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型范畴论视阈下的词汇翻译研究

2015-04-08曲春红

首都外语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范畴原型语言学

曲春红

原型范畴论视阈下的词汇翻译研究

曲春红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切入,讨论了词汇翻译的原型和范畴问题。文章认为词汇翻译要经过两次范畴的构建过程,第一次是源语词汇意义范畴的构建以及特定上下文中意义的确定;第二次是以该意义为核心的目的语同义词范畴的构建和最恰当目的语词汇的选取。

认知词汇翻译原型范畴

词汇翻译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层面,个别词汇的处理会直接影响翻译的质量与效果。虽然翻译界并不认同词汇是翻译的最基本单位①徐丽娜:《认知与翻译单位》,载《中国翻译》,2004年第6期,第15—19页。,认为过于注重词汇容易导致逐词逐字的死译,但任何翻译最终的落脚点往往就是词汇的处理。源文中重点词汇的理解与翻译可能会对整篇翻译质量和效果有影响。对于词汇翻译的研究目前以实证研究为主,包括词汇的误译 (金隄①金隄:《灵活用词,准确达意——翻译中的词汇对应关系》,载《中国翻译》,1985年第3期。,蔡力坚②蔡力坚:《英汉翻译实践中的词义误区》,载《中国翻译》,2012年第1期,第78—82页。等)以及二语习得学生的词汇翻译处理策略及认知机制 (海芳③海芳:《翻译过程及其思考——TEM(2002)考生汉译英词汇策略研究》,载《中国翻译》,2003年第1期,第79—81页。,孙蓝④孙蓝:《二语词汇提取模式效应研究》,载《中国外语》,2006年第3期,第45—49页。等)等等。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角度讨论词汇翻译的原型范畴问题。

一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观

翻译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对于翻译的研究总是随着其他学科,尤其是哲学和语言学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而向前推进的。随着认知科学的不断进步,认知语言学理论也逐渐显示出其强大的解释力。很多相关理论也被引入到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来,原型范畴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认知科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源于对传统的经典范畴观的质疑和挑战。主要的对立有3点:(1)传统范畴观认为某个范畴成员的特征是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就像天与地、明与暗一样;而认知范畴观否认这种绝对的二元对立。(2)传统范畴观认为每一个范畴的边界都是清晰的,不存在“好像属于该范畴,又好像不属于该范畴”的情况,但认知范畴观认为范畴与范畴之间没有明确是清晰的界定,界限是模糊的。(3)传统范畴观认为同一范畴中的成员地位是平等的;而认知范畴观则强调每一个范畴是由一个典型的中心成员,即原型,和若干非典型成员组成的。原型处于中心地位,具有认知上的优先性,如提到“座位”,人们会首先想到“椅子”,而不是“沙发”或“凳子”。其他成员按照家族相似性的高低围绕在原型周围。

认知语言学常常以“鸟”的范畴为例来解释原型范畴概念与家族相似性①Ungerer&Schmid.2001.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ess.(Ungerer&Schmid,2001)。“鸟”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有羽毛”、“两个翅膀”、“能孵蛋”,“两只脚”,“能飞翔”等等,凡是具有以上特征都可以归为“鸟”的范畴,而这些特征就是“鸟”的家族相似性。对照这一系列的特征,我们可以找出“鸟”这一范畴的典型成员:robin(在中国人的认知当中通常是“麻雀”)。而类似于“鸵鸟”、“企鹅”、“母鸡”等,不具有典型的特征,因此,处在该范畴的边缘地位。

二 运用原型范畴理论研究词汇翻译的可行性

如果没有语境限制,绝大多数英汉词汇的核心意义可以形成一定的对应关系。虽然这种对应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但对于我们找到词汇翻译的原型具有重大的意义。“理想”的翻译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如果我们将翻译划分为几个层次的话,就会发现不同层次的翻译与“理想”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其中,篇章层次的原型应该是最抽象的,因为篇章翻译涉及的因素最多,包括文化语境、上下文、空缺与冗余信息量的处理等等;段落到单句的翻译会在干扰因素方面有所减少,但对于句式,尤其是长句的处理上方法不一,也会导致对于同一个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千差万别;相比之下,词汇的翻译似乎离“理想”并不是那么遥远。按照人类的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不同语言当中对于自然现象、动物植物、身体部位等最基础的认知往往是趋同的。各自语言当中所形成的语言符号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如太阳-sun,松树-pine,狗-dog,手-hand等等。这些词义之所以对应,是因为在自然界中可以找到同一所指 (signified)。而它们在各自语言当中又通过隐喻、通感、转喻等手段形成的一个以核心意义为中心的语义范畴。翻译中对于词汇的处理,应该是源语词与目标对应词的整个语义范畴的互动与选择,影响这种选择的决定因素就是语境。因此,只要对于词义有足够的了解、对于语境有充分的把握,找到词汇翻译原型的“理想”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三 词汇翻译的原型范畴

