失恋后的感受。从搭配上看,“轮”在 “泥污下永转动”令人有点不可思议,一般的文学作品中不会这样搭配,作者这种故意交错搭配,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失恋者心态,使得诗歌具有一种陌生化的效果[8]。用 “破”来形容心轮,点出恋爱缘分已尽后那种内心的支离破碎、悲痛万分、失意与绝望;“永转动在泥污下”,体现出陷入失恋不能自拔的心态,既彷徨失措、又忍受着一遍又一遍袭来的悲伤的煎熬;“不可辨之辙迹,惟温爱之影长印着”表明内心悲恸之际,想要去回忆起往事的点点滴滴,依然无从记起,只有往日那温爱的身影刻印在自己的心中。

虽然这四句诗歌里面的 “破”“泥污”给人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病态的特征,前悲后喜的对照,让温馨的爱情渐行渐远。但是,深入揣摩诗歌却又给人一种哀而不伤的感觉,例如“泥污”让人容易联想到周敦颐 《爱莲说》中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假使 “心轮”真的可以在 “泥污”中转动,从 “不可辨之辙迹”可判断其速度之快,粘贴在心轮上的泥污会被甩出去,而不会停留。再加上 “温爱之影”,都让人感觉李金发诗歌悲伤中蕴含温馨的一面,展现其诗歌哀而不伤的特点。

(四)感叹之切:噫吁!数千年如一日之月色/终久明白我的想象/任我在世界之一角/你必把我的影儿倒映在无味之沙石上

分析:“噫吁!”可以看出这是分别后的感叹。作者为什么提到只有月色终究明白我的想象?这就必须了解月的象征意义。古人多用月来代表思念,如杜甫在 《月夜忆舍弟》当中写道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里用月思乡;李白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里用月怀友;晏几道在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写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是用月想念恋人……文中,月俨然成了思念的化身。“任我在世界之一角/你必把我的影儿倒映在无味之沙石上”,一个 “任”字点出了内心的无可奈何,“任我在世界之一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失恋之后蜷缩在一个角落,内心的那种孤苦伶仃,把所有的秘密掩藏在自己的内心里,不想外人知晓,也不愿意对人倾诉。“你必把我的影儿倒映在无味之沙石上”,“影儿”是视觉描写,“无味之沙石”是嗅觉描写,这里运用通感的修辞,形象地写出失恋后的迷乱和幻想;一般见到石头是观看其形状、色彩,“无味”和 “沙石”搭配属于故意交错搭配,沙石之无味,实则内心之无味,经历了失恋的风波之后,内心饱尝酸甜苦辣,由己推人,设想恋人此时是否也和我是一样的心态,饱受失恋的煎熬?

(五)改变之念:但这不变之反照,衬出屋后之深黑,亦太机械而可笑了/大神,起你的铁锚/我烦厌诸生物之污气/疾步之足音,扰乱心琴之悠扬

分析:大神,起你的铁锚/我烦厌诸生物之污气,表明本段写的是改变之念。

“但”字领起表示转折。“但这不变之反照,衬出屋后之深黑,亦太机械而可笑了”,跟以动衬静相类似,这是以明衬暗,表明上写屋后月光点点能反衬出屋后黑的深重,实际上含蓄地表明以前美好的点滴更引发自己内心的阵痛;后面的 “亦太机械而可笑了”,是从视觉过渡到感觉,“机械”“可笑”这两个表示感受的词语颇有一种自嘲意味,嘲笑自己还对以前的花前月下恋恋不舍、内心久久不能释怀。

“大神,起你的铁锚/我烦厌诸生物之污气/疾步之足音,扰乱心琴之悠扬”这四句写出想要改变、解脱的欲望。把前两句和后两句调换位置更好理解。随着思绪的加快,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徘徊的脚步也在加快,正所谓会于心而化于形;“扰乱”二字与 “衬出屋后的深黑”中的深黑一脉相承,而 “机械” “可笑”都是对这种不平静感受的概括。因为思念的煎熬,所以自嘲;因为自嘲,所以渴望改变,改变的意味从 “大神,起你的铁锚/我烦厌诸生物之污气”可看出。“铁锚”,是船维持稳定和平衡的重要工具,每当遭遇大风,船只难以靠岸的时候,就全要靠铁锚了,铁锚的大小随着船只规模而定,最重的可达万斤,此种语境中的意思是 “全部的力量”。在这里,既是一种祈求,也是一种渴望,作者祈求大神使出自己全部的力量,将煎熬、思恋的苦一扫而光,开启新的人生之路,收获新的爱情。

二、忆恋

神奇之年岁/我将食园中香草而了之/彼人已失其心/在混杂在行商之背而远走/大家辜负,留下静寂之仇视/任 “海誓山盟”,“溪桥人语”/你总把灵魂儿/遮住可怖之岩穴/或一起老死于沟壑/如落魄之豪士。

(一)恋爱之果。神奇之年岁/我将食园中香草而了之

分析:“神奇之年岁”,风华正茂的年纪,正值恋爱的最佳时节。“我将食园中香草而了之”,理解此句关键在于 “香草”象征意义。“香草”始自屈原 《离骚》,其开辟了 “香草美人”的传统,是 《离骚》中最出名的比喻,屈原用香草美人来比喻君主,而今用香草来象征爱情。不同的香草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 “薰衣草”寓意 “等待爱情”,“藿香”寓意 “祝福爱情”。所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我想要谈恋爱了,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并准备与她白头偕老。