1.从词汇到意义:词汇意义是互相关联的模糊范畴

翻译是要解决将原文的意义忠实地传达给目的语读者的问题。而“意义是什么”(What's the meaning of meaning?)一直以来并没有在研究者中达成共识。这里不再重复关于这一问题的许多哲学和语言学层面的争论,仅就词汇意义做一些必要的解释。

根据Leech的语义七分法,每一个实义词①与实义词相对的是功能词 (冠词、连词、介词、助动词等),这些词一般没有固定的意义,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都包含语法意义 (Grammatical Meaning),和词汇意义 (Lexical Meaning),而词汇意义又包括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和联想意义 (Associative Meaning),其中联想意义还包括内涵意义 (Connotative Meaning)、文体意义 (Stylistic Meaning)、情感意义(Affective Meaning)、以及搭配意义 (Collocative Meaning)。其中,核心是概念意义。词典中会把概念意义列为词条的第一个解释,之后才是联想意义。而联想意义中最重要的就是内涵意义,不同的词会有不同数量的内涵意义。通常高频词,因为频繁地被人们使用而拥有较多的内涵意义,而低频词,如一些科技术语则几乎没有内涵意义。文体意义、情感意义以及搭配意义在词典中往往是以斜体、加粗、括号等形式标注的,属于词汇的附加意义。

除了部分专业术语外,英语中几乎所有的词都是多义词,都具有内涵意义。汉语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多义词。一个多义词就是一个范畴,其中有中心意义和边缘意义之分 (王寅,2007:153①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以“脸”和“face”在词典②汉语参照:《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英语参照: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Third Edition).2008.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中的解释为例:

1.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圆脸、洗脸

2.某些物体的前部:门脸儿、鞋脸儿

3.情面,面子:丢脸、不要脸

4.脸上的表情:笑脸儿、把脸一变

face

1.the front of the head,where the eyes,nose and mouth are

2.An expression on someone's face

3.A surface of a thing

4.The front or surface of an object:the north face of a mountain

5.The front of a clock or watch which has the numbers or marks which show what time it is

6.The respect and honor of others

显然,两组解释的第一个义项都是该词的概念意义,其他为引申意义或内涵意义。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构成了这个词的意义范畴。词汇的意义范畴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这个范畴的边缘是模糊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与功能词不同,实义词的意义总是在发展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意义逐渐淡化,不再被使用;而有些意义则又随着新事物的出现应运而生。如《最新英语新词词典》①陆国强:《最新英语新词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中收录了face的两个新的义项:

(1)(用于短语in your face)去你的!(表示蔑视或谴责)

(2)(用于短语in your face)胆大妄为的 (地);咄咄逼人的 (地);厚颜无耻的(地);公开的(地)

(3)(用于短语put on the game face)为体育比赛在心理上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系与put on a brave face(对某事装作很有信心)类比而成。

正如张韵斐 (2004:18)②张韵斐:《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指出:

Content words belong to an open list.The list is open in the sense that it is definitely extendible.New lexical items are constantly being created,and no one could make a complete list of all the content words in English.因此,词义范畴不是一个闭合的、静态的系统,而是开放的、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体系。翻译过程中,想要准确地把握词汇的特定意义,就要意识到词汇意义的动态性和变化性,而不是一对一的硬译或死译。

第二,词义范畴当中的意义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它们通过范畴化的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网格 (Langacker,2000③Langaker,R.W.2000.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Berlin:Mouton de Gruyter.)。王寅 (2007④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154)认为词义引申的主要方法是隐喻。广义上的隐喻可包括转喻、明喻、提喻、反喻、引喻……通感等等。具体分析上面的例子,“脸”的第一个解释是概念意义,也是核心意义;第二个义项以核心意义构成狭义的隐喻的关系,将物体的前部比喻成人的头的前部;第3个义项与核心意义的关系是通感,而最后一个义项是提喻,即用“脸”指代脸上的表情。英文“face”的意义范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义项2为提喻;3—5为隐喻;6为通感。因此,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讲,词汇意义就是一个以概念意义为核心的范畴,而范畴成员之间形成广义上的隐喻关系。

2.从意义到词汇:同义词的选取和确定

如果说词汇翻译的第一步是根据上下文确定词汇的意义,那么,在确定了意义之后就是以意义为核心,选取能够表达这个意义的目的语词汇了。英语和汉语一样存在很多同义词和近义词现象。从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角度出发,就形成了以某个意义为核心的词汇范畴。如上文提到的“脸”的概念意义是“头的前部”,在汉语中表达相同或相近意义的还有“面”、“脸颊”、“脸面”、“脸庞”等等,具体选用那一种表达,还要看上下文的语体色彩,行文规范等。同样在英文当中表示“the front of the head”也不止face一种表达,相同或相近的还有cheek(s)。如在《红楼梦》第三回中,描写宝玉容貌的一个句子: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脸如桃瓣,睛若秋波

翻译(杨宪益、戴乃迭译):His face was as radiant as the mid-autumn moon,his complexion fresh as spring flowers at down.The hair above his temples was as sharply outlined as if cut with a knife.His eyebrows were as black as if painted with ink,his cheeks as red as peach-blossom,his eyes bright as autumn ripples.

“面”在汉语中有几种不同的意义 (物体的几个面之一、一种食物、头的前部等等),在这个上下文中表示“头的前部”,是“脸”的同义词。这一段描写当中既用到了“面”也用到了“脸”,作者用了两个明喻来描写少年宝玉的面容。仔细分析两个比喻,“面若中秋之月”是描写整个脸庞,表示“头的前部”这个意义;而“脸如桃瓣”则是在描写脸颊,用cheeks更贴切。

理论上说词汇翻译应该经历两次范畴的构建和确定,第一次是源语意义范畴的构建和上下文特定意义的确定;第二次是确定意义以后,以这一意义为核心的同义词汇范畴的构建和最符合上下文的词汇的选择和确定。在翻译实践中,由母语译成外语时,对于母语的理解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因此,第一次范畴的构建和意义的确定基本上是无意识的,但目的语词的选择则是译者要煞费心思的一个过程,对于二语习得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如高嘉正、高菁 (2006)①高嘉正、高菁:《略论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汉译英真题的翻译》,载《上海翻译》,2006年第4期,第53—58页。曾以全国高校英语八级为例,列举了考生在将汉语译成英语时,某些具体词汇的不当选择。如2002年八级真题中出现了“温馨家园”一词,看似简单的一个词语,在译成英语时却要考虑整个上下文的语体、情感等因素。对于“温馨”一词的翻译,考生选取了“warm”,“cozy”,“warm and sweet”,乃至“warm and fragrant”等表达;对于“家园”一词选取了“home”,“homeland”,“household”或“family garden”等。可以看出,除了字对字的死译 (如warm and fragrant、family garden),所有考生的选择构成了以“温暖舒适”和“家园”为核心的词汇范畴,在上下文的限制之下,这些词距离核心意义的距离并不相等,所以,最终如何选取将会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

由于目的语的学习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相比之下,二语习得的学生将目的语准确译成母语的难度要大得多。首先,要理解某些词汇在特定语境下的特殊意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构建母语的词汇范畴。但外语学习者往往在学习外语的同时,母语知识退化,表达匮乏,因此在词汇的确定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如丁国旗、侯艳 (2006)②丁国旗、侯艳:文脉在胸,译笔有神—TEM8(2005)英译汉翻译评析,载《中国翻译》,2006年第1期,第75—78页。以2005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英译汉为例,也举了很多典型的例子。首先是考生由于马虎或者根据词形胡乱猜测将biography译成“生物”、“地理”,将flattering当成glittering,scattering等等。而对于考生并不陌生的fellow-worker(根据上下文可译成“同道”)形成了这样一个词汇范畴“同道、跟班、下手、随从、追随者、后继者、续写者……”,能否从中选取出最适合的译文则是考生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四 结束语

词汇翻译要经过两次范畴的构建和原型的选取过程。范畴构建涉及词汇的概念意义与内涵意义,而词义和同义词原型的确定与选择要求译者对词汇意义有更全面的了解。除了核心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熟悉词汇的附加意义,包括文体意义、情感意义与搭配意义等也将有助于在特定语境下确定和选择词汇。

猜你喜欢

范畴原型语言学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包裹的一切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原型理论分析“门”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