(二)情变之思。彼人已失其心/在混杂在行商之背而远走/大家辜负,留下静寂之仇视

分析:这里的 “失其心”究竟是迷失心智,还是失去美好的天性?结合诗歌上面 “粉红之记忆”,粉红象征无辜、天真、纯朴、可爱浪漫的女孩美好天性,所以这里应该指失去美好的天性,从下文中的 “混杂”“行商”两个词语也可以得到映证,此时的女孩已经蜕化成一个复杂、世故、世俗的女子。后面的 “大家辜负,留下静寂之仇视”,辜负一词点明情变的原因,再也找不到以前的 “执手相看泪眼”,留下的唯有 “静寂之仇视”。

(三)盟誓之憾。任 “海誓山盟”,“溪桥人语”/你总把灵魂儿/遮住可怖之岩穴

分析:“海誓山盟” “溪桥人语”,均是用典,引用典故来证明曾经的爱情是那样的炙热。“海誓山盟”出自汉乐府民歌 《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中,江水为竭是海誓,山无棱是山盟。作者用这一典故来证明自己和恋人也曾许下美好的誓言。“溪桥人语”出自胡适 《我们三个朋友——赠任叔永与陈莎菲》“寒流秃树,溪桥人语,此会何时重有?”[9]胡适、任鸿隽、陈衡哲三人是在美国求学时结成的挚友,因互相为对方的才学而折服。“寒流秃树,溪桥人语”描写的是1917年任鸿隽回国时,三人相聚时的美好情景。作者选用这一典故来含蓄地指明自己和恋人之间也曾爱得那么真切和热烈!

可是曾经的 “海誓山盟”“溪桥人语”都如雨打风吹去。“你总把灵魂儿/遮住可怖之岩穴”,这里运用了暗喻,“灵魂”就如一帘巨大的黑色帷幕,遮住可怖的岩穴,将种种恐怖笼罩在洞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恋人灵魂纯洁性的丢失,这也是忘却真挚爱情的根由所在。

(四)选择之痛。或一起老死于沟壑/如落魄之豪士

分析:如果没有灵魂纯洁的丢失,或许爱情双方真的可以相濡以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沟壑”一词点出偏僻的地点,在一个偏僻的地点,和自己心爱的人相扶偕老,日子虽然平凡却幸福,表面看似落魄,却也是一种壮丽的人生。可是,一个 “或”字道出了这只能是种假设的结局,爱情最终还是成为两个人真挚的情痛。

三、求索

但我们之躯体/既遍染硝磺/枯老之池沼里/终能得一休息之场所么?

分析:一个 “但”字,文章的思想开始转折。“但我们之躯体/既遍染硝磺”,“硝磺”即硫磺,是一种具有毒性的呈黄颜色的危险化学物品;“遍染”点明了程度之深,总体概括说明恋爱让自己伤痕累累。“枯老之池沼里/终能得一休息之场所么?”是文章的思想主旨所在。“池沼”意象,具有下陷,容易让人迷失自我、不能自拔的特点,这和爱情的特点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终能得一休息之场所么?”是一个反问,而且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反问,也就是设问。美好幸福的爱情是人一生的渴望,连作家徐志摩在 《致梁启超》中曾写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10]一个 “终”既是作者美好的希冀,更点明作者的态度——不断追求,永不放弃!

结 语

如果把本文解作一首失恋之歌,作者用了三个出名的意象连缀起全文即死草、香草和池沼。“死草”象征恋情逝去以后,我的绝望和心灰意冷;“香草”是曾经的甜蜜,是那个人类爱情池沼中人们永恒的追逐对象,现在却只是我聊以自慰的回忆;而 “池沼”则是人们永远走不出的,在这个黑夜森林中迷惑着人的,永远让人迷恋的爱情滋生地,我却只想在其中找到一块休息的栖身之地。

[1]龙泉明.二十年代象征主义诗歌论[J].文学评论,1996年第1期,p90

[2]黄参岛.《微雨》及其作者[J].美育,1928年第2期

[3]孙正华.阅读与写作[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8期,p27

[4]俞柏林.古诗词中的草意象探微[J].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10期,p24

[5]龙泉明.二十年代象征主义诗歌论[J].文学评论,1996年第1期,p93

[6]杨永林.基本色彩词理论的跨文化对比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p81

[7]瑞切尔·特里杨华京.中国粉红色[J].国际人才交流,2012年第3期,p60-61

[8]孙正华.阅读与写作[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8期,p27

[9]胡适.我们三个朋友——赠任叔永与陈莎菲 [N].南方周末,2005年第7期

[10]徐志摩.徐志摩绝妙小品文[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1年第5期

[责任编辑:陈光军]

The Personaliz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Poem Yezhige

Sun Dongping

Li Jinfa's poemYezhigewas included in many college textbooks just lik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21st Century Humanities Education Planning Materials.It is a symbolism poem,which is unique in works of modern poetry.Because of its characteristics,such as hazy symbolism poetic themes,the beauty of emotional morbid,the dominant style of irrationality,disorder and other tricks,a few persons has studied on this poem.From the continuity of the emotional potential,lovelorn mentality in Yezhige,this article makes a personaliz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poem in order to benefit to Yezhigeteaching.

Yezhige;personalized interpretation

I106.4

A

1674-8824(2015)02-0066-05

孙东平,四川民族学院预科部教师。(四川康定,邮编:626001)

猜你喜欢

香草爱情诗歌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蘑菇头和小香草
蘑菇头和小香草
蘑菇头和小香草
诗歌岛·八面来风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
